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博物館、畫廊、藝博會紛紛轉向線上平臺

2020-12-20 藝術中國

M+故事圖片由香港 M+提供

在疫情的特殊狀況下,各大博物館、畫廊及藝術博覽會紛紛將目光投向線上,和最新網際網路科技結合,帶來最新的觀看展覽方式。

M+公布免費網上內容

香港M+日前建議在大家留在家中,減少社交接觸的同時,不妨瀏覽以下M+的免費網上內容,足不出戶欣賞藝術:

雖然M+展亭暫停開放,網上觀眾可前往「希克獎2019」展覽網頁,觀看豐富的資訊。 M+故事現提供入圍藝術家訪談,讓觀眾了解六位傑出藝術家胡曉媛、梁碩、林一林、沈莘、陶輝和楊嘉輝的創作靈感。 M+希克高級策展人(視覺藝術)皮力將為大家提供網上展覽導賞,剖析六位入圍藝術家的作品,探討他們在動蕩紛擾的全球化時代下多元的藝術實踐。 

M+將於2020年5月13日(星期三)公布首屆「希克獎」得獎藝術家及首屆「希克中國藝術研究資助計劃」獲選學人。M+希克藏品被公認為由1970年代至今中國當代藝術品中規模最大、種類最齊全和最重要的收藏。觀眾現可瀏覽「中國藝術圖志(1972至2012年):M+希克藏品精選」,按時間順序或以藝術大事為脈絡,搜索並欣賞271件精選作品。 

除了希克藏品之外,M+還在線提供「NEONSIGNS.HK探索霓虹」互動網上展覽、「香港藝術家,女性」、《為修復當代書法作品回到過去》、「M+故事」等項目內容。

從左上順時針方向排列:莎拉·施,圖:致謝麥克阿瑟基⾦會;烏爾斯·菲舍爾,攝影:查德·摩爾;珍妮佛·圭迪,攝影:布裡卡·威爾科克斯;提圖斯·卡帕,攝影:約翰·盧卡斯;及珍妮·薩維爾,圖:Pal Hansen/Getty Images

高古軒推出「藝術家聚焦」,每周一位藝術家、一件作品

藝術家耗時多年時間創作作品並籌備展覽,而當全球畫廊及美術館都不得不暫時閉館,這種失落觸及每個人:公眾,策展人和藝評人、藝術安裝人員、運輸公司、客戶。但這對藝術家們來說尤其困難,這種形式的暫停展覽是前所未有的。我們討論過將預定的展覽以線上形式展示,但這並不是展覽原本的構思。我們需要一種讓我們的藝術家們不必做出妥協的解決方案。因此,這是我們面對的挑戰——當這動蕩的世界需要我們暫時閉門謝客時,你必須要創新並保持資源及策略的靈活性以此來支持你的藝術家們;而當市場動蕩不安時,正是這精準性能讓你渡過難關。

—拉裡·高古軒(Larry Gagosian)

隨著冠狀病毒(COVID-19)席捲全球,世界各地的藝術機構及畫廊暫時閉門謝客,藝術展覽亦被取消、延遲或縮短以⽀持控制疫情的蔓延。許多藝術家投入了時間、精力和資源籌備展覽,但受當前的公共衛生危機影響,展覽無法如期進行。為此,高古軒將推出「藝術家聚焦」 (Artist Spotlight)——一項嶄新、多面向的線上項目,並於每周專注推介一位藝術家及其作品。

利用高古軒廣泛的線上專題頁面及社交媒體渠道作為一個開放的平臺,每位藝術家可以逐一向全球觀眾展示他們的作品。不僅讓藝術家們分享他們的故事,還能為其工作室的持續運作獲得支持。

「藝術家聚焦」項目將於4月8日推出,而第一位藝術家將會是於紐約定居及工作的莎拉·施 (Sarah Sze)。展覽開幕前夕,莎拉·施原本於高古軒巴黎畫廊籌備的展覽,受巴黎市封城的影響而無法如期開放。雖然她的作品暫時停留在關閉的畫廊內,高古軒與莎拉·施緊密合作,以多種形式將她的作品及想法帶給全球的線上觀眾。

