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廣州當代藝博會圓滿落幕 參展畫廊暢談「初體驗」

2020-12-23 廣州日報

12月20日,為期4天首屆廣州當代藝博會即將落下帷幕之際,十位參展畫廊、藝術機構代表匯聚一堂,暢談此次來廣州參加首屆當代藝術博覽會的「初體驗」。

藝博會藏家群體呈現年輕化趨勢

截至本屆當代藝博會結束,多家參展畫廊給出了高度評價。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相關負責人趙軼表示,廣州當代藝博會從展牆搭建到燈光設計,沒有出現過任何紕漏,這讓我們感受到了主辦方的專業和用心。廣州市民對藝博會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我們結識了一些新的藏家,這側面證明了廣州當代藝術品市場有著一定的潛力。常青畫廊代表彭詠儀說道:「廣州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收藏底蘊,這一次能夠在全球疫情的情況下舉行線下實體的藝術博覽會,並能在短時間內以這樣出色的狀態呈現,非常不容易,是一個良好的開始,值得點讚。」

分享會現場

據了解,本屆廣州當代藝博會中,藏家呈現出年輕化的特點,90、00後的藏家已經開始行動。「在展會現場,接觸到的都是本地比較年輕的藏家,有這麼多的年輕人願意投入到收藏隊伍中來,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當代藝術收藏的新希望。」 北京CLC畫廊負責人孫士嫻說道。共同藝術中心相關負責人鮑禹表示,本屆藝博會的藏家們對藝術家的知名度比較看重,很多年輕的藏家來到現場第一眼看到作品很喜歡,會回去之後做一定「功課」再來購買,有的則會選擇比較熟悉的藝術家作品來收藏,比如這次我們帶來的莊紅藝的作品就很受歡迎,因為在廣州瑰麗酒店的大堂,就有一件他的藝術裝置。

談及未來對藝博會藏家的期許,參展畫廊們表示,希望能夠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輻射範圍,將整個珠三角的藝術市場串聯起來。「珠三角地區的很多藝術機構都在持續地推出當代藝術的展覽。未來藝博會如果能將這些地區的藝術生態整合起來,以省會廣州來聯動珠三角地區,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當代藝術生態發展都是一個良好的契機。」 三域·匯的負責人李漢濤表示。

新的力量促成廣州當代藝術日漸生長

那麼,本屆廣州當代藝博會對於未來廣州藝術生態的構建又將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在我們的展位上,碰到了一位之前是收藏嶺南畫派的老先生,駐足在藝術家楊興廣的作品跟前細細觀看,問了很多問題,當他第一次知道當代藝術裡面有很多與中國古典精神相通的表達方式,非常興奮,仿佛打卡了新世界。未來藝博會一定會成為連接廣州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的窗口和契機。」北京公社畫廊代表呂晶晶在分享會現場說起了這個令她印象深刻的故事。

分享會現場

同時,她也很欣慰地表示,北京公社此次展位上有將近三分之二的作品都是裝置類,而裝置類作品在廣州人氣很旺,「這讓我深受鼓舞,說明廣州的當代藝術生態並不是想像中的那般保守,是有新的力量在成長,很可能在未來幾年裡會匯聚成新的潮流。」

「我們畫廊在70多年前是古董店,當我們從原來的古董收藏躍升為亞洲第一個當代畫廊之時,原來收藏古董的藏家反而更容易轉型到當代收藏。所以,審美其實是共通的,對傳統藝術感興趣的藏家對於藝術的判斷自然有他的獨到眼光,所以,我對廣東未來的藝術市場充滿信心和期待。」東京畫廊代表池麗萍說道。

受疫情影響,今年全球大部分藝博會和雙年展等活動都宣布取消。而在12月的廣州,首屆當代藝博會如「平地一聲雷」驚豔羊城,帶給藝術市場一股嶄新的氣象,也為廣州當代的藝術的發展與種下了希望,正如著名雕塑家隋建國所評價的那樣,「本屆藝博會就像把根扎在地下,總有一天會湧上地面,成為廣東當代藝術的轉折點。」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李巧蓉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李巧蓉

