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演藝圈的半壁江山,為了《哈姆雷特》一句臺詞吵起來了

2020-12-16 澎湃新聞

英國演藝圈的半壁江山,為了《哈姆雷特》一句臺詞吵起來了

澎湃新聞記者 廖陽

2016-04-25 15:05 來源:澎湃新聞

「To be or not to be」,到底怎麼念?(06:25)

世界各地都在紀念莎翁逝世400周年,英國當然也不會閒著。近日,莎士比亞劇場舉辦了一場「Shakespeare's Live!」紀念慶典,除了輪番上演莎劇裡的經典橋段,還有9個人為「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到底應該怎麼念,打了起來。關鍵是,他們都很大牌。

這段6分鐘的視頻顯示,幾位參演過《哈姆雷特》的演員各種咬文嚼字,對原句中的or、be、that、is,幾乎每一個單詞,都提出了各自在語氣、發音上的理解和要求。

蒂姆·明欽向來以音樂喜劇出名,在這裡他是身兼串場和搞笑的。

卷福的戲劇舞臺功底深厚。早在哈羅公學求學時,他就反串過莎劇《仲夏夜之夢》裡的提泰妮婭,大學修讀的也是戲劇專業。去年8月,他剛在倫敦連演12周《哈姆雷特》,熱燒英倫,一票難求。BBC今年將重啟「空王冠」系列,主演《理查三世》的也是卷福。

卷福《哈姆雷特》

剛上臺,卷福卻被蒂姆·明欽「錯認」為主演過《丹麥女孩》的小雀斑。小雀斑12歲就在倫敦西區登臺,演過不少莎劇,早年還在莎士比亞環球劇院的《第十二夜》裡反串過女主角薇奧拉。他和卷福都長了一張瘦長的馬臉,也難怪蒂姆·明欽會認錯啦。

小雀斑《第十二夜》

哈麗特·瓦爾特緊接著卷福出場,上來就一句吐槽,「那些演電影的,他們真的不懂(怎麼念臺詞)」。這也是一位橫掃英國影視和舞臺的主,中國觀眾應該對她在《唐頓莊園》演的貴婦比較有印象。

大衛·田納特的演藝事業也是從劇場起步的,出過一版備受讚譽的《哈姆雷特》。2005年,他在BBC大熱劇《神秘博士》裡出演第十任博士,至今仍是人氣最高的一任博士,2013年起開始主演《小鎮疑雲》。

大衛·田納特

羅裡·金尼爾的出場是最吊兒郎當的。他是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演員,演莎劇不在話下,亦曾在《黑鏡》第一季裡扮演首相,參演過007系列電影《大破量子危機》《大破天幕殺機》。

伊恩·麥克萊恩給世界影迷獻上了最難忘的「甘道夫」和「萬磁王」,大神般的演技也全靠舞臺磨礪。1970年代,老爺子就是莎劇舞臺上的常客,一路摸爬滾打,演遍了莎劇。最出名的,還要數1976年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麥克白》,當時與他搭戲的正是朱迪·丹奇。

伊恩《麥克白》

聚會上,滿頭白髮的伊恩·麥克萊恩姍姍出場,現場的尖叫、掌聲和口哨聲卻達至頂點。一上場,他就輕拍卷福肩膀來了句「Hi,Eddie」(小雀斑的名字),念「To be or not to be」時,雙手那麼一揮,也是滿滿的輕鬆和恣意。老戲骨就是這麼任性。

朱迪·丹奇是端著骷髏頭出場的。她是英國戲劇獎歷史上獲獎最多的演員之一,今年4月剛拿到第八座勞倫斯·奧利弗獎獎盃。1960年代,朱迪·丹奇一腳踩進電影行業,007系列、《莎翁情史》、《醜聞筆記》裡都能見到她的身影,但她從未遠離過戲劇舞臺。

