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從流量大戰到口碑為王,虧損的跟誰學怎麼就盈利了?

2020-12-15 財視傳媒

從暑期火爆的流量大戰到資本寒冬,2019年的在線教育市場可謂冰火兩重天,在資本與市場的推波助瀾之下,各個機構你方唱罷我登場。在K12、職業、素質教育等多個細分的賽道上,大家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上市的上市,退場的退場,演繹了一首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在巨額虧損與龐大的市場之間,望洋興嘆。

一、從「流量為王」到「口碑為王」

然而哪有什麼流量大戰、資本寒冬?正如跟誰學創始人兼CEO陳向東所言:「當你心中有大戰的時候,其實就是大戰;當你心中是客戶的時候,其實就會忘掉所有的大戰。」看似有些佛系,但直指在線教育的核心,因為「在線教育」這個詞的中心語還是「教育」,而說到底,教育的競爭就是一個偽命題,尤其是在線教育領域,之所以會有奪客大戰,都是資本惹的禍。

有些機構一味追求增長,沿用網際網路思維做在線教育,「燒投資者的錢,走自己的路」,跑馬圈地搶地盤,深陷規模不盈利的怪圈不說,甚至埋下的隱患在某一個時間點瞬間便會爆發,從瘋狂老師到學霸1對1,無不是前車之鑑。

將絕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怎麼獲客、市佔率等問題上,而不是從客戶的真實需求出發,怎麼去提升教學質量和服務體驗?道理很簡單,但又有幾個人想到?想到了又敢於踩剎車?對比網易有道和流利說以技術驅動的網際網路在線教育公司的財報,或許可以窺見一點端倪。

當前的在線教育機構面臨著內容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激烈、獲客成本不斷攀升、缺乏盈利模式、後期用戶留存率不高等諸多問題,殊不知打鐵還需自身硬。從用戶規模到實際盈利這條必經之路,又有多少人折戟沉沙,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所以歸根結底,在線教育的核心競爭力是品牌和服務。

近日,被成為「學歷教育第一股」的尚德教育公布了2019Q3財報,其營收約5.273億元,同比增長2%,淨虧損達1.298億元,同比縮減43%。然而據統計近五年來,尚德機構總計虧損高達26.7億元,這主要因為巨額的銷售和營銷支出造成。尚德機構深陷虛假廣告、退費難、套路貸等信譽危機,在口碑為王的時代,這無異於自毀長城。

前不久,北京海澱區民辦教育協會發起,培訓機構籤署退費承諾書,有14家機構率先籤署。承諾書中明確,一旦學員提出退費,從雙方確認退費金額之日起,培訓機構必須在15個工作日完成退費。據悉,海澱區是北京市首先試行「無條件按比例退款」的區域,截止目前已有60多家企業加入,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將進入規範期。

二、從雙師直播大班課突圍的在線教育

在線直播大班課+雙師模式(主講老師+輔導老師)逐漸被業內廣泛認可並採用,但同是雙師模式,同是在線直播大班課,家長和學生又該如何選擇?這是許多在線教育機構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其實背後體現了機構真正實力的則是教學質量與服務質量。

教育之道在於教學,教學之道在於名師,何謂名師?名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好老師,那麼好老師又該如何定義?名師跟明星還不一樣,明星可以「出道即巔峰」,但是在教培行業,名師則需要經年累月的積累與沉澱,沒有個10年、8年的教學經驗,沒教過幾萬學生,真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好老師。

好老師的定義有兩層意思,第一,教學質量高;第二,人非常nice,即善良,可以在思想和行為上給予正確的引導或起到榜樣的作用。但在線教育領域,有時候學生不容易感受講課老師的人格魅力,但當學生聽了課之後有沒有收穫、成績提沒提升,這是顯而易見的。

