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海平:抽象繪畫中的中國表情

2020-12-14 騰訊網

「道跡」祁海平藝術展相關信息:

展覽時間:2019-11-20 - 2019-12-19

展覽機構:北京錦都藝術中心

開放時間:周一~周五10:30—17:00

展覽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大山子798藝術區北京錦都藝術中心

藝術家 祁海平

……

極目長安雪,

夢上灕江船。

——《水調歌頭》

上面摘抄的這兩句古體詩為藝術家祁海平在1997年寫給一位藝術家友人。

《歌且逍遙》祁海平詩詞選

在當代的藝術家中,寫現代詩者不多, 像祁海平這樣傾心追求古典格律詩詞的更是少見。不僅是因為古體詩詞難度高,更在於今天的人再難去逐字逐句的去推敲遣詞造句的意趣。祁海平喜歡古典詩詞,出版過《歌且逍遙》的詩詞選集。他寫詩也如同作畫,注重用形象營造意境,而且用古典詩詞來寫現代的藝術家朋友和作品,更有一番特色。

祁海平另一個畫外的興趣是習練書法。但也僅為自己抽象繪畫的構成要素之一來練習,而不同書體所包含的結構、氣韻、風骨等等諸多要素都成為他創作的豐富資源。

這些建構精神世界的文化傳統的資源養分,被他轉換為抽象繪畫,而詩、書涵養也潛移默化滲透於作品之中,形成潛在的關聯。使他的一些巨幅抽象作品既有書寫的筆意,併兼具詩性的意味。

藝術家祁海平在工作室創作場景

語言的轉向

祁海平認為要畫好一幅畫並不難,難的是路該怎麼走。回顧自己的發展過程,真可謂是「眾裡尋她千百度」,總結起來大概經歷了三個階段: 油畫語言的研究;自我意識的覺醒;文化角度的明確。形式上也經歷了寫實、表現和抽象的演變過程。

上世紀80年代,學習油畫的中國油畫家普遍意識到向西方學習傳統,首先要從地道的寫實技法開始。1988年,當時還在廣西藝術學院任教的祁海平,專門到魯迅美術學院辦的法國專家伊維爾技法班學習了一套嚴謹的油畫技法。1989年,祁海平考入了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創作研修班。在研究寫生的同時,以印象派大師德加為範本進行揣摩,從洗鍊的素描線條到寫意的用筆,從構圖的切割到色層的皴擦,從嚴謹的造型到混沌放鬆的狀態,收穫了不少心得。

祁海平《黑色主題No.20》61x50cm 布面油畫 1996年

「作曲家以音樂形式表達內心世界。我需要以自由的方式表達,便自然的選擇了抽象的方式轉換出來。」祁海平在廣西藝術學院的那些年常常與音樂家接觸,音樂廳舞臺上的燈光與交響樂共同構成金光燦燦的渾然一片,轉換成視覺就形成了90年代初的「黑色主題系列」。現代音樂有一個概念「音塊」是不同於流暢的線性古典音樂的差異。因此「團塊」的形態和節奏一直在他的作品中貫穿至今。

祁海平《黑色主題No.23 》 200x200cm 布面油畫 1996年

「我的抽象轉變源於一次觀看。1994年我的《黑色主題》組畫參加青年藝術家邀請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當我在展廳裡遠遠地觀看自己的作品時,發現黑白之間像大山大水樣有氣勢,閃爍著某種精神的力量,我感到其中具象的人物已經多餘,因為容易將觀者的注意力引到題材的表面,而忽略對整體精神氛圍的感受。我認為黑白語言的豐富變化完全可以從物象中獨立出來,直接呈現精神的氣象。畫為心聲,只有去掉具象的因素,會更直接更單純地達到明心見性,不需要表現演奏者,而應該採取與音樂平行的方式,以繪畫的元素重新構成視覺的交響,才能成為真正的歌者。」 在他看來繪畫有兩種觀看的狀態:一種是在邊框之內欣賞的繪畫;另一種繪畫是開放的,與所處的空間結合起來,形成「場」的氛圍,觀眾可以在特定的空間中感受到精神的氣息。而自己的作品屬於後者。

