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該感到慶幸還是遺憾?從廢除漢字未果和漢字拉丁化的失敗談起

2020-12-17 騰訊網

文化是,或者說應該是,對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與智為主要品質。—阿諾德

首先要說明一下,為什麼要重提這個略顯沉重的話題?其實,雖然你覺得漢字現在孩子們學得好好的,大人們用得好好的,「財」字還是那麼寫,「福」字的寫法也沒有變化,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但你沒想過的事,不代表別人也不想,那些你從不考慮的事情,卻是有人整天思考的問題。就拿漢字改革這事來說,就一直有人在惦記著,不斷有知識界、文化界的精英們在提起。

先是在1989年,有袁曉園提出「把繁體字作為印刷體,把簡化字作為手寫體」的觀點。在2008年,又有21位委員在兩會期間,遞交了一份名為「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的提案,而之後潘慶林提出的「分批停止使用簡體字,恢復繁體字」的文字改革方案,更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所以說,儘管自1956年漢字簡化方案施行以來,漢字的使用進入到一個相對平穩的階段,但事實上,漢字的發展與變革的走向,卻是一個一直為人所關心的重要議題。

有人會問,用得好好的,漢字為什麼要改革?沒事折騰它幹嗎?

其實,在語言學家們看來,語言文字都是「活」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變化的,發展與變化是文字重要的屬性之一。拿目前全世界應用最為廣泛的通用語言文字——英語來說,它每天都在吸收新的單詞,語音也總在發生變化,它在不斷的變化中顯示出活力,而這種活力又使它總在淘汰其它的語言。

有一些古老的語言文字,會因為沒人使用而缺少變化,但變化沒有了,語言缺少活力了,最終會慢慢消失,只會保存在歷史的記憶裡。

中國的漢字有幾千年的歷史,承載了中國人的文明和智慧,漢字幾千年的發展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演變的過程,在這個演變過程中,漢字活力十足,充滿生機。漢字的演變有的是人為推動的,是主動的變革,比如秦始皇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強化對民間思想的傳播而統一文字,在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發展出小篆。但漢字更多的演變是為適應實用需求,適應時代不斷的發展而逐漸形成的,比如,隋唐時期,因科舉制度的產生而促進了楷書的發展。

周恩來曾在一九五八年以《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為題發表講話,這段講話中點出了漢字一定會發生變革的實質,他說:

「…漢字在歷史上有過不可磨滅的功績,在這一點上我們大家的意見都是一致的。至於漢字的前途,它是不是千秋萬歲永遠不變呢?還是要變的!它是向著漢字自己的形體變化呢?還是被拼音文字代替呢?它是為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還是為另一種形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呢?這個問題我們現在還不忙做出結論。但是文字總是要變化的,拿漢字過去的變化就可以證明。……」

所以說,漢字的不斷變化是一定會發生的事,是阻擋不了的。關鍵的問題是它怎麼變?是越變越好,越變越適應時代,還是開歷史的倒車,越變越繁瑣複雜?

說到漢字的變化,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國家的發展落後時,呼籲漢字全面改革,甚至呼籲廢除漢字的聲音就會響起,而當國家發展強大時,呼籲漢字復古的聲音又會適時出現,從這點可以看出漢字的命運,和國家的發展與文化自信的強弱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漢字從產生到今天,歷經幾千年,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自適應性,但儘管如此,漢字在近代還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它一度被視為阻礙中國發展的封建社會產物,視為阻礙教育普及的罪魁禍首,因而遭到祗毀、辱罵,甚至詛咒。呼籲廢除漢字,走漢字拉丁化道路的呼聲曾響徹華夏大地,古老漢字的命運,曾一度岌岌可危。

而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止,漢字拉丁化運動已經搞了一百多年,這期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還是沒能擺脫失敗的命運。從公元1892年盧戇章出版《一目了然初階》的廈門方言課本開始,盧氏正式揭開了我國近代自覺的漢字改革的帷幕,掀起了清末的「切音字運動」,之後又興起了「注音字母運動」。「五四」時期,又提出「漢字革命」的口號,錢玄同、蔡元培、黎錦熙、趙元任等人均主張採用羅馬字母,「國語羅馬字運動」曾搞了十年之久。

