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與拼貼:採訪美國抽象藝術家Lecia Dole-Recio

2020-12-11 藝術中國

Lecia Dole-Recio 《無題》 2013年

Dole-Recio用重複的幾何圖形構成的繪畫及拼貼來創作抽象藝術。她1971年生於舊金山,在聖地牙哥長大,本科畢業於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後在加州帕薩迪納藝術中心設計學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in Pasadena)攻讀碩士學位,目前為洛杉磯Gavlak Gallery 畫廊的籤約藝術家,將在2016年在該畫廊舉行個展。

Jennifer Samet: 你是怎樣開始接觸藝術和藝術市場的?

Lecia Dole-Recio: 我父親是一位畫家,母親是一位設計師。從小時候起我就在各大博物館中參觀學習。後來我在羅德島設計學院學習建築,之後轉而學習版畫,繼而開始創作油畫作品。後來我在紐約Elena Sisto工作室跟隨她學習,她帶領我學習了蒙德裡安及霍夫曼的藝術風格,對我影響很大。在加州帕薩迪納藝術中心設計學院,我跟隨Richard Hawkins和Jeremy Gilbert-Rolfe學習。

Lecia Dole-Recio 《無題》2013年

JS: 你的藝術創作運用了繪畫和拼貼結合的方式,能為我們介紹下嗎?

LD-R: 我的作品是從碎片中而來,我將這些碎片根據材料,大小及形狀組合起來就形成了我的作品。這些碎片有的是牛皮紙,有的是硬紙板,還有從多種多樣紙張上剪下的。這些碎片組合在一起有著無限的創作可能性。我先將所需材料鋪在地面上,然後趴在地上剪出一個個碎片,然後根據這些碎片的形狀編織了一個個藝術之網,將拼貼與繪畫結合完成我的藝術創作。有時我用美工刀和膠水比畫筆還要多。

JS: 你的作品中幾何圖形一直重複循環,你能解釋一下原因嗎?

LD-R: 重複其實存在於我創作的每一步之間,如我重複的剪除碎片,重複的挑選大小形狀色彩,重複的將繪畫與拼貼結合,創作出重複循環的作品。這種重複循環與人的欲望有關,也是我的一種娛樂的方式,在這樣的無限重複循環之中我能感受到快樂。這也是我喜歡馬蒂斯作品的原因,馬蒂斯在作品中想讓觀者從不斷重複的圖形中分辨出平面以外的視覺密碼。

Lecia Dole-Recio 《無題》 2014年

JS: 你喜歡登山,這對於你在藝術創作中的不斷重複有所啟發嗎?

LD-R: 是的,當然有所啟發。正如我在藝術創作中一直用到不斷重複和循環的方式,爬山也是如此,一步一步重複著然後再回到原點。我在作品中也從旅途的風景中抽取視覺元素表現出來,將風景的轉化,光線與顏色的變化,行走時節奏的變化全都表現在了作品中。我經常會去Elysian公園,我喜歡每次看到同一棵樹卻能有不同的感受,隨著光線天氣以及季節的變化,這棵樹會產生不同的變化,每次去都充滿驚喜。我的繪畫不是簡簡單單的將風景搬到畫布上,而是將時間空間打碎,然後在作品中重組,通過圖形無限的重複與循環,從而組成複雜而充滿寓意的視覺感受。

JS:康定斯基以及其他早期抽象主義藝術家將抽象藝術作為構建烏託邦社會的方式,那麼對於你來說抽象藝術意味著什麼?

LDR: 抽象藝術中的模糊性,不成體系,以及流動的構圖等特點與存在於這個世界的人很像,並不是一切都是非黑即白二元對立的,我在抽象繪畫中正是構建了這樣一種在不斷變化的平衡關係。也正是抽象繪畫藝術為我提供了闡釋這樣一種關係的空間和自由,這也是人類生存在世界上需要去追尋的一種關係,或許正是康定斯基他們所追尋的那一烏託邦。(來源:Hyperallergic 採訪者:Jennifer Samet 編譯:孟媛)