但由寫實轉向抽象,無異於脫胎換骨。祁海平曾經一度非常迷茫。當他看到斯特拉文斯基所言:「藝術越是受到限制就越是自由的。」他亦深有同感,索性順應而為。

祁海平《詩2005.10》400x200cm 綜合材料 2005年

祁海平《天地氤氳.夜》 240x200cm 布面丙烯 2010年

祁海平《行草萬象》800x230cm 布面丙烯 2015年

此後祁海平從東方哲學感悟新的主題,畫出了《天地氤氳》《天之文》《行草萬象》等一系列具有中國意蘊的抽象作品。今年創作的黑灰色調的巨幅作品《混元》系列,巨大的筆觸渾厚交疊,酣暢淋漓,具有一種震撼的力量,這是祁海平對「道」領悟的結果。

抽象繪畫的中國表情

抽象藝術是在西方現代藝術史中生成的藝術語言或者藝術現象。它也是工業文明時代,人本主義世界觀和理性主義思維方式,用符合數學、物理學和心理學原理的視覺語言,揭示宇宙和生命本質的藝術。

祁海平《天之文》 600x230cm 綜合材料 2014年

中國的抽象繪畫從產生之初就曾得益於西方抽象藝術的滋養,然而,由於中西文化和社會語境的差異,中國的抽象藝術並不以西方抽象藝術的價值標準作為準繩,如果僅僅是重複抽象藝術的歷史,沒有存在的價值,藝術永遠需要創造。如何在西方抽象藝術的參照系下,去言說和呈現中國抽象藝術的藝術與文化價值,也是所有創作抽象作品的藝術家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祁海平《混元No.1》 300x240cm 布面丙烯 2019年

從祁海平創作歷程的演變以及近年來作品所呈現的面貌,不難看到他在探索西方造型藝術的過程與中國本土文化的融合與突破,並形成其個人化的創作邏輯。線與形,光與色以書寫性的體量塊面建構的抽象世界,形成了他獨特抽象語言系統。尤其近期創作的《混元》系列,以及由混元派生出來的《跡》與《化》系列等等,更能呈現集中這些特點。

恰逢最近「道跡——祁海平藝術展」在北京錦都藝術中心開幕。展出作品從本質上表現出他的抽象作品生命的自由運動狀態,以達到宇宙節奏和生命精神合一的境界。較為全面的展示了他近兩年的新作品。藉由此次展覽的機緣,與藝術家祁海平展開關於個人作品以及抽象語言背後的工作方法的對話。

祁海平《跡No.1》240X200cm 布面丙烯 2019年

雅昌藝術網對話祁海平

對話人物:藝術家 祁海平

編者:雅昌藝術網 裴剛

雅昌藝術網:經過了西方極簡藝術之後,如何看待在當代背景下的抽象繪畫?

祁海平:我覺得以往藝術成果可以作為我們的起點,而不是我們的終點。基弗曾說他的畫下面躺著一個波洛克,就是把過去的藝術成果拿來為我所用的例子,已有的藝術樣式是不可重複的,但是自由的精神和無所顧忌的表達方式是可以借鑑的。當代人有自己的情感和生命體驗,我們可以去表達自己的感受,並從中探索發展自己的表現語言。

雅昌藝術網:在中西兩個不同的知識系統和文化傳統下,您如何看待抽象藝術的中國表情?其實從您的作品的名字上就可以直接感受到與中國歷史、文化間的關係。

祁海平:藝術形式是非常豐富多彩的,我沒辦法給出一個「中國表情」的固定模版。所謂「表情」是內在感情的自然流露,我覺得作為藝術家應該更關注形成「表情」的原因,結果特徵由理論家總結也許更好。

中國的藝術與中國人的宇宙觀和哲學認知是緊密相關的,我從古代哲學獲得很多啟發,並形成自己創造主題。我認為題目是解讀作品的通道,不過我的作品題目不是特別具體的,而是具有一定容量的,每一個題目都提示一個思維的角度,產生相應的系列作品。

祁海平《混元No.2》 300x240cm 布面丙烯 2019

雅昌藝術網:中國的抽象藝術和其他亞洲國家的差異在哪裡?