朱迪·丹奇《哈姆雷特》

前面這些鋪墊其實都是浮雲,最後現身的查爾斯王子,才是鎮場的大BOSS。他用最雲淡風輕的口氣念了全句「To be or not to be」,右手指微微上揚,雙腿輕輕一蹲,那種不自覺的萌態燃爆全場,觀眾紛紛送上大寫的「服」。

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場看似玩鬧的聚首背後,是英國人最深沉也最自豪的戲劇沉澱。

對於這場聚會,中國網友評論,英國演藝圈的半壁江山都來了,而這分明就是英國版的德雲社群口相聲。

也總人總結,所以這句臺詞最後應該念「To be OR NOT TOOOOO BEEEEE,THAT IS THE QUESTION」嗎?還有人建議,最後應該是莎翁現身來給標準答案。

最值得點讚的評論是這一句:查爾斯王子默默想到了自己,to be or not to be the King,that is the question。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哈姆雷特,莎士比亞

相關推薦

評論(75)

相關焦點

  • 一句臺詞走紅的臺灣女星,揭露演藝圈殘酷競爭,曝將退出演藝圈?
    說起臺灣的女星隋棠,大家可能有的會覺得陌生,但有段時間,一句大火的臺詞梗:「怎麼可以吃兔兔?兔兔那麼可愛。」你肯定有聽過,這句來自電影《撒嬌的女人最好命》的臺詞,引起網友競相模仿。隋棠在電影裡面飾演臺灣軟妹子蓓蓓,近期,她在節目中揭露演藝圈殘酷競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因為這句臺詞走紅的隋棠吧!身高172CM的隋棠是一名美麗的模特,1980年10月22日出生於臺灣省南投縣中興新村,十四歲的她被送至波蘭,居住于波蘭第四大城市波茲南,就讀于波茲南私立高中,後赴加拿大就讀大學,並畢業於加拿大溫尼伯大學心理學系 。
  • 走進英國—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參與有獎問答活動,歐風精美移動電源在恭候著您,趕快行動吧!(文章題目&周四文章答案位於文章末尾)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重要的作家,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在歐洲文學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被喻為「人類文學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他
  • 劇評:《哈姆雷特》最熟悉的陌生人
    這樣一句膾炙人口的臺詞在生活中隨時都可能聽見。可是與此同時,臺詞的出處——被譽為莎士比亞最偉大最經典的悲劇《哈姆雷特》卻成了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根據《哈姆雷特》的故事改編的電影《夜宴》紅了,由蒲巴甲主演的《喜瑪拉雅王子》火了,可是真正原版的英國話劇《哈姆雷特》卻很少被提及。
  •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有人做過統計,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首《哈姆雷特》的中文譯本多達十幾種,其中膾炙人口的「to be, or not to be」這句經典臺詞的譯文卻差不多都是「生存或毀滅」、「是生,還是死」之類的話,即使在今日國人的文章中,引用這些譯文者也屢見不鮮。
  • 《哈姆雷特》能火,原來都是因為他們……
    這兩位大神都是斬獲20餘次奇幻文學頭等獎的大神,雨果獎、星雲獎不在話下,而當初寫《好兆頭》純粹只是為了逗對方開心。(exo???太甜了吧!) 《哈姆雷特》創作於16、17世紀之交,英國正處在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的時期。當時,文藝復興運動使歐洲進入了「人」的覺醒的時代,人們對上帝的信仰開始動搖。
  • 笑出腹肌的臺詞:可以不要在這裡聽MP3嗎?吵到我的眼睛了!
