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扁鵲學派的經典之作

2021-02-12 學習時報

大家聽說過這麼一句話嗎?「《易經》不易,《難經》不難。」其實《難經》的「難」應該讀nàn,是問難、質疑的意思,不是困難的意思。

《難經》和《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並稱中醫學四大經典。這四部經典都是漢代成書的,《黃帝內經》是西漢成書,其他三部都是東漢成書。

《難經》原名《黃帝八十一難經》,又稱《八十一難》。全書共81個問題,採用問答方式。每一個問題採用的方式都是用「曰」字開頭提出問題,然後用「然」字開頭進行回答。但並沒有說是誰問誰答。從《黃帝八十一難經》這個書名可以推測是黃帝問(當然是託名黃帝),作者回答。作者是誰呢?歷來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認為是扁鵲。

扁鵲,原本是黃帝時代的一名神醫,因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叫秦越人的醫生醫術高超,而被大家稱為扁鵲。司馬遷曾在《史記》中為扁鵲秦越人立傳。《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秦越人,是渤海郡鄚(今河北滄州市任丘市)人。醫療經驗豐富,長於脈診。秦越人帶著弟子不辭艱辛,周遊列國,行程數千裡,為了濟世救人,隨俗為變。他到邯鄲時,得知當地人尊重婦女,就做了帶下醫(婦科醫生);到洛陽時,得知當地人敬愛老人,就做了專治老年人耳聾眼花四肢痺痛的醫生;到了鹹陽,得知當地人喜愛孩子,就做了治小孩疾病的兒科醫生。他隨著各地的習俗來變化自己的醫治範圍,是一位醫技高超的「全科醫生」。他在虢國曾經用針刺使虢國太子起死回生,在齊國曾準確判斷齊桓侯疾病所在部位。他不僅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而且擅於運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各種方法。他的名聲越來越大,被天下人稱為神醫「扁鵲」。也正因如此,所以遭到秦國的太醫令李醯的嫉恨,最後李醯派人刺殺了扁鵲。

扁鵲在醫學上最重要的貢獻是脈診。《史記》稱讚他是最早應用脈診來判斷疾病的醫生,「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淮南子·泰族訓》也說:「所以貴扁鵲者,非貴其隨病而調藥,貴其擪息脈血,知病之所從生也」。其實扁鵲對望聞問切四診都是很精通的,他可以通過望色判斷病證變化,尤其在脈診方面更是神奇,他發明了三部九候脈診法,對其中的寸口脈診多有體會,這些在《難經》裡可見一斑。

那麼《難經》究竟是不是扁鵲創作的呢?根據《漢書·藝文志》的記載,有關扁鵲的著作有《扁鵲內經》《扁鵲外經》,但沒有提到《難經》。《扁鵲內經》《扁鵲外經》也已經佚失。可喜的是2012年從四川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了920支醫學竹簡,後被整理成九部醫書,其中部分醫書,專家認為就是扁鵲學派失傳的醫書。竹簡中出現的「敝昔」兩字就是「扁鵲」。

《八十一難》的書名最早見於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序》,《難經》的書目最早著錄於《隋書·經籍志》,而第一次明確提出《難經》是秦越人所作的人是唐代的楊玄操。從內容上看,張仲景在撰寫《傷寒雜病論》時曾引用了《八十一難》文字,這些文字與今本《難經》互有出入。晉代王叔和《脈經》收錄了一些《難經》原文,但這些原文均不見於今本《難經》,估計另有傳本。三國時吳太醫令呂廣曾注《難經》,這是已知的《難經》的最早注本。唐代楊玄操就是在呂廣注本的基礎上重新編次的。北宋翰林院醫官王惟一又在此基礎上進行校勘。後人整理成《難經集注》,成為通行本。

雖然我們現在還無法肯定或否定《難經》就是扁鵲作的,但從《難經》診脈、經絡等內容看,與扁鵲是有關係的,至少可以看成是扁鵲學派的著作。

《難經》採用問答方式探討了中醫學的81個問題,內容涉及脈診、經絡等各個方面。這些問題實際上都是從《黃帝內經》(包括《素問》《靈樞》)裡面提煉出來的,是對《黃帝內經》一些重要理論的發展,有很多觀點是首創,所以被認為是《黃帝內經》的「羽翼」,和《黃帝內經》等並列入中醫四大經典著作。《難經》全書81難可以分為六個部分:其中第1難至第22難討論脈診,第23難至第29難討論經絡,第30難至第47難討論臟腑,第48難至第61難討論疾病,第62難至第68難討論腧穴,第69難至第81難討論針法。《難經》首創了很多理論和方法,為中醫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

