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廖陽
2016-04-25 15:05 來源:澎湃新聞
「To be or not to be」,到底怎麼念?(06:25)
世界各地都在紀念莎翁逝世400周年,英國當然也不會閒著。近日,莎士比亞劇場舉辦了一場「Shakespeare's Live!」紀念慶典,除了輪番上演莎劇裡的經典橋段,還有9個人為「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到底應該怎麼念,打了起來。關鍵是,他們都很大牌。
這段6分鐘的視頻顯示,幾位參演過《哈姆雷特》的演員各種咬文嚼字,對原句中的or、be、that、is,幾乎每一個單詞,都提出了各自在語氣、發音上的理解和要求。
蒂姆·明欽向來以音樂喜劇出名,在這裡他是身兼串場和搞笑的。
卷福的戲劇舞臺功底深厚。早在哈羅公學求學時,他就反串過莎劇《仲夏夜之夢》裡的提泰妮婭,大學修讀的也是戲劇專業。去年8月,他剛在倫敦連演12周《哈姆雷特》,熱燒英倫,一票難求。BBC今年將重啟「空王冠」系列,主演《理查三世》的也是卷福。
卷福《哈姆雷特》剛上臺,卷福卻被蒂姆·明欽「錯認」為主演過《丹麥女孩》的小雀斑。小雀斑12歲就在倫敦西區登臺,演過不少莎劇,早年還在莎士比亞環球劇院的《第十二夜》裡反串過女主角薇奧拉。他和卷福都長了一張瘦長的馬臉,也難怪蒂姆·明欽會認錯啦。
小雀斑《第十二夜》
哈麗特·瓦爾特緊接著卷福出場,上來就一句吐槽,「那些演電影的,他們真的不懂(怎麼念臺詞)」。這也是一位橫掃英國影視和舞臺的主,中國觀眾應該對她在《唐頓莊園》演的貴婦比較有印象。
大衛·田納特的演藝事業也是從劇場起步的,出過一版備受讚譽的《哈姆雷特》。2005年,他在BBC大熱劇《神秘博士》裡出演第十任博士,至今仍是人氣最高的一任博士,2013年起開始主演《小鎮疑雲》。
大衛·田納特羅裡·金尼爾的出場是最吊兒郎當的。他是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演員,演莎劇不在話下,亦曾在《黑鏡》第一季裡扮演首相,參演過007系列電影《大破量子危機》《大破天幕殺機》。
伊恩·麥克萊恩給世界影迷獻上了最難忘的「甘道夫」和「萬磁王」,大神般的演技也全靠舞臺磨礪。1970年代,老爺子就是莎劇舞臺上的常客,一路摸爬滾打,演遍了莎劇。最出名的,還要數1976年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麥克白》,當時與他搭戲的正是朱迪·丹奇。
伊恩《麥克白》聚會上,滿頭白髮的伊恩·麥克萊恩姍姍出場,現場的尖叫、掌聲和口哨聲卻達至頂點。一上場,他就輕拍卷福肩膀來了句「Hi,Eddie」(小雀斑的名字),念「To be or not to be」時,雙手那麼一揮,也是滿滿的輕鬆和恣意。老戲骨就是這麼任性。
朱迪·丹奇是端著骷髏頭出場的。她是英國戲劇獎歷史上獲獎最多的演員之一,今年4月剛拿到第八座勞倫斯·奧利弗獎獎盃。1960年代,朱迪·丹奇一腳踩進電影行業,007系列、《莎翁情史》、《醜聞筆記》裡都能見到她的身影,但她從未遠離過戲劇舞臺。
朱迪·丹奇《哈姆雷特》前面這些鋪墊其實都是浮雲,最後現身的查爾斯王子,才是鎮場的大BOSS。他用最雲淡風輕的口氣念了全句「To be or not to be」,右手指微微上揚,雙腿輕輕一蹲,那種不自覺的萌態燃爆全場,觀眾紛紛送上大寫的「服」。
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場看似玩鬧的聚首背後,是英國人最深沉也最自豪的戲劇沉澱。
對於這場聚會,中國網友評論,英國演藝圈的半壁江山都來了,而這分明就是英國版的德雲社群口相聲。
也總人總結,所以這句臺詞最後應該念「To be OR NOT TOOOOO BEEEEE,THAT IS THE QUESTION」嗎?還有人建議,最後應該是莎翁現身來給標準答案。
最值得點讚的評論是這一句:查爾斯王子默默想到了自己,to be or not to be the King,that is the question。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哈姆雷特,莎士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