    1.男生不讓女生在那裡聽MP3, 難道是吵到他了?可明明女生是戴著耳機的,沒想到男生直接說了一句「吵到我的眼睛了」。這就讓人很納悶了,眼睛難道是用「吵」來說的嗎?這些電視劇中的「沙雕」臺詞,不要在這裡聽MP3,吵到我的眼睛了!
  • 戲評:「混血」哈姆雷特翻譯引爭議
    王斑領銜「混血版」作為莎士比亞最重要的作品,《哈姆雷特》被無數劇團搬上過舞臺,也因此有俗語稱「一千個觀眾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2008年,北京人藝與日本四季劇團合作,推出「混血版」《哈姆雷特》,讓這部經典劇作獲得又一次風格鮮明的詮釋。2008年至今,歷經幾輪演出的磨練,演員們對角色的認識也有了更精準的把握。
  • 吳其堯讀《最悖人道的謀殺》︱《哈姆雷特》的由來
    《最悖人道的謀殺》《最悖人道的謀殺》書名取自《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五場,是老國王的鬼魂跟哈姆雷特說的一句臺詞:Murder most foul, as in the best it is. / But this most
  • 《哈姆雷特》翻譯引爭議 "尼姑庵"惹觀眾笑場
    王斑領銜「混血版」  作為莎士比亞最重要的作品,《哈姆雷特》被無數劇團搬上過舞臺,也因此有俗語稱「一千個觀眾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2008年,北京人藝與日本四季劇團合作,推出「混血版」《哈姆雷特》,讓這部經典劇作獲得又一次風格鮮明的詮釋。2008年至今,歷經幾輪演出的磨練,演員們對角色的認識也有了更精準的把握。
  • 胡軍、濮存昕主演,這版《哈姆雷特》不再「生存還是毀滅」
    受邀於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莎劇舞臺本翻譯計劃」,這部中文版《哈姆雷特》在開排前請來了學者李健鳴重新翻譯劇本。去年3月7日,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甚至在倫敦哈克尼帝國劇場專門舉行了發布會,向各界介紹了李六乙戲劇工作室的話劇《哈姆雷特》。
  • 跨文化版《哈姆雷特》亮相倫敦 中國「小生」古英語演繹經典
    中新網北京7月8日電 (記者 曾鼐)京劇、武術、書法……一個頗具「中國風」的《哈姆雷特》日前在英國上演。受東倫敦表演藝術節邀請,來自北京的戲劇演員辛阱宇,用莎士比亞古典英文結合中國元素,打造了一個全新的跨文化版《哈姆雷特》。
  • 胡軍夫婦訪英國皇莎 再現莎翁經典《哈姆雷特》
    倫敦時間3月7日,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為中國文化交流計劃--北京李六乙戲劇工作室話劇《哈姆雷特》在倫敦哈克尼帝國劇場舉行發布會,宣布將與中國合作製作《哈姆雷特》等莎劇的新譯本。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藝術總監格裡高利•道蘭先生主持發布會,向在場嘉賓介紹了中國版《哈姆雷特》導演李六乙,主演胡軍、濮存昕、盧芳、荊浩。此外我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先生、英國工黨藝術和遺產國務大臣布倫南、英格蘭藝術理事會主席賽羅塔爵士、董事會副主席米蘭達•柯蒂斯女士、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執行總裁凱薩琳•瑪蓮恩女士等嘉賓也出席了發布會,可見中英兩國對此次文化交流計劃的重視程度。
  • 胡軍定義「我們的哈姆雷特」 剖析人性矛盾困惑
    胡軍定義「我們的哈姆雷特」  11月28日起,由李六乙導演,胡軍、濮存昕、盧芳、荊浩等主演的話劇《哈姆雷特》在國家大劇院拉開世界巡迴首演的大幕並連演八場,向觀眾呈現他們心目中的哈姆雷特。胡軍飾演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定義「我們的哈姆雷特」,再現莎翁經典,叩問當代人內心的矛盾和困惑。  日前,胡軍、濮存昕、盧芳、荊浩等一眾主創正在國家大劇院進行最後的緊張聯排,這是中國話劇劇團與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莎劇舞臺本翻譯計劃」合作的最新演出版本。據了解,今年3月8日,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在倫敦哈克尼帝國劇場為來自東方的《哈姆雷特》主創舉行發布會,宣告中英方合作最新譯本。
