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效合同返還財產請求權的訴訟時效

2020-12-13 中國法院網

2012-04-18 11:07:15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嚴蓓佳

  無效合同返還財產請求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

  合同無效的確認之訴不適用訴訟時效制度,這是毫無爭議的,因為確認合同無效,是昭示法律對合同效力的評價,不屬於請求權行使的範疇,故不受訴訟時效制度的限制。但基於合同無效所發生的返還財產請求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目前理論界主要有兩種觀點:(1)不適用訴訟時效說。該說認為,合同無效或被撤銷後,基於合同發生的債權債務關係歸於消滅的同時,原來基於合同所發生的物權變動也喪失其存在的基礎,則必然發生物權變動的迴轉,故合同無效產生的財產返還請求權系物上返還請求權。因物上返還請求權與物權不可分離,既然物權不適用訴訟時效,則物上返還請求權亦不能適用訴訟時效。(2)適用訴訟時效說。該說認為,合同無效產生的財產返還請求權屬於請求權的一種,而訴訟時效適用的對象即為請求權,故返還財產請求權也適用訴訟時效。

  筆者認為,無效合同導致的財產返還請求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首先要解決清楚該請求權的性質。無效合同返還請求權性質上應歸屬於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而非物上返還請求權。理由有二:

  其一,物上返還請求權的返還財物對象僅限於原物及原物所產生的孳息,返還的目的是使物的所有人恢復其對原物的佔有,回復所有權的圓滿。而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返還目的是將受益人所獲得的不應當獲得的利益,全部返還受損害的當事人,其返還的不限於原物及孳息,還包括原物的價金、使用原物所取得的利益或其他利益。結合司法實踐中常出現的具體情形,例如排他性特許經營合同籤訂後,經營一方擅自將經營權轉租,其轉租行為無效,則轉租方與受讓方存在的返還義務除該經營權外,還應包括因此轉租行為所產生的經營利潤等。因此合同無效後的財產返還請求權不限於返還原物。

  其二,由於物上請求權必須是返還原物,則必以原物之存在為前提,如果原物已經滅失,所有權人只能要求賠償損失。而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則不受此限制,不管原物是否存在,只要受益人獲得不應當獲得的利益,就負有返還責任,即使原物滅失,也可以轉化為貨幣形式進行返還。且實踐中常常存在因合同無效雙方當事人互負返還義務的情形,尤其是在雙方互負的均是金錢義務的情況下,差額返還似乎更能滿足當事人的要求。此時,必然返還的不是原物,而是價金的差額。

  綜上,筆者認為將合同無效導致的財產返還請求權定位於不當得利請求權更為妥當。基於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屬債權請求權,故合同無效導致的財產返還請求權當然適用於訴訟時效。

  無效合同返還財產請求權訴訟時效的起算

  關於無效合同財產返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起算問題,目前司法實務中主要有以下四種觀點:(1)合同未被確認無效時,並不發生財產返還問題,只有合同被確認無效後,返還義務由此產生,因此,應從合同被確認無效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但自合同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超過20年,當事人一方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法院不予支持。(2)一方依據無效合同而佔有對方財產是非法的,因非法佔有處於繼續狀態,因此權利人可隨時要求對方返還,故返還財產請求權的時效應從一方要求返還而對方拒絕之日起算。(3)合同無效系自始無效,交付財產時合同即已無效,對方接受財產缺乏法律依據,故返還財產請求權的時效應從無效合同訂立之日起算。(4)當事人在籤訂合同後未被確認無效的情況下,既然當事人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合同無效,其合理的預期是合同有效,雙方按合同約定期限履行。在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後,其雖然不行使合同無效產生的請求權,但其應行使合同有效情形的請求權,如不行使任何請求權,只能說明其怠於行使權利。因此,應以雙方當事人合理預期的合同有效情況下的履行期屆滿日作為返還請求權訴訟時效的起算點。

  筆者認為,上述四種觀點都有所偏頗。無效合同財產返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起算比較複雜,不同的案件往往存在不同的情況,故不宜「一刀切」地以某一個時間點作為標準,應當區別不同的具體情況而確定不同的起算標準。結合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的規定,根據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的時間不同,對訴訟時效的起算可作如下區分:

  第一,權利人明知合同無效而故意籤訂並履行合同的,如明顯損害國家或第三人利益等法律明確禁止的交易行為。在合同籤訂時,權利人應當知曉其行為的法律後果,明知合同無效而履行合同的,從規制此類違法行為的角度出發,此類絕對無效合同的財產返還請求權的行使,在訴訟時效上應嚴格限制,其起算點應從合同籤訂時計算。

  第二,合同籤訂時,權利人並不知道合同存在無效情形而作有效合同履行的,如權利人不知道對方缺乏有效的合同履行資質的情形。此時財產返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應從合同被確認無效時開始計算。但如果義務人能夠舉證證明在合同被確認無效之前權利人就已經知道或應當知道該合同無效的,則訴訟時效則從權利人要求返還之次日計算。

