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出臺「好習慣手冊」:家長記錄孩子10個好習慣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吃飯時要請長輩先坐,吃完飯要說「慢慢吃」……家長要記錄孩子執行10個好習慣情況

  小學出臺「好習慣手冊」被贊接地氣

  早上起來對家人說:「早上好。」晚上睡覺對家人道一聲:「晚安。」

  外出回到家,孩子會說:「我回來了。」期望出門也會主動說:「我要出去一會。」

  吃飯時要請長輩先坐,吃完飯要說:「慢慢吃。」

  ……

  這學期,渝北區空港新城小學給一年級的同學發了一本「好習慣手冊」,上面羅列了10條好習慣,並要求家長記錄下孩子們的實施情況,堅持21天。一開始家長覺得頭痛,畢竟有些好習慣自己未必能做到;而家長通過與孩子一起堅持做,孩子身上的變化讓家長驚喜不已。這兩天,好多家委會朋友圈都在熱議這事,覺得學校推出的「好習慣手冊」接地氣,比過去的要求更能落到實處。

  小學生入門級「好習慣」

  一年級新生是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期,開學之前,空港新城小學就給每一位新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準備了一本《習慣養成記錄冊》。

  家長們說,學校要求孩子們在家每天要堅持做好十件事:第一,按時睡覺;第二,早上起來要對家人說:「早上好」;晚上睡覺要對家人說:「晚安」;第三,外出或回家要主動打招呼,說:「我回來了」或「我要出去一會」;第四,吃飯前要勞動,吃飯時要請長輩先坐,吃飯完要說:「慢慢吃」;第五,父母下班要給父母接物品,並說:「辛苦了」;第六,每天要洗襪子;第七,每天衣服、襪子乾淨;第八,看書寫字前要洗手;第九,換洗衣服放固定位置,學會整理自己的衣櫃;第十,按時完成作業。

  大隊輔導員周詳介紹,學校對好習慣手冊進行了分層,每個年級的好習慣的具體內容不盡相同,各有側重。《習慣養成記錄冊》分校園版和家庭版,記錄學生好習慣的亮點由老師、同學、家長共同完成。為了方便及時記錄小學生的好習慣,行動中的閃光點,老師們還準備在每位同學的校牌上加工二維碼,通過掃碼,當場點讚。

  老師:好習慣當成班級文化

  下午放學,校園外的家長接孩子放學,好多小學生撲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懷抱,還有小學生主動提出書包自己背。這些好習慣都被明文寫進了這所學校好些班級的好習慣手冊中。

  在一年級(5)班教室裡,好習慣已變成了班級文化,教室的黑板報上一條條書寫在白紙上的好習慣,貼在了一顆枝繁葉茂的果樹上,像金燦燦的果實,班主任朱曉紅老師還為每個同學張貼了一朵小花,每踐行一個好習慣,他們的小花上就可以蓋上點讚的紅色印章。

  朱曉紅說,我們班對學校的好習慣又作了細化,要求孩子們課堂發言要積極,做作業時要仔細,上下樓梯靠右行,同學玩耍忌打鬧,公共物品懂珍惜。還提倡孩子們放學時,看到家長要主動擁抱,並道謝。

  「班級公約還在完善中,將從行為習慣、學習習慣、文明用語等多方面來設定。我希望每學期孩子們都能養成一些好習慣,這樣日積月累等他們小學畢業、長大時好習慣就會常伴左右。」朱曉紅說,經過一個月的實踐,很多同學身上都開始顯現出一些好習慣了,比如中午打飯時孩子們依次排隊,用餐時細嚼慢咽,基本能做到食不言,吃完飯還能主動清潔課桌、餐盒。

  家長:督促孩子自己也在改

  看到孩子一天天形成好習慣,觸動最深的要算家長了,這段時間家長們在網上熱議著學校推出的「好習慣手冊」。

  「這些習慣看起來簡單,做起來並不簡單,其實很多我們自己都做得不行。」一位家長說,一開始拿到好習慣手冊自己真的被「雷」到了。

  老師要求,每天家長要記錄孩子在家的表現情況,用笑臉和哭臉來表示。一位家長說起自己孩子的情況,一開始把這些好習慣一條一條讀給孩子聽了,這些句子他們理解起來沒有難度,但做起來卻不能堅持。看來家長光靠提醒和督促讓孩子養成好習慣並非一件容易的事。一周後,這位家長跟家人商量後,全家都堅持這麼做,慢慢地孩子開始轉變了。

  很多家長都表示,學校「好習慣手冊」讓他們受益匪淺,「這些條條既不『高大上』,也便於理解仿效。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持之以恆。」

