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圍剿孫正義或落空:軟銀安撫投資者,兔子幸運脫逃?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華夏時報

孫正義投資受挫後如何進行絕地反擊?孫正義與華爾街之戰的未來發展如何?這場「戰役」對未來美股走勢有何影響,看《獵鯨行動:華爾街圍剿孫正義》,宋鴻兵老師為您獨家解讀。

原標題:華爾街圍剿孫正義或落空:軟銀安撫投資者,兔子幸運脫逃?

華夏時報記者 麻曉超 陳鋒 北京報導

過去一周裡,由於投資者擔心孫正義激進的高槓桿押注美股上漲策略,讓公司損失慘重,連日來軟銀集團市值持續大幅縮水。

最終,管理層終於坐不住了。9月12日,彭博社曝出軟銀高管們過去幾天會面了部分投資者,並澄清公司在投資美股上,構建的是更複雜的「價差期權」策略,而非媒體此前報導的短期高槓桿策略。

據此,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韓乾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了軟銀「價差策略」的幾種可能性,在其中一種可能性下,無論美股跌幅大到何種程度,軟銀最大的損失也只有期權權利金的收、支之差的損失。

「價差策略」成本低、更保守

彭博社9月12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軟銀一眾高管最近幾天同公司的投資者們見了面,並安撫他們,稱公司有關美股的期權交易策略其實很保守,主要針對7隻美股高科技股,使用了call spread策略,而非媒體此前報導的短期、高槓桿押注策略。

早前,英國《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均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軟銀在過去幾個月斥資數十億美元,買入了大量美國高科技股看漲期權。

在期權交易中,投資者買入看漲期權,當對應的標的物價格下跌時,投資者會浮虧,因此美股9月3日、4日、8日的連續暴跌,給了部分市場人士「軟銀這次虧慘了」的印象。

如今看來,如果彭博社的報導準確,軟銀實際上並沒有簡單地買入看漲期權,而是構建了更為複雜的「價差策略」。「價差策略」是一種期權組合策略,一般由不同行權價格的看漲期權(call option)或者看跌期權(put option)組合而成。

對於軟銀使用的call spread策略,韓乾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要講call spread的話,先要弄清楚是牛市價差策略(bull call spread)還是熊市價差策略(bear call spread)。拿牛市價差策略而言,它是由某較低行權價格的看漲期權多頭和較高行權價格的看漲期權空頭組合而成,這種策略與單單用看漲期權相比,雖然方向仍然是看多,但成本較低,也更保守。

考慮到美國股市在今年3月暴跌後,在幾大科技股帶動下,走出了一波指數不斷創新高的牛市行情等因素,相比熊市價差策略,牛市價差策略被軟銀採用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

bull call spread在國內也被稱為「牛市看漲價差期權」,通俗地講,它的交易細節大概分為A、B兩個交易方向,在A方向,投資者向交易對手支付權利金後買入一個行權價格較低的看漲期權,在B方向,該投資者同時也賣出一個行權價格較高的看漲期權以獲得相應的權利金,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的標的物和到期時間(行權時間)均相同。

最大損失只是權利金收支價之差

根據彭博社上述報導,軟銀期權倉位的標的物主要是微軟、臉書、亞馬遜、Adobe、谷歌母公司、Netflix、Salesforce這7隻股票。

在「牛市看漲價差期權」策略下,可以假設在7月7日這天,當天微軟股價市價199美元,在A交易方向,軟銀買入一份看漲微軟股票的期權,合同規定它7月10日(行權日)時有權但沒有義務必須從交易對手手中,以200美元的價格(行權價)買入一股微軟股票,為此軟銀支付了交易對手1美元的權利金;同時,在B交易方向,軟銀還在7月7日這天賣出一份看漲微軟股票的期權,相應收到0.9美元權利金,合同規定若行權日7月10日當天,交易對手根據合同要求軟銀以行權價201美元賣出一股微軟股票,軟銀必須執行。