  第三,合同約定了履行期限,且雙方相互履行完畢已多年的無效合同,其返還財產請求權應當作為一個特例加以時效的限制。我國現行法對確認合同無效之訴沒有時效限制,即使時隔多年,當事人就確認無效合同提起訴訟,法院也得受理並予以確認。在此情況下,若將返還財產請求權的訴訟時效自合同被確認無效時才開始計算,則勢必會推翻已經形成多年的社會關係和經濟秩序,使法律關係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這違背了訴訟時效制度的宗旨,其結果將會使法院投入大量精力去查明各種經濟因素來確定返還財產的價值及損失數額,從而造成資源的浪費,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縱容當事人惡意訴訟。因此,對於已經履行完畢多年的無效合同,權利人請求返還財產的訴訟時效應自該合同履行完畢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

 (作者單位:重慶市南岸區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無效合同財產返還請求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
    二、問題的提出  該案是一起因買賣合同拖欠貨款而引起的糾紛案。但是,由於被告不具有獸藥經營資格而導致合同無效,由此而產生的財產返還請求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若適用則從何時起算成為該案爭議的焦點。筆者認為,該案主要涉及三個方面法律問題的認定:一是該財產返還請求權的性質;二是財產返還請求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三是如果適用訴訟時效,則如何確定訴訟時效的起算點。
  • 確認合同無效之訴與訴訟時效的適用
    ,撤銷合同請求權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但是合同撤銷之後的返還財產、賠償損失請求權則適用訴訟時效的限制,對此,司法解釋早有明確規定。  二、因合同無效產生的返還財產請求權應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在合同無效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情況下,有過錯的一方應賠償對方因此遭受的損失,這種賠償責任屬於締約過失責任,應受訴訟時效制度的限制,理論界和司法實務界對此均無異議。問題在於:返還財產請求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制度。
  • 【最高院法官】確認合同無效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二)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著述】確認合同無效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我們認為,申請撤銷合同請求權與確認合同無效請求權的性質同一,即均為形成權,因此,關於其是否適用訴訟時效規定的法理相同。具體闡述如下:1.從確認合同無效請求權的性質進行分析,確認合同無效請求權雖表面上稱為請求權,但其性質為實體法上的形成權,故不屬於訴訟時效的客體,不應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該形成權受期間限制,也應受除斥期的約束而非訴訟時效的約束。
  • 合同解除與訴訟時效
    合同解除與訴訟時效較之於合同無效與訴訟時效,既有類似之處,也有不同之點。本文著重討論合同解除與訴訟時效獨特的問題。  2.合同解除系解除權行使的結果時,為形成權及其行使的問題;合同解除系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的結果時,也不是請求權行使的表現。按照我國法及其理論關於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的分工,這不屬於訴訟時效制度管轄的領域,前者受制於除斥期間,後者適用合同法關於合同訂立以及合同生效的規定。
  • 淺析確認合同無效是否受訴訟時效限制
    2012年8月,原告田某以村委會在發包土地、處分集體財產過程中,沒有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四條之規定,召開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被告某村委會與第三人李某、趙某籤訂的林權買斷合同和承包合同無效。訴訟中第三人辯稱:其對合同涉及的林木及窪地分別進行了長達11年和7年的管理,原告現在提起訴訟,已經超過法定的訴訟時效,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 在民事糾紛中,有哪些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訴訟時效的期間、計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斷的事由由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無效,當事人對訴訟時效利益的預先放棄無效。
  • 王曉華律師丨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實務問題研究
    壹、確認合同無效之訴的訴訟時效問題 就確認合同無效之訴的訴訟時效問題,2008年9月1日最高院民二庭負責人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訴訟時效若干問題的規定》答記者問的時候就系統闡述該問題。其中有記者問到,「無效合同所涉請求權的訴訟時效問題一直是理論界和實務屆爭論較大的問題。
  • 可否基於合同無效或解除的返還原物請求權排除執行?
    2018年7月15日,我在我的號「合同效力實務研究」寫了一篇文章《合同無效,返還財產請求權可否排除強制執行?》在該文章中,通過分析現有的法律,並結合法理,我認為:鑑於我國並不承認物權行為的獨立性和無因性,鑑於司法實踐中確認合同無效並對無效的法律後果作出處理(返還財產等)並沒有訴訟時效的限制,而訴訟時效是債權請求權保護的限制(簡單講,訴訟時效與債權請求權有關,與物權請求權無關),所以我傾向認為合同無效,返還財產請求權的性質是物權請求權。
  • 請求確認房屋買賣合同無效是否受訴訟時效限制?
    《存量房買賣合同》無效,是否受訴訟時效限制?第二種意見認為,訴訟時效的客體為債權請求權,而請求確認合同無效,屬於實體法的形成權,對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則與合同無效制度及訴訟時效制度的立法目的相悖。因此,訴訟時效的適用範圍僅限於債權請求權,確認合同無效的請求不應受訴訟時效的限制,原因如下:首先,從訴訟時效立法目的分析。