  本報記者 黃曄

相關焦點

  • 小學出臺「好習慣手冊」被贊接地氣
    外出回到家,孩子會說:「我回來了。」期望出門也會主動說:「我要出去一會。」    吃飯時要請長輩先坐,吃完飯要說:「慢慢吃。」    ……    這學期,重慶市渝北區空港新城小學給一年級的同學發了一本「好習慣手冊」,上面羅列了10條好習慣,並要求家長記錄下孩子們的實施情況,堅持21天。
  • 「好習慣手冊」是培養學生「好習慣」的有力抓手
    「好習慣手冊」是培養學生「好習慣」的有力抓手「好習慣手冊」是培養學生「好習慣」的有力抓手王營據報導,渝北區空港新城小學前段時間給一年級的同學發了一本「好習慣手冊」,上面羅列了10條好習慣,並要求家長記錄下孩子們的實施情況,堅持21天。
  • 七個習慣「樹」 青島普集路小學家長課堂「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日前,青島普集路小學六年級二班趙奕帆媽媽走進教室,給孩子們帶來一堂別開生面的家長課堂——《7個習慣樹 The 7 Habits Tree》。趙奕帆媽媽先給孩子們推薦了《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這本書,還有專門針對年幼孩子和中小學生寫的兩本著名的書:《The 7 Habits of Happy Kids》和《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Teens》。
  • 東豐縣新城小學「好習慣成就好孩子」綜合實踐活動周紀實
    微風不燥,陽光正好,和著秋風深情的曲調,東豐縣新城小學迎來了一年級的「小不點兒」們。巴金說:「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東豐縣新城小學本著以學生為本,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思想,高度重視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為新入學的一年級「小不點兒」開設了綜合實踐周活動。綜合實踐周活動結合新城小學《「好習慣成就好孩子」綜合實踐手冊》編排的內容,在家長的積極參與督促下實效開展。
  • 家長好示範,孩子好習慣:走進固始實驗藝術小學
    家長好示範,孩子好習慣:走進固始實驗藝術小學精彩回放252 愚真編轉「精彩回放」欄目簡介:自2010年2月1日,第一次外出做報告至今,河南省家庭教育專家王仁元教授已在陝西、吉林、四川、安徽、河南 家長好示範,孩子好習慣:走進固始實驗藝術小學精彩回放252 愚真編轉2014年10月18日上午,受固始實驗藝術小學校長王傳霞的邀請,河南省家庭教育專家王仁元教授為該校全體學生家長做了一場免費公益的家庭教育指導演講
  •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9個學習好習慣,孩子開學一定要養成
    關於培養孩子的習慣,這裡有套「9+3」理論,即9個好習慣+培養所需的3個步驟,開學了,每位家長都值得一看。9個學習習慣,可以分成4個課堂習慣和5個作業習慣。而且養成積極思考的好習慣,孩子在處理生活中的事情時,也會更加周全。6、獨立作業的習慣正所謂:溫故而知新。做作業的目的就是鞏固所學知識,它還可以鍛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不是為了應付老師或者家長,切忌出現抄襲,拖拉作業的習慣。
  • 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什麼樣的小學生學習成績好
    老師在與家長的交流中,把這些問題總結為「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夠好」。讓家長苦惱的是,這些壞習慣想要糾正過來,難度不小。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意識到,好習慣對於孩子在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多麼重要,比如閱讀習慣、整理習慣、衛生習慣等等。但是,要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呢?
  • 孩子上小學1、2年級,先抓習慣再談成績,5個習慣家長要「狠抓」
    但其實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小學一二年級更重要的是孩子養成習慣的關鍵期。當孩子到了三四年級,思想就比較成熟了,三四年級的孩子往往都有了自己的小想法,相比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思想更加的活躍,更容易接受新鮮知識,而這個時期學習最主要的條件就是是否有一個好習慣,家長如果沒有在孩子一二年級幫助孩子形成一個好習慣,到了三四年級學習就會顯得吃力了,因此,家長要在孩子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主抓習慣。
  • 小學養成這幾個好習慣,初中高中,家長才能更放鬆
    如何能夠培養優秀的孩子?應該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把好習慣培養成立,只有小學養成這幾個好習慣,才能在初中高中的成長和學習過程中讓家長少操心。因為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爸爸媽媽和家裡的老人會把孩子的一切家務事務全部包攬。這就大大降低了孩子自己的動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導致上了學之後,也有著大齡巨嬰的存在。從小讓孩子放手去做自己的事情。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並且伴隨自己鍛鍊自我動手能力的同時,提高對自我的認可和自信心的建立。
  • 小學6年,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3個好習慣要儘早培養好
    一年級的孩子大多在6-7歲間,在一些好習慣方面就是一張白紙,而這段時期正是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期,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很重要。這對孩子以後的影響深遠,不管是生活習慣還是學習習慣。我們要把握好一年級這個關鍵時期,給孩子養成好習慣,到中高年級就會格外省心省力。