主講老師+輔導老師就是將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與輔導拆分,主講老師就是一門心思把課教好,把學生教明白,輔導老師則專門負責後期學生的答疑和練習,確切地說,優秀的主講老師保障的是教學質量,而輔導老師則代表的是服務質量,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為什麼這麼說呢?當一個機構或組織通過流量將家長和學生引來,主講老師憑藉著名氣和優質的課程內容吸引住了學生,這是主講老師的優勢,但後期與家長和學生接觸最多的則是輔導老師。

輔導老師除了具備專業知識背景,解決學生在學科方面產生的疑問之外,還要展現出人格魅力,給予學生以人文的關懷,也就是說輔導老師承載了好老師的第二層內涵。另外在線教育的屬性隨著輔導教師的加入,彌補了線下大班課的固有不足,提升了整體的學習效率。

在線教育模式無非是一對一、在線小班課、在線大班課三種,而從目前的市場反應來看,在線大班課的性價比突出,相較於一對一、小班課的盈利模式更具優勢。據跟誰學2019Q3季度財報顯示,營收同比上漲461.5%,淨利潤從去年同期的105萬元上漲到2014萬元,連續6個季度實現盈利,大班課的盈利能力可見一斑。

近年來線少兒英語VIPKID憑藉著北美外教一對一的模式,備受資本青睞,然而多年來數輪的融資累計已超過58億,北美外教9萬,利用規模效應搶佔市場,但目前依然沒有擺脫「規模不經濟」的緊箍咒。

對比VIPKID與51talk,從時間上來看,創立於2011年的51talk稍微早於VIPKID(2013年),也曾在市場上掀起一番狂潮,51talk中間也曾嘗試過北美外教一對一,發現勢頭不對,急忙就調轉了方向,轉而引進鄰居菲律賓外教,即便如此,依然無法阻止虧損,被外界戲稱為「虧損王」。

對比菲律賓外教和北美外教,哪個成本高,哪個成本低,一目了然,51talk尚且如此,更何況VIPKID乎?或許早已意識到這一點,VIPKID創始人兼CEO米雯娟後來又推出了K12在線大班課品牌VIP蜂校,並明確提出「一對一第一,蜂校第二」的目標。

相較於VIPKID的循序漸進,作業幫、猿輔導則顯得手疾眼快。2019年1月,猿輔導更是宣布砍掉1對1業務,專注K12大班課,這也使得在線直播大班課的賽道變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三、在線教育的快與慢

對比2019年在美國上市的三家在線教育機構新東方在線、跟誰學、網易有道,三家公司的背景各有特色,新東方在線屬於傳統教育機構由線下向線上的布局,背靠教培巨頭新東方;網易有道則是一家具有網際網路基因的公司,以網際網路巨頭網易作為背書,可謂各有所長,切入的點也有所不同,一個從教育切入,一個從技術切入,同時兩家入局K12在線教育較晚。

三家中比較有意思的則是跟誰學,其創始人陳向東出自新東方,從一線教師到武漢新東方學校校長,最後到執行總裁,在新東方工作了14年,可以說對教育行業的了解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然而出人意外的是,2014年陳向東出來創業的時,創建了一家科技公司,雖然做的是與教育有關的工作,但公司名卻沒有「教育」二字——北京百家互聯科技有限公司,後來陳向東在今年10月15日跟誰學成蹊商學院舉辦的「第二屆教育升級大會」上也解釋了這一點。

「2014年6月跟誰學註冊成立的時候,名稱叫做『北京百家互聯科技有限公司』,注意:在公司註冊的名字當中,是沒有『教育』兩個字的。各位可以看到我作為帶隊班長,我當時心中對於未來的判斷,重點是放在了科技上。」 陳向東說,「如果說今天跟誰學做的不錯,與科技的因有關,與科技的種子有關,與當時我對於科技的堅定嚮往有關;如果說跟誰學在過去犯了很多的錯,撞了很多的牆,掉了很多的坑,甚至我經常性的半夜失眠,我想也是因為與沒有加上『教育』這兩個字有關。」

到目前為止,三家頭部機構中也只有跟誰學一家實現了盈利,但也走了不少彎路。跟誰學從最初連結老師和學生的平臺模式切入,然而單純的交易匹配,信息連結,並沒有提供太多的價值,這也造成了變現場景缺失,加上to B業務等多線並舉,陳向東和他的跟誰學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時刻。

