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人的本質是什麼?我就是我的身體

2020-12-25 坤鵬論

這個世界上,但凡是主要靠主觀判斷的交易,都會引得無數人競折腰,比如:股票等金融交易。——坤鵬論

俄羅斯思想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馬佐夫兄弟》一書中借佐西馬長老之口說過這樣一段話:

「當整個世界早就走上了歧途,把不扣不扣的謊言當作真實,並要求別人也同樣地說謊的時候,你們怎麼能弄得清真假呢?」

確實,我們不難發現,不僅實現生活中有把謊言當真實的情形,而且,在那些自詡給人絕對真理的各種有關人、世界、歷史、人的命運、價值和本質的堂而皇之的學說中,也大有把謊言當真實並要求別人也同樣說謊的情形。

特別是訊息越來越多的今天,我們越來越分不清究竟什麼才是真實的東西。

所以,懂些現象學、學會並應用它的方法,就顯得越來越難能可貴。

在這個越來越快的世界裡(《快!快!快!》),沒有幾個人願意靜下心來思考,更多的是脫口而出,而不是三思而行。

古人說,欲速則不達。

現代人將其翻譯為,慢,即是快。

那麼,當面對事物時,我們有必要總是先告誡自己一聲:且慢!

然後,朝向事物本身,捕捉它們的本質。

我們總說,做事要從本質入手,那樣才不會背道而馳,不會成了緣木求魚,跑錯了方向,用錯了方法。

《懸置的方法有哪些?》、《懸置求空,追求正確的開始》告訴我們,只要利用現象學的方法,就可以將纏繞於事物之外的層層遮蔽之物抽絲剝繭,最終「看」到事物本身——本質。

至此,現象學的學習和分享就告一段落了,希望它已經成為大家哲學學習的新起點。

今天,坤鵬論再介紹現象學領域的兩位著名哲學家以及他們的觀點、理論與成就。

一、現象學的最佳衣缽傳人舍勒

受胡塞爾思想影響最深的是他的學生馬克斯·舍勒(1874年~1928年)。

在現象學中,他的地位僅次於胡塞爾,現象學第二泰鬥。

他一生最為關注的是:人的本質、人的宇宙位置以及人的價值之所在等問題。

舍勒的思想博大精深,才華橫溢,是德國哲學界繼謝林之後的又一位神童。

他的一生不停地在各學科中「漫遊」,研究遍及倫理學、宗教哲學、現象學、社會學、政治思想、形上學和哲學人類學等諸多領域。

博學多才是他的特點,他將現象學的方法傳承到了社會學的多個學科。

如果要評選二十世紀最有才華的哲學家,舍勒肯定當仁不讓。

不過,由於他於1928年因心臟病突發而猝死在講臺上,沒有來得及出版一本成體系的著作。

再加上處於二戰期間,身為德國猶太人,其積累的大量手稿和講課稿也無法出版。

二戰後,西方哲學思想處於一個大發展期,存在主義,科學哲學、馬克思主義、分析哲學、結構和解構等流派百花齊放,也在客觀上延緩了舍勒思想的復興。

後來,在海德格爾的主持下,舍勒的遺孀瑪麗亞自三十年代開始編輯、謄寫並整理丈夫的遺稿,並自1954年開始編輯出版《舍勒全集》。

不過,在如今這個時代,他的客觀的、非自然的價值體系,真的有些不適宜,因此,他依然是被忽略的哲學大師。

對於哲學,舍勒對倫理學的貢獻意義深遠,主要是將現象學方法運用到了倫理學的價值領域,是現象學價值倫理學的創立者。

他認為,與物質的存在不同,價值有著其獨立的存在,我們能夠直接把握價值,而不是通過理性,而是通過感覺。

是不是特別有道理?