第一,在脈診方面,首創「獨取寸口」的切脈方法。「寸口」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老中醫在手上橈動脈把脈的地方。這就把原本需要全身「三部九候」的脈診法大大簡化了。原來的「三部」就是上(頭部)、中(手部)、下(足部),每部又各分天、地、人三候,共九候。而《難經》提出只需取中部手上的寸口就可以診斷疾病。把全身的「三部九候」簡化為「寸口」的「三部九候」。即把醫生三根指頭按壓的部位分為寸、關、尺三部,每一部位又根據按壓的深淺分為浮、中、沉三候,共九候。兩隻手的寸、關、尺分別對應心、肝、腎和肺、脾、命。這是一種了不起的全息診斷方法,幾千年以來一直被中醫所使用。

第二,在藏象學說方面,創立「右腎命門」的學說,突出腎—命門的重要性。在《黃帝內經》中「命門」指眼睛,可《難經》卻第一次提出右腎為命門。《難經·三十六難》說:「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命門者,諸神精之所舍,原氣之所系也。」這一觀點為後世醫家廣泛運用,成為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難經》建立了以「腎(命門)—元氣—三焦」為軸心的整體生命觀,在中醫學術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在經絡學說方面,第一次提出「奇經八脈」的概念,完善了奇經八脈(任脈、督脈、衝脈、帶脈、陽維脈、陰維脈、陽蹺脈、陰蹺脈)的循行理論,對奇經八脈的生理功能、病理證候等作了系統闡述。此外還對《黃帝內經》的十二正經理論作了補充和整理,使十二正經理論更加簡明扼要、條理清晰。這樣正經十二脈和奇經八脈構成了經絡學說的主體。《難經》首次提出「八會穴」的名稱,對八會穴的臨床主治作了論述,還完善了十二原穴、五輸穴、俞募穴等特定穴位的理論及臨床運用。

第四,在針法方面,首創「瀉南補北」法,確立「補母瀉子」法。這是《難經》根據五行生剋規律提出的整體防治方法,反映了天人相應、內外統一的整體觀。所謂「瀉南補北」,就是對於肝氣實、肺氣虛的病症,採用瀉心火(南為心火)、補腎水(北為腎水)的方法來治療。這是《難經》第一次提出來的方法。所謂「補母瀉子」,就是對於某髒(經)的虛證用補其母髒(經)的方法治療,對於某髒(經)的實證則用瀉其子髒(經)的方法來治療。「補母瀉子」是《黃帝內經》提出的,《難經》作了完善補充並作為一個原則被確定下來。

總之,《難經》雖然篇幅很短,只有12000多字,但對中醫理論的貢獻是巨大的,對後世醫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作者系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首任院長)

