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明了一種東西,使漢字沒有拉丁化,拯救了漢字的生死存亡

2020-12-08 點趣音樂

中國漢字曾經歷過兩次的生死大考驗,第一次是在新中國成之前,當時的國力衰竭,民族自信幾近喪失,在這種背景下,以魯迅、劉半農等為首的文人紛紛提倡將漢字拉丁化,理由是漢字太繁瑣,不利用學習與教育發展,這場文字大革命在新中國成立舉行的掃盲行動中消逝。

這二次是在中國開始進入科技化時代的80年代,想要像英文一樣,在電腦裡輸入複雜的漢字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科技的發展,又離不開電腦的支撐,是留下寶貴的漢字,還是選擇與時進俱,將漢字拉丁化,這個難題擺在了國人面前。就是外界紛紛以為,這次漢字必須為新時代讓步時,一個人出現,再次處在生死邊緣的漢字,重新拉回來了。

這人就是來自河南南陽的的王永民,一個貧農家庭出身的孩子。1962年,王永民以優異的成績被中國科技大學無線電子系錄取了。身為中國人的王永民,看到了當時漢字因難以輸入電腦而面臨著淘汰的嚴峻事實後,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輸入法的研究裡。功夫不負有心人,歷時四年的潛心研究後,王永民終於發明了,我們中國第一代的輸入法,五筆輸入法,當時這個消息一出,中外一片譁然。一時間一場鍵盤大革命也開始了,無數為漢字而生的大鍵盤,由此產生。

五筆輸入法的發明,讓一些主張將漢字拉丁化的人立馬閉了嘴,它成功地實現了漢字與26個字母的完美連接。後來中國政府特意對五筆輸入法,進行了系統的檢驗,確認它可以完美解決漢字輸入的問題後,立即宣布漢字永不走拉丁化。

這個拯救了中國文字的第一軟體,自誕生到現在,已經經歷了相當長的時間 ,雖然後來又出現拼音等輸入法,但是它並沒有被時代淘汰,至今它是每臺電腦必備的輸入法。王永民的這個項發明不僅改變了中國漢字的命運,也讓民族自信心得到了升華,後來他授予了畢升獎,這是印刷界最高的獎項。