圖片來源:主辦方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戴動坤

相關焦點

  • 首屆「廣州當代」上線,能否改寫廣州當代藝術生態?
    參展的畫廊並不多,包括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常青畫廊、東京畫廊+BTAP、亞洲藝術中心、魔金石空間等33家畫廊,展覽規模並不大,但卻覆蓋了現當代繪畫、雕塑、影像、裝置及多媒體藝術作品。從挑選作品和參展畫廊,還有現場的策展,都可以看出主辦方這個「組局者」並不好大喜功,而是穩紮穩打,走「小而精」的路線定位,同時也可看出他們對廣州當代藝術市場小心翼翼的探索。
  • 畫廊生存大挑戰:如何應對大型畫廊、網絡和藝博會的三大壓力
    愛德華·溫克爾曼的新書《銷售當代藝術:如何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中,就對畫廊的運營給出了不少建議,在溫克爾曼為《藝術新聞》撰寫的文章中,呈現了傳統當代藝術畫廊現今面臨的三大問題:大型畫廊對著名藝術家的爭奪,網絡和社交媒體的興起,及藝博會爆炸式增長為畫廊經營帶來的挑戰。
  • 2020第七屆西岸藝博會能否逆勢而上?20家畫廊主們這樣說
    但仍然不乏許多重要的國內外畫廊參展,其中豪瑟沃斯、大田秀則畫廊、佩斯畫廊、香格納畫廊、白立方、空白空間等連續六年參展。同時,常青畫廊、高古軒、科林沁格畫廊、立木畫廊、裡森畫廊、貝浩登、阿爾敏·萊希以及Galerie Thaddaeus Ropac等多次參與展會的國際知名畫廊也將悉數回歸。更有來自日本、紐約、北京以及上海本土的多家畫廊首次參展。
  • 臺北當代全新數字計劃:要替代的不是一場藝博會
    原創 羅書銀 雅昌藝術網在過去短短三周的時間裡,臺北當代決定與藝術平臺Ocula合作,推出一項全新的數字計劃,為其今年參展的99家畫廊提供一場線上藝博會的服務。此次線上展覽對所有參展畫廊免費。由Ocula提供線上平臺技術支持。
  • 明天的藝博會 | 北京當代2020 & 預熱
    9月25日,北京當代開啟「明天的藝博會」北京當代2020特別主題「明天的藝博會」將於9月25日正式開幕,已有數十家畫廊及機構參加。在798藝術中心舉辦的線下部分將持續6天,旨在為藏家與觀眾帶來充分的現場體驗與交流氛圍;線上部分則將在「藝術圈 ART LOOP」網際網路藝術平臺上持續一個月,給藝術的展示與交易提供足夠多的空間與時間。
  • 本土畫廊唱主角,大師之作齊亮相!2020上海藝博會回歸夢開始的地方
    在這裡,一大批畫廊機構和上海藝博會一同成長。近60家知名藝術機構參展,將展出2000餘件藝術作品,覆蓋繪畫、雕塑、裝置、影像、新媒體等各種藝術門類,延續精品化、多元化展覽特色。圖說:根據蒙德裡安作品創作的藝術裝置現當代藝術、經典永恆、傳統水墨、紫砂陶瓷、藝術生活美學、潮流藝術六大版塊演繹精彩紛呈的藝術盛宴,本土畫廊在上海藝博會中唱「主角」。
  • 藝術改變一個城市的氣質,藝術廈門當代博覽會開啟破冰之旅
    藝術廈門在不斷的蛻變和破冰之旅中,迎來了重新整合定位後的,首屆藝術廈門當代博覽會。首次聚焦當代藝術,就成功吸引了六家參展香港巴塞爾的國際畫廊,可以說本屆藝術廈門當代博覽會含金量十足,國際大畫廊的加持和本土優秀大畫廊的合力,讓首屆藝術廈門當代博覽會無論是在學術水平和市場吸引力方面顯得誠意十足,這從本屆博覽會的成交狀況和現場火爆的觀展盛況上就很好的呈現出來了。
  • 北京當代2020「明天的藝博會」,探索藝博會的未來標準
    新模式:線下線上互通互補9月25日,北京當代2020「明天的藝博會」在798藝術中心隆重開幕,藝術家、收藏家、畫廊主及來自各地的嘉賓齊聚一堂,讓北京的藝術界繼8月初的「金湯」藝術展之後再次迎來了節日氛圍。
  • 全球藝場與上海時間|西岸藝博會觀察:復甦與輻射
    西岸藝博會創立之初的「設計單元」強勢回歸,xiàn chǎng、video XINTIANDI、West Bund Voice及特展單元異彩紛呈。同時,本屆博覽會打造線上畫廊單元,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為世界帶來一場多元形態的藝術盛事。西岸藝博會的藝術能量輻射全城近40家美術館及城市空間,聯動起整個上海的藝術生態。
  • 北京當代2020「明天的藝博會」在京開幕 探索藝博會的未來標準
    9月25日,北京當代2020「明天的藝博會」在798藝術中心隆重開幕,藝術家、收藏家、畫廊主及來自各地的嘉賓齊聚一堂,讓北京的藝術界繼8月初的「金湯」藝術展之後再次迎來了節日氛圍。
  • 首屆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開幕 快來看這些腦洞大開的藝術品
    【解說】 1月17日,首屆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在臺北開幕。裝置藝術、VR體驗、現代攝影……90家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畫廊為觀眾呈現了一場完美的視覺盛宴。  粉筆「油畫」、菜刀翅膀……在博覽會上,各種生活小物件兒搖身一變,成為了一件件吸人眼球的現代藝術作品。甚至人們隨手丟棄的垃圾,在藝術家的精心改良創造下,也成為了設計感十足的現代「雕塑」。
