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書法拓荒者:漢唐文化播種人 - 中國書畫 - 藝術頻道 - 魯網

2021-01-08 魯網

圖一--聖德太子法華義疏

圖二--光明皇后臨樂毅論

圖三--聖武天皇賢愚經

  東方曉

  西安半坡遺址的發現,表明中國在六千年前已經用文字開始書寫華夏文明的第一篇章了。漢字傳入日本以前,這個島國還是一片文化荒原。《古語釋疑》的作者斎部宿袮廣成開卷便說:「上古之世,未有文字,貴賤老少,口口相傳,前言後行,存而不忘。」

  日本歷史學家考證,早在中國的戰國時代,漢字已經通過一些器物流入日本,但漢唐文化真正在這片土地上植根,那是6世紀中葉至7世紀以後的事情。

  據《日本書紀》和《古事記》載,應神天皇十六年(285年)春二月,中國人王仁入朝,並獻上《論語》10卷《千字文》1卷。日本史書以他為漢字傳入第一人。史上關於王仁的記載極少,只知道是漢代執掌圖書典籍和傳授經學之學者。

  漢字在日本真正得到有效使用,是從抄寫佛經開始的,而抄經又催生了書寫藝術。在十七世紀以前,日本把書法叫做「入木道」或「筆道」。這些開創「寫字」先河的書道拓荒者,個個都稱得上是漢唐文化的鐵桿「粉絲」。不僅熱衷於在日本傳播華夏的優秀文化,而且還派生出日本自己的書道藝術。

  飛鳥時代的政治家聖德太子(574—622年)篤信佛教,42歲時用中國黃表紙親自撰寫了4卷具有六朝風格的《法華義疏》,每頁29行,每行23—24字。撇捺輕妙,字跡秀麗,頗具六朝風範,是除了金石文以外日本現存的最古老墨跡。先藏於聖德太子創建的奈良縣生駒郡斑鳩町法隆寺,明治11年(1878年)獻給皇室作為聖物供奉。

  聖德太子又於天武天皇14年(686年)抄寫了《金剛場陀羅尼經》。這是日本最古老的經書,用27X670cm生紙寫成,風格極似唐初三大家之一的歐陽詢之子歐陽通的《道因法師碑》。

  相當於我國唐朝中葉的奈良時代(710—794年),特別是聖武天皇(701—756年)執政的天平年間(729—749年),奈良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繁榮,寫抄經書盛行,「入木道」隨之發展,眾多墨跡流傳後世。這個時代的風格除六朝以外,多為晉唐,最愛王羲之。被譽為日本小楷第一人的光明皇后(701—760年)出嫁時,將王羲之的《樂毅論》作為陪嫁隨身攜帶,崇敬之情溢於言表。天平勝寶八年(756年),聖武天皇崩御,光明皇后在奈良東大寺西北角建了一所 「正倉院」,專門用於收藏丈夫的遺物,聊以紀念,其親筆臨寫的《樂毅論》(圖二)等也被保存在正倉院中。另一件藏於該寺戒壇院聖武天皇的「宸翰」(即御筆文書)《賢愚經》,被認為是這一時期代表性書法作品。

  延暦23年(804年),最澄、空海、橘逸勢等人作為遣唐使派往中國,帶回了王羲之以及晉唐其他名家的墨跡。雖然這一時期參照漢字部首而創造的日本文字「假名」已初露頭角,但上流社會仍以書寫漢字為上品。

  809—823年執政的嵯峨天皇迷戀漢學,詩賦、書法、音律都有相當的造詣。尤喜唐風,從禮儀、服飾、建築一直到生活方式都親力親為實行「唐化」。宮內匾額一律仿效大唐宮廷樣式,除御筆親題外,還命當代書法名家空海、橘逸勢協助書寫。空海、橘逸勢、嵯峨天皇三人是平安時期(749—1192年)書界第一高手,號稱「平安三筆」。特別是空海,被譽為日本王羲之。其厚重且裝飾味十足的格調頗具大師風範。三人中的「特筆」是最澄。其圓寂時,嵯峨天皇親自寫了一篇草書《哭澄上人詩》,悼念這位罕見的書道能人。

