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日話題:
1 今日話題: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培訓需求調查的8種方法。
我的小徒弟是今年的應屆畢業生,目前我帶著他做培訓。前幾天我們一起在做培訓需求調查,他突然問我:「師傅,培訓需求調查有那麼多種方式,每次用什麼方式,你是怎麼選擇的啊?」我反問他,是否了解這幾種常用的方法和他們優缺點,他搖搖頭。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7種培訓需求調查的方法。
2 問卷法:
問卷法是最普遍也最有效的收集資料方法,我們在使用app的時候,經常有提示框詢問我們使用這個app的建議,前幾年的時候,路邊經常有填寫調研問卷給小禮物的場景。調研問卷的成本很低,現在的企業只需要通過網絡便可以開展大規模的調查。問卷法一個問題只涉及一件事,且多為打分的方式,所以種調查很難收回具體的信息,如果調查的事項過多,篇幅會很長。大規模發放的情況下,回收率也很難把握。
一般問卷調查法有5個實施步驟:
(1)制定調研計劃。明確調研目標及任務,實施周期。
(2)編制問卷。通常採用選擇題和問答題的方式。比如你對本行業對新知識是否熟悉,有3個選項:非常熟悉、一般、很不熟悉;你需要何種程度的專業知識培訓,有3個選項:高、種、低。
(3)收集數據。這裡包括發放調研問卷(表),並組織回收、整理。在這一步需要剔除無效對問卷,比如你設計的是單選,但是有人多選;或者問卷回答的不全面,一共有10個問題,他只回答了8個。
(4)數據處理。我們將統計的數據、問題進行匯總、分析,客觀的分析出每個類型的培訓需求都有多少人需要。
(5)得出結論。在這一步我們會編寫出需求調研報告,並把調查結果提交給直接上級。我們的報告中要包含分發問卷的份數,回收的份數以及有效的份數。並且根據調查結果,列出哪幾項培訓需求比較強烈。
3 訪談法:
訪談法是通過與被訪談對象直接的對話,我們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訪談法一般是在有一定培訓需求方向的情況下才會使用,我們通過與培訓對象的上級或者培訓對象溝通,希望通過訪談進一步的對我們已有的培訓需求進行確定。比如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被培訓者希望參加溝通方面的培訓,但是溝通的培訓有很多種類型,於是我們通過訪談法來確定,他們是需要輔導的溝通培訓,還是向上級匯報為的培訓。訪談法的優點是比較靈活,但他的缺點是主觀性較強,需要我們的訪談者有很高的訪談技巧。
如果採用訪談法,一般有以下7個操作步驟:
(1)制定訪談計劃。在這裡我們需要確定訪談目的、準備相關資料,確定相關人員名單。被訪談者的人選直接關係到訪談的結果,所以如果是給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員工進行培訓,被訪談者要選擇工作經驗豐富的員工,或者這些員工的上級。
(2)進行內部的訪談演練。在訪談練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後及時更正。在這一步需要確認訪談的問題,以及判斷標準。
(3)訪談開始。在這裡我們需要介紹訪談對目的,並且營造適合交流的訪談氛圍。這一部分的自我介紹和目的介紹很重要,如果員工以為你是為了對某人進行背景調查來進行訪談,或許就不會告知內心的想法。另外,如果員工很忙對時候,也不會有時間與你訪談。
(4)收集數據。通過訪談我們獲取了很多信息,我用到的基本工具是訪談記錄表。其中的問題多為主觀題為主,比如:員工特別出色的知識、技能表現在什麼方面;員工特別需要學習的知識和技能有哪些。
(5)訪談結束。我們與訪談對象確認我們的記錄是否有問題。
(6)訪談總結。整理訪談記錄表,並收集歸檔。由於都是主觀的記錄,所以我們整理的時候需要小組成員一起去做。
(7)訪談綜合。對訪談資料進行總結,綜合訪談中的發現及結論。
4 現場取樣法:
現場取樣法一般較多使用於服務性行業、生產型企業的培訓需求調查(如飯店、操作工等),是通過選取培訓對象現場實際工作的部分片段進行分析,以確定培訓需求的一種分析方法。這種方法獲取的資料十分的直觀,但是成本較高,由於採樣的時間有限,獲取的信息也可能片面,採用的情況不是很普遍。我們一般採用的是通過拍攝或者現場的觀察兩種形式。在現場取樣之前,我們一般會確認我們取樣的維度,比如服務態度、必備工作實施情況等。然後根據錄音、錄像或者觀察來確定被觀察者的培訓需求。
5 觀察法:
觀察法多用於生產型或服務性行業,是指到培訓對象的實際工作崗位上去了解其工作技能、態度、表現,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問題等具體情況的一種方法。通過觀察法,我們可以了解到員工的實際工作環境,所取得的資料與培訓需求的關聯性更高。但是這種方法有可能影響到員工的正常工作,一個人在旁邊看著你工作,總會感覺彆扭。而且這種方法只能看到員工做了些什麼,其中的邏輯並不能確定。觀察法一般會有一個詳細的記錄,這個記錄一般是以時間為軸線。比如10:00員工做了哪些工作;10:20員工又做了哪些工作。我們通過多份觀察記錄,由經驗豐富的人員與我們一起去分析哪些方面需要進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