  • 對物上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問題的探討
    物上請求權是指當物權的圓滿狀態受到妨害或有可能發生妨害時,物權人為了使其物權恢復到圓滿狀態,請求妨害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物上請求權的概念和制度最早確立於1900年的《德國民法典》,該法典專門規定了「基於所有權的請求權」③,並具體規定了請求權實現的種類,其中包括第862條和1004條的排除妨害或停止侵害請求權;第985條和1861條的返還財產請求權;第989條的財產損害請求權。
  • 「民法典」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及請求權和訴訟時效(表格展示)
    民商實務 追尋法意解析案例 探索規則民法典第179條學習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及請求權和訴訟時效在授課中,潘傑法官介紹了《民法典》關於人格權的雙重保護制度:一是人格權請求權保護制度;二是損害賠償請求權保護制度。由此,潘法官講到了《民法典》第179條關於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的規定。其中,涉及《民法典》第179條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以及相應請求權和訴訟時效的內容,具有很強的系統性,且有較多知識點。故將聽課筆記中涉及請求權的內容,梳理為本文(即記憶表格),作為記憶備忘之用。
  • 合法佔有人的房屋過戶登記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
    根據民法總則對訴訟時效客體的規定,債權請求權原則上應當適用訴訟時效,但由於合法佔有人過戶登記請求權的特殊性,致使對已基於房屋轉讓合同等債權契約而合法佔有不動產的受讓人的過戶登記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缺乏合理性與必要性。  首先,合法佔有人過戶登記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會導致房屋所有權的權能分裂。所有權具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四項權能,合法佔有人事實上已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三項權能。
  • 訴訟時效客體探析
    如合同之債、侵權之債、無因管理之債、不當得利之債等,均可以適用訴訟時效。對於合同被確認無效以後,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相互返還財產和賠償損失的請求權,此種請求權在性質上仍然是債權請求權,因此可以適用訴訟時效。
  • 票據利益返還請求權訴訟時效起算點應如何認定?
    □靳偉克在司法實踐中,票據利益返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應自票據權利時效到期日之次日起算還是自託收拒付之日起算,存在一定的爭議。筆者認為,票據權利喪失後,持票人仍享有票據利益返還請求權,且適用訴訟時效的限制。起算點應自票據權利到期日之次日起算而非自託收拒付之日起算。因託收之日由持票人主觀決定,存在不確定性,不利於維護法律秩序和交易安全,與訴訟時效的立法目的相悖。
  • 從本案看股東的股票交付請求權與訴訟時效
    [1]  二、問題的提出  法院判決的邏輯思路是股票交付請求權是民事權利的一種,民事權利的保護除法律另有規定外,適用二年的訴訟時效,那麼股票交付請求權應適用訴訟時效制度,保護股東此項權利的訴訟時效為二年。
  • 關於訴訟時效幾個問題的探析
    然一旦財物被非法佔有,權利人所享有的返還財產請求(包括反還所有物請求權、返還質物請求權、返還留置物請求權、反還租賃物請求權等),以及因不能返還而產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應適用訴訟時效,原因在於此類被請求返還的財產極易被非法佔有人用出賣等方式轉讓給善意第三人,若時過多年之後仍允許原權利人主張權利,將推翻多年來形成的各種法律關係,造成社會經濟程序的紊亂。
  • 最高院:訴訟時效的適用範圍是有限的,並非適用於全部民事請求權
    同時,並非所有實體請求權都可以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包括部分債權請求權亦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2.確認之訴表現為當事人以提出請求的方式要求國家裁判機關對相關民事法律關係存在與否作出裁判,但確認請求權屬於程序請求權,而非實體請求權,更非債權請求權。相應的,訴訟法意義上的程序請求權,自無適用訴訟時效的餘地。3.確認之訴中,被告作為確認之訴的相對方,無權援引訴訟時效進行抗辯。
  • 最高法:當事人請求確認合同效力訴訟不屬於訴訟時效制度的規制範疇
    (三)原審法院關於陳廣生訴訟請求已過訴訟時效的認定錯誤。原審法院認為「從轉讓生效之日至起訴之日近9年時間,已經過了訴訟時效的保護期間。即使按照2014年涉案專利的終止時間作為起算點,亦超過了訴訟時效的保護期間。涉案專利已經於2014年12月8日終止,涉案合同的標的已經滅失,其基於合同無效項下的權利系債權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上述認定亦屬於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錯誤。
  • 如何區分返還原物請求權和佔有返還請求權?
    返還原物請求權和佔有返還請求權區別如下:一、返還原物請求權返還原物請求權是指物權人的物被他人侵奪佔據,物權人有權請求返還原物,使物復歸於物權人事實上的支配。法律依據:《物權法》第三十四條 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第134條第1款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中也規定了返還財產《民法總則》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 繼承恢復請求權應當如何行使,恢復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是怎樣的?
    繼承人享有的當其繼承權受到侵害時得直接向侵權人提出恢復繼承權原狀、返還遺產、賠償損失或請求法院給予法律保護的權利。法律賦予繼承人該項權利,其目的在於完整、充分地保證繼承人行使其享有的繼承權,制裁侵害繼承權的違法行為,維護正常的財產繼承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