7月10日這天到來時,如果微軟市價跌至190美元,在A交易方向,軟銀作為期權買入方,可以不從交易對手手中以200美元價格買微軟股票,直接選擇損失最初支付的1美元權利金。在B交易方向,因為微軟股價下跌,市價低於行權價,交易對手也會放棄要求軟銀以201美元的價格向其出售1股微軟股票的權利,軟銀保留最初得到的0.9美元權利金。

最終結果是,A、B兩個交易方向讓軟銀損失了0.1美元權利金。韓乾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採取「牛市看漲價差期權」策略的投資者,無論標的物價格下跌多大幅度,其最大損失只是權利金的收、支價差。

而如果7月10日這天到來時,微軟股票價格漲至210美元,高於行權價,在A交易方向,軟銀會要求交易對手執行出售股票的操作,最終以200美元買到1股市價210美元的微軟股票,扣除最初支付的1美元權利金,帳面浮盈9美元。在B交易方向,軟銀也會被要求以201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交易對手1股市價為210美元的微軟股票,扣除最初獲得的0.9美元權利金,軟銀帳面浮虧8.1美元。

最終結果是,A、B兩個交易方向讓軟銀盈利0.9美元。

因此,綜合標的物價格上漲和下跌兩種情況來看,在「牛市看漲價差期權」策略下,投資者最大的損失只是權利金的收支價差損失,雖然在B交易方向賣出看漲期權後因為標的物價格上漲帶來的損失風險是無限的,但A交易方向買入的看漲期權又把它對衝掉了。

對於「牛市看漲價差期權」的應用場景,信達期貨日前在一份研報中稱,首先,「牛市看漲價差」策略認為標的主要是看漲的,基於兩種目的,第一是強烈看漲但是較為保守,賣出看漲期權減少成本並對衝價格下跌風險;第二也是看漲,但是認為比較溫和上漲,又恰逢看漲期權的隱含波動率較高,單獨購入看漲期權較貴,因此構建牛市看漲價差,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相關焦點