  最澄(767-822年),日本平安時代僧人,俗名三津首廣野。日本天台宗開創者。三津首家族乃中國後漢末代皇帝孝獻帝(189-220年在位)的後裔,應神天皇(270—310年)時代東渡扶桑,定居於近江國(滋賀縣)滋賀郡古市鄉(今大津市),賜姓三津首。802年公選為入唐求法的短期留學生。804年(唐貞元二十年)7月,隨日本第十二次遣唐使自九州島出發,9月抵達明州(今中國浙江寧波)。貞元二十一年隨天台宗道邃、行滿學習天台教義,並授大乘菩薩戒。805年5月回日本,帶回親臨的《台州錄》102部240卷、《越州錄》230部460卷及金字《妙法蓮華經》等章疏,還有王羲之等名家碑帖拓本17種。822年6月56歲時,圓寂於滋賀縣比睿山中道院。

  三筆第一人空海(774—835年),平安初代僧人,俗名佐伯真魚。921年醍醐天皇賜諡號弘法大師。四國島贊岐國香川縣人。日本真言宗締造者。15歲習《論語》、《孝經》等;18歲入京都大學遼明經科研修儒學。桓武天皇延曆廿三年(唐德宗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與最澄、橘勢逸等作為學問僧隨第十七次遣唐使入唐,次年抵長安,兩年後(806年)攜大量佛典經疏﹑法物以及《劉希夷集》、《王昌齡集》、《朱千乘詩》、《貞元英傑六言詩》、《雜詩集》、《雜文》、《王智章詩》、《詔敕》等詩文和書法作品回國。期間曾師從唐代貞元年間(785—805)書法家韓方明。因得韓所著《授筆要說》中五種筆法教益,能寫多種書體,人稱「五筆和尚」。另傳因他能用四肢和嘴五個部位運筆寫字而得此名(據《入木抄》)。他學王羲之、顏真卿,並融入自身風格,被奉為「入木道開山祖」、「書聖」、「一代典範」。空海的代表作有寫給最澄的《風信帖》和信手為100多位受戒僧人寫下的名錄《灌頂記》,點畫豐腴厚重,線條流暢,欹側多姿,活脫一個顏真卿。語言文學大家梁容若(1904—1997)在《中日文化交流史論》中說空海:「嘗學書法於韓方明,舍雀頭筆而用長鋒,變六朝初唐之風而仿顏真卿體。」由他編纂的《篆隸萬像名義》,是日本第一部漢文辭典,對唐朝漢文化在日本的傳播起了重要的作用。另一部重要著作《文鏡秘府論》,不僅促進了日本對漢文化的理解和吸收,而且成為研習漢唐中國文學史的重要資料之一。

  有「能筆天皇」美稱的嵯峨天皇(786—842)是恆武天皇次子,書法出眾,特別喜歡唐代歐陽詢(557—641年) 書體。因與空海過從甚密,故書風接近空海。嵯峨天皇於弘仁14年(823年)4月14日在延曆寺給最澄弟子光定(779—858)受戒時書寫的證明文件《光定戒牒》,將歐陽詢的楷書和空海的行草巧妙地交織融匯,筆力遒勁,瀟灑從容,氣度非凡。其使用的紙張與王羲之《喪亂帖》和光明皇后的《樂毅論》一樣,是當時最珍貴的縱簾紙。此卷被滋賀縣大津市最澄創建的比睿山延曆寺敕封秘藏。

  《李嶠雜詠殘卷》是嵯峨天皇書錄初唐詩人李嶠(644-712)的五言律詩。其書遒勁典雅,優遊自在,線條富有抑揚緩急之變化,歐陽詢書風的凌厲氣勢躍然紙上。

  《日本記略》天長三年(丙午,826年)三月十五日條中對嵯峨天皇為供奉其父桓武天皇而書寫的紫紙金字的《法華經》給於極高評價:「……其經太上天皇(嵯峨天皇)手跡也。紫震金字。玉軸繡帙。一有體有勢。珠連星列。爛然滿目。觀人稱曰。真聖。鍾繇逸少猶未足」云云,被奉為無上神品。空海在《遍照發揮性靈集》卷六中記:「鸞鳳翔碧落而含象。龍螭遊蒼海以孕義。張王擲筆。鍾蔡懷恥……」對天皇的讚譽更是難以復加。