相關焦點

  • 此人發明一種東西,直接阻止漢字拉丁化,拯救了漢字的生死存亡
    「漢字拉丁化」相信許多人都曾聽說過,那個時候許多學者都覺得我國的漢字學起來太過於繁瑣,學習起來十分吃力,所以許多學者都曾打出,「漢字拉丁化」,那個時候就連魯迅、劉半農等學者都紛紛表示支持。由於這個電腦是國外生產的,鍵盤之上26個字母及1至10的「阿拉伯數字」,這對於筆畫較多的漢字來說確實是個難題,如果不克服的話,那就說明我們沒有辦法在鍵盤之上敲出屬於咱們中國特有的文字。當時許多國家都覺得,電腦的發明就是漢字的掘墓機,他們覺得有這一高科技產物的存在,我國的方塊字很快就會消失在世人的面前,到那個時候,中國的漢字將要拉丁化。
  • 漢字差點被改為拼音,此人發明一種東西,成功阻止漢字字母化
    但再難都不如當年王永民發明五筆難。上世紀80年代,歷經浩劫的中國正式步入了科技化時代,但科技的發展離不開電腦的支撐,更離不開文字的輔助。眾所周知,電腦是從西方傳入中國的,而西方的主要文字符號是英文,因此,當時要熟練地運用電腦,就必須要學英文。當時,很多人都很篤定,曾經被趙元任以一篇文章拯救回來的漢字這次一定會消亡。
  • 漢字拉丁化運動,漢字拼音化運動,漢字歷史上多次差點被廢除
    說起漢字拉丁化(拼音),這個事情最初是西方基督傳教士跑到中國傳教時,因為不懂中文,不好傳教,所以對對漢字注音,就像我們之前學習單詞用中文注音一樣。傳教士的這個行為並沒有引起大家的在意,最多是對漢字音韻有點啟發,但是這可以說是漢字拼音化的根。
  • 廢除漢字 漢字拉丁化運動戛然而止 留給我們哪些反思和啟示?
    1602年,西方傳教士利瑪竇開創太西字母,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早期的拉丁拼音方案,該方案共有26個聲母,44個韻母,5個聲調,利瑪竇用這個拼音方案記錄了當時的漢語。在那個時期還有郭靜居、龐迪我、金尼閣拼音方案。雖沒有引起什麼大的影響,但對今後漢字音韻學有很大的啟發,留下了漢字拼音化的根苗。
  • 暢談漢字的改革歷程史,差一點我們就沒有漢字了?慶幸沒被拉丁化
    中國作為全球唯一一個文化沒有斷代的國家,儘管經歷了各種的戰亂、外族入侵和統治,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不但存活了下來,並且仍不斷散發著生機。從下面這段翻譯,我們先來體會一下漢字的魅力。這麼美妙的漢字,其實也一度面臨著消亡的危險,那就是漢字的拉丁化運動。現在人們普遍熟悉的漢語拼音,其實就是拉丁化的產物,不過漢語拼音只是吸收了西方拉丁文易於表音的優點用來給我們的漢字標識讀音,並沒有取代我們的漢字。
  • 魯迅要把漢字書法拉丁化,你答應嗎?
    那麼中國能不能把漢字拉丁化呢?拉丁化以後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呢?在民國時期,大文豪大思想家魯迅就主張漢字拉丁化。他當時提出的理由基本上有兩點。第一點,漢字太複雜,識讀起來有點困難。當時的中國文化教育程度確實比較低,漢字的識讀,只能少數人有錢人或者上層社會的人能夠掌握,而對於普通的勞苦大眾來講,識讀漢字就沒有那麼多的機會或者沒有那麼高的水平了。應該說,魯迅這樣想目的也是為普通的勞動人民著想。
  • 持續半個多世紀的廢除漢字,漢字拉丁化運動戛然而止 應如何反思
    1602年,西方傳教士利瑪竇開創太西字母,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早期的拉丁拼音方案,該方案共有26個聲母,44個韻母,5個聲調,利瑪竇用這個拼音方案記錄了當時的漢語。1867年,英國使館的中文秘書威妥瑪出版了一部《語言自邇集》,他創立了一個拉丁化的威妥瑪拼音方案,這個方案使用時間很長,對漢字的拉丁化起了重要作用,後續的各種方案對其都有參考。
  • 從廢除漢字未果和漢字拉丁化失敗談起…
    其實,雖然你覺得漢字現在孩子們學得好好的,大人們用得好好的,「財」字還是那麼寫,「福」字的寫法也沒有變化,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但你沒想過的事,不代表別人也不想,那些你從不考慮的事情,卻是有人整天思考的問題。就拿漢字改革這事來說,就一直有人在惦記著,最近這許多年不斷有知識界、文化界的精英們在提起。
  • 從廢除漢字未果和漢字拉丁化失敗談起……
    其實,雖然你覺得漢字現在孩子們學得好好的,大人們用得好好的,「財」字還是那麼寫,「福」字的寫法也沒有變化,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但你沒想過的事,不代表別人也不想,那些你從不考慮的事情,卻是有人整天思考的問題。就拿漢字改革這事來說,就一直有人在惦記著,最近這許多年不斷有知識界、文化界的精英們在提起。
  • 從廢除漢字未果和漢字拉丁化的失敗談起
    其實,雖然你覺得漢字現在孩子們學得好好的,大人們用得好好的,「財」字還是那麼寫,「福」字的寫法也沒有變化,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但你沒想過的事,不代表別人也不想,那些你從不考慮的事情,卻是有人整天思考的問題。就拿漢字改革這事來說,就一直有人在惦記著,不斷有知識界、文化界的精英們在提起。