坤鵬論曾在《到底是什麼價值?沒搞懂它談什麼價值投資!》也談了自己對價值的理解,並提出了價值的大三特性(強力自薦,思考很久的成果,對於理解投資非常有幫助):

第一,客觀性;

第二,主觀性;

第三,延遲驗證性。

交易中,特別是金融交易,基本就是主觀性主導了交易。

因為大多數客體交易,都是價值的主觀性與客觀性共同起作用的過程,但是,最終買賣達成主要靠主觀性決定。

所以,客體交易,主觀性永遠是主導者,話事人。

結合舍勒的思想,再次充分說明了,人類的投資行為為什麼總會變得不可理喻。

舍勒認為,價值的本質是不可改變的,可以改變的是我們的知識以及我們與知識的關係。

坤鵬論也強調過,金融交易拼的就是主觀性。

主觀性的高下之分靠的是什麼?

無它,唯認知爾!

這個世界上,但凡是主要靠主觀判斷的交易,都會引得無數人競折腰。

首先,人類的主觀判斷往往取決於認知水平的高低,而人類之間的認知是參差不齊的。

所以,這種交易的波動性特別強,價值與價格經常會出現錯配的情況,特別是在人性引發的情緒衝擊下,錯配可以錯到離譜!

比如:股票的牛市和熊市,就是最典型的體現。

其次,人類天生傲嬌,總認為自己比別人優秀,且比平均優秀水平更優秀些。

所以,股市中同一隻股票的買賣雙方都會用「沙雕」相互致敬。

而這種交易還會讓他們產生除賺錢之外的精神快感,就像牛市時,人人都覺得自己是股神。

舍勒認為,價值的最低等級是感官的愉悅,在其上面的價值就是生命感、高貴和平庸,再高一級的價值就是精神價值、認識、真、美、正義,最高一級的價值就是宗教和神聖。

舍勒在生命的最後時期又轉向對人類學的研究,並寫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一書。

該書影響深遠,標誌著現代哲學人類學的誕生。

所以,他也被認為是現代哲學人類學的奠基人。

舍勒認為,在人的身上有某種遠遠高於動物的東西,它處於「生命」之外,或者說它是與有機生命不同的東西。

它就是精神。

而人是精神在其中顯現自身的行為中心。

作為精神的生物,人已經不再受欲望和周圍世界的束縛了,他不再依賴周圍的世界,或者說,他是「對世界開放的」,他不是生活在一個周圍世界之中,而是擁有這個世界。

「人是一個X,他能夠在無限的程度上向世界開放。」

同時,為了自我防禦,人也將自己的精神特性,即個體的精神經歷製作成了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除精神之外的人的第二個本質特徵。

動物也會聽也會看,但是,動物不知道自己會聽、會看。

自我意識能夠使人超越因為欲望和周圍世界的刺激而引發的短暫的感情衝動,使人擁有意志,使他能夠不受情緒衝動的影響,而堅定地實現自己的目標。

正如尼採所說:人是「能夠承諾的動物」。

舍勒還認知到,「原來較低等的是強大的,而最高等的則是軟弱的。」世界上最強大的東西是無機物的盲目的能量。

在他看來,人類的文明就像嬌嫩的、容易受傷的花蕾,是短暫、易逝的,它的出現也是一種偶然事件。

世界的進程取決於原本軟弱的精神與原本盲目的力量之間漸漸地相互滲透和相互作用。

對於人來說,就是一個自身之內蘊含精神和生命的矛盾體,同時,人又負有使命,是上帝的戰友,應該參與到精神與原始衝動的相互衝突中去,參與到創造世界歷史之中!