  • 昨晚,李六乙和胡軍帶來了中國舞臺上最「跨時空」的哈姆雷特
    原標題:昨晚,李六乙和胡軍帶來了中國舞臺上最「跨時空」的哈姆雷特  昨晚在大劇院舉行上海首演的李六乙導演版《哈姆雷特》,是目前中國舞臺上,最「跨時空」的哈姆雷特,從舞美、服裝甚至臺詞都辨不清年代、地點,而這種時空模糊的狀態,正是導演的追求——莎劇之偉大,就在於無論何時在哪裡上演都符合當下的世故人情。
  • 【每日一句】《哈姆雷特》中的名句,熱烈似火!
    今天的每日一句,我們來分享莎士比亞代表作《哈姆雷特》中的名句:你可以疑心星星是火把,你可以疑心太陽會移轉,你可以疑心真理是謊話,可是我的愛永遠沒有改變。星星是火把,太陽會移轉,真理是謊話,這些聽起來是那麼匪夷所思。但是,這些匪夷所思的想法你都可以有,你唯獨不可以有的想法就是我的愛會改變。
  • 英國第一部奧斯卡最佳影片,黑白片時代不一樣的《哈姆雷特》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部作品是上映於1948年的電影《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篇幅最長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具有深刻的悲劇意義、複雜的人物性格以及豐富完美的悲劇藝術手法,代表著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同《麥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一起組成「四大悲劇」。
  • 王安憶濮存昕等共話《哈姆雷特》:世俗化是經典流傳的要素之一
    圖說:王安憶、李六乙、李建鳴談即將上演的《哈姆雷特》 官方圖小鎮青年戲劇,從誕生之初,就屬於民眾。就連出生、成長於英國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的莎士比亞,也是「小鎮青年」。可以說莎劇裡有不少「歷史劇」,所謂「王的故事」,亦即「英國宮鬥劇」,但是構成歷史劇情節的往往都是民眾津津樂道的陰謀與愛情,例如《麥克白》。「相比之下,《哈姆雷特》的情節性沒那麼強,很可能有些獨白是劇團演著演著覺得缺了點什麼,趕快讓莎士比亞臨場寫一段。」按當時莎劇的受歡迎程度,以及歷史研究,有些劇目確實是莎士比亞上午寫一段,就直接拋給演員晚上上演的。
  • 美國和英國突然吵起來了,歐盟也氣呼呼!
    2020年底,英國和美國就這樣吵起來了,歐盟也氣呼呼。吵的不僅是速度,還有擔當,隱隱還上升到制度優劣。嗯,英國、美國、歐盟,到底哪種制度更好。為什麼事呢?疫苗!但美國和德國都還沒正式批准,英國卻搶先一步突然宣布:第一批80萬劑,下個星期就開始施打。英國很興奮,我們才是世界第一啊。英國商務大臣夏爾馬稱,這項授權是英國的一項成就。他說:「在未來的幾年裡,我們將把這一刻記為英國領導全人類抗擊這一疾病的日子。」
  • 《哈姆雷特》常考知識點梳理
    》是由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5、作品反映了人文主義理想同英國黑暗的封建現實之間的矛盾,揭露了英國封建貴族地主階級與新興資產階級之間為了爭奪權力而進行的殊死較量,批判了王權與封建邪惡勢力的罪惡行徑
  • "卷福"版"哈姆雷特"最小時差到京 「英國劇院」帶來大戲
    原標題:「卷福」《哈姆雷特》最小時差到京 周日下午,儘管雪一直下,但眾多戲劇愛好者和卷福的粉絲還是早早守候在首都劇場門口,有秩序地等待下午由英國國家劇院帶來的「英國國家劇院現場」《哈姆雷特》。該劇今年夏天剛剛在英國國家劇院演出,僅僅兩三個月時差就由NT Live帶來,也是「英國國家劇院現場」項目最短時差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