雖然陳向東交了不少學費,但這幾年的技術探索也為跟誰學聚焦在線直播大班課奠定了技術基礎,加上十幾年行業巨頭的管理經驗,陳向東很好地將線上與線下的優勢系統地融合在一起。

從線下角度來看,跟誰學的名師效應,一方面有著強大的市場號召力,一方面帶來了明顯的溢價效應;從線上角度將,將主講教師集中在一起備課、管理,既可以提升教學品質並做到有效監控,也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

這也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在線教育的快與慢,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本身就是一件慢工出細活的事情,一方面要滿足人本需求,一方面則需要心智認同。

在線教育的快主要分兩個方面,一個技術方面,技術的核心則是唯快不破,迅速迭代更新,另一個是行業風口的轉變之快,如何抓住行業風口所帶來的市場紅利,從而真正地實現科技賦能教育,從而實現兩者快速地、完美地融合,不得不說,無論是慢還是快,跟誰學都做的恰到好處。

錄播課向直播課的轉變也正是依靠強大的技術基礎,雲存儲、語音識別為在線直播奠定了基礎,使得學習場景得到巨大的提升和改善,同時在線直播課堂的靈活度較高,無論是一對一、小班課,還是大班課,都可一一滿足,也突破了時空的限制,愈發受到學生的喜愛和歡迎。

相較於線下課堂,在線直播場景還原度也越來越高,教學效果也穩步提高,在下沉市場的過程中,也打破了一二線城市對教育資源的壟斷,實現教育資源的分配優化,改善教育資源不平衡等問題。人工智慧、大數據為線教育的提供方提供了專業的算法和數據,從而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效果,高效地調整課程內容,更加精準地為學生提供課程內容。

正如前面提到的,當跟誰學全面聚焦在線直播雙師大班課之後,依靠有經驗的名師效應,將技術與教育完美融合,營造了良好的學習場景,從而提高了客戶體驗,以無招勝有招,在競爭激烈的在線教育圈處於領先地位,而盈利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做教育要內外兼修,為什麼這麼說?對外,要愛惜自己的羽毛,注意品牌形象,營造良好的口碑,只做一錘子買賣,最後砸掉的是自己的招牌,這是花多少錢也無法彌補的;對內,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打造過硬的技術核心,加強組織能力,提升和優化運營模式,這樣在線教育機構才能走得更健康,更為長遠。