高古軒每周將重點推介一位藝術家並展示其一件作品——並且僅限48時內於gagosian.com上公開價格進⾏獨家銷售。每件作品亦會輔以豐富新穎的專題頁面——包括視頻、採訪、文章、藝術家的播放清單、推薦書籍及電影等諸多內容,讓觀眾深入了解每位藝術家的創作方式和過程、靈感及其所受到的影響。

參與本計劃的藝術家包括烏爾斯·菲舍爾(Urs Fischer)、西斯特·蓋茨(Theaster Gates)、卡塔琳娜·格羅斯(Katharina Grosse)、馬克·格羅特雅恩(Mark Grotjahn)、珍妮佛·圭迪(Jennifer Guidi)、達明恩·赫斯特(Damien Hirst)、提圖斯·卡帕(Titus Kaphar)、珍妮·薩維爾(Jenny Saville)、莎拉·施(Sarah Sze)、瑪麗·威瑟福德(Mary Weatherford),及斯坦利·惠特尼 (Stanley Whitney)等。

圖片由裡森畫廊提供 

裡森畫廊全新增強現實 (AR)平臺

裡森畫廊榮幸與科技公司 Augment合作推出畫廊的增強現實 (AR)平臺,藏家可通過手機和平板電腦,在家中或工作環境中,雙方團隊合作近 18個月為平面與立體藝術作品開發此平臺。

Augment作為備受讚譽的電子商務應用科技,獲大型消費品牌廣泛採用,此次為其首次運用於藝術產業。在增強現實中,藏家可簡易輕鬆地將雕塑、裝置或繪畫作品放置於他們身處的環境,並且可以與他人分享虛擬立體場景以進行觀賞,滿足了現今大眾致力節省出行次數、成本以及運輸費用的需求。

「我們很高興能與裡森畫廊一起發布此研發了近 18個月的項目」,Augment執行長 Dimitri Duffeleer表示,"我們自 2011年起為包括可口可樂、聯合利華和羅技等大型知名消費品牌推出 AR平臺,裡森畫廊是藝術行業中首個與 Augment聯手的合作夥伴。藝術界是充滿活力的變革生命線,也是人類福祉的晴雨表,這與我們的宗旨非常接近。我們十分高興與世界上最有影響力及創新性的國際當代藝術畫廊之一,裡森畫廊,共同實現此創造性合作,它使我們能夠利用這項技術,一個民主、自助的 SAAS平臺,讓藝術為世界上更廣泛的觀眾所了解。」

裡森畫廊執行總監 Alex Logsdail說到:「在研發階段時,此應用程式為裡森畫廊獨家授權,然而鑑於當前全球流行病期間大多數畫廊關閉,我們加快了研發速度,並決定以訂閱形式向所有人提供此項技術。我們希望在目前情況下,Augment此項研發可以為藝術界提供便利,並幫助解決運輸費用審批以及繁複手續。」

喬治·莫蘭迪,《Natura Morta(靜物)》,1957年 ©藝術家權利協會,紐約/SIAE,羅馬。圖片來自卓納畫廊

卓納畫廊中英雙語線上展覽《立夏》

2020年5月5日,卓納畫廊將推出中英雙語線上展覽《立夏》,同時香港畫廊空間將於起對公眾開放並實行預約參觀制。

《立夏》代表的是傳統東亞日制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象徵著夏日的開始,將於5月5日在卓納線上展廳上線,呈獻約瑟夫·阿爾伯斯(Josef Albers)、哈羅德·安卡特(Harold Ancart)、瑪瑪·安德森(Mamma Andersson)、盧卡斯·阿魯達(Lucas Arruda)、米凱爾·博伊曼斯(Michaël Borremans)、諾亞·戴維斯(Noah Davis)、蘇珊·弗雷孔(Suzan Frecon)、伊薩·根澤肯(Isa Genzken)、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奧斯卡·穆裡略(Oscar Murillo)、愛麗絲·尼爾(Alice Neel)、尼奧·勞赫(Neo Rauch)、約什·史密斯(Josh Smith)、沃爾夫岡·提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呂克·圖伊曼斯(Luc Tuymans)和麗莎·約斯卡瓦吉(Lisa Yuskavage)的重要作品。本次線上專屬的展覽亦將呈獻曾經在香港展出或者計劃展出的畫廊代理藝術家對於這座城市的回應。

