一周藝術人物|首位仿真機器人藝術個展將展,已售百萬美元

2020-12-24 澎湃新聞
本周三,世界首位超仿真AI人形機器人藝術家艾達創作的藝術作品將在劍橋大學亮相,雖然僅僅誕生了一個多月,艾達的作品已累計售出百萬美元。就在人們好奇這位機器人藝術家的時候,日本藝術家村上隆展開了一次自我「對戰」,雖然飽受藝術被商業裹挾的批評,但村上隆自信是這場對戰的贏家。

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任命賴因·沃爾夫斯為新任館長;在倫敦,雕塑家雷切爾·懷特裡德獲2019年英國「女王生日獎」並被授予爵士爵位。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英國倫敦 | 世界首位超仿真AI人形機器人藝術家艾達

本周將在劍橋大學亮相,人形外貌與藝術家人設已令其賺得百萬美元

機器人艾達(中)與劍橋大學Barn美術館館長艾丹·梅勒(右)

6月12日,世界首位超仿真AI人形機器人藝術家艾達(Ai-Da)的個展,將在英國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的美術館Barn Gallery開幕,這是今年4月艾達「誕生」後的首秀。

創造艾達的點子來自美術館館長艾丹·梅勒(Aidan Meller),使用劍橋大學開發的AI程序與算法,艾達成為第一位能夠用眼觀察,並手持畫筆畫出真人的超仿真人形機器人。

機器人艾達與其所作藝術品

艾達的個展「不確定的未來」將呈現其素描、繪畫、雕塑和視頻藝術作品。在這一主題下,通過展現AI這一伴有爭議的新興力量,人們將反思與科技、自然世界的關係。

據近日《Artnet》報導,艾達雖然剛剛揭開面紗,但梅勒表示,由艾達創作的藝術品累積已賣出超過一百萬美元,收益的很大部分又回流成為項目經費,但他謝絕透露件數與價格。

其實,早在艾達誕生前,一些非人形、會創作藝術品的機器人已經問世,AI藝術實驗也不是新發明,艾達最大的亮點還在於她兼具人形外貌和藝術家人設。

(文/畹町)

中國香港 | 日本藝術家村上隆

藝術家、藏家以及商人,在不同身份中「戰勝」自己

村上隆

據《藝術新聞》報導,近日,日本藝術家村上隆在香港大館當代美術館舉辦大型個展「村上隆 對戰 村上隆」。展覽匯聚超過60件畫作及雕塑,展示村上隆的大型「後末世」主題作品、歡樂滿載的花朵作品,以及「圓相」畫作系列等等。

展覽現場

村上隆生於1962年。1993年,他思考形象與藝術的關係而創作的Mr.DOB在名古屋首次誕生,在三年後的第二屆亞太三年展上,村上隆正式通過作品《Mr.DOB》提出《超扁平宣言》,在這一宣言中,他指出日本社會就是「超扁平風格」,並強調將來的社會、風俗、文化、藝術都會變得極度平面。

展覽上,除了村上隆的作品之外,有一個房間放滿了他的私人收藏,其中有不少藝術大師的作品,諸如李禹煥、奈良美智、荒木經惟等等。

村上隆既是藝術家,又是藏家,同時,他需要維持自己公司的營運。金錢的累積為他帶來了大量外界的批評,另一方面,也表現了他深諳如今的藝術市場之道,「藝術圈的觀眾越來越年輕化,而年輕一代其實不太理會歷史,都只顧品牌和個人的歷史。我們要認清新的市場是由這群人所建立而成的。同時,回想上兩世紀,藝術只屬於巴黎的沙龍,冷戰時美國大力發展當代藝術改變了局面。到了今天,藝術圈是時候要變革了」。他在採訪中說道。

展覽標題「「村上隆 對戰 村上隆」,是他個人不同身份之間的對決。「『我』,會是這場對戰的贏家。」他在接受《藝術新聞》採訪時說道。

(整理/錢雪兒)

荷蘭阿姆斯特丹 | 賴因·沃爾夫斯

被任命為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新任館長,國際視野和管理能力受肯定

賴因·沃爾夫斯

據dezeen網站報導,策展人賴因·沃爾夫斯(Rein Wolfs)將從今年12月1日起離開德國藝術與展覽館(Bundeskunsthalle),加入荷蘭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擔任館長。