相關焦點

  • 跟誰學巨虧:被流量費吞噬利潤,在線教育燒錢大戰無上限
    財報數據顯示,第三季度跟誰學營收19.6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2.9%,但是卻虧損9.325億元,去年同期盈利190萬元。這是跟誰學2019年6月上市以來第一次虧損,而且這次巨虧吞噬了此前幾個季度的盈利總和。財報發布後,跟誰學的股價一度暴跌22%,各方也都關注巨虧的原因。為什麼跟誰學在二季度盈利,去年同期盈利的情況下,今年三季度出現如此巨虧?
  • 打破「盈利神話」,跟誰學難逃「燒錢」大戰
    作為在線教育行業第一家實現規模化盈利的企業,跟誰學一直是行業內的優等生,而如今,優等生已跌下神壇。此外,K12在線課程收入為17.57億元,同比增長282.7%;正價課付費學生人數達125.6萬人,同比增長133.5%,其中,K12在線課程正價課付費人次達到114.7萬人,同比增長140.5%。 雖然營收等多項數據依然漂亮,但其難掩背後的巨額虧損,跟誰學在高歌猛進連續9個季度盈利後,首次大幅虧損。
  • 跟誰學主動終結盈利「神話」 打響在線教育「燒錢」最終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作者:王峰   跟誰學主動終結盈利「神話」 打響在線教育「燒錢」最終戰  在線教育公司跟誰學近日交出了一份令人大吃一驚的財報,在2020年第三季度,跟誰學的淨收入達到19.658億元,但「燒」掉了20.558億元的營銷費用,直接導致淨虧損9.325
  • 在線教育燒錢大戰:剩者為王!作業幫等四大巨頭,誰是最後贏家
    頭部玩家最新公布的「成績單」顯示,學而思網校、跟誰學、網易有道精品課,正價課學員分別同比增長134%、331.7%、358.9%,作業幫更是宣稱,旗下產品日活用戶超過5000萬,月活用戶超過1.7億。但虧損也隨之而來。今年第二季度,跟誰學經營虧損1.61億,網易有道淨虧損2.58億元。問題由此浮出水面:燒錢真能燒出在線教育護城河?中國在線教育能複製美團和滴滴式的成功嗎?
  • 燒錢白刃戰:跟誰學狂砸近60億,在線教育掀起「搶地盤」浪潮?
    從淨利潤看,跟誰學利潤與銷售費用關聯性較大,尤其是今年三季度營銷費用飆升的情況下,該公司產生逾9億的虧損,而2018-2019年及今年前兩個季度均實現盈利。這表明了,跟誰學的經營模式能實現盈利並不難,今年三季度巨虧是為爭奪市佔率和用戶數量主動燒錢營銷的結果。
  • 猿輔導、作業幫、好未來、跟誰學暑期百億營銷大戰:越虧損越砸錢
    跟誰學創始人兼CEO陳向東在9月2日跟誰學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說,據第三方估計,在線教育頭部10家機構僅僅7、8月的暑期市場投放量,可能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瘋狂投放加劇了在線教育公司的虧損。2020年第二季度,跟誰學經營虧損1.61億元,網易有道淨虧損2.58億元。
  • 跟誰學墮入「燒錢困境」
    而近日在線教育企業跟誰學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受到諸多關注,甚至有媒體稱跟誰學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意味著在線教育行業的競爭到了「賽點」。跟誰學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第三季度跟誰學淨營收為19.658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的5.570億元人民幣相比增長252.9%;淨虧損9.325億元,相較去年同期淨利潤190萬元大幅轉虧。
  • 盤點|跟誰學領跑在線直播大班課,快手、抖音入局在線教育「割韭菜」
    有的教育機構憑藉著早期的積累以及精益創業的經營、管理與運作,在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K12在線教育機構跟誰學便是其中之一。2019年,新東方在線、跟誰學、網易有道先後在港、美股上市,從最近三家上市公司的最新財來看,僅有跟誰學一家實現規模化盈利,其他處於虧損狀態。
  • 在線教育「虛假」繁榮背後:跟誰學經營虧損1.6億元
    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在線教育行業發展迅速,跟誰學等在線教育平臺通過地鐵、綜藝、電視劇植入等渠道瘋狂收割流量。隨著各地中小學生逐漸回歸校園,在線教育平臺激烈的暑期爭奪戰亦告一段落。回顧上半年,在線教育平臺雖然獲得了無數的流量和資本加持,但從業績上看,行業不乏存在「虛假」繁榮的現象。
  • 在線K12行業「內卷」,跟誰學的進取時刻
    但在另外一項關鍵指標的變化上,卻可以反映出跟誰學在策略上的變化——在淨利潤上,相比去年同期190萬的盈利,本季度,跟誰學淨虧損達9.33億。在普通投資者的眼中,虧損常常意味著糟糕的現實。但如果對在線教育行業的現狀有著深入理解,便可以清楚地知道,這種虧損的真實含義。