卓納畫廊的香港空間將在關停近三個月後重新對公眾開放,實行預約參觀制。屆時將展出雷蒙德·帕提伯恩(Raymond Pettibon)、約什·史密斯(Josh Smith)、沃爾夫岡·提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呂克·圖伊曼斯(Luc Tuymans)、麗莎·約斯卡瓦吉(Lisa Yuskavage)和其他藝術家的作品。畫廊位於全球其他地區的空間——紐約、倫敦、巴黎——依舊維持著暫時關閉,因此當下香港空間的重新開放有著重大的意義。

山田浩之,《TU1921-女性頭像嘉貝利爾》陶瓷、釉 39 x 26 x 25cm 2019年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全新數字項目 Taipei Connections

2020年4月23日,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臺北當代)公布全新數字項目「Taipei Connections」,該項目與線上藝術平臺Ocula合作研發,將帶來曾參展 2020年臺北當代的一系列重要畫廊。首屆「Taipei Connections」將呈獻一系列精心語境化的藝術品供觀眾探索。這一線上平臺不僅為畫廊提供機會與區域內乃至全球藏家進行互動,更呼應臺北當代構建開放性平臺的使命以突破傳統分享藝術及創意的藝博會模式。「Taipei Connections」將於2020年5月2日至5日向公眾開放,貴賓預展於2020年4月30日下午4時至5月1日舉行。

繼第二屆臺北當代在2020年1月成功舉辦並迎接超4萬名觀眾入場後,聯合總監任天晉(Magnus Renfrew)與嶽鴻飛(Robin Peckham)共同開啟了這一全新數字項目,在出行和見面受到限制的當下鼓勵臺灣藝術社群與畫廊之間的持續聯繫。「Taipei Connections」將免費對2020年展會的參展畫廊開放,為他們提供加深關係網絡的平臺,開啟藏家和藝術愛好者遠程對談。作為臺北當代未來計劃與觀眾持續線上互動的數字項目的首站,「Taipei Connections」將為臺灣收藏家群體呈獻重點畫廊活動項目,以直播導覽及其他度身定製的形式帶來更近距離的藝術欣賞體驗。(編輯/許柏成)