Lecia Dole-Recio 《無題》 2013年

Lecia Dole-Recio 《無題》 2014年

相關焦點

  • 融合繪畫拼貼時代生活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尹春芳 「融合繪畫」的獨特藝術風格蜚聲國際 羅伯特·勞森伯格於1925年出生於美國堪薩斯州,2008年逝於佛羅裡達。他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也是戰後美國波普藝術的代表人物。他在美國與歐洲學習藝術後,於1949年進入「藝術學生聯盟」,並開始在全球的劇場中從事舞臺與服裝設計。
  • 抽象拼貼油畫技巧
    在1912年,他的畫布上粘了一條油布來表現一把藤椅,這是美術史上第一次用油畫來做出抽象拼貼畫。立體主義畫家(尤其是勃拉克)繼承並發展了這一新的理念,把報紙、郵票、信封、戲票和牆紙貼到他們的畫面上。在畫的表面上貼上真實物體,就是為了能增強作品的存在感,這與我們以往熟悉的幻覺藝術繪畫是相對立的。選定材料後既可以用膠水固定在未上色的畫布或是板子上,也可以把厚顏料當做黏合劑,把這些材料粘壓在畫上。沙子、石子、木屑……事實上幾乎所有東西都可以添加到作品上,用來製造特殊的肌理,但是除非純粹的實驗型作畫,創作前先考慮添加物的持久性還是很有必要的。
  • 103歲德國抽象藝術家卡爾·格茨去世,半年前仍在創作
    在繪畫藝術領域的重建,並讓德國抽象藝術聞名並影響整個世界的屈指可數的人物中,我們不能不提到的是卡爾·奧託·格茨(Karl Otto Götz)。這位從上世紀三十年代就活躍於德國現代藝術舞臺的大師,為德國當代藝術定下了基調。作為一位富有創造力的藝術家,格茨在抽象藝術領域打開了一扇大門;作為藝術大師,格茨也是德國另一位著名的當代藝術家博伊斯的發現者。
  • 十位你必須知道的波普藝術家
    在20世紀中葉,抽象表現繪畫盛極一時之際,他和紐約年輕一代畫家,提出了新形式的具象繪畫——波普藝術,在60年代一舉成名,成為足與歐洲繪畫體系一別苗頭的新美國藝術,甚至許多曾受美國商業影響的域外文化,亦感受他作品的震撼力。利希滕斯坦的繪畫或雕刻作品,引用自漫畫、日用品、廣告以及一些美術史上名畫家的作品造型,轉化成他自己獨創的技法與創作風格。
  • 西方藝術史:現代繪畫大師 立體主義藝術家 喬治·勃拉克「122」
    《曼陀鈴/樂器》1910年《曼陀林》1910年《小提琴與水罐/有小提琴和水壺的靜物》1910年1911年,勃拉克的畫面變得更為抽象,主體成了一種單純的記號。這一神秘的時期的作品給人的感覺是純繪畫純設計和想像的。
  • 祁海平:抽象繪畫中的中國表情
    他寫詩也如同作畫,注重用形象營造意境,而且用古典詩詞來寫現代的藝術家朋友和作品,更有一番特色。 祁海平另一個畫外的興趣是習練書法。但也僅為自己抽象繪畫的構成要素之一來練習,而不同書體所包含的結構、氣韻、風骨等等諸多要素都成為他創作的豐富資源。
  • 詩意的粘合 拼貼藝術簡史
    我們將分上下兩期,以圖片為主,帶大家感受拼貼藝術的魅力。第一期是拼貼的歷史,第二期是現代藝術家多元的拼貼實踐。 布拉克和畢卡索將其描述為帶有欺騙性的真實,一眼看上去是整體,再看是很多部分,即他們所謂的紙張拼貼(Papiers Colles)。二人致力於這種新藝術方法的創作,從此之後,繪畫不再是畫在好幾塊木板上然後拼起來,而是在一塊木板上用各種材料拼出一副畫。
  • 展覽| 10年來首次大型個展 薛松拼貼繪畫裡的魔幻與現實
    同樣是組畫,《基因族譜》則由100件小尺幅的綜合材料繪畫拼貼而成,每一張60釐米見方的彩色畫面上,各自書寫著一個姓氏,書寫方式皆是傳統巖畫的筆觸,代表100個姓氏的繪畫在十多米高的展牆上拼成了一幅中國地圖的形狀。
  • 「航向邊緣:吉蓮·艾爾斯的抽象繪畫,1979年至今」將展出
    現年87歲的吉蓮.艾爾斯是在世重要的抽象畫家,她的畫作被多家重要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其中包括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英國泰特美術館、巴西利亞現代藝術博物館、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及倫敦大英博物館等。她的展覽足跡從英國延及歐洲,東達印度,西至美國。聞名遐邇的特納獎曾於1989年將艾爾斯列入最終候選名單。她的大型回顧展目前正在英國威爾斯國家博物館舉行(展至2017年9月)。
  • 從剪貼到行動蒙太奇:拼貼藝術100年
    並且,重塑浪漫派藝術家的形象為食腐動物或循環器,與我們這個「後英雄」的時代頗為相契。無論根在何處,影響永續。上個月,法國穆旺-薩爾圖(Mouans-Sartoux)的具像藝術空間(l』Espace de l』Art Concre)舉辦的當代拼貼藝術展是近日諸般展覽中的翹楚,其中有些參展藝術家是這段不長的歷史中的重要革新者或開山祖師,運用拼貼的技藝建構一種全新的藝術。