  • 上小學時,父母「逼」孩子養成6個好習慣,孩子將來會一生受益
    換句話說,如果孩子沒有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就是父母教育的失敗。童年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也是孩子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這段時間,父母能夠幫助孩子養成一些好習慣,孩子將會受益終生。在孩子上小學時,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的6個好習慣1、自立
  • 優秀的孩子,是怎麼養成好習慣的?好習慣對孩子又有什麼影響呢?
    在進入小學學習之後,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把孩子的習慣養好了,孩子的學習就會好了。這個說法看上去的確沒啥毛病,那些學習習慣好的學生,日常的學習成績也是好的。但我也會發現,不少媽媽一直說要養成孩子的好習慣,但這個「好習慣」似乎一直沒有被「養成」,這就像很多網上的段子所描繪出來的:我作為父母已經那麼努力了,我們家的孩子怎麼就不見起色呢?對於這些家長,我只想說,很可惜,你們一直沒有用對方法,所以,雖然身心俱疲,但收效甚微。
  • 孩子小學畢業前,家長再難也要給孩子養成4個習慣,將來會感激你
    培根曾言: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這足以說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而好習慣的養成應該從孩提抓起,並陪伴著我們的一生,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將成為我們未來人生道路上的助推器或是絆腳石。因此,家長們對於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刻不容緩,加以重視。
  • 孩子小學畢業前,家長再難也要給孩子養成4個習慣,將來會感激你
    培根曾言: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這足以說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而好習慣的養成應該從孩提抓起,並陪伴著我們的一生,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將成為我們未來人生道路上的助推器或是絆腳石。因此,家長們對於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刻不容緩,加以重視。
  • 致小學家長: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好習慣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從孩子上小學的那一天起,就相當於踏上了起跑線。小學階段起跑做的好,地基打的牢固,衝刺的爆發力就強,中學階段的奔跑也會更加輕鬆。相反,如果孩子在起跑階段沒有站穩腳跟,在開頭就會被別的孩子落下一大截。孩子跑的吃力,家長看的著急,就想著有沒有別的方法可以幫助孩子作弊,就越容易走進誤區。
  • 孩子學習習慣不好,聰明家長用3個辦法,既提高成績又能培養習慣
    在老師眼裡,真正學習好的同學,並不是他們的智商有多高。而是在小學階段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老師也和家長反覆強調了,只有養成了好習慣,學習能力才能自然提高。沒有好習慣做基礎,家長的輔導只能是消耗無效的精力,孩子學得也痛苦。關於好習慣,小島老師也說過很多次,以語文學習為例,朗讀課文、閱讀習慣的培養、自己寫作業、認真做好每一件事,規劃好自己的學習。
  • 暑假讓孩子養成7個好習慣,老師提醒家長別錯過好時機
    上半年,許多孩子的學習都有了些許鬆懈。暑假是引導孩子養成好習慣的良機,如果家長們能利用這個假期,讓孩子養成以下7個好習慣,這個假期後,孩子將會大不同!老師快把這些建議轉發給家長吧~好習慣1:廣泛閱讀如果孩子語文不好,那一定要利用好這個假期,讓孩子廣泛閱讀。通過閱讀,不僅可以增長知識,拓展詞彙量,而且能有效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
  • 小學一、二年級,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好習慣比一百分更重要
    但是在我看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孩子剛上小學,我們不能只看孩子的學習成績,最先抓的是孩子的學習習慣。小學時期知識都不是很難,孩子只要用心學點就能考取高分。但如果孩子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再上幾年學很容易就被其他孩子拉開差距。
  • 教孩子養成好習慣 養成好習慣的辦法
    好的習慣,就是做有益於自己、有益於他人、有益於社會的事,並長期堅持,直到成為習慣性的行為。從小給孩子養成好習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培養好習慣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培養好習慣的方法  一、適當為孩子確立規矩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適時為孩子確立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二至三歲時,家長就應該給他立下規矩,諸如玩完玩具必須放回原處,否則就沒收玩具。
  • 小學二年級數學題難倒全家,小學階段培養好這些習慣孩子終身受益
    我姐和姐夫平時工作忙碌,幼兒園階段對孩子基本是放養,小學前沒上幼小銜接,也不太注重對孩子學習習慣的約束,上了小學各種問題都冒出來。經常聽我姐抱怨:累,孩子不聽話,愛玩手機,孩子寫作業磨嘰,五分鐘能寫完的作業能磨嘰一兩個小時,邊玩邊寫,每晚寫到十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