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科學主義到人文主義
教育是人類社會的重要活動,總是隨著社會的變革而變化。特別是進入工業社會以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生產的變革,教育的價值觀、教育內容、教育方式都發生了不斷的變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與聯合國同時成立的國際科學文化教育機構,協調各國的科學文化教育事業,促進世界和平,成立70多年來對世界教育的發展給予特別的關注,召開多次世界教育大會、高等教育會、全民教育大會等,並發布了許多報告。其中最重要的,對世界各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影響最大的是三個報告。這就是:1972年發布的《學為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簡稱富爾報告)、1996年發布的《教育,內在的財富》(簡稱德洛爾報告)以及2015年發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的報告。這三個報告反映了三個時代,是時代的產物,均具有裡程碑意義。
從科學主義到「四大支柱」
富爾報告發表在1972年,是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充滿了科學主義和經濟主義的精神。該報告認為:20世紀科學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世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什麼東西足以與我們現在所說的科學技術革命所產生的後果相比擬。」科學技術革命把人類帶入了學習化社會。人們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科學技術革命所帶來的生產和社會的變革。而「教育是隨著經濟的進展而進展的,從而也是隨著生產技術的演進而演進的」。因而科學技術革命使得知識與訓練,也就是教育有了全新的意義。從而報告提出了「終身教育」的概念。報告特別強調「學習化社會」和「終身教育」兩個基本觀念。這兩個觀念影響了世界教育的發展。但當時我們對「終身教育」的理念還很不理解。直到20世紀90年代,我國工業轉型,才逐漸認識到不斷接受教育,終身教育的重要。20世紀60、70年代是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因此富爾報告適應這個時代的要求,充滿了科學主義的精神。
德洛爾報告發表於1996年,是在世界經濟經過七八十年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逐步走向衰退的時候,也是在世紀之交的時候。人們期望21世紀經濟能有更好的發展、社會矛盾能有所緩解、環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報告充滿了樂觀主義和理想主義的色彩,並對教育充滿了希望。報告開篇就說:「面對未來的種種挑戰,教育看來是使人類朝著和平、自由和社會正義邁進的一張必不可少的王牌。」「教育在人和社會的持續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的確是一種促進更和諧、更可靠的人類發展的一種主要手段,人類可借其減少貧困、排斥、不理解、壓迫、戰爭等現象。」多麼樂觀、多麼理想!在教育上提出「四大支柱」,即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教育的「四大支柱」被國人所接受,反映到教育上就是重視人格和能力的培養。
培養道德品質和知識技能上均能擔當可持續發展的人
但是,21世紀初的社會發展並沒有像德洛爾報告那麼樂觀。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事件打破了世界的平靜,2008年開始的國際金融危機,使世界經濟至今尚未復甦,暴力衝擊、青年失業、男女不平等、環境汙染等種種矛盾,以及教育與就業之間日益擴大的鴻溝,促使教育界進行新的反思。於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第三份報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於2015年出臺。
《反思教育》面對世界新的挑戰,提出教育應負的責任和教育的變革。報告分析了技術、經濟和社會變革引發的多種矛盾:全球與地方之間矛盾、普遍與特殊之間的矛盾、傳統與現代之間的矛盾、精神與物質之間的矛盾,長遠考慮與短視之間的矛盾、競爭的需要與機會平等的理想之間的矛盾以及知識膨脹與人類吸收能力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表現出經濟發展的脆弱性、不平等、生態壓力、不寬容和暴力現象的不斷加劇等。報告提出要重新定義知識、學習和教育。教育應該以人文主義為基礎,以尊重生命和人類尊嚴、權利平等、社會正義、文化多樣性、國際團結和為可持續的未來承擔共同責任。在教育和學習方面,要超越狹隘的功利主義和經濟主義,將人類生存的多個方面融合起來,採取開放的靈活的全方位的學習方法,為所有人提供發揮自身潛能的機會,以實現可持續的未來,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強調知識是人類共同財富,知識應該人類共享;個人的發展也不是孤立的,是在人類社會共同發展進程中發展的,從而提出「教育是全球利益」的新概念。(註:報告的詳細內容見2016年1月5日《光明日報》刊發的《對教育本質的新認識》一文)
報告雖然一再聲稱,其繼承富爾報告和德洛爾報告的精神,並且重新強調「終身教育」,重新解釋了學習的「四大支柱」,但與前兩個報告不同,報告反映了當今時代的要求,充滿了人文主義精神。教育不僅要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更要重視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教育要立足於世界,培養無論是在道德品質上,還是在知識技能上,能夠擔當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的人。這種新的教育理念必將影響世界各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當然,教育不可能解決世界的種種危機,但教育總應該有一個崇高理想,即把培養人的事業與人類可持續的未來聯繫起來。否則,人類自身將日益走向毀滅。結合今天功利主義、技術至上盛行的局面,報告無疑給我們一個清醒劑。我們今天要大聲疾呼:回歸教育本質,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使我們的年輕一代擔當起可持續的未來責任。
(顧明遠,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