二、梅洛-龐蒂:我就是我的身體

梅洛-龐蒂是和存在主義哲學大師薩特同時代(和薩特在同一學校,低一個年級)的法國哲學家,在德國留學期間對胡塞爾及其學說進行了研究。

回國後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之上進一步發展了現象學,並著有《知覺現象學》。

他同時關注發展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大腦生理學等各門學科之間的聯繫,通過跨學科研究,以」身體「而非意識為切入點思考整個世界的狀態。

將他的立場濃縮為一句話就是:「我就是我的身體」。

他提出的是一種知覺理論——一切意識都是知覺的,就連對自我的意識也是如此。

梅洛-龐蒂特別受到了格式塔心理學的影響。

格式塔心理學理論認為,我們的知覺經驗是由內在的形式和結構所造就的,這些形式和結構賦予我們的經驗以內涵、意義和價值。

在梅洛-龐蒂看來,這些結構植根於身體知覺中。

也就是說,人的精神層面就植根於人的身體中,人是一個身體-主體。

梅洛-龐蒂認為,身體本身就是存在,在賦予世界意義的同時客觀存在著。

他通過分析」幻肢「這一症狀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所謂」幻肢「,就是在事故或手術中失去了手、腳的人會覺得手、腳的位置有痛或癢的感覺。

梅洛-龐蒂認為,這證明了失去手腳以前的身體感覺還保存著,因而身體還能與世界建立新的聯繫。

於是,」身體「就成了我們與世界相聯繫的中心。

它既不是純粹的物質,也不是純粹的意識,而是二者結合後具有雙重意義的存在。

而他人的存在通過接觸就能證明。

為什麼我們能切實感覺到他人在那裡(存在)呢?

對於這個問題,哲學界存在著兩種對立的觀點。

胡塞爾認為,」我「以同感為基礎建構了他人的存在;

薩特則認為,我們能夠感受到他人的目光,由此證明他人的存在。

而梅洛-龐蒂則嘗試從身體論的角度解釋。

他更加直接地認為」因為我們的身體可以接觸到他人的身體「,我們可以通過身體切實感受到自己生活在這個世界。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轉載請保留本信息

請您關注本百家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百度百家、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

