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返還原物權請求權

2020-12-13 正義網

  1.什麼是返還原物權請求權?

  返還原物權請求權是物權保護的一項基本權利,很多立法對此都有規定。它指物權人的物被他人侵佔,物權人有權請求返還原物,使物復歸於物權人事實上的支配。《民法通則》第117條規定,侵佔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返還財產,不能返還財產的,應當折價賠償,並且在134條第1款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中也規定了返還財產。 

  2.誰可以主張返還原物權請求權?

  想要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需要滿足這三點:一是請求人為物權人,二是被請求人為現時的無權佔有人,三是物仍客觀存在。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這裡所謂權利人就是享有該項權利的人,擁有某項權利可以作為或不作為者。物權人的物被他人侵佔,物權人有權請求返還原物,使物復歸於物權人事實上的支配。

  3.啥時候可以行使返還原物權請求權?

  美國聯邦大法官霍姆斯曾發問:「因為時間流逝而剝奪個人權利的正當性為何,難道權利因此就完全成為惡了嗎?」這一問題追問了返還原物請求權是否能夠擺脫時間的限制呢?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糾紛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中,返還原物請求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這一問題懸而未決。我國法院對包含此問題案件的判決並未明確其態度,法院在此案中實際上不認為返還請求權應適用訴訟時效

  那麼,國外咋規定的?

  

  相反見解:

  