  • 30歲才讀大學的「髮廊男孩」能否成為好藝術家?
    非裔美國人、髮廊男孩、LGBT、夜店愛好者、美國最優秀的抽象藝術創作者...Mark Bradford身上的標籤可以很多,但只了解任何一個都將有失偏頗。在2003年的影像作品「練習」(Practice)中, Mark Bradford身著帶鋼圈的蓬蓬裙打籃球,挑戰人們對非裔美國男性的刻板印象在2017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上,藝術家Mark Bradford將代表美國參展。作為這個時代抽象藝術家的佼佼者,Mark Bradford的作品總在關注被忽視的社會問題與社會群體。
  • 學英語看藝術——年輕西方當代藝術家Ella Kruglyanskaya
    藝術常見生詞:Sketch:素描,或者是線稿Drawing:紙上作品Trompe l』oeil:錯視畫,法語,是一種在平面上畫出3D效果的繪畫技巧Abstract:抽象,與之相對的是具象Collage:拼貼,用已有的圖像剪裁併且重組黏貼在紙上形成新的圖像。
  • 妙手偶得的藝術實踐:拼貼藝術逾百年
    喬治·勃拉克(Georges Braque)作品為何拼貼這種媒介在現代具有如此的魅力?誠然,拼貼將粗暴、不諧的元素巧妙並置,正伴隨著大眾文化蓬勃興起,無休止地爭奪著我們的注意力。在更深層面,唯有這種創作方式依靠一種破壞性的行動:從語境中斷章取義,橫加扭曲,正是動蕩的20世紀之絕佳表徵。並且,重塑浪漫派藝術家的形象為食腐動物或循環器,與我們這個「後英雄」的時代頗為相契。無論根在何處,影響永續。
  • 美國繪畫藝術家J. leigh 鉛筆繪畫藝術作品
    JLDragonfly 鉛筆繪畫藝術作品集,J. leigh美國繪畫藝術家,採用彩色鉛筆繪畫夢幻風格的繪畫作品。
  • 華僑城盒子美術館呈現「風格派及未來」中歐當代抽象藝術家聯展
    華僑城盒子美術館執行館長劉可在開幕式上致辭在為「荷蘭風格派運動」 撰寫的首批系列文章中,蒙德裡安闡述了大量對抽象藝術發展影響至深的觀點。恰巧2017年是「風格派」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日子,為此,策展人精心策劃了此展覽。參加展覽的有六位外國藝術家(其中二位為荷蘭藝術家,一位為德國藝術家,一位為華裔德國藝術家,一位為英國藝術家,一位為烏克蘭藝術家),五位為中國藝術家。有趣的是,五位中國藝術家都有留學背景。
  • 抽象主義大膽獨特風格將抽象幾何純粹表現出來
    「抽象主義」是藝術家放棄對具體形象的表現,將線條、形狀、色彩、結構等抽象的因素作為表現對象,他們認為不同的色彩、線條、形狀都是有獨特的精神意義,而他們嘗試去挖掘和表現這種因素。例如:荷南畫家蒙德裡安他是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該畫派以《風格》雜誌為中心,也稱「風格畫派」。
  • 【優質課教學設計】人美版五年級美術上冊第13課 《拼貼添畫》》(教案+PPT素材)
    通過觀察、比較、思考、想像與討論,學生能夠感知繪畫與拼貼畫的不通效果。本節課設置的目的是在設計中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操作中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欣賞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在拼貼中了解撕剪紙粘貼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感受拼貼畫的創作樂趣。
  • 美國藝術家埃迪·馬丁內斯繪畫作品
    埃迪·馬丁內斯(Eddie Martinez),美國藝術家,生於1977年。埃迪·馬丁內斯(Eddie Martinez)的藝術生涯可以說始於他年輕時的房屋粉刷工作,在這期間,他更喜歡塗鴉,而不是手頭的任務。
  • 大藝術家 | 從極少到極多,弗蘭克·斯特拉放飛自我了?
    他開始成為抽象表現主義某種意義上的反叛者:「我感受到一種猶豫,以及含糊其辭的特點,令他們的作品變得動人。但對我而言,似乎有點太脆弱。」他反對他的同好們對繪畫的表現性運用,反而被巴內特·紐曼(Barnett Newman)作品的「平坦」表面和賈斯珀·約翰斯(Jasper Johns)的「目標」繪畫所吸引,其中蘊含的克制和秩序令他著迷。
  • ――一個中國人對百年抽象畫的淺見
    因而,美國在90年代的藝術史教育中常常將繪畫分成寫實、抽象和非具象這三類圖象。而非具象是指無形象和純粹的幾何形態,抽象則是指對人和自然物等有機形態的抽離。站在這樣的立場來審視抽象畫的歷程時,我們可以說,使繪畫藝術成為準科學(非具象)的運動的最大受益者,是設計界。與抽象藝術同時發展、並互相影響的「三大構成」,可以說從包浩斯開始一直影響到今天的世界上大多數美術學院的設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