  • 軟銀賣出價值22億美元阿里巴巴股份 馬雲孫正義雙退啥意思
    軟銀集團悄然再賣出22億美元在阿里巴巴的持股。這是該日本企業集團籌集資金以償付債務並回購自己公司股票舉措的一部分。該交易預計將於2024年5月至2024年6月期間結算。  該交易包括領子期權合約和買權價差。有關細節披露在6月25日發布的軟銀年度財報的第276頁,軟銀集團發言人證實了此次交易的細節。
  • 25個字道破軟銀孫正義的戰略思維(深刻)
    早在2011年,孫正義就在「軟銀學院」項目中提出了自己的戰略思想。孫正義表示,他第一次提出這個框架是在26歲的時候。軟銀過去30年的成功證明了這一點。他不斷地改進和優化框架。這已成為他一生的追求。候選人需要從內心研究這個框架。孫正義的思維框架基於:1. 蘭切斯特定律;2. 孫子兵法;3. 孫正義的原創思想。
  • 遭軟銀內外雙重施壓,孫正義終於對衍生品交易放手了
    由於遭受投資者的持續反對,軟銀在近期逐漸縮減衍生品交易風險敞口,並終於決定徹底退出衍生品交易。軟銀目前持有的衍生品合約90%為短期合約,將在今年底到期。10月,媒體又傳出消息稱,雖然曾考慮削減持倉,但軟銀旗下的公共股票交易部門已經將股票持倉規模擴大到了200億美元,而8月爆出的軟銀目標只有100億美元左右。而軟銀購入看漲期權的規模和速度也讓軟銀內部出現了意見分歧。雖然孫正義在財報公布後的電話會議上稱,衍生品雖然聽起來風險很大,但它只佔軟銀所持資產總價值的 1%。
  • 孫正義「願景式」投資:天使還是魔鬼?
    在孫正義和他的願景基金頻頻重金出手的同時,全球創投領域的玩法和格局也正被深刻改變。近日,《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稱,孫正義和他的基金正試圖用巨額投資推遲初創公司IPO的節奏。知情人士上周向該媒體透露,軟銀正就出資150億至200億美元收購WeWork多數股權進行談判,投資資金很可能來自軟銀願景基金。
  • 孫正義野心遭質疑:還賠得起幾個WeWork?-虎嗅網
    投資者和輿論界開始質疑願景基金給與初創企業巨額估值的投資模式,但孫正義強調自己重投資的戰略不會就此動搖。WeWork風波過後,軟銀帝國目前仍然可以保持波瀾不驚,但誰又知道孫正義還能賠得起幾個WeWork呢?
  • 軟銀一年虧損900多億!馬雲退出董事會!孫正義傳奇不再?
    孫正義傳奇不再?在全球創投界,無人不知孫正義。這個名字幾乎是神一般的存在,他被譽為「亞洲巴菲特」、「電子時代大帝」、「網際網路世界幕後人」。在中國創投界,提起孫正義,很多人自然而然會想到阿里巴巴,他早年押注阿里大賺2000倍的故事可以說眾人皆知。近幾年,年歲漸長的孫正義卻變得更加激進。
  • 軟銀CEO孫正義:30年內超智慧機器人數量將超人類,鞋子會比人聰明
    據澎湃新聞2月28日報導,當地時間2月27日,於巴塞隆納舉辦的2017年「世界移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上,「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日本軟銀集團CEO孫正義再放豪言,聲稱在接下來的30年內,超級智慧機器人的數量將超過人類,屆時將有逾1萬億件物品被接入網際網路,人工智慧也將比人腦更聰明。
  • 日本軟銀宣布投資優步:其背後意義深長
    根據彭博社和《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根據前執行長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和早期的優步投資者Benchmark之間的協議,長期的軟銀投資可能很快就會敲定。此外,優步將與軟銀建立關係,它是一家想將大量資金投入科技公司的日本的大型投資公司。那麼,軟銀到底是什麼?
  • 賭徒孫正義不想下牌桌
    這是軟銀十五年來首次出現財年虧損。就在前一年,軟銀還實現了1.4112萬億日元(約合927.5億元人民幣)的淨利潤。 將軟銀業績拖入深淵的正是孫正義近年來耗費大量心血的願景基金。軟銀稱,由於市場環境惡化,導致願景2019年投資虧損約1.8萬億日元,此外,軟銀自己的投資也虧損了8000億日元。
  • 天生商人孫正義:瘋子、天才、冒險者
    在軟銀的財報披露會上,孫正義表示願景基金第二期規模會縮小,主要去挑戰更大的事業。 對中國商界來說,孫正義最重要的意義在於,他是馬雲創業早期最重要的投資者,軟銀目前仍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東。除此之外,軟銀中國還投資了分眾傳媒、字節跳動、滴滴、車好多集團、滿幫集團等中國企業。
  • 日本軟銀孫正義個人簡歷資料背景 為逐利而生