  • 漢語拼音 60 年:是什麼助推了漢字的拉丁化,我們的思維方式為何改變?
    假設有個人於 1964 年出生在中國南方,他(姑且假設是他)在小學一年級學到了漢語拼音,並藉此了解了普通話的讀音。在之後 30 年時間裡,他很有可能再也沒有機會使用拼音,直到 1990 年代。這個人被委派到了新的工作崗位,相比新技術,文件裡的各種新名詞成了真正困擾他的東西。
  • 如果不是這兩件事,中國的文字會跟越南一模一樣,世界再無漢字!
    這其中歷史所遺留下來的名人典故多的數不勝數,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現在的全世界都在用字母,但為什麼只有我們中國能保住自己的文化傳統,使用獨特的漢字書寫體系呢?在大航海時代開啟後,整個歐洲開始遍布全世界,,所以說當時西歐世界的語言也隨著這些歐洲的人民們踏入了各個領地,,英法的語氣可以說是佔領了部分的非洲,還有北美以及整個澳洲。
  • 全球都在用字母,為何我們中國能保住自己獨有的漢字書寫體系?
    其實關於漢字拉丁化很多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們都不太陌生。中國進入近代後,在國家危亡情況,民族自信心受到打擊下,眾多文人學者紛紛提倡漢字拉丁化直接像越南一樣將漢字字母化。原因自然就是漢字字數眾多繁雜,學習比較費勁,不利於國民教育的發展。在提倡漢字拉丁化中,又以劉半農、魯迅等學術界大佬最為積極,舊時代科舉出生的滿清遺老遺少最為反對。
  • 胡適:他是我最佩服的人,也是阻止「漢字拉丁化」的人,他是誰?
    於是,許多文人志士對於是否要進行漢字改革,開始了激烈的爭論。其中瞿秋白創作《中國拉丁化的字母》,呼籲「漢字拉丁化」,簡單的說就是用拼音來表達漢字。得到了在魯迅、和丁玲等享譽文壇的作家的響應與支持。而國民政府也頒布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以支持用拼音取代漢字。顯而易見,拼音取代漢字已是大勢所趨,就算有部分群眾或者文人反對也只是螳臂當車。
  • 湛曉白: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漢字拉丁化運動勃興考述
    論戰進入高潮階段後,張庚、葉籟士、胡愈之、焦風、胡繩等一批世界語者,更加有意識地將問題聚焦,試圖將重心由語體討論轉向漢字變革。不過,儘管漢字拉丁化議題先後在《動向》《言語科學》《太白》這幾份左翼報刊有相對集中的呈現,但專門的討論文章數量並不太多。這一倡議雖然激起了一些反對聲音,左翼內部意見也不完全統一,但並沒有立即引起各方熱議。這是不是說大眾語論戰並沒有對拉丁化宣傳產生重要影響呢?
  • 瞿秋白呼籲漢字拉丁化,趙元任不作聲,寫同一讀音的96字奇文反對
    將視線切到十九世紀末,一大批仁人志士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下,意識到需「師夷長技以制夷」才能拯救中國。於是,從制度、藝術、武術以及漢字等方面,皆有進步人士提出改革。其中,漢字的改革不僅歷時最長,也最驚心動魄。1930年,瞿秋白在魯迅、矛盾和丁玲等享譽文壇的作家支持下,創作了大量呼籲「漢字拉丁化」的文章。
  • 全球都在使用字母,為何中國能保住自己獨有的漢字書寫體系?
    我們知道,歐洲國家曾經殖民整個世界,導致了現在很多國家的語言都是英法語系或者拉丁語系,現在世界其它地方的文字都被拉丁化了,只有亞洲一些國家還使用推廣自己的文字,但就連我們的鄰國越南,建國之後,也廢除了幾千年的漢文字,我們國家的漢字也曾面臨著拉丁化的威脅。
  • 王永民:發明「五筆」,拯救了漢字,一分未得卻遭盜版商欺壓還賠錢
    中國漢字應該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文字之一了,如今世界各國都在學習中國漢字的書寫和含義。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計算機出現伊始,中國的漢字曾經陷入困境,差點就要不復存在,是他——王永民發明了&34;,漢字才得以拯救,但是他卻反遭盜版商的欺壓,不但分文未得還倒賠了一大筆錢。
  • 二十世紀上半葉漢字拉丁化一度成為學界共識,最後為何不了了之
    二十世紀上半葉漢字拉丁化一度成為學界共識,最後為何不了了之?清末民初,政府衰敗腐朽,適時外敵入侵,肆意欺辱。中華有識之士開始救亡圖存,遍尋強國之道。初時覺器技之短,遂師夷長技以制夷,興洋務,辦工廠,購堅船利炮。
  • 全球都在用字母,為什麼中國能保住漢字書寫體系?
    其實這語言的感染力非常的強,這也不是沒有利益,我們看看越南,被法國殖民統治之後,就被拉丁字母給同化了。我們亞洲,主要以漢字為主,其實現在也面臨著拉丁字母的威脅與同化。現在看看我們國家的漢字,雖然沒有被同化,反而生命力越來越頑強,孔子學院在世界上也越來越多,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大家聽小編來講一講吧。其實漢字拉丁化也不是沒有出現過,近代的時候國家民族陷入困境,許多人都提出要求漢字拉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