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才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資源,比任何金銀珠寶的價值都高。出了人才,之外作為國君或則帝王應該重視人才,只有當一個國家有了充足的人才,以及這些人才受到一把手的重視,那麼通常來說,這個國家會有不錯的發展。古往今來,雖然人才的重用是一個很淺顯的道理,但是由於受到其他方面的原因,或者由於國君個性,或者由於小人讒言,是得人才的任用與否成為一個重要研究對象。
魏惠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對人才的態度直接決定了魏國將來的命運,例如商鞅就是從他手底下逃走的。如果魏惠王能夠聽從大臣的建議,重用商鞅,那麼魏國的勢力一定會強大起來,秦國很有可能不是統一大業的完成者。總之,人才的重用與否,對一個國家來說非常關鍵。
但是人才的重視不僅僅是從認知上重視,也需要做到善用人才,只有如此,才能將重視人才放在具體的實踐當中,也只有如此,才能使得國家富強成為可能。因為,重視人才和善用人才是兩個不可或缺的條件,缺少一個,都不會達到期望的效果。本文以魏惠王和魏文侯為例,分析重視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善用人才。
一、從魏惠王對人才的態度上分析人才的關鍵性
魏惠王作為一國之君,他對人才的態度直接決定了魏國的發展情況。同時,魏惠王對待人才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很多國君或者帝王對人才的態度,因此研究魏惠王對人才的態度,得出的結論具有普遍性。
討論國君對人才的態度,其實也就是探討國君對人才的認知程度,魏惠王遠不如他的爺爺魏文侯對待人才的態度。舉一個例子就可以說明,魏惠王有一次跟齊王見面,魏惠王詢問對方,國內是否有值得稱讚的寶物。齊王稱應該沒有。魏惠王就非常得意地說魏國有一個明珠,能夠照亮幾十輛車馬。齊王一聽不以為意,回答稱自己國家內有有四個寶物,第一個是鎮守南方的大將,使得楚國不敢侵犯齊國,第二個是鎮守西北的大將,使得趙國不敢侵犯齊國,第三個是鎮守北部的將領,使得燕國和趙國不敢侵犯齊國,第四個是專門負責齊國內部的治安,使得齊國社會秩序井然。
通過齊王的話,可以看出齊國之所以平安不受侵犯,是由於人才在齊國受到重用。從魏惠王和齊王的對話當中,可以看出魏惠王對待人才的認知程度不如齊王,並且魏惠王非常喜歡玩耍,開口稱讚寶物明珠就說明了魏惠王玩物喪志的特點。但是齊王對魏惠王的影響僅僅是一瞬間的,後來魏惠王放走了商鞅,給魏國子孫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稽古錄》記載:惠王有一商鞅不能用,而棄之於秦,使還為國害,喪地七百裡,竄身大梁,子孫遂微。
從魏惠王和齊王對待人才的態度上,可以看出一個國君如果重視人才,那麼這個國家往往是不容侵犯的,但是如果一個國君不重視人才,反而崇拜物質享受,即使這個國家曾經強大國,也不能阻止這個國家變得越來越弱小,魏惠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由此可見,重視人才不僅僅使一種態度的選擇,也關乎國家的未來,如果魏惠王重視商鞅,將之留在魏國,或者除掉商鞅,不給秦國重用商鞅的機會,那麼魏國的未來可能會延續更長的時間。因此,魏國的滅亡,其實跟魏惠王有很大關聯,尤其是不重視人才這一方面,使得魏國失去了再次強大的機會。
二、善用人才的重要性
重視人才僅僅是思想方面的活動,如果真的發揮人才的力量,就必須學會善用人才。也就是幫助人才發揮所長。這個是非常難做到的,因為如果要做到善用人才,就需要國君或者帝王有一雙慧眼,並且對人才足夠的信任。之所以要講究信任,是因為有的人才在做出業績之前是需要時間的,如果時間過長,而國君卻還沒等到效果,那麼國君有可能會失去耐心,進而會對這個人才發難。有的時候,還需要防止小人離間,有的人嫉妒人才的才能,所以就向上進讒言進行誣陷,這樣也有可能造成國君對人才的不信任。因此,善用人才對國君來說,也非常的重要。
魏文侯選擇相國的事例就能夠說明善用人才的重要性。有一次,魏文侯要選擇一人當相國,當時有兩個候選人,魏文侯拿不定主意了,於是找到李克進行商量。李克知道選擇相國是一件大事,所以一開始的時候,他並不敢說出心裡話,後來魏文侯表示不會追究李克責任。李克然後說出了五條非常關鍵的選擇標準。第一條,需要看候選者所結交的朋友是怎樣的,這個標準其實通過人以群分的方式,判斷候選者的品行。第二條是觀察候選者在擁有財富的時候,將錢花在什麼地方,例如尋求快樂或者是救濟百姓。第三條是觀察候選者在仕途通達的時候做了什麼,有哪些政績。第四條是觀察候選者仕途不順的時候,做了什麼。第五條是觀察候選者窮困的時候,做了什麼。
李克說的這五條非常實用,既能夠看出候選者的功績,也能夠對候選者的品行做出結論。魏文侯當然也有自己的判斷,從為君的角度上看,能夠給魏國帶來新氣象的候選者更容易成為相國,而給魏國帶來輔佐之功的候選者則不能成為相國。之所以有這樣的安排,是因為給魏國帶來新氣象的候選者,更容易幫助魏國吸納賢才。而對魏國有輔佐之功的人,則更容易推薦所缺的人才,也就是候選者主動選擇賢才,而不是賢才主動選擇候選者。
從魏文侯選相國的事例當中,可以看出魏文侯在用人才的時候非常小心,並且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最終從大局和相國的職位出發,選擇出更為適合的相國。由此可見,善用人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選對了,那麼這個國家之後的發展方向就會更加強大。如果用不對,那麼就有可能給整個國家帶來阻礙。
結語
人才是一個國家成長的關鍵力量,只有將重視人才和善用人才聯合使用,才能夠實現人才對國家的實際作用,兩者不能缺少任何一個,否則都難以實現。魏惠王作為一個國君,他的態度直接決定了魏國將來的走向,但是跟齊王相比,魏惠王不僅是一個玩家,而且對待人才遠不如魏文侯那樣重視,由此導致魏國越來越弱。所以魏國的滅亡跟魏惠王不重視人才有密切關聯。
除了重視之外,善用人才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對比重視人才,善用人才的實際操作更難,這是因為善用人才是具體操作,不僅需要對人才能力做出判斷,還需要對時局以及職位做出合適的判斷。就像魏文侯選相國一樣,雖然兩個候選者都是人才,但是只有一個相位,那麼必然要選擇出一個更適合相國的人。由此可見,人才的選拔出了能力和人品之外,更需要適合職位要求,對於魏國來說,相國是一個帶領魏國前進的職位之一,只有能夠給魏國帶來源源不斷的新力量,才能成為相國。
參考文獻:
《稽古錄》
《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