相關焦點

  • 2020第七屆西岸藝博會能否逆勢而上?20家畫廊主們這樣說
    2020,西岸藝博會進入第七屆。在全球各大藝博會都被按下暫停鍵的當下,對於這場即將於11月11日-15日在西岸藝術中心舉行的藝博會,挑戰與機遇並存。今年,由於全球的疫情,許多國際畫廊無法如期而至,畫廊單元的參展數量縮減了約一半,從往年的100多家減到近50家左右。
  • 畫廊生存大挑戰:如何應對大型畫廊、網絡和藝博會的三大壓力
    但是無論畫廊是否把新興的競爭對手看在眼內,這種幾近無可取代的地位也要走到盡頭了。傳統畫廊主在一級藝術市場有其特有的優勢,其中一些在今天仍然存在,如可以安排常規的個展等。但這個情況也在改變。其他中介,如大型畫廊,線上銷售渠道、社交媒介和藝博會等都逐漸贏得藏家們的信任。可以認為,這些渠道比傳統畫廊更為靈活,因此能更好地適應藝術家需求的變化和藏家購買藝術品的方式。
  • 北京當代2020「明天的藝博會」在京開幕 探索藝博會的未來標準
    新模式:線下線上互通互補在疫情的背景下,本年度的「北京當代」採取了漸次展開、多點互動、線下線上的方式,這既是「北京當代」針對疫情的應變,也是對藝博會未來模式升級的主動探索。「明天的藝博會」不僅包含了博覽會的線下大展廳模式,「凱迪拉克·眾望」沉浸式公共藝術項目展示,還增加了「藝術圈ART LOOP」網際網路藝術平臺上的線上展位,有近60家藝術機構參加,將持續一個月。
  • 首屆廣州當代藝博會圓滿落幕 參展畫廊暢談「初體驗」
    藝博會藏家群體呈現年輕化趨勢截至本屆當代藝博會結束,多家參展畫廊給出了高度評價。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相關負責人趙軼表示,廣州當代藝博會從展牆搭建到燈光設計,沒有出現過任何紕漏,這讓我們感受到了主辦方的專業和用心。
  • 北京當代2020「明天的藝博會」,探索藝博會的未來標準
    在疫情的背景下,本年度的「北京當代」採取了漸次展開、多點互動、線下線上的方式,這既是「北京當代」針對疫情的應變,也是對藝博會未來模式升級的主動探索。此次開幕的「明天的藝博會」是北京當代2020的核心版塊,也是首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全方位藝術博覽會。在798藝術中心舉辦的線下部分,共有36家藝術機構、藝術項目與潮流品牌參與,為期六天。
  • 全球藝場與上海時間|西岸藝博會觀察:復甦與輻射
    西岸藝博會創立之初的「設計單元」強勢回歸,xiàn chǎng、video XINTIANDI、West Bund Voice及特展單元異彩紛呈。同時,本屆博覽會打造線上畫廊單元,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為世界帶來一場多元形態的藝術盛事。西岸藝博會的藝術能量輻射全城近40家美術館及城市空間,聯動起整個上海的藝術生態。
  • 為藝術交流提供平臺,國際畫廊代表點讚ART021藝博會
    此次博覽會匯聚了來自18個國家43個城市的114家頂尖畫廊參展,攜手眾多國際知名及新晉藝術家於線上線下呈現數千件涵蓋油畫、紙本、雕塑、裝置、影像等類別的當代藝術設計佳作。在11月12-15日展覽期間,ART021在構築一個前沿藝術交流平臺的同時,培育藏家,傳播藝術,提升大眾審美,彰顯作為亞太地區重要藝博會的地位。
  • 北京年度首場藝博會終回歸 藝術品一級市場「關關難過關關過」
    此次參加「北京當代」藝博會的畫廊「星空間」,在現場展出畫家邱炯炯的3件作品,單價8.8萬元,VIP首日就已經銷售一件,藏家幾乎一眼相中「秒買」,畫廊長期籤約新褲子樂隊主唱彭磊,當天,IMS(天下秀)新媒體商業集團創始人及董事長李檬直接在此次推出的線上平臺「藝術圈ART LOOP」鏈上購買超過7萬元的彭磊畫作。
  • 上海藝博會提前至九月:首次雙館舉辦,雲集110家機構
    9月13日至15日在世貿商城和上海跨國採購會展中心兩館同時舉辦,屆時110家畫廊藝術機構雲集上海,其中15個國家和地區的50餘家海外機構參展佔比為上海藝博會歷史之最,而上海藝博會也是首次實現雙館展出。亞洲藝術機構再次聯手揚威上海藝博會,日本青年藝術家群體今年再度集結來滬,試水中國藝術市場;中國臺灣地區18家畫廊此次組團參加上海藝博會,其中有30年歷史的臺灣老牌畫廊也把大陸首秀放在了上海,今年也是上海藝博會歷史上,中國臺灣地區畫廊來得最多的一次。
  • 明天的藝博會 | 北京當代2020 & 預熱
    9月25日,北京當代開啟「明天的藝博會」北京當代2020特別主題「明天的藝博會」將於9月25日正式開幕,已有數十家畫廊及機構參加。在798藝術中心舉辦的線下部分將持續6天,旨在為藏家與觀眾帶來充分的現場體驗與交流氛圍;線上部分則將在「藝術圈 ART LOOP」網際網路藝術平臺上持續一個月,給藝術的展示與交易提供足夠多的空間與時間。
  • 網絡畫廊 全球網拍 虛擬AI藝術品「線上復甦」交易五花八門
    記者注意到,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此前參與的一份調研顯示,在覆蓋了畫廊、拍賣行、藝博會、藝術品電商、美術館、博物館、傳媒等諸多藝術機構的受訪者中,認為影響巨大的佔比達到了36.6%,還有42.4%的受訪者認為影響較大。
