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舌尖上的浪費」,看似微小,但把所有被丟棄的食物匯集在一起的時候,數量卻大得驚人。
在節約糧食、拒絕浪費方面,包頭做得如何?記者走訪了多家餐飲飯店,採訪中發現市民節約糧食意識增強,適量點餐、不剩飯、不剩菜的「光碟行動」正在成為大多數市民的自覺行為。餐飲企業也積極引導顧客文明就餐,推出不同規格的餐品供選擇,共同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餐飲企業積極引導「光碟」
「光碟行動,從我做起;拒絕浪費,珍惜糧食。」8月17日,記者走進昆都侖區政府職工餐廳,每張餐桌上都擺放著節約糧食宣傳桌牌。
中午飯點,餐廳內人頭攢動,職工們陸續前來就餐,大家自覺排隊端盤取餐,六種菜選三樣,主食和湯自助選取,服務人員按需打菜。職工餐廳承包商艾晶向記者介紹,「我們會根據人流量每天有一個評估,先出餐70%,在就餐環節如果人流特別多會隨時補餐,這樣避免浪費。」
記者看到,餐廳工作人員會根據大家的選擇適量盛菜,如有特殊需求可以隨時增減分量。而每位前來餐廳就餐的職工基本都能做到「光碟」。
現下,通過張貼標識、加強勸阻等引導顧客適量點餐,避免造成糧食浪費是包頭很多餐飲企業採取的方式。
在喬府家宴店內,進門處顯眼位置擺放著「勤儉節約」的溫馨提示。市民王女士為來自外地的兩名朋友接風,點餐時服務員熱情地向王女士推薦,菜品有小份,王女士欣然接受。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店內就餐的顧客很少會產生剩飯剩菜,即使吃不了也會打包帶走。「我們除了宣傳不浪費糧食的標語擺放在店裡,還會在點餐環節幫助顧客把握點餐量,更有效減少浪費。」
為鼓勵食客參與「光碟行動」,許多餐飲企業都推行小份菜、單人餐、餐盒免費等措施。
鄉村居旗艦店店長王志軍介紹,他們為市民提供免費打包盒的同時,還推出小份菜、中份菜、單人餐等不同規格的餐品,顧客按照自己的飯量點餐,既能吃到自己想吃的,也不會因為分量多而浪費,積極引導顧客適量點餐,剩菜打包帶走。
拒絕浪費從「我」做起
拒絕「舌尖上的浪費」,應從家庭做起,從「我」做起。
在劉雅琪家,珍惜糧食、拒絕浪費早已成為一種習慣。「我家四口人,怕不夠吃總是做多,倒掉怪可惜,吃又吃不下去,左右為難。後來決定每次做飯基本夠吃就行,偶爾也會有做得少的時候,全當減肥了。」劉雅琪認為,節約糧食、杜絕浪費應該從家家戶戶做起,從點滴做起,特別是家長更要以身作則,讓孩子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在外聚餐時,劉雅琪和朋友也約定,「適量點菜,吃不完一定打包帶走。」
市民王瑋也非常認可「光碟」倡議,他說,「平時我們出去聚餐都會詢問服務員的意見,幾個人點幾個菜,吃多少點多少,所有人都應該勤儉節約,與浪費陋習告別,在吃美食的同時也要吃出文明修養。」
8月15日晚上,記者在少先路樂廚門口看到,有不少市民提著打包盒走出飯店。
市民劉璐提著打包盒,與老公相伴出門。「這是吃剩下的,好好的菜扔掉太浪費,就打包了。」她告訴記者,「上學會背的第一首詩就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一定要珍惜糧食,做一個行動派。」
正在用餐的王永茂表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不愁吃不愁穿,但也要時刻清楚這樣的幸福日子來之不易,節約糧食的傳統美德不能丟。
「光碟行動」任重道遠
記者走訪中看到,雖然如今包頭的餐飲企業以及廣大市民都普遍樹立起了「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理念,但個別的浪費現象依然存在。
包頭市餐飲協會會長王璽接表示,近年來,我市餐飲浪費現象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轉變,通過各方宣傳引導,勤儉節約理念已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接受。「去年開始,餐飲協會和市商務局在開展綠色餐飲認定工作,就把文明餐桌列為其中考核的一項內容,看飯店有沒有張貼宣傳標識,點餐時會不會給出建議,還有打包等相關內容。」
據王璽介紹,後疫情時期勤儉節約更為重要,包頭市餐飲協會第一時間向全市餐飲企業發出倡議,進一步推進「光碟行動」,建議飯店可以通過張貼標識標語、給予點餐提示等,營造杜絕浪費、理性點餐、文明用餐的良好氛圍。
與此同時,多數餐飲企業也開展了各項厲行節約活動,將制止餐飲浪費納入到餐飲生產、加工、服務的全過程,科學合理設計產品菜單,調整菜品數量、份量,降低浪費行為。
「目前主要的浪費在大型宴請方面,所以下一步餐飲協會要從這塊兒下功夫。」王璽說,他們將對各種宴會餐標、張貼標語、菜品設計等拿出一個具體方案,既能滿足東家的面子,又有效避免浪費;同時還會加強服務員培訓,主動進行打包,引導消費者形成「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意識。
(包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