祁海平:日本和韓國分別有物派和單色繪畫,中國的抽象藝術過去受到環境的各種局限起步較晚,還需要根據創作實踐,梳理、總結出自己的特點。

祁海平 《空間書寫》 400x50cmx12 布面丙烯 2016

祁海平 在尺幅巨大的作品《空間書寫》前

雅昌藝術網:在您的作品不難看到書寫的動感及隱晦而悟性於一體的詩意語言,似乎也和早年您的具象作品中的音樂性形成一個一脈相承的關係?

祁海平:你提到了三個問題:書寫、詩意語言和音樂性。這和我一直用書法的方式來畫畫有關,計白當黑和表現性書寫筆觸,構成的空間也與文字符號有類似的關係。但是如同研討會上有些批評家提到的,我的線條是有體量的,筆法的重疊覆蓋保持了油畫厚重的特性,這和純粹的書法和水墨畫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一直喜歡中國的詩詞,自己也試著寫一點。我認為中國的文字語言都是詩性的,並不只是詩歌,從易經到老、莊這些經典著作的語言也都是詩性的,我的作品題目多出自於此。中國詩性的語言通過立象以盡意,隱喻和象徵是其主要特點,這可能是你提到隱晦而悟性的感覺。

我的早期具象作品主要還是在音樂題材和精神氛圍的營造。轉入抽象從本質上來說更接近音樂,因為點線面元素如同音符,線條書寫的律動更暗合於音樂的節奏,我可以像作曲家一樣來譜寫視覺的交響。莊子認為人為的音樂是人籟,而宇宙無聲的大音是天籟,從這一點看,我的畫和音樂還是一脈相承的。

祁海平《光線·書法塗鴉No.5》200X100cm 布面丙烯 2018年

雅昌藝術網:在「光線·書法塗鴉」這個系列中,您明確提出了書法、光線這兩個概念,您是如何考慮的?早期您的具象繪畫也很重視光色的變化。

祁海平:以前畫畫就對閃亮的光斑很感興趣。這組畫就想用暗背景襯託亮主體的傳統油畫方式來畫,不過主體不是人物而是行草的文字符號。漢字起源於象形,所以文字本身也可以構成畫面。我在隨意潑灑繚繞的亮色線條上進行理性的加工,渲染出虛化的光暈,像維米爾一樣畫出每一條點線的高光,如同夜晚的霓虹燈的光芒。我稱之為現代的圖式,古典的手法。畫中雖然出現書寫的文字符號,但是沒有任何具體的內容,完全是亂線交錯和重疊塗寫,所以叫書法塗鴉。

祁海平《青花魂2018.No3》200X190cm 布面丙烯 2018

雅昌藝術網:您現在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一種顏色或兩種顏色以及布面的顏色,用這樣的一種幾乎是單色的方式和您的工作方法之間是怎樣的關係?

祁海平:我的色彩主要是黑與白,這是色彩的兩極,也就是陰陽的關係,「一陰一陽之謂道」,兩者混合為黑灰,也就是道的本色。因此它不止是一種色相,而具有一種象徵的意義。它可以鮮明對立,也可以細緻入微,大道至簡,單色裡面蘊含著大千世界的豐富性。即使我有時會運用其它的顏色,但都是黑白的延伸。

我把繪畫也看作一種體驗的方式。我認為凡事要達到體驗的深度,必須具備兩個因素:單一和重複。當我長期使用某種單一的色彩,可以敏銳地感覺到其中微妙的變化和差別,以及契合內心的精神屬性。

雅昌藝術網:您如何看目前中國的抽象藝術中存在的問題?

祁海平:面對西方豐富多彩的藝術樣式,應該儘量避免簡單的移植和表層挪用。重要的是深入自己的內心和生命體驗,從中生長和發展自己獨特的語言方式。

祁海平《化》150X100cm布面丙烯2018

結語

從祁海平的作品中,所體驗的書寫筆意以及詩性的氣質,都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抽象繪畫中的語言轉換。亦如日本現代藝術先後產生的「具體派」(Gutai)和「物派」(Mono-ha)也無不反映日本民族的自醒和自覺意識,藝術家有意識地試圖提升和確立日本美學的當代性,即不同於歐美藝術流派的新的藝術樣式。不同於日本,韓國抽象藝術的發生和發展或多或少受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的影響,產生了單色繪畫。