荷蘭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

沃爾夫斯在德國藝術與展覽館的六年任期給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董事會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任職期間,他帶領機構克服了困難期,並使其成為了德國最受歡迎的美術館之一。沃爾夫斯參與了一系列重要展覽的策劃,其中包括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和卡塔琳娜·西維爾丁(Katharina Sieverding)的展覽以及時尚設計師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的首個回顧展。

此外,沃爾夫斯還擔任過德國卡塞爾弗利德利希安農博物館的藝術總監、荷蘭鹿特丹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的展覽部主任以及瑞士蘇黎世米格羅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創始館長。2003年,他曾擔任威尼斯雙年展荷蘭館策展人。

「作為一名館長,沃爾夫斯體現了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追求的品質:對於藝術的深刻知識、管理經驗、國際魅力、與藝術家的良好關係、出色的藝術視野以及對於職員及合作夥伴的觀點的開放性。」

沃爾夫斯表示,他希望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未來的展覽能夠回應今天「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和這座博物館一起成長,我希望能夠提供指引和支持,從而帶領這座擁有革命性歷史和出色館藏的博物館走入未來,」沃爾夫斯說道,「博物館是一座大膽的公共機構,它可以變得更加多元化、國際化,更有人文溫度,在社會爭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文/錢雪兒) 

英國倫敦 | 雕塑家雷切爾·懷特裡德

獲2019年英國「女王生日獎」,被授予爵士爵位

雷切爾·懷特裡德

據《ARTNEWS》消息,上周五,英國內閣辦公廳揭曉了2019年「女王生日獎」名單,一批對英國文化建設貢獻突出的個人獲得該獎項,其中雕塑家雷切爾·懷特裡德(Rachel Whiteread)成為最高榮譽獲得者之一,被授予爵士爵位。

在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每年要舉辦兩次生日慶祝活動,一次是實際生日,即每年4月21日,另一次是「官方」生日,通常是6月的一個星期六。

懷特裡德是當今英國的代表藝術家之一。1993年,她獲得透納獎,是第一位獲該獎的女藝術家。石膏、混凝土、樹脂、橡膠和金屬等工業材料是她的常用材料,以此鑄造日常用品和建築空間。

可以說,懷特裡德以其雕塑完美回答了「藝術作品如何展現缺失、記憶或失落」這個問題,也有人把她具有辨識度和獨特風格的作品稱為「懷特裡德主義」。

雷切爾·懷特裡德《幽靈》雕塑 1990年

1990年的作品《幽靈》(Ghost)是一個維多利亞時代客廳的石膏模型,正是這件作品把她推向當代藝術的重要位置。

雷切爾·懷特裡德位於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的「第四基座項目」

2001年,懷特裡德受邀創作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第四基座項目」,2017年她被美國授予藝術國際獎章,目前其個人回顧展正在英國泰特美術館舉行。