  • 跟誰學股價暴跌30%的原因找到了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本季度跟誰學淨虧損9.33億元,而去年同期為盈利190萬元。 財報發布後,跟誰學股價一度暴跌超過22%,當天收盤股價跌幅有所收窄,最終下跌約8%,市值156億美元。 業績急轉直下,但結果在大眾預料之中。
  • 在線教育亟待克服市場化盈利瓶頸
    在線教育是運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與學互動的新型教育方式,是教育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在線教育,有利於構建網絡化、數位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有利於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
  • 猿輔導、作業幫、好未來、跟誰學暑期百億營銷大戰:越虧損越砸錢,擊鼓傳花遊戲能否玩下去?
    跟誰學創始人兼CEO陳向東在9月2日跟誰學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說,據第三方估計,在線教育頭部10家機構僅僅7、8月的暑期市場投放量,可能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瘋狂投放加劇了在線教育公司的虧損。2020年第二季度,跟誰學經營虧損1.61億元,網易有道淨虧損2.58億元。
  • 在線教育平臺「跟誰學」背後,隱藏的4個增長邏輯
    一連串的主動變化,「跟誰學」在競爭激烈的在線教育賽道中活了下來,從O2O教育平臺過渡到如今的B2C在線教育直播課平臺,「跟誰學」找到了自己的生存邏輯:不要用非教育公司的打法來做教育,否則你會死得很慘。網際網路補貼大戰,對於教育行業並不是最優解成立之初 「跟誰學」定位為O2O教育平臺(線上連結優秀名師,線下學習),這在當時曾火爆一時,和很多O2O企業一樣,「跟誰學」也下了血本,拼命補貼,但沒有把業務做重,O2O
  • 跟誰學發布第三季報,在線教育的賽點時刻
    資本迅速進入這個行業,不斷有新的融資規模刷新紀錄,其中以在線直播大班課尤盛。頂尖名師以直播課的形式進行大班教學,配以龐大的輔導老師群體進行小班個性化的服務,雙師直播課將在線教育的優勢得以充分利用,自從跟誰學跑通了UE(單位經濟模型)後,雙師直播大班課課成為目前最被看好的在線教育模式。如果說前幾年線上化學習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補充,在今年因為疫情,全民對於線上的課程的接納程度空前。
  • 單季虧損超9億 屢遭做空!「不燒錢」的跟誰學加入暑期營銷大戰?
    陳昊曾表示,優勝教育的規模在全國培訓機構中可以排到前十,但在疫情期間受到很大衝擊,以北京為例,疫情期間北京的營收只有過去的四分之一。與線下教育遭遇疫情的強烈衝擊不同,線上教育卻因為「停課不停學」迎來高速發展。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絕大多數機教育構仍處於虧損狀態,這就讓「唯一一家上市以來始終持續盈利的K12教培上市公司」跟誰學(NYSE:GSX)顯得格外亮眼。
  • 內容+社交型流量為基礎,雙師大班課模式破局,跟誰學(GSX.US)領跑...
    美股 內容+社交型流量為基礎,雙師大班課模式破局,跟誰學(GSX.US)領跑K12賽道(下篇) 2019年11月6日 14:50:26 智通財經網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廣證恒生新三板研究極客」。文中觀點不代表智通財經觀點。原標題《跟誰學(GSX.N):黃金賽道,惕龍乾乾(下篇)》。
  • 狂砸營銷「燒錢」 跟誰學股價暴跌
    上市公司觀察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倪明在線教育公司跟誰學在高歌猛進連續盈利9個季度後,首次大幅虧損。11月20日晚,跟誰學發布2020財年第三季度財報。本季度跟誰學淨虧損9.33億元,而去年同期為盈利190萬元。
  • 在線教育燒錢大戰一觸即發 新東方半年虧損6億-7億
    在線教育「內捲化」 燒錢大戰一觸即發時代周報記者 鄧宇晨 疫情之下,本就處於高速增長期的在線教育被推至臺前,迎來了流量紅利。據IT桔子統計數據,2020年,教育行業共融資233起,少於2019年的389起,但融資金額高達1046.78億元,與2017―2019年的融資總額基本持平。
  • 跟誰學:一個在線教育公司的商業模型
    編輯導語:在線教育在近幾年比較火熱,特別是受今年疫情的影響,基本市面上的教育企業都開展了在線教育業務;在線教育跟傳統教育模式上有什麼不一樣?本文作者解析了「跟誰學」在線教育公司的商業模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今年二級市場表現最亮眼的在線教育公司,無疑是跟誰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