相關焦點

  • 論物權請求權
    在法國,關於物權尤其是所有權的保護,《法國訴訟法典》第23條以下規定了佔有之訴(actioPossessoire)與本權之訴(actioPetitoire),其物權的標的限制為不動產。與此同時,《法國民法典》第25條也涉及關於「返還不動產的訴權」的規定,第597、599、701條還規定「用益權人得準用對所有權保護的方法,排除來自所有權人的侵害」;「地役權人得排除供役地所有人對地役權的侵害」。
  • 如何區分返還原物請求權和佔有返還請求權?
    返還原物請求權和佔有返還請求權區別如下:一、返還原物請求權返還原物請求權是指物權人的物被他人侵奪佔據,物權人有權請求返還原物,使物復歸於物權人事實上的支配。1、物權返還請求權,旨在保護所有權,以所有權人為請求權主體,而佔有物返還請求權旨在保護佔有,以佔有人為請求權主體。2、物權返還請求權以無權佔有為要件,而佔有物返還請求權以佔有物被侵奪為要件。
  • 自貿典型案例(二)| 物權返還請求權裁判適用引導交易規範!
    自貿典型案例(二)| 物權返還請求權裁判適用引導交易規範!(圖片來源於網絡)龍馬潭區法院審理此類案件,結合「金融機構基於合同關係產生的佔有權,能否對抗汽車買受人基於物權而產生的返還請求權 」為爭議焦點,將物權返還請求權作為裁判適用基礎,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引導交易規範正確建立。
  • 返還原物請求權與佔有返還請求權的甄別
    《物權法》第二百四十五條規定,「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侵佔的,佔有人有權請求返還原物;對妨害佔有的行為,佔有人有權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因侵佔或者妨害造成損害的,佔有人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佔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自侵佔發生之日起一年內未行使的,該請求權消滅。」該條作為佔有返還請求權的規範基礎,從構成要件和賠償範圍上做了相應規定。
  • 土地代理人知識點:物權的請求權
    物權的請求權  物權的請求權,又稱為物上請求權,是指物權被侵害或有可能遭受侵害時,物權的權利人為排除侵害或防止侵害,請求對方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民法通則》未直接規定「物權的請求權」,但其中有關於物權請求權的規定。
  • 原物返還請求權
    在現行法上,既在物權法中物上請求權規則處規定了返還原物請求權,也在侵權責任法中將其規定為侵權責任。在這種雙軌機制下,司法實踐往往將返還原物請求權作為侵權責任予以適用,但從制度內容與功能上看,物上請求權以其抽象的構成要件,全面地保護絕對、自由的所有權或物權。
  • 無效合同財產返還請求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
    鑑於我國尚未對財產返還請求權如何適用訴訟時效作出司法解釋,因此,筆者擬通過對學界研究成果的學習和探討,從而在實務上對上述問題發表一些個人拙見,以求教於同仁。  三、關於財產返還請求權的性質  因合同無效或被撤銷而產生的返還財產請求權的性質,在民法學界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主要是根據是否承認物權行為的獨立性和無因性,可分為不當得利請求權說和物權請求權說。
  • 淺議佔有請求權、原物返還請求權與回復佔有請求權
    被告向原告退還質押款後,可向其前手追償,原告無需向被告返還對車輛的佔有。  【評析】  生效判例採納了第三種觀點,本文基於佔有請求權和原物返還請求權等法律關係分析如下:  一、原告佔有請求權與車主原物返還請求權的對抗  佔有基於其權能是否獲得法律認可,可分為有權佔有和無權佔有。
  • 無效合同返還財產請求權的訴訟時效
    但基於合同無效所發生的返還財產請求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目前理論界主要有兩種觀點:(1)不適用訴訟時效說。該說認為,合同無效或被撤銷後,基於合同發生的債權債務關係歸於消滅的同時,原來基於合同所發生的物權變動也喪失其存在的基礎,則必然發生物權變動的迴轉,故合同無效產生的財產返還請求權系物上返還請求權。因物上返還請求權與物權不可分離,既然物權不適用訴訟時效,則物上返還請求權亦不能適用訴訟時效。
  • 返還遺失物的報酬請求權
    一、在我國民事立法上確立遺失物拾得人報酬請求權的必要性  (一)我國在相關問題上的民事立法現狀  目前,在我國民事立法上,規制遺失物拾得問題的明文規定就是《民法通則》第79條第2款,「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失散的動物,應當返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
  • 【以案釋法】未經登記不享有海域使用權的物權請求權
    提要海域使用權侵權糾紛中,海域使用權人主張物權請求權,請求侵權人返還財產、排除妨害或防止妨害的,必須以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權為前提。海域使用權屬於特許物權,其取得應當經過審批並依法登記。未經登記的海域使用人不享有海域使用權物權請求權。
  • 物權請求權有哪些情形? - 山西市場導報數字報
    房屋被別人佔有,權利人是提起物權確認請求權之訴還是提起返還原物之訴?文物字畫借給別人損壞,是提起修理重作之訴還是提起損害賠償之訴?在自己宅基地上修建高樓,影響鄰居通風採光,鄰居是提起排除妨礙、消除危險之訴還是提起恢復原狀之訴?要想準確理解這些問題,還得從物權請求權談起。  請求權是指法律關係的一方主體請求另一方主體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 一詞一解丨物權請求權
    一詞一解丨字裡行間讀懂《民法典》系列(八)物權請求權是基於物權所生,旨在排除對物權現實的或潛在的妨害,從而回復物權圓滿支配狀態的請求權。物權請求權包括返還原物請求權、排除妨害請求權、物權復原請求權、物權損害賠償請求權。
  • 【律師手記】佔有返還請求權司法實踐分析
    佔有物返還請求權法律依據就是《物權法》第245條的規定:「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侵佔的,佔有人有權請求返還原物;對妨害佔有的行為,佔有人有權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因侵佔或者妨害造成損害的,佔有人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佔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自侵佔發生之日起一年內未行使的,該請求權消滅。
  • 無救濟即無權利:物權請求權構築救濟防護網
    物權請求權或物上請求權   物權作為一種原權或基礎性權利,在受到侵害時,即生發出一種救濟性的請求權,一般稱之為物權請求權或物上請求權。物權的救濟就是以物權請求權為核心而展開的。  物權請求權是一項獨立的權利   《物權法》對一系列物權請求權作出了規定,其中包括權利確認請求權(第33條)、返還原物請求權(第34條)、排除妨害或消除危險請求權(第35條)、修理、重作、更換或恢復原狀請求權(第36條)、損害賠償請求權(第37條)。
  • 請求權基礎理論
    自然法學派將請求權概念進行兩個層次上的劃分,已為我國現代民法理論學界所普遍接受,在眾多的 論著中早已進行了實質上的二次劃分,如:王澤鑑先生在《債之關係的結構分析》一文中,闡述債之給付義務的問題時,引用的 都是拉倫茲(Larenz)的觀點,將給付義務區分為原給付義務(第一次義務)和次給付義務 (第二次義務),並認為原給付義務指契約原定履行之義務,而次給付義務指原給付義務 在履行過程中,因給付不能、給付遲延
  • ...⑨:如何依據《民法典》指示交付的規定行使對第三人的返還請求權?
    法學園地 ▏民法典理解適用學習答疑系列⑨:如何依據《民法典》指示交付的規定行使對第三人的返還請求權?民法典理解適用學習答疑系列第9期問題如何依據《民法典》指示交付的規定行使對第三人的返還請求權?
  • 陳華彬:論所有權人的物上請求權 | 前沿
    所有權人的物上請求權涵括所有物返還請求權、所有物妨害除去(排除)請求權及所有物妨害防止(預防)請求權,系現今學理、法理乃至實務中的一項重要制度或規則。然而,我國民法典物權編並未對之予以明定或系統化建構。
  • 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物權請求權(2)
    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物權請求權(2)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16廣東省考行測,廣東公務員行測輔導,省考行測輔導,廣東公務員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物權法複習——物權確認請求權
    物權確認請求權是物權保護的一項基本權利,很多立法對此都有規定。例如,義大利民法典第九百五十條規定確定地界之訴:在相鄰土地的地界未確定的情況下,每塊土地的所有人都可以請求通過法律途徑劃定地界。允許通過任何方式進行舉證。在沒有其他證據的情況下,法官將根據地籍冊標明的地界進行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