(文/畹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藝術人物|251年的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迎來首任女院長
    近日,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選出251年歷史上首位女院長,版畫藝術家麗貝卡·索爾特贏得這一殊榮。另一位傑出的女性藝術家梅·史蒂文斯,因阿爾茲海默症逝世,享年95歲,她曾以藝術方式,為女性運動帶去最細微的感觸。
  • 一周藝術人物|卡特蘭15萬美元的香蕉與蓋蒂首任館長的蛋糕
    上周,巴塞爾邁阿密海灘藝術展會開幕,圍繞它的新聞也五花八門。例如售出12萬美元的卡特蘭的「香蕉」,還有世界上第一家塗鴉藝術博物館。《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 一周藝術人物|磯崎新領取普利茲克獎章,演員斯文頓首次策展
    在紐約,知名演員蒂爾達·斯文頓當起了藝術策展人,通過展覽探討身份和變化,策展人的身份為她的職業生涯又添上新的一筆。此外,為何一位音樂家 「雕塑」的聲音,成為本屆惠特尼雙年展「無法安放」的力量?《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 一周藝術人物|凝視日常之美的這些畫家與策展人
    在美國,藝術家野口勇近日成為首位進入白宮收藏的亞裔美國藝術家;在上海,女畫家張平迎來個展,她在安靜無聲的日常中,磨練出物品的「微光」與個性;策展人林葉則邀請14組藝術家凝視日常生活,發現平凡裡的美,匯集成一場展覽。《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 巴塞爾展帶動全城藝術季,香港一周藝術活動全導覽
    除了上屆參展畫廊強勁的回歸陣容之外,更將展出28家來自美國、歐洲及東方的全新畫廊,其中14家來自美洲及歐洲,14家來自亞洲及亞太地區的畫廊也是首度參展。在展會單元設置方面,將帶來「藝廊薈萃」「亞洲視野」「藝術探新」「策展角落」「藝聚空間」「光映現場」「巴塞爾藝術展對話」幾個展區。
  • 一周藝術人物|為《辭海》設計字體的他影響了一代代設計人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1992年,餘秉楠是首位進入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的華人設計師。他在書籍設計與字體設計都有非凡的成就,將網格系統與西文設計帶到了中國。餘秉楠1933年出生於上海,1956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然後經過中國文化部的考核,餘秉楠被選派到民主德國學習。餘秉楠是新中國第一代選派的留學生。
  • 一周藝術人物|宮崎駿傳奇將「開啟」美國電影學院博物館
    在德國,99歲的收藏家埃裡希·馬克思辭世,他曾影響過德國當代藝術的公共展示。在中國,80歲的中國畫家朱理存辭世,無論寫意畫或工筆畫,她總寄情於平常的人和事。當代藝術家範勃在北京舉辦個展「無形的劇場」,讓人們感受盲人世界的不易。《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 一周藝術人物|行為藝術教母遭襲,非裔美國人藝術史將建檔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話題人物及熱點事件。而根據計劃,餐廳將在十月關閉。赫斯特在這片區域有自己的家和工作室,據赫斯特身邊的人透露,這一改變是赫斯特公司Science Ltd的一系列重組計劃的一部分,重組計劃將使赫斯特擁有更多的時間呆在工作室裡。
  • 一周藝術人物|傑夫·昆斯又「抄襲」,波納米評藝博會流行病
    上周,藝術世界的重要新聞多集中於巴黎、上海兩座城市。不久前,剛剛為自己的雕塑在巴黎安家的傑夫·昆斯,卻在近日輸了官司,因為創作「抄襲」,昆斯及相關涉事方被判17萬美元的賠償;巴黎大皇宮明年1月起將迎來新掌門——原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館長克裡斯·德爾康。
  • 一周藝術人物|再看赫斯特的藥櫃鯊魚,再讀隔離期繪畫筆記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英國 | 當代藝術家達米恩·赫斯特追溯藝術生涯的開端,新展呈現標誌性的「藥櫃、鯊魚和點畫」休斯頓藝術博物館位於美國德州休斯頓,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之一,藏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現代與當代藝術作品,新樓也將容納包括繪畫、雕塑、手工藝、設計作品、視頻和沉浸式體驗裝置藝術等多樣的藏品。
  • 巴黎亞洲藝術博物館迎來白明個展