之後,瞿秋白首倡「拉丁化中國字運動」,他在20年代初撰寫了《拉丁化中國字》的草稿,之後,他又與吳玉章等人制定了《拉丁化中國字方案》,瞿秋白還在遠東華僑聚集區大力宣傳「中國新文字」,對華僑進行掃盲,1933年,這種「拉丁化中國字」被介紹到國內,受到魯迅等文化精英們的大力支持。

但以「拉丁化中國字」替代漢字的努力收效甚微,最終在抗戰末期偃旗息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不久,就成立了「文字改革研究協會」,毛澤東在1951年曾說:「文字必須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1958年2月11日,國家推出《漢語拼音方案》。緊接著,政府大力推廣普通話,全國掃盲的工作也收到了很大的成效,按說此時推行漢字拉丁化的時機已經基本成熟,但事實上漢字拉丁化的實行,卻舉步維艱,到了根本進行不下去的地步。之後,「文字改革委員會」變為「語言工作委員會」,文字改革的方向做了調整,漢字拉丁化事實上已經失敗,而當初被寄予「漢字拼音化」厚望的《拼音改革方案》,也成了只能給漢字注音,推廣普通化和幫助學生識字的輔助工具而己。

廢除漢字和漢字拉丁化努力失敗了,這到底是該慶幸呢,還是該遺憾呢?從文字改革的角度來說,漢字拉丁化的努力,是一種新的嘗試,但它脫離了中國的國情和民情,忽視了漢字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發展歷史的實際狀況,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文字改革方案,其失敗的命運是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的。

漢字改革的發展方向應遵循漢字發展的客觀規律,走不斷簡化,不斷標準化、規範化、國際化的道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文字激進改革方案,開歷史倒車,使漢字越變越繁瑣複雜的文字改革方案都不可取,都不會取得成功。

漢字雖難學難寫,稱不上完美,但其在中國文化發展的進程中功不容否,罪不至誅,正如施拉姆在《人類傳播史》中所言:

「中國的文字是無價之寶,它使得這個歷史悠久,社會多元的大國維持了驚人的穩定狀態,使各地識字的中國人凝聚在同一文化之下。」

漢字在一定程度上主導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發展進程,是中華文明的精髓,廢除漢字,貿然走拼音化、拉丁化道路,將中斷中華文明的發展脈絡,中華傳統文化將不復存,中華民族將無以為靠,從這個角度來看,漢字拉丁化的失敗實在是值得慶幸之事。

隨著國家的發展強大,隨著文化自信的回歸,漢字拉丁化的呼聲已經越來越微弱,已經少有人提起,但漢字改革的腳步卻不會停止,漢字怎麼才能越改越好,越改越有利於中華民族的發展,應當好好思考,謹慎行之!