在與著名策展人、批評家黃篤的交流中,他認為中國抽象藝術並不具有像日本、韓國藝術那樣統一或一致的美學調性,而是流露出中國抽象繪畫的「超逸」表徵:不以風格化界定,不受限制,自由奔放。既不同於西方抽象藝術的絕對理性精神,又不同於日韓抽象藝術的禪意或純粹質樸感,而是表現出基於中國文化語境的個體存在感,既彰顯出不拘泥於規矩或法度的活力,又呈現與中國藝術美學內核相關的敘事,集含蓄而內斂自然意象、自由而超越逸興而為或隨意揮灑書寫的動感及隱晦而悟性於一體的詩意語言。

祁海平對於融入詩詞意蘊、書法結構韻味、音塊節奏韻律的個人作品願以 「心象」稱謂,而不執著與概念,進入自在而生生不息的生命狀態。

相關焦點

  • 繪畫藝術:形象的節律之一,對於抽象美的一些簡單意見!
    繪畫藝術:形象的節律之一,對於抽象美的一些簡單意見!徐書誠說來是以表象形象反映生活的藝術;音樂、建築、同志舉的例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書法、工藝美術等則是通過節律形象來反映生活的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應該藝術;歌劇、詩詞、裝飾性繪畫等等,則是介乎二說是主觀的、表現的,但絕非抽象的;他認為「器者之間的藝術種類
  • 這位抽象繪畫大師令世界驚嘆,是什麼讓他對生命的捕捉如此精準
    不是因為他沒學過正統繪畫,也不是因為他從皇族貴胄一下子落魄到亡命天涯的悲慘遭遇。而是因為這些人生遭遇,促使他在痛苦無奈的生命中凝練出一種別人很難有的那種,對生命的捕捉。僅僅用濃墨把兩個眼睛畫出,其他部分處理得簡單又抽象。如果把畫面中貓眼睛遮住,你就會發現其他部分並不是在畫貓,也可能是在畫一塊山石,非常有趣,他就是這樣在紙上玩,玩出墨色的一種特殊感覺,在玩淚痕一樣的玩墨痕,忽然覺得像一隻貓然後隨之添加點睛的兩三筆,一隻貓的姿態就靈動的出現了。
  • 「航向邊緣:吉蓮·艾爾斯的抽象繪畫,1979年至今」將展出
    Gillian Ayres)的首次中國個展將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航向邊緣:吉蓮·艾爾斯的抽象繪畫,1979年至今》為藝術家的中國首展,展出作品囊括了艾爾斯自1979年以來所創作的多幅大尺寸畫作(240釐米x240釐米),作品來自數位私人藏家及藝術家個人工作室。正值全球博物館反思女性藝術家的重要性之際,展覽《航向邊緣:吉蓮·艾爾斯的抽象繪畫,1979年至今》為中國觀眾帶來了一位女性藝術家複雜而感性的藝術。
  • 繪畫與拼貼:採訪美國抽象藝術家Lecia Dole-Recio
    Lecia Dole-Recio 《無題》 2013年Dole-Recio用重複的幾何圖形構成的繪畫及拼貼來創作抽象藝術。 LD-R: 我的作品是從碎片中而來,我將這些碎片根據材料,大小及形狀組合起來就形成了我的作品。這些碎片有的是牛皮紙,有的是硬紙板,還有從多種多樣紙張上剪下的。這些碎片組合在一起有著無限的創作可能性。我先將所需材料鋪在地面上,然後趴在地上剪出一個個碎片,然後根據這些碎片的形狀編織了一個個藝術之網,將拼貼與繪畫結合完成我的藝術創作。
  • 美術研究|把中國書法變成現代抽象繪畫,應該說這是完全正確的!
    這即是說,「象形」中已蘊涵有「指事」、「會意」的內容。正是這個方面使漢字的象形,在本質上有別於繪畫,具有符號所特有的抽象意義、價值和功能。但由於它既源出於「象形」,並且在其發展行程中沒有完全拋棄這一原則,從而就使這種符號作用所寄居的字形本身,以形體模擬的多樣可能性,取得相對獨立的性質和自己的發展道路,即是說,漢字形體獲得了獨立於符號意義(字義)的發展徑途。
  • 蒙德裡安: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