    原標題:巴黎亞洲藝術博物館迎來白明個展  精美的瓷器,意深的繪畫。7月10日,巴黎亞洲藝術博物館迎來了中國藝術家白明個展。數十件繪畫和陶瓷作品為法國民眾展現了白明結合中國文化傳統與當代藝術的獨特風格。   本次展覽是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重點文化活動之一,由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巴黎亞洲藝術博物館聯合主辦。   白明曾是原福建軍區某部放映員,現任清華大學陶藝系系主任。他多年來致力於在油畫、陶瓷、水墨以及綜合材料等不同的藝術領域跨界探索,他的作品在抽象表現主義的形式特徵之外,將東方的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貫通其中。
  • 「光與空間」藝術大師詹姆斯·特瑞爾個展將於佩斯倫敦開幕
    ·特瑞爾(James Turrell)的新作個展,將於2月10日在伯靈頓花園6號開幕。這是特瑞爾於佩斯舉辦的第九次個展,展出了他「星座」系列的四件全新作品。受繪畫藝術中現象學概念的影響,特瑞爾早期的作品在空間、色彩和感知的感官體驗的基礎上,著重於光的構建與用光作畫之間的辯證關係。這些相互作用成為特瑞爾之後一系列成名作的基礎,演變成對光本身非物質性的研究。本次展覽將持續展出至2020年3月27日。
  • 一周藝術人物|翁同龢後人捐美183件文物引發的爭議與思考
    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收穫一批珍貴的翁氏六代家藏書畫,大大填補了館藏的中國晚期書畫;在華盛頓,史密森尼國立美國歷史博物館、美國國家美術館各自宣布了歷史上的首任女性館長,打破男性一統的格局。在紐奧良與舊金山,建築師博埃裡與藝術家塞爾敏帶著充滿想像的作品來到人們面前。《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話題人物及熱點事件。
  • 超140件藝術真跡亮相北京「鮑勃·迪倫藝術大展」
    受疫情影響,一再延期的「鮑勃·迪倫藝術大展」終於在7月25日於北京今日美術館開展。鮑勃·迪倫的藝術作品和他的歌唱一樣,永不重複。作為一名畫家,鮑勃·迪倫創作了200餘件畫作,而這場展覽就囊括了他自1973年以來的6大不同藝術系列的創作,涵蓋了手稿、繪畫、雕塑等超過140件真跡。通過他的這些作品,展現出了一個更為「豐富」的鮑勃·迪倫。
  • 「啟思東方,遇見藝術」 林弘裕2020藝術臻品巡迴展
    林弘裕2020藝術臻品中國巡迴展以深圳為起點,向全國出發。這次巡展,珠寶設計師林弘裕帶來了近幾年重要的臻品佳作,既是個人作品的一次重要呈現,也是三十多年來設計創作的積累和梳理。9月12—13日,成都站,即將起航。
  • 一周藝術人物|百歲學者波普爾辭世,建築聯盟學院解職女院長
    回顧一周藝術人物,在瑞士,研究現代藝術與技術之間關係的第一人、享譽世界的法國藝術史學家弗蘭克·波普爾於7月12日辭世,享年102歲。英國建築聯盟學院歷史上首位女院長吉拉伯特近日遭到解職,理由是她為學院制定的五年計劃被大多數成員投了不信任票,但也有聲音稱,她的遭遇只是學院性別歧視中的一樁。
  • 藝術真妙呀!亞歷克斯·卡茨大師國內首次個展來了!
    妙呀攜手復星藝術中心領略大師風採,彰顯藝術魅力。5月29日,由上海復星藝術中心舉辦的20世紀美國藝術大師亞歷克斯·卡茨個展盛大開啟。此次個展展出了藝術大師亞歷克斯·卡茨一生中創作的涵蓋繪畫、雕塑和剪貼裝置作品在內的30餘件代表性作品,以及影像和書籍文獻。
  • E.E 藝術小組群展將在上海Camus藝術空間開展
    07.04 - 2020. 07. 18, 11:00 - 18:00開幕活動時間: 2020. 07. 04, 16:00 - 20:00 由青年藝術家杜秋銳發起的E.E 藝術小組榮幸與策展人張瑞博聯合呈現群展A Revealing Glimpse藝術家群展將於7月14日在上海camus藝術空間舉辦。
  • 中國藝術研究院三人油畫個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中國藝術研究院三人油畫個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探索油畫中國氣象  中新網北京8月3日電 (記者 應妮)作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青年藝術家系列展之一,「姚永、芃芃、朱春林個展」展覽3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匯聚了中國油畫院著名畫家姚永、芃芃 、朱春林三人近幾年的重要藝術作品共計120餘幅。
  • 藝術播報|唐人藝術基金將啟、日本世博會logo公布遭群嘲、張頌仁...
    同時,作為唐人三地發展國際業務的新舉措,唐人藝術基金會於香港正式成立,計劃於9月底全面運營和開放。唐人系列舉動被視為「逆勢而行」,鄭林則表示「不進則退」。自疫情以來,唐人位於北京、香港、曼谷三地的五個空間已舉辦展覽16個,參展5個藝術博覽會,業務持續拓展。繼北京空間陳天灼個展開幕後,黎薇個展「童話」將於下周在香港空間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