  流放能筆橘逸勢(782-842),系右中弁(尚書)橘入居的末子,嵯峨皇后橘嘉智子的堂兄弟,但馬國(今兵庫縣北)權手(中央派遣的地方行政官)。延曆二十二年(804)曾與空海、最澄一起渡海入唐留學。期間,潛心研究李北海(李邕, 678—747)和柳宗元(773—819),其深厚的漢學修養和風流倜儻的性格,渾然一個唐代文人雅士,雅稱「橘秀才」。平城天皇大同元年(806年)八月橘逸勢歸國。後因承和九年(842年)七月十日的「承和之變」而捲入政治鬥爭,在流放伊豆半島途中客死遠江國板築駅(今靜岡縣浜松市境內),故有「流放的能筆家」之稱。

  橘逸勢的書法,隸書最優,惜存世不多。供奉於興福寺東院西堂的《伊都內親王願文》是公認的傳世代表作。這是天長十年(833年)橘逸勢為桓武天皇的第八皇女伊都內親王遵先妣藤原平子囑書寫的祈禱文。端莊遒勁的筆致,開闔抑揚的韻律,字裡行間無不盡顯晉人王羲之書法的風骨,一派大唐神韻。三筆之中,他官位最低,只因書道造詣非同凡響,故能與空海、嵯峨比肩,躋身三筆之列。

  平安中期,宇多天皇(867—931)中斷遣唐使以後,日本書道一改以往校仿晉唐的書風,開始追求日本趣味。這一時期假名已經普及,草書假名的日式書法隨之出現。到平安時代中期,以小野道風(894—966)為首、藤原佐理(944—998)、藤原行成(972—1028)等人在秉承魏晉六朝和唐代書法的基礎上,努力追求漢字與假名意境的完美融合,創造出獨具日本風格的「和樣」書法。他們的墨跡被後人分別稱為「野跡」、「佐跡」和「權跡」。三跡的出現,標誌著日本書法步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今天,日本政府制定了諸如:小學3年級必須教授毛筆字;書道作為和音樂、美術同位的高中藝術科選修課之一;大學的教育學和文學專業開設書法講座;各級政府在培養教員的教育學部設立書寫教育和書道教育的研究室等一系列措施,以傳承這一古老文化。據說,日本當今有四分之一的人愛好書法,具體約三千萬之眾。