  • 臺北當代全新數字計劃:要替代的不是一場藝博會
    原創 羅書銀 雅昌藝術網在過去短短三周的時間裡,臺北當代決定與藝術平臺Ocula合作,推出一項全新的數字計劃,為其今年參展的99家畫廊提供一場線上藝博會的服務。此次線上展覽對所有參展畫廊免費。由Ocula提供線上平臺技術支持。
  • 畫廊、藝術家們紛紛點讚杭州藝博會 今天和明天還可以逛 大家抓緊...
    都市快報昨天是杭州藝博會開展第二天,人氣爆棚。參展商紛紛表示,這次大展已經成了。觀展人數多,來的年輕人也多,成交很活躍。尤其是杭州人的藝術素養很高。杭州人的收藏實力也讓人刮目相看,深耕杭州藝術圈多年的信雅達·三清上,代理的常青和尉曉榕,多幅作品都已成交,開展首日的夜場活動,常青的《鬥雞》以60萬元被人摘得。常青的這一系列挺受歡迎的。不久前,在信雅達位於濱江的展廳中舉辦的常青個展,不少各行各業的大咖爭相收藏了他的作品。
  • 北京當代2020特別主題「明天的藝博會」即將開啟
    據悉,北京當代2020特別主題「明天的藝博會」將於9月25日正式開啟,目前已有數十家畫廊及機構參於此次活動。在798藝術中心舉辦的線下部分將持續6天,旨在為藏家與觀眾帶來充分的現場體驗與交流氛圍;線上部分則將在「藝術圈 ART LOOP」網際網路藝術平臺上持續一個月,給藝術的展示與交易提供足夠多的空間與時間。
  • 本土畫廊唱主角,大師之作齊亮相!2020上海藝博會回歸夢開始的地方
    在這裡,一大批畫廊機構和上海藝博會一同成長。近60家知名藝術機構參展,將展出2000餘件藝術作品,覆蓋繪畫、雕塑、裝置、影像、新媒體等各種藝術門類,延續精品化、多元化展覽特色。圖說:根據蒙德裡安作品創作的藝術裝置現當代藝術、經典永恆、傳統水墨、紫砂陶瓷、藝術生活美學、潮流藝術六大版塊演繹精彩紛呈的藝術盛宴,本土畫廊在上海藝博會中唱「主角」。
  • 2019畫廊調查報告·藝術家之一:中國藝術家與畫廊合作現狀(50-60後)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2019年9月份,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APP發起了《2019畫廊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份涉及到海內外近200家畫廊的報告一經公開發布,就引發了畫廊、藝術家和藏家的強烈關注,同時收到了多位行業專家給予的中肯建議,並就此在北京798邀請了數位資深畫廊主舉行了畫廊與藝術家代理的相關研討活動
  • 【雅昌專稿】鍾經新:希望臺北藝博會可以帶動臺灣私人美術館的發展
    2017年10月19日下午,我們在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VIP預展現場採訪到了臺灣畫廊協會理事長鍾經新女士。作為亞洲地區歷史悠久的藝術博覽會之一,今年的臺北藝博會匯集了123家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頂級畫廊,並將「私人美術館的崛起」定為年度主題。
  • 9月25日,北京當代開啟「明天的藝博會」
    北京當代2020特別主題「明天的藝博會」將於9月25日正式開幕,數十家畫廊及機構將參加。據主辦方介紹,在798藝術中心舉辦的線下部分將持續6天,旨在為藏家與觀眾帶來充分的現場體驗與交流氛圍;線上部分則將在「藝術圈 ART LOOP」網際網路藝術平臺上持續一個月,給藝術的展示與交易提供足夠多的空間與時間。
  • 4天近4萬人次觀展 藝博會裡看金陵「藝術範兒」
    這裡匯集了來自全球的頂級畫廊與機構,展品形式涵蓋影像、攝影、裝置等,呈現不同語境下當代藝術的面貌。「有觀眾從深圳特意來到南京觀看,還寫了熱情洋溢、發自內心的觀展報告。」NAFI2020南京國際藝術季暨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總策劃孔超說。 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國際推手、瑞士收藏家烏裡·希克在南京藝博會開幕式上表示,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歐美很多畫廊大規模裁員,藝術機構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
  • 【雅昌專稿】張學孔:從臺北到高雄,藝博會的雙重責任
    同時,本次十分榮幸邀請到日本首屈一指藝術品倉儲公司寺田倉庫(Warehouse TERRADA)與大會合作臺日藏家交流展、以及羅禾淋策展人所策劃的「活錄像——談論永遠的現在」錄像特展區,帶來了臺灣10位新媒體藝術家探討AI人工智慧的進程與未來發展;臺、日兩地知名藏家的精湛收藏更是帶來橫跨架上繪畫、雕塑、錄像領域與現/當代作品多元視野,讓藝博會的觀展民眾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