相關焦點

  • 怎樣學好《難經》
    我認為從全書體例及其主要內容來推敲,則皆為問題答疑,故當以前者更為貼切,《難經》之難字,應讀作「難(nàn)」。《難經》一書,大多數注家認為是秦越人所作,楊玄操、呂復、王禕、李馬間、馮承熙、滑伯仁、陳修園等人都持此說。楊氏云:「黃帝八十一難經者,斯乃渤海秦越人所作也,越人受長桑居之秘術,遂洞明醫道,至能洞徹臟腑,刳腸剔心,以其與軒轅時扁鵲相似,乃號之為扁鵲。」
  • 何愛華老師的《難經》
    《難經》是中醫學理論奠基的經典之一,黑龍江中醫學院(當時沒有更名為大學)的何愛華老師是當時國內研究《難經》的學者,並出版專著《難經解難校譯》。                  (第3排右3為何愛華老師)    「何愛華,這個名字有基督徒的味道。
  • 路志正:怎樣學好《難經》(一)
    但近年來,似有忽視學習研究《難經》的傾向。今特撰本文,為學習《難經》一呼,並供進修或自學者之參考。《難經》又稱《八十一難》,書名見於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序》。後世對書名的含義解釋不盡一致,一種認為,「難」字作問難解,系解釋疑難之意。《帝王世紀》說:「黃帝命岐伯雷公論經脈,傍通問難八十一,為《難經》。」徐大椿也明確指出:「夫素、靈之微言奧旨,引端未發者,設為問答,俾暢厥義也。」
  • 扁鵲作為關中名醫的神奇之處是什麼,是誰推動了秦國的醫療技術
    戰國時期,則有著名的扁鵲在長安地區活動,為當地的醫療衛生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司馬遷說扁鵲姓秦,名越人。《黃帝八十一難經序》認為扁鵲是黃帝時的名醫。秦越人醫術高明,因襲其號。他是我國最早的針灸學家,被尊為「針灸祖師」。西漢的陸賈曾評價扁鵲說「書不必起仲尼之門,藥不必出扁鵲之方「,將他和孔子相比。
  • 神醫扁鵲真的存在嗎?四川一古墓出土9部醫書,揭開扁鵲身世之謎
    相傳秦越人亡故以後,由於他親撰的遺作散佚,弟子為了紀念老師,把所做的《難經》冠以了「扁鵲」之名。「扁鵲到底是誰」之謎由此愈發撲朔迷離,爭論不休之下,這個歷史人物就從中學生的課本裡消失了。
  • 春秋戰國名醫扁鵲,神醫之名名滿天下,最後死在同行手裡
    就比如說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或者是名醫,思想家憑藉一家的學派思想影響著一國的治國理政方針,名醫則是行走天下,救黎民於水火之中,而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位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的故事,這一位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他的名字叫做扁鵲。
  • 春秋戰國時期的最牛醫生——扁鵲
    扁鵲是中國醫學領域上裡程碑式的人物,首次提出瞭望聞問切四診法,寫下了《內徑》、《外徑》、《難經》等等可外傳(當時醫學之道是不可以外傳的,只能拜師和家傳學習醫術)中醫著作。同時扁鵲還是一個治病救人的好醫者,一生之中救人無數,多次通過醫學戰勝落後的巫術。
  • 「醫祖」扁鵲不僅發明了「望聞問切」,而且還規定了「停棺七日」
    而真正的「扁鵲」乃是傳說中上古黃帝身邊的「醫神」;但因為「秦越人」一生遊歷四方,救人濟世,最初是「趙國」人先尊稱他為「扁鵲」,後來口口相傳,「扁鵲」就成了「秦越人」,「秦越人」也就是「扁鵲」。據《史記》記載,扁鵲醫術高超,精通內外兩科,尤其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而且對傳統的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中醫治療方法加以發明和改良;扁鵲又被尊為「醫祖」。
  • 被稱為神醫的華佗、扁鵲,都是怎麼死的
    華佗、扁鵲兩人雖然生在不同的時代,但在歷史上都被稱為神醫,關於二人的事跡也是流傳至今,那麼既然被稱為神醫,他們二人又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去世的呢?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春秋戰國時期名醫,姬姓,秦氏,名緩,字越人,又號盧醫。扁鵲奠定了中醫學切脈診斷之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說到扁鵲的死因,據悉,秦武王與武士進行舉鼎比賽,傷了腰,吃了太醫李醢的藥,也不見好轉,並且更加嚴重。
  • 神醫扁鵲是否存在?四川一古墓挖出9部醫書,揭開扁鵲身世之謎
