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亮在前線,遭遇兵變被殺,人品可見一斑!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完顏亮派使者到南宋索要漢水和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區。南宋政府友好拒絕。完顏亮以此為藉口,兵分兩路南侵。 南宋積極應對,大將吳璘在黃牛堡(陝西鳳縣東北黃牛鋪)擊敗金西路軍,正當金東路軍渡過淮河時,完顏亮後院起火,完顏雍登基為帝,黃河以北地區立即響應新皇帝,完顏亮的後路被切斷。但他是個義無反顧的人,雖然氣得死去活來,仍然不肯停下南侵的腳步。
本年十一月,他帶領主力部隊在長江北岸的採石(安徽省當塗縣西北)殺驢誓師,宣稱第二天渡江,攻取建康(南京)。完顏亮很可能是這樣想的:媽的,你完顏雍在北面登基,老子我到南面為王。 完顏亮宣誓時,那位聽他吹噓去洛陽看牡丹的宋人虞允文來到採石犒軍。 虞允文是文官,對軍事一竅不通,但外行也能看門道。
他一到採石,就發現宋軍形勢非常糟糕,原來的軍事長官被調離,新派的還沒有到任。軍無主將,人心不穩,很多士兵都懶散地坐在路邊,隨時準備逃離和當俘虜。 虞允文覺得不能見死不救,於是立即把人召集起來,慷慨陳詞:「前面是長江,後面是百姓,我們不守住這兒,百姓就要遭殃。金兵殘暴,大家都有妻兒老小,只有不讓金兵上岸,才能保護好他們。現在是危難時刻,我們當兵的有責任在這兒防守、抵抗!」 士兵們見有人出來做主,漸漸來了士氣。 將領們也打起精神,發誓要把長江水灌進金人的肚皮裡。
於是,大家都行動起來,團結在以虞允文為主帥的新領導班子周圍,布置防禦,準備作戰。 隨行的一個官員見狀悄悄對虞允文說:「朝廷派我們來只是犒勞軍隊,而不是督戰。我們這樣,是不是有點越俎代庖?現在情況很糟糕,但也是別人留下來的,我們有必要背這個包袱嗎?」 虞允文氣憤地說:「這算什麼話?國家有難,我們就應當盡責。這個時候還考慮得失,有什麼用?」 很快,虞允文就把渙散的軍隊重新組織起來,他命令步兵、騎兵整理好隊伍,沿江布陣;又把江面的船隻分為五隊,一隊在江中,兩隊停泊在東西兩側岸邊,另外兩隊藏在山後。 附近的百姓也紛紛來助戰,沿岸前來幫忙的人十裡不絕。
第二天,完顏亮見江面沒什麼船隻,以為採石的士兵都逃走了,大喜,可當他靠近時,卻發現宋軍隊列整齊,嚴陣以待,不禁大吃一驚,後退已經來不及了,只得硬著頭皮前進。 金兵剛一登岸,虞允文就命令步兵出擊。士兵們以逸待勞,揮刀砍殺,士氣旺盛。金兵這次南下以來還沒遭到過什麼有效的抵抗,一下子遇到這麼強烈的衝擊,立刻就垮了下去。 江上,金軍的大船也大都被宋軍的小船撞沉,金兵一半落水淹死,一半還在頑抗。 這時,虞允文又命令一支部隊去山後裝成疑兵,敲鼓揮旗,高聲吶喊,讓金兵感覺到大批援兵到來。還在頑抗的金兵果然中計,沒了鬥志,紛紛逃命。
完顏亮見狀暴跳如雷,勒令軍隊第二天強渡長江,完不成任務者就砍死,刀剮,餵狼。 第二天,虞允文派水軍主動出擊,又大敗金軍。 完顏亮見在採石撈不到什麼便宜,只好退回揚州,計劃從那裡渡江。但這時金軍將士已不想和這個瘋子共同瘋狂,當聽說金國國內發生政變、留在後方的完顏雍即位稱帝的消息時,就殺了完顏亮,退回北方。宋軍趁機收復了兩淮地區。不久,新登基的完顏雍派人到南宋議和。宋金又和平友好起來。
皇帝有很多種死法,即使是遇到完顏亮這種情形,身在前線而後方發生政變的,也有多種可能,比如率大軍回去搶回皇位,但完顏亮同學遭遇的,卻是最慘的一種:在前線遭遇兵變被殺。由此也可見,完顏亮的人品之差、人緣之壞,連一起出來打仗的兄弟都不願陪他一起玩兒了——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或愛,群眾是不是擁護,得看你對他們好不好;朋友是不是忠誠,關鍵看你的人品如何。完顏亮性格暴躁,仗勢欺人,動不動就砍人,動不動就搶別人的老婆,所以一遇變故,別說沒有人幫他,個個都起來反對他、報復他。這就是人品不好的下場。
本文由通向寂寞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