相關焦點

  • 坤鵬論:人的大腦可能本身就是一部機器!
    人思考到極致,往往會回歸到哲學的懷抱,就像不少成就極高的科學家,最後都會升級為哲學家。科學為始,哲學為終,有始有終,最後都離不開哲學母體。——坤鵬論從今天開始,坤鵬論將分享關於大腦、意識、延伸的小系列。它們都是前段時間學習資訊理論的過程中產生的思考、學習以及再思考。
  • 坤鵬論:存在主義第一原則——存在先於本質
    ——坤鵬論一、薩特發揚了前人的思想坤鵬論曾多次強調過,人類的思想、科技基本都是拾階而上的,每一個臺階都是由前人鋪就的。二、他喜歡融哲學於小說或戲劇中另外,就像坤鵬論在《薩特——用生命寫作,我寫作故我存在!》講到的,《存在與虛無》這本哲學著作非常晦澀難懂,讀過並讀完的人很少。
  • 坤鵬論:擁有就是被擁有 「我是誰」不是問題是奧秘
    ——坤鵬論一、存在≠擁有,擁有就是被擁有請注意,存在主義所談論的存在,它的英文是being,直譯為「正在是」,「正在成為」。但是,像「我是誰?」這樣與人相關的問題,都不能稱為問題。比如:青少年問題、家庭問題、老人問題等各類關於人的問題。為什麼?首先,「我是誰」無法像問題那樣可以拆分,我們根本就不知道「我」是什麼,更不知道「我」應該是什麼。
  • 坤鵬論: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 斯賓諾莎說全是神的安排
    ——坤鵬論一、我思故我在坤鵬論在《牛!他既是近代哲學之父 又是近代科學的始祖》講過的笛卡爾,正是他提出了偉大的「我思故我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了保險起見,我一開始最好假定什麼都是不可靠的。我將懷疑一切,目的是想看一看,什麼東西能夠經受得住這種徹底的懷疑。」也就是為了證明什麼是真的,他從逆向開始,假設所有的一切都是假的。包括:大自然、房子、動物、植物、書等,甚至是自己的肉體、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全都是假的。
  • 坤鵬論:什麼是修辭學?(上)
    ——坤鵬論我同哲學家坐在花園,他用手指著我們身邊的一棵樹,絮絮叨叨地說:「我知道,那是一棵樹。」旁人來到,聽聞此言,我對那人說:「這傢伙沒瘋,我們只是在搞哲學。」——維根斯坦,《論確實性》英國有句諺語:Much ado about nothing。一般翻譯為:「無事空忙」,而直譯則是:「把太多的力氣花在虛無的事情上」。
  • 坤鵬論:柏拉圖就是哲學
    ——坤鵬論 歷史小檔案:柏拉圖 所處時期:古希臘哲學——蘇格拉底時期 時期時間: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2 他們都不算一般人眼中的成功者,如果嚴格按照世俗的眼光衡量,他們其實都是失敗者。 但是,他們的偉大所在就是,見證了人類精神中豐富的潛能。
  • 坤鵬論:為什麼說香農借鑑的是統計力學的方法論和術語?
    昨天,坤鵬論在《什麼熵?什麼信息熵?都不過是概率下的蛋!》中提到了,不管是熱力學的熵,還是資訊理論的熵,都因為抓住了這個世界背後運轉的真理——概率,所以才會有如此巨大的成就。有人對此還不理解。沒關係,不理解是理解的開始。最怕的是,你連理解都不想去理解。
  • 坤鵬論:真的有多個宇宙、多個世界、多個歷史、多個我嗎?
    每個人每天都在不停地和概率打交道,比如:選擇。而且,即使行動上沒有,思想也會有,不明白這一點,就有些悲哀了。——坤鵬論一、時間是什麼?昨天,坤鵬論在《物理學的最高理想是得「道」》提到了時間和時空旅行。時間是什麼?偉大的神學家、哲學家聖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寫下了這道謎題。
  • 坤鵬論:一切皆物質,一切皆物理——心靈哲學的物理主義
    ——坤鵬論笛卡爾在其《第一哲學沉思集》中寫道:我是什麼?一個思想的東西。什麼是一個思想的東西?心靈哲學就是從哲學的角度思考意識、靈魂、心靈為何物,思考意識和身體或意識與大腦之間的關係。當然,心靈哲學依然還是基於還原論和活力論,所以也就分為了兩派。
  • 坤鵬論:輸出才是真正意義的學習,輸入只是熱身
    坤鵬論發現,在現實中有問題就張嘴問人而不自己去找答案的人,基本都不愛讀書。所以,實踐的話題坤鵬論不講了,今天主要講講這個被稱為知識輸出法的學習法。有人採訪問他什麼教育絕招。他說:「我這人沒什麼文化,其實也沒啥絕招——我只不過是讓孩子教我罷了!」孩子每天放學後,他會讓孩子把老師講的內容再給他講一遍。