    除了華佗之外,神醫扁鵲也是被人們經常提到的中國神醫之一,有些人也會質疑神醫扁鵲真的存在嗎,在四川的一個古墓中出土九本醫書,這九本書也讓我們了解了神醫扁鵲的身世。神醫扁鵲是否存在?四川一古墓挖出9部醫書,揭開扁鵲身世之謎。
  • 《難經》的身心文化
    「整體調控」原本屬於《內經》、《難經》的概念,《難經》這部兩千多年前為解釋《內經》而撰寫的經典,是構成中醫生物學、生理病理學基礎的教課書。但近代以來人文西化的浪潮使流傳了兩千多年的客觀真理邊緣化到了幾近隨中醫學一起被消亡的境地。災難在迫使有良心、有智慧、有使命感的專家們在反省之後又把它請回醫學的聖殿。
  • 身為一代名醫的扁鵲,到頭來卻被同行所害,死於非命
    於是,李醯派小吏蒙毅警告扁鵲。扁鵲問到:「大人造訪,一定有吩咐吧?」蒙毅說:「先生來鹹陽,可知道鹹陽行醫的法令?」扁鵲答:「我醉心醫術,深究藥理,不管其他的事情。」蒙毅質問說:「行醫看病,事關人命,豈能允許隨便行醫?凡診察疾病,辨別虛實,必須要遵守經典。先生,您是按照什麼醫學經典來給人看病的?」
  • 中醫發展史上一位重要的醫學家:扁鵲,看看古代神醫的傳奇
    人們把他比作黃帝時代傳說中的神醫扁鵲,後來中醫尊稱他為他的祖先。扁鵲的醫學理論被後人編成一本醫書,名為《難經》,是一部珍貴的中醫文獻。扁鵲雕像。扁鵲一生的貢獻:1 .當時,在社會上流傳的讚美說:"扁鵲是世界上最能生與死的人。"4.有高尚的醫德。扁鵲生平:扁鵲醫術高超,所以人們稱他為古代軒轅時代的傳奇名醫扁鵲。《史記》記載他是渤海縣的一名醫生,則提到他的出生地在魯。可見,"扁鵲"是古代醫術高超者的通稱。秦越人也被稱為"扁鵲"。
  • 扁鵲是神醫還是神鳥?4個認識看和俞跗一起是黃帝內丹功補充?
    ,更為奇特的是:他自稱是「三世扁鵲」、 「得黃帝心法」 ,把張仲景、王叔和、孫思邈等等大師都不放在眼裡,說自己是「扁鵲學派」的最後一位傳人,就這樣被傳說成了「扁鵲」。黃帝內丹功為中心,扁鵲、俞跗療法補充二、扁鵲之名,形成了一門醫家學派。
  • 扁鵲中醫術最差,為何卻能名揚天下?另一種角度看中西醫的紛與爭
    扁鵲,人稱神醫,奠定了中醫學著名的「望聞問切」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即為扁鵲所著。這樣一個名揚天下的人,為什麼醫術是最差的呢?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出自於《鶡冠子·卷下·世賢第十六》,記錄了扁鵲三兄弟的故事。原文大意如下: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厲害呢?」扁鵲回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 國學講堂(961):易水學派
    其後經其弟子及後世私淑者的不斷發揮,在臟腑病機和辨證治療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匯成了著名的易水學派。       易水學派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金元時期,中國北方戰火連年,人民飽受饑饉、勞役、驚恐之苦,內傷病發生較多,為臟腑病機研究提供了臨床基礎。
  • 河北任丘扁鵲故裡:天下大廟數鄚(mao)州 原來是魏忠賢要建的金鑾殿
    河北滄州,任丘市鄚州城北2.5公裡處的藥王廟,又叫鄚州大廟、扁鵲廟。(王子瑞 攝)據史書和《任丘縣誌》載:扁鵲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鄚人,創立了「望、聞、問、切」的診病方法,著有《難經》八十一篇。在周遊列國期間,因給秦武王治病,被秦太醫令李醯妒忌殺害。
  • 《難經》學習體會
    >《難經》裡的「難」字,不是像耶穌受難的哪個難的意思,而是「疑難」的意思。如果說給《難經》換個題目,那可以叫做《中醫常見問題81問》。主要涉及到脈、經絡、臟腑、病、穴道和針灸等六個方面的問題。由於每個讀者的知識面側重點不同,讀起來的體會也必然有所不同。因此,本文著重談一下我自己對幾個問題的體會。  《難經》成書於戰國時期,作者據說是託名於扁鵲,也是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所參考的重要書目之一。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仲景所認可的東西差不了。
  • 歷史名醫扁鵲與王者榮耀裡的扁鵲
    一說扁鵲大人們都知道是古代的名醫,戰國時醫學家,善運用四診,它的望聞問切流傳與現在醫學,著作有《扁鵲內經》,《外經》為我國的醫學做了很大的貢獻那孩子眼裡的扁鵲又是什麼樣呢,」別放棄治療,善良的,唯有永不開口之人,良藥苦口,操縱生死?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