  • 第二十三屆上海藝術博覽會開幕 18家臺灣畫廊「抱團」參展
    這是藝博會歷史上首次實現雙館展出,110家畫廊藝術機構雲集申城,包括來自日本、韓國、俄羅斯、法國、德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50餘家海外機構,參展佔比為歷史之最。第二十三屆上海藝術博覽會。 夏俊龍 攝雙館齊開,定位不同。
  • 多家博物館、畫廊、藝博會紛紛轉向線上平臺
    M+將於2020年5月13日(星期三)公布首屆「希克獎」得獎藝術家及首屆「希克中國藝術研究資助計劃」獲選學人。M+希克藏品被公認為由1970年代至今中國當代藝術品中規模最大、種類最齊全和最重要的收藏。觀眾現可瀏覽「中國藝術圖志(1972至2012年):M+希克藏品精選」,按時間順序或以藝術大事為脈絡,搜索並欣賞271件精選作品。
  • 北京年度首場藝博會終回歸 藝術品一級市場「關關難過關關過」
    伴隨疫情防控常態化,藝術品一級市場的重要平臺——藝術博覽會,也次第恢復:前有藝術深圳銷售超預期,今有「北京當代」藝博會如約而至,各大畫廊爭相「曬寶」,吸引藏家的「買買買」,部分參展畫廊VIP首日現場即有驚喜銷售成績。「更著風和雨」,疫後群芳盛。
  • 濟南藝博會:一場展,一座城
    濟南藝博會自2013年至今已連續舉辦六屆,參展藝術家、藝術機構逐年增加,來自法國、德國、俄羅斯、荷蘭、西班牙、朝鮮、韓國、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南京、杭州、臺灣、景德鎮等國內外100多家知名藝術機構及藝術大咖參展,每屆觀眾達10餘萬人次,被業界公認為濟南較大、品質高、人氣旺、具有影響力的藝術類品牌展會。
  • 4天近4萬人次觀展 藝博會裡看金陵「藝術範兒」
    2020-11-30 07:24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4天近4萬人次觀展,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落幕藝博會裡看金陵「藝術範兒」   這裡匯集了來自全球的頂級畫廊與機構,展品形式涵蓋影像、攝影、裝置等,呈現不同語境下當代藝術的面貌。「有觀眾從深圳特意來到南京觀看,還寫了熱情洋溢、發自內心的觀展報告。」NAFI2020南京國際藝術季暨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總策劃孔超說。 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國際推手、瑞士收藏家烏裡·希克在南京藝博會開幕式上表示,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歐美很多畫廊大規模裁員,藝術機構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
  • 2019藝術深圳 54家當代藝術畫廊齊聚鵬城
    全新畫廊陣容將為公眾奉上一場高水準、高品質的藝術盛宴,滿足「藝術老饕」的挑剔口味。知名的香格納畫廊、阿拉裡奧畫廊、常青畫廊、亞洲藝術中心、北京現在畫廊、博而勵畫廊、前波畫廊、獅語畫廊、HDM GALLERY、Tabula Rasa畫廊、白石畫廊等藝術深圳的新、老朋友將在本屆博覽會中帶來重要參展作品,聯手營造當代藝術場域,集中反映當代社會文化生活狀態。
  • 2019年香港AFFORDABLE ART FAIR 呈獻全新參展藝術家及畫廊
    第七屆藝博會將展出來自20個國家的116家畫廊,當中包括28家香港本土畫廊和66家亞洲畫廊。大會將致力為香港引入藝術界新冉之星,並欣然與大眾分享其FRESH作品選(首次於藝博會亮相的藝術家作品)。展出超過1,000 位藝術家的作品,香港Affordable Art Fair 已經成為經驗豐富收藏家發掘新興藝術家或新入門買家開展其藝術之旅的好地方。
  • 高雄藝博會開幕 從本土化到「東北亞與東南亞藝術交匯」
    這是第三屆高雄藝博會,從首屆的62家畫廊、第二屆的92家畫廊,擴展為今年的104家,來自臺灣、中國大陸、日本、馬來西亞、法國、韓國、泰國、越南等畫廊分布在四個展區。尤其是日本藝術和馬來西亞當代藝術兩個特展,充分體現本屆藝博會定位:東南亞與東北亞藝術的交會平臺。基於臺灣的本土市場,建立連接東北亞和東南亞的藝術對話。
  • 圓滿落幕!4天吸引近4萬人次!
    這裡匯集了來自全球的頂級畫廊與機構,展品形式涵蓋影像、攝影、裝置等,呈現不同語境下當代藝術的面貌。「有觀眾從深圳特意來到南京觀看,還寫了熱情洋溢、發自內心的觀展報告。」NAFI2020南京國際藝術季暨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總策劃孔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