    但日本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把大學時期的規劃當真了,且40多年來執行得相當不錯。  19歲的孫正義就制定了「人生50年規劃」,讓人訝異的是,現今57歲的孫正義一路走來,都在實踐著作為大三學生時的規劃路徑。
  • 軟銀股價跳水,「日本的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岌岌可危
    但是孫正義卻因為他的1000億美元的視覺基金而遇到了讓閃電擊中兩次的困難。周四,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股價重挫17%,本月早些時候的跌勢進一步擴大。早些時候的損失部分可以用冠狀病毒引起的恐慌來解釋。不過,周四的暴跌正值投資者質疑孫正義是否有能力讓他龐大、負債纍纍的企業集團實現軟著陸之際。
  • 軟銀CEO孫正義退出阿里集團董事會 「仍將儘可能長期地持有阿里...
    6月25日,軟銀CEO孫正義在軟銀集團年度股東大會上如是說到,他宣布,將從即日起退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經濟觀察網記者了解到,軟銀集團曾在5月18日宣布馬雲將卸任軟銀集團董事,孫正義今天特別對馬雲之於軟銀的貢獻表示感謝。
  • 375%的投資回報,貝殼幫助軟銀渡過WeWork困境
    而在其背後,正是試圖重建作為初創企業投資者聲譽的日本軟銀集團。屢遭失敗之後,軟銀似有抬頭之勢,最近的多個投資均獲得了成功。 去年11月,日本軟銀向北京貝殼控股有限公司(KE Holdings Inc。)投資13.5億美元,後者於今年8月上市。截至9月30日,貝殼的股票自上市以來一路飆升,軟銀所持股票價值由此升至64億美元,回報率達375%。
  • WeWork聯合創始人起訴軟銀:孫正義想跑?沒那麼容易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WeWork出現裁員、資金短缺情況,上市流產更是讓它進一步跌入深淵,不僅估值大跌,諾依曼、軟銀集團也被少數股東告上法庭。「矽穀神話」變成「矽谷笑話」,諾伊曼已經辭去CEO一職,而背後一直不遺餘力支持WeWork的軟銀和孫正義,也備受質疑。
  • 用一臺翻譯機挑戰世界的日本首富——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
    如果說誰可以預料到未來10年甚至幾十年的發展,那這個人一定是名叫孫正義。一位祖先是中國人但現在卻是日本首富的奇人,這也是一位從小立志為了挑戰世界的人,確實他做到了許多事情,包括建立了龐大的軟銀集團。所以在1974年2月,孫正義重新呼吸到了加州自由的空氣。那一年,他不到17歲,因為1973年的孫正義16歲時,越級進入加州伯克利大學就讀,主修經濟。
  • 孫正義狂賭美股期權遭遇慘敗
    這樣的表現不但損害了孫正義的名譽,也對軟銀的股價造成了消極影響,而孫正義幾個月前悄然出售阿里巴巴股份,正是為了籌資償還債務,以及回購股票來提振價格。 幾個月前,軟銀讓所有人大吃一驚地成立了SB Northstar部門,開始從事公開市場股票交易,甚至是衍生產品交易,而該部門還有三分之一所有權歸屬於孫正義本人,所有這些都讓其問世之初就一直伴隨著各種爭議,而軟銀的投資者,乃至於孫正義身邊的管理層成員也多次表示了質疑和不滿。
  • 軟銀打造日本「阿里巴巴」?雅虎日本和Line洽談合併
    雙方的母公司,即野心勃勃的日本億萬富翁孫正義旗下的軟銀(SoftBank),和韓國網際網路巨頭Naver,將對半出資成立一家新公司,新公司將持有Z Holdings,下轄雅虎日本和Line。日本經濟新聞稱此舉為「孫正義要在日本打造一個『阿里巴巴』」。
  • Sprint購T-Mobile關鍵詞:三國演義與孫正義
    如果這筆交易成真,那麼美國電信行業將呈現出三國演義的新格局,而背後的運籌帷幄則是日本科技大亨孫正義。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知情人士透露,Sprint正考慮洽購T-Mobile,並可能在明年上半年提出要約。Sprint目前正在研究監管問題,即交易通過反壟斷審核的可能性。《華爾街日報》的併購消息通常都是非常靠譜,微軟收購諾基亞的交易最早就是由這家全球最知名媒體曝出。
  • ...出售軟銀800億美元資產是什麼原因 軟銀是一家什麼公司主要做什麼
    孫正義出售軟銀800億美元資產是什麼原因 軟銀是一家什麼公司主要做什麼時間:2020-11-19 14:09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孫正義出售軟銀800億美元資產是什麼原因 軟銀是一家什麼公司主要做什麼 孫正義出售軟銀800億美元資產來源與11月17日孫正義在《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