    小編今天帶來了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的蒙德裡安,接下來就讓小編來大家看看吧。蒙德裡安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要素。蒙德裡安是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與德士堡等組織"風格派",提倡自己的新興的"新造型主義"。認為藝術應根本脫離本身的自然的形式,以表現抽象精神為目的,追求人與神統一的絕對境界,亦即今日我們熟知的"純粹抽象"的藝術形式。
  • LONG展覽 | 行為的痕跡:龍美術館亞洲抽象藝術館藏展
    然而,二十世紀以降,繪畫似乎經歷了一場變異——圖像漸漸脫離了傳統的寫實形態與具體敘事,取而代之的是意喻模糊的形狀、突破傳統的媒介和任意表達的個性,這些特質構成了抽象藝術的基本概念。在現代主義思潮席捲全球的過程中,以純粹形式為追求的抽象繪畫成為藝術的主流,衍生出了各種各樣的前衛藝術流派。這種審美趣味和流行趨勢不僅映照出藝術家愈發多元的思想,也揭示了整體社會的意識變化。
  • 抽象風格派核心畫家Piet Mondrian: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
    蒙德裡安(Piet Mondrian, 1872-1944) 荷蘭畫家,抽象風格派最核心的人物,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代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20歲時他在取得小學繪畫教師資格和中學繪畫教師資格以後,進入阿姆斯特丹的國立美術學院深造,成為一名勤奮刻苦、頗受老師賞識的好學生。他的早期繪畫從學院派寫實主義起步,受到過象徵主義、印象主義、表現主義等風格影響。從一開始,對於形體構成因素的偏愛,便在其畫中清楚地反映出來。
  • 如何利用ai繪畫出卡通表情?繪畫的詳細步驟
    使用ai這款軟體怎麼繪畫出卡通表情呢?不太熟悉的用戶可以去下文詳細學習下利用ai繪畫出卡通表情的詳細步驟。ai系列軟體最新版本下載Adobe Illustrator(AI設計軟體)軟體版本:10.0.3 Update圖形圖像立即查看Free AI Viewer(AI文件打開查看器)軟體版本:3.2 免費版圖形圖像立即查看PSD/AI/EPS/CDR縮略圖補丁軟體版本:正式版圖形圖像立即查看在Ai軟體中,新建一個
  • 當繪畫遇上足球,那種賽後勝利的喜悅感,中國球員是體會不到的
    而抽象派油畫,是想要欣賞者從畫中自己感受藝術的魅力值,它不好理解,但也是歐洲畫派的起源代表。同樣,很現實的主題,也有一些畫家通過比較隨性的水彩繪畫來表達。油畫或者是素描,這些繪畫的形式哪一種都行,只要所表達的主題是鮮明的,那就都不為過。
  • 兒童塗鴉算不算抽象藝術?
    抽象藝術真正出現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康定斯基和蒙德裡安被公認為是當時的兩位抽象繪畫的大師。俄國的康定斯基在20世紀初創作了最早一批抽象繪畫作品,同時,作為抽象藝術理論的奠基人,他在著作《論藝術的精神》和《點、線、面》中充分表達了自己的藝術觀點。
  • 八旬吉蓮·艾爾斯中國首展,講述女性抽象畫家的成長之路
    「繪畫的本質,是在其自身空間內創造形象的痕跡,而畫布被看做是一個完整的形象和空間,就像麥哲倫的水手可能感覺的空間,那時世界是平面的,而他已經駛出了地平線邊緣。」抽象藝術家吉蓮•艾爾斯首次中國個展的名稱「航向邊緣」便來自於她對藝術的理解。
  • 抽象是創新的唯一選擇嗎?
    一談到中國書法、中國畫的創新,大多考慮的是藝術形式的創新,從目前來看,趨於抽象是一項重要選擇。繪畫的抽象性也令我心馳,我早年的中國山水畫創作以及在囯外畫展的作品中就有不少抽象技法的探索與運用,從西方辦展回來後便回歸意象水墨了。意象就是半抽象,抽象的形式語言探索是必須。當然,抽象的形式語言與純粹的抽象繪畫是兩回事。
  • ――一個中國人對百年抽象畫的淺見