相關焦點

  • 是該感到慶幸還是遺憾?從廢除漢字未果和漢字拉丁化失敗談起…
    是越變越好,越變越適應時代,還是開歷史的倒車,越變越繁瑣複雜? 說到漢字的變化,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國家的發展落後時,呼籲漢字全面改革,甚至呼籲廢除漢字的聲音就會響起,而當國家發展強大時,呼籲漢字復古的聲音又會適時出現,從這點可以看出漢字的命運,和國家的發展與文化自信的強弱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 是該感到慶幸還是遺憾?從廢除漢字未果和漢字拉丁化失敗談起……
    是越變越好,越變越適應時代,還是開歷史的倒車,越變越繁瑣複雜?說到漢字的變化,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國家的發展落後時,呼籲漢字全面改革,甚至呼籲廢除漢字的聲音就會響起,而當國家發展強大時,呼籲漢字復古的聲音又會適時出現,從這點可以看出漢字的命運,和國家的發展與文化自信的強弱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 廢除漢字 漢字拉丁化運動戛然而止 留給我們哪些反思和啟示?
    可是,如今的很多人卻不太了解,在中國近代史上曾有過那麼一段歷史,有過一場幾乎全社會的精英和知識分子都紛紛參與的,轟轟烈烈的運動,而這場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的運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廢除漢字,將漢字拉丁化、拼音化。
  • 持續半個多世紀的廢除漢字,漢字拉丁化運動戛然而止 應如何反思
    可是,如今的很多人卻不太了解,在中國近代史上曾有過那麼一段歷史,有過一場幾乎全社會的精英和知識分子都紛紛參與的,轟轟烈烈的運動,而這場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的運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廢除漢字,將漢字拉丁化、拼音化。
  • 暢談漢字的改革歷程史,差一點我們就沒有漢字了?慶幸沒被拉丁化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轟轟烈烈的漢字拉丁化運動在上層社會展開了。漢字拉丁化運動的黃金十年我們來看一下當時這些振聾發聵的聲音,現在看到這些,都隱隱覺得背後發麻,慶幸這場運動沒有成功。新文化運動開始之後的20世紀30年代可以說是漢字拉丁化運動的黃金年代。1936年刊發的《我們對於推行新文字的意見》一文,更是將廢除漢字的運動推向了高潮。該文由蔡元培、孫科、柳亞子、林庚白、魯迅、郭沫若等688位文化名流聯名籤署,看看這篇文章的籤名就足見當時改革漢字的聲勢的浩大。
  • 漢字拉丁化運動,漢字拼音化運動,漢字歷史上多次差點被廢除
    說起漢字拉丁化(拼音),這個事情最初是西方基督傳教士跑到中國傳教時,因為不懂中文,不好傳教,所以對對漢字注音,就像我們之前學習單詞用中文注音一樣。傳教士的這個行為並沒有引起大家的在意,最多是對漢字音韻有點啟發,但是這可以說是漢字拼音化的根。
  • 為什麼日本廢除漢字失敗了?
    大家都知道,曾經有很多國家都使用過漢字,並接受受漢字文化的影響,比如韓國、日本、越南、朝鮮、蒙古等國家,和我們一起被稱為「漢字文化圈」。同時很多人也知道,他們都曾經發起過「漢字廢止活動」,像韓國、越南廢除得比較徹底,但是日本目前仍在使用大量漢字,200年內都沒有真正的剝離漢字。那麼日本廢除漢字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要用拼音替代漢字,簡體字由此而來
    或許我們很難想像,漢字廢除之後的生活是什麼樣兒,但在近現代中國歷史中,廢除漢字運動確實存在,在當時有著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化革新運動,在漢字幾千年的發展路途之中,這次運動堪稱史無前例,為此次運動「代言」的名人眾多,魯迅、劉半農、陳獨秀、譚嗣同與劉半農等人皆在其中。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嗎?是廢漢字?還是廢繁體和文言文?
    所以,在前文作者對於魯迅先生這樣一個既有一手好書法、又畢生是以漢字為武器的人為什麼要提倡廢除漢字感到十分不解。至於有人說當時的歷史真相其實要說要廢除文言文和繁體字,撇棄文言文,確有其事,但撇棄文言文,實則是在提倡廢除漢字之後,廢除漢字和廢除文言文,其實完全是兩件完全獨立不同的事情。
  • 漢字越來越流行,為何越南和韓國要廢除?其實中國也曾差點廢除過
    而到了現在,漢字還是世界是最多人使用的語言,聯合國的六種工作語言之一,就能清楚漢字的影響力有多大。只不過到了現在不少國家已經不再使用漢字了,就比如越南和韓國,一個推行拉丁文字母的越南語,一個普及訓民正音的韓文,當地的年輕人多數都不認識漢字,也不懂得漢字文化。並且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他們也不會寫春聯,也對風俗沒有認同感。如今漢字越來越流行,為何越南和韓國要廢除漢字?
  • 胡志明在成為越南最高領導人以後,為何立馬下令廢除漢字