  日本傳統文化中的書道,已經不光停留在「寫字」這一層面上,而是與茶道、花道同等,成為人們日常培養品行、陶冶情操不可或缺的一項社會活動。

  日本書道拓荒者,漢唐文化播種人;孜孜以求創偉業,功垂千秋萬古名。

相關焦點

  • 漢唐氣象,宋明風韻 一一衛理藝術作品展
    衛理老師的創作追求是漢唐氣象和宋明風韻,這是他作品的特點與風格!  漢唐氣象是霸氣,也是血性;宋明風韻是詩情,也是;只有漢唐與宋明文化的交合,中華民族文化才能真正復興!   衛理,楚人,1961年出生於湖北大冶,現為中國佛教藝術研究院院士,北京現代管理大學書畫藝術研究員,東京藝術空間籤約藝術家,黃庭堅詩詞書畫研究會名譽會長,灣區藝術研究院院士,上海優藝術主題空間創始人兼藝術總監。
  • 顧亞龍 - 書法 - 藝術頻道 - 魯網
    書法以王羲之、顏真卿為本,兼收並蓄,博採眾長,主攻行草。近年來,於名利之事淡然外之,而潛心於書法理論探討及藝術創作。中國書法家理事、評審委員會委員、行書委員會委員、培訓中心教授。兼任山東大學書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山東藝術學院特聘碩士生導師、曲阜師大特聘兼職教授。
  • 2019年第二屆「中國書畫人」全國書畫大賽面向全國徵稿!
    全國第二屆「中國書畫人」藝術大賽2019年,我國書畫藝術不斷發展,學校將書法納入考試科目。為了響應國家關於弘揚中國書畫藝術、傳承國粹經典、興盛中華文化,推動社會主義藝術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提升書畫藝術,鼓勵廣大書畫愛好者不斷創造與創新,由中國燕書協會協辦、畫夢網絡、現代藝術評選網、國際書法聯盟共同舉辦,「中國書畫人」全國書畫藝術大賽在北京盛大啟動,輻射全國。本次大賽預計將超過百萬人關注,大賽也將在今日頭條、騰訊網、搜狐、新浪等百家媒體宣傳報。
  • 【文化拾萃】書法藝術的甘肅風景
    【文化拾萃】書法藝術的甘肅風景  趙望來  中國書法歷史長河中,甘肅誕生了一批獨領風騷的書法藝術家,從東漢、兩晉至明清、近現代,他們的身影跨越時空,熠熠生輝。他們在書法道路上探索求變,發揚蹈厲,成為甘肅書法藝術的開拓者、傳承者;他們高揚的書法精神從黃沙漫漫的古代邊塞,走向現代文明浸潤的甘肅,形成了甘肅書法文化的獨特風景。他們就是張芝、索靖、朱克敏、魏振皆等。
  • 中國書法出版傳媒、中國書法報特邀主辦丨「2017海峽書畫藝術產業博覽會」在廈門開幕
    10月27日上午, 由廈門市文化改革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廈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廈門日報社、海峽書畫藝術產業協會主辦,中國書法出版傳媒、中國書法報社、西泠印社集團特邀主辦的「2017海峽書畫藝術產業博覽會」 在廈門美術館隆重舉行。
  • 中國書畫大家藝術品牌推廣工程——著名書法家王紹聰
    系中南海國禮中心國禮藝術家、中國國畫院特聘書法家、中國國家書畫院副院長、中國當代藝術協會副主席、國家藝術最具投資價值16位實力派藝術家、國家一級書法師。中華志願者書畫院河南省分院院長。書法作品多次應邀到日本展覽被收藏,被授予「中日文化交流大使」作品2001年10月被中國文聯藝術委員會評為「中國書畫名家名作金獎」;2008年4月獲北京"奧運之旅書畫藝術展」金獎;2008年11月獲印度尼西亞雅加達「世界華人藝術精品大展」金獎並被收藏;2010年6月作為「上海世博會的國禮採購作品,贈送世界各國元首」;2011年6月參加「首屆中韓優秀書畫家(韓國國會
  • 黑白的藝術——折服日本的漢字書法
    改革開放40餘年,中國在硬實力上已躍居世界第一梯隊,基建,高鐵,科技成品開始源源不斷地輸出海外,民族認同和自豪感達到「南京條約」以來的最高。但在軟實力——文化藝術上,我們依舊缺乏自信。曾經無限輝煌的漢唐文化,並未因為經濟實力的強大而甦醒。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畢卡索曾說,如果他出生在中國,他不會成一名畫家,但一定會成為一名書法家。
  • 周慧珺書法藝術研究院應邀參加第二十四回中日書畫篆刻交流展
    【快訊】周慧珺書法藝術研究院應邀參加第二十四回中日書畫篆刻交流展滿山楓葉紅遍,愛知縣的秋天被紅楓點燃,在這美麗的季節,第二十四回中日書畫篆刻交流展隆重舉行。11月12日上午,中日書畫篆刻交流展在愛知縣美術館拉開帷幕,來自中日兩國百餘位書法同仁一同參加了本次開幕式。
  •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啟笛書法藝術
    袁守啟,書法藝名,啟笛。山東聊城人,山東大學畢業,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宏觀經濟學、可持續發展學博士生導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管幹部,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孔子研究院顧問,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會長,兼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書畫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資深理事,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曾任文化部主管的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院長,北京語言大學兼職教授,青島海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兼職教授,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等。