    康定斯基的這一特殊經歷,常常被視為抽象畫的發端。迄今,正好是一百年。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初,抽象畫開始被中國人接受,無論是對於它的理論研究、還是對它風格的模仿和創作,都有相當的聲色。但是,從總體上來說,它一直處於中國當代藝術的主流之外。其中原委,難以簡說。本文僅就自己感興趣的一兩個問題,結合中國藝術的情景,略陳淺見。康定斯基在建立抽象畫的理論時,一個重要的支點就是繪畫與音樂的關係。
  • 趙無極:現在西方搞抽象繪畫基礎,什麼點線面、立體構成
    趙無極《02.11.59》1959年作 佳士得香港2018春拍 成交價9460萬港元P16、(鷗洋:現在西方搞抽象繪畫基礎,什麼點線面、立體構成,您怎麼看?)後來就是塞尚、梵谷、高更幾個印象派中傑出的畫家,莫奈的畫影響也很大。現代繪畫中影響最大的是塞尚、康定斯基、蒙德利安、莫奈。所以,我們不能推翻過去的傳統,反對傳統是不對的。應該接受最好的東西,怎樣消化,變成自己的。你應該揀自己喜歡的消化。比如你的畫,德加的畫可以給你好處。馬蒂斯又不同,他的畫看起來很輕鬆,實際上畫時可累得不得了。他的方法對美國的迪本科影響很大。
  • 「繪畫比賽」守護精靈表情包繪畫大賽來啦~大獎等你拿~
    5,4,3,2,1叮叮叮伶可家族宣布伶可守護精靈表情包繪畫創作比賽開始啦參賽須知這個暑假已經過去一大半,暑假裡伶可守護精靈全新表情包也已上線,在剩餘不多的假期裡,拿起你的畫筆,將你的想法和伶可守護精靈的表情包結合在一起,呈現給伶可家族吧~
  • 約翰·莫爾繪畫獎(中國)展第十年,在變動中呈現多元化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2020約翰·莫爾繪畫獎(中國)作品展」展覽現場約翰·莫爾繪畫獎是一項沒有贊助商、官方參與的繪畫獎,其設立初衷是希望能夠吸引最優秀的藝術家,奉獻最優質的繪畫作品。2020年是約翰·莫爾繪畫獎在英國建立的第六十年,也是進入中國後的第一個十年,這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也是一個關鍵的變革節點。
  • 黃勇:論中國當代藝術中「繪畫性」(論文較長,建議收藏)
    本文通過對「繪畫性」的內涵作歷史梳理,並將其議題限定在中國當代藝術的繪畫性以及與之相應的圖像化問題上。通過對當代藝術創作中圖像轉化的現實語境分析,試圖探討當代藝術創作的繪畫性的處境與相關問題。並指出9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藝術的繪畫性探索類型與特質,以求得當代藝術繪畫性更準確的美學與社會學價值。
  • 康文峰:形而至上 抽象精神在當代的多元衍生
    如果說康定斯基首先開啟了對自然外在物象描繪的反叛,讓繪畫回歸繪畫,回歸自然法則的內在真實,並以宗教般的神秘精神引導,創作出可以當交響樂「聆聽」的抽象形式畫面;那麼蒙德裡安也將這一抽離自然本質的藝術過程不斷提純,以至於從自然的一棵樹中,逐漸提純到接近「宇宙本質」的一橫(地面)一豎(引力);而馬列維奇在俄國十月革命前後,以「白底上的方塊」、「白底上的白方塊」,讓抽象繪畫純粹度在最終的白色沉默中
  • 中國畫:抽象抑或移情?
    二  對於傳統中國人而言,抽象與移情的問題從來就不是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本身來自於近現代的西方。就繪畫而言,西方自印象派以後經過各種流派的迅速的更迭,與二十世紀初產生了抽象派繪畫。這種抽象畫與此前帶有強烈的寫實性的繪畫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倒非常類似於原始民族或古埃及人的作品。那麼這種抽象畫所產生的內在根據是什麼?它和具象藝術之間的差別的本質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