    越南和朝鮮不同,雖然同屬中國藩屬國,但卻反反覆覆。處於一種半獨立態勢,晚清以後,先後被法國,日本,美國所控制,西化很嚴重。而胡志明雖然精通中華文化,但他更精通西方文化,胡志明對中國本身卻有很深的芥蒂,當二戰結束的時候,胡志明反對越南屬於中國受降區域,親自前往美國「投訴」未果。
  • 漢語拼音 60 年:是什麼助推了漢字的拉丁化,我們的思維方式為何改變?
    五筆的發明者王永民認為:「當電腦進入中國的時候,中外人士曾有一大困惑——成千上萬的漢字,能夠進入只有 26 個字母鍵的計算機嗎?那個年代,國內外報刊上登出了『計算機是漢字的掘墓人,是拼音文字的助產士』的文章,宣揚漢字『走進了時代的死胡同』,該『壽終正寢』了。」
  • 他發明了一種東西,使漢字沒有拉丁化,拯救了漢字的生死存亡
    中國漢字曾經歷過兩次的生死大考驗,第一次是在新中國成之前,當時的國力衰竭,民族自信幾近喪失,在這種背景下,以魯迅、劉半農等為首的文人紛紛提倡將漢字拉丁化,理由是漢字太繁瑣,不利用學習與教育發展,這場文字大革命在新中國成立舉行的掃盲行動中消逝。
  • 魯迅要把漢字書法拉丁化,你答應嗎?
    那麼中國能不能把漢字拉丁化呢?拉丁化以後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呢?在民國時期,大文豪大思想家魯迅就主張漢字拉丁化。他當時提出的理由基本上有兩點。第一點,漢字太複雜,識讀起來有點困難。當時的中國文化教育程度確實比較低,漢字的識讀,只能少數人有錢人或者上層社會的人能夠掌握,而對於普通的勞苦大眾來講,識讀漢字就沒有那麼多的機會或者沒有那麼高的水平了。應該說,魯迅這樣想目的也是為普通的勞動人民著想。
  • 此人發明一種東西,直接阻止漢字拉丁化,拯救了漢字的生死存亡
    「漢字拉丁化」相信許多人都曾聽說過,那個時候許多學者都覺得我國的漢字學起來太過於繁瑣,學習起來十分吃力,所以許多學者都曾打出,「漢字拉丁化」,那個時候就連魯迅、劉半農等學者都紛紛表示支持。由於這個電腦是國外生產的,鍵盤之上26個字母及1至10的「阿拉伯數字」,這對於筆畫較多的漢字來說確實是個難題,如果不克服的話,那就說明我們沒有辦法在鍵盤之上敲出屬於咱們中國特有的文字。當時許多國家都覺得,電腦的發明就是漢字的掘墓機,他們覺得有這一高科技產物的存在,我國的方塊字很快就會消失在世人的面前,到那個時候,中國的漢字將要拉丁化。
  • 胡適:他是我最佩服的人,也是阻止「漢字拉丁化」的人,他是誰?
    時值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開始強調對舊思想和文化的批評。其中,承載我國文化歷史的漢語更是被猛烈抨擊。於是,許多文人志士對於是否要進行漢字改革,開始了激烈的爭論。其中瞿秋白創作《中國拉丁化的字母》,呼籲「漢字拉丁化」,簡單的說就是用拼音來表達漢字。得到了在魯迅、和丁玲等享譽文壇的作家的響應與支持。
  • 專家聯名要求廢除幾千年的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大家都知道,自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導致當時的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西方國家的長久殖民統治之下,長達數十年的中西方文化對比,西方的思想文化如同海浪一般衝刷這當時國人的頭腦。當時的國人們不斷反思是不是由於舊的傳統文化,才導致中國如此的落後,腐敗,才導致當時的中國人人可欺,出於愛國的目的,國內開始了掃除舊文化的浪潮,而舊文化的一切都離不開漢字,掃除舊文化就必須廢除中國幾千年的漢字。當時章太炎老先生的弟子錢玄同甚至這樣說道:「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就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廢除漢字的運動開始了。
  • 精通漢語的胡志明在建立越南之後,為何立馬下令廢除漢字?
    所以漢字對別人怎麼樣人不知道,但對華夏人來説是最優秀的字!是世界上使用最長時間而沒有斷絕過文字,它是華夏族用幾千年積累起來的智慧載體!毀滅它就是毀滅華夏文明!希望中國一些所謂的才人精英不要動不動就想廢除漢字,國家的失敗基本都是拳頭。
  • 韓國和越南廢除漢字後,為何又吵著要恢復?原因讓他們很無奈
    古代漢字文化圈內的國家,目前像日本還保留一定的漢字數量,而韓國和越南則徹底廢除漢字,創造了屬於他們自己的表音文字。這無可厚非,畢竟作為一個現代化國家,不像古代那樣屬於中國附屬國,民族自尊心也越來越強,一直用著別國的文字也不是個事。
  • 專家要廢除漢字,此人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竟讀音相同
    為解放思想而廢除文字,是世代使然還是人為所致?文字拉丁化和漢字複雜化的激烈角逐,究竟誰能略勝一籌?為了解決廢除文字後沒有載體的問題,專家們在此期間推出了簡單明了的「拉丁化文字」,之所以是拉丁化,就在於簡單快捷、便於記憶,這種文字沒有繁瑣的方塊字難以書寫,它用字母組成、用拼音拼寫,看起來高效簡單,卻沒有一定的文化沉澱。很多語句的表達在拉丁文字中將會有所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