  • 「文化拾萃」書法藝術的甘肅風景
    【文化拾萃】書法藝術的甘肅風景趙望來中國書法歷史長河中,甘肅誕生了一批獨領風騷的書法藝術家,從東漢、兩晉至明清他們在書法道路上探索求變,發揚蹈厲,成為甘肅書法藝術的開拓者、傳承者;他們高揚的書法精神從黃沙漫漫的古代邊塞,走向現代文明浸潤的甘肅,形成了甘肅書法文化的獨特風景。他們就是張芝、索靖、朱克敏、魏振皆等。
  • 潘連魁:中國大書法教育書法名師藝術軌跡
    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畢業。清華大學美術系書法二年制深造班系統專業學習。現為浙江理工大學兼職教授、留學生書法導師 ,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兼職教授,中國大書法教育書法名師。第三屆(2018年)全國書畫大賽書法特等獎獲得者。在中國第二屆(2019年元月)書畫春節聯歡晚會上,被評為十大書法家。
  • 中國書畫大家藝術品牌推廣工程——著名書法家馮海波
    中國書畫院創作院理事、中國美術院特聘書畫家、中國藝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書畫研究院研究員、齊白石藝術研究院理事、中國書法協會會員、中國美術院會員、中華藝術研究院書法院秘書長、中國古文化藝術研究學會學部委員、東坡書畫藝術研究院理事、東方書畫藝術研究會特約書畫家、顏真卿文化研究會名譽主席、中國萬裡行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教育臺水墨丹青書畫院會員。
  • 【文化中國】聚焦當代藝術名家——龍勳漍
    2016年被辛亥革命網、華夏民族藝術院、中國近代史研究所、評為「文學藝術先行者」 榮譽稱號。2016年被中國紅色文化交流協會、毛澤東思想研究會、中國傳統藝術學會、評為「十大軍民藝術家」榮譽稱號。 2016年中華詩詞100位優秀傳承人,2016年度被中國數字藝術館評為「中國藝術金馬獎、金獎」。2017年一幅詩詞作品受邀《宋莊國際書畫院》參展。2017年度被華夏文藝出版社評為「中國藝術金像獎、金獎」。
  • 臺灣藝術博覽會中國翰林書畫院臺灣書畫名家盡顯風採
    有著臺灣書畫不老女神美譽的楊靜江老師此次展出的作品清新靈動,草木間透著新春的欣喜。這與她之前畫風有所變動,如果說楊靜江老師之前的佳作是一首首古琴曲從山泉間悠揚飄灑,此次的墨寶更像是清麗的玉簫之音在林間迴響,令人流連忘返。臺灣傑出女書畫家楊靜江老師,1944年生,臺灣臺北人。
  • 「閱日本」日本人都瘋狂追隨的東瀛書法篆刻名家——晉鷗
    現在的晉鷗是日本華人文聯主席、全日本華人書法家協會主席、日本華人印社常務副社長、產經國際書展評委、北京語言大學書法篆刻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國篆刻藝術院研究員、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在日本有「晉鷗藝術學院」和「晉鷗藝術館」。中央電視臺華人世界頻道曾對他作專題介紹。
  • 楊胡生:德藝雙馨的中國書法藝術「大伽」
    上海行知書畫院院長楊胡生先生,正是一位有「望盡天涯路」執著追求的藝術家,有「鐵肩擔道義」的社會責任感,他窮極一生,上下求索,創作出無愧於歷史,無愧於人民的藝術精品,達到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高度,被媒體譽為德藝雙馨的中國書法藝術「大伽」;被英國首富、F1主席埃克裡斯通誇獎為「中國書法No.1」;被日本資深藝術家稱為「中國乃至世界一流的書法大師」。
  • 漢翔書法:2018年中日青少年書畫全球巡展啟動
    漢翔書法教育目前為國家教育部、文化部書畫考級合作機構,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單位,全國「中華之星國學大賽」戰略合作夥伴,「東方之星」全國青少兒書畫藝術大賽協辦單位。東京選擇的是日本皇家規格的憲政紀念館,該館位於日本東京市中心地段、著名的皇居對面。這是中國青少年書畫作品首次與日本歷屆首相、知名書畫家作品在同館展出,是以往中日青少年書畫展中規格最高的展覽。北京選擇的是享有當代藝術殿堂之稱的山水美術館。山水美術館曾舉辦過畢卡索、安迪.沃霍爾等名家的藝術大展。此次漢翔中日青少年書畫全球巡展,將在此擁有4000平米的展廳,給學員們的作品提供了充分展示的空間。
  • 當代書法藝術院聯合六品堂舉辦少兒書畫大賽
    >  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藝術,培養廣大少年兒童對書畫藝術的熱愛,推動當代書法藝術繁榮與發展,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引領時代風尚,日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業務主管的當代書法藝術院聯合電商第一書法品牌「六品堂」舉辦的2020「當代書法藝術院」少兒書畫大賽正式啟動。
  • 中國書畫名家徐德倫藝術人生訪談錄
    近年來,徐先生作品被編入「巍巍中華書畫大典」、「翰墨頌偉人」、「獻禮十八大——中華魂全國詩書畫精品集萃」、「炎黃杯國際詩書畫印藝術精品」、「中國草書選集」、「中國行書選集」、「中國書畫名家代表作年鑑(2012)」、「收藏天地」、「第三屆全國中老年書畫創作交流研討會獲獎作品選集」等二十餘種辭書。
  • 丹青難寫是精神——牛立峰書法藝術解析
    書法篆刻作品曾被臺灣著名學者陳大絡教授所收藏,並刊登於香港大公報、文匯報、臺灣論壇。在全國專業藝術機構舉辦的書畫大賽中入展、獲獎數十次,被多家藝術機構聘為名譽院長、理事、學術委員。書畫作品多次參加社會慈善活動,義捐義賣、扶貧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