  • 坤鵬論:我們被處以自由之刑
    ——坤鵬論一、自由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昨天,坤鵬論在《存在主義第一原則——存在先於本質》講了,存在先本質的我們,擁有對自我的選擇權。」,無論我們選擇什麼,我們都是在對「什麼是人」進行描繪。而人的本質就是通過自己的行動創造出來的。
  • 坤鵬論:高爾吉亞如何反證巴門尼德?(上)
    哲學最本質的部分就是批判性、反思性,它是人類不斷突破和推翻成見從而一步步趨近世界赤裸裸的真實的不可抑止的生命衝動。——坤鵬論在《關於巴門尼德 海德格爾和羅素怎麼看?》哲學的論證工具是什麼?其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便是像同一律、歸謬法和選言推理等這些邏輯工具。因此,今天坤鵬論和大家一起先對它們進行一些知識準備。
  • 坤鵬論:比喻是學習的捷徑 會打比方代表學習的層次
    ——坤鵬論熱力學的熵,沿著概率法則揭開了一個自然規律。與它在本質上是一回事且公式相同的信息熵,同樣也適用於世間萬象。因為,只有與信息相關,它就會在其中具有意義。所以,我們也就理解了,為什麼越是學問高人,說出來的知識越是那麼平易近人,讓人一聽就懂。另外,坤鵬論建議可以採用寫下來的方式進行學習,將思想變成文字,再通過文字審視思想,真心是個超便捷的捷徑。下面,坤鵬論就講幾個自己想到的關於信息、信息熵的類比,拋磚引玉。
  • 坤鵬論:如果生命可以永恆 熱力學第二定律就是個笑話
    如果不懂概率,你永遠也無法觸摸到投資的本質與真諦。——坤鵬論隨著對於熱力學第二定律以及熵的學習,坤鵬論越來越覺得人懂得概率論的基本概念是多麼重要。如果要讓我選一句概率論最值得牢記的話,應該是:風險與發生的概率無關,風險只和傷害的大小強相關。它告訴我們,面對任何機會,都要考慮如果、萬一有害的一面發生,自己是否能夠承受得起,不管它的概率有多麼小。但是,大部分人很難理解概率,甚至接受不了概率。
  • 坤鵬論:真正的哲學思想從巴門尼德開始(上)
    ——坤鵬論《希臘哲學史》曾引用亞里斯多德的話說,色諾芬尼是「第一個說出『一』的,但他沒有作出清楚的說明」,他「只是凝視整個太空,他說『一』是存在的,『一』就是神。」,然後便將這個思想的後續留給了巴門尼德。
  • 坤鵬論:讀《高爾吉亞篇》學蘇格拉底的三段論(上)
    二、高爾吉亞的極端觀點坤鵬論前面講過普羅泰戈拉的相對主義,雖然他說「人是萬物的尺度」,世界上不存在可以共通於所有人的絕對真理,但是,他也認為,相對於不同的觀眾來說,一切都是真的。而高爾吉亞則直接拒絕承認任何真理的存在。
  • 坤鵬論:懸置,把一切先放進括號裡!
    ——坤鵬論在這幾天的寫作過程中,坤鵬論發現,自己對現象學的認知竟然默默地有了明顯提升。這就是輸出學習法的最好體現,也是寫作的最大快樂所在。放進括號的包括:我們關於世界的所有觀念 ,「我絕對不運用他們的標準」。比如:一切與現存世界有關的科學、哲學的形上學等。總結下來,胡塞爾就是要拋棄所有成見,不管它們叫什麼名字,統統放進括號裡面存而不論。
  • 坤鵬論:博弈論給你講個關於股市的故事
    只因為氣球洩氣總比進氣快得多,投資者就是打進氣球的空氣!——坤鵬論今天是股票故事會第三場,是階段性的最後一場。同時,這篇文章也是坤鵬論未來對博弈論介紹的開篇引子。在股市中基本分兩種投資:一種是投入資金於資產,它就是投資,投資就是和企業共同成長,分享企業增長的利潤。
  • 坤鵬論:財商教育是一種生存教育
    ——坤鵬論《在我10歲時我就知道要盡我所能地多幹活,砍柴、擠奶、打水、耕種,我什麼都幹,而且從不惜力。正是農村艱苦而辛勞的歲月,磨練了我的意志,使我能夠承受日後創業的艱辛,也讓我變得更加堅韌不拔,並塑造了我堅強的自信心。」
  • 坤鵬論:蘇格拉底的探問(下)
    ——坤鵬論一、蘇格拉底的魅力從世代流傳的那尊半身雕像看,蘇格拉底挺醜。這裡坤鵬論要提一下古希臘的戀愛傳統。古希臘人認為男人之間的愛情是最高尚的,人們並不以此為恥。據說斯巴達的300勇士,就是150對情侶組成的。在《會飲篇》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的談話,肯定了這種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