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四粥、三湯、三果...初秋這樣吃更養生!

2020-12-22 澎湃新聞

早晨的薄霧,日間的祥雲,黃昏的風

迎來了晝夜均分的秋分

秋分是最宜人的時節

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百果收艙

把時令之美盡收眼底

秋分還是「中國農民豐收節」

致敬最美勞動者

慶五穀豐登,盼國泰民安

辣椒紅、菊花黃

秋風送爽

亦將滿眼的繽紛送至我們眼前

這便是豐收最美的底色

經歷酷夏冷飲的「轟炸」後,人體脾胃功能減弱,加上初秋多風乾燥的氣候,稍不留神就會感冒、發燒。這時應多吃一些易消化、有潤燥滋補功效的食品,讓身體機能適應從夏熱到秋涼的過程。

那麼你知道哪些食物,

是秋季最不能錯過的嗎?

一起來看看吧~

四粥

01

梨子粥

材料:鴨梨兩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粳米熬成粥,將鴨梨切成塊,再加入適量冰糖攪拌均勻即可。

功效:具有清熱潤肺之效,適合秋季經常食用(此粥不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02

薏仁紅豆粥

材料:生薏仁20克,紅豆30克。

做法:將生薏仁、紅豆洗淨浸約半日,瀝乾備用。薏仁加水煮至半軟,加入紅豆煮熟,再加入冰糖,待溶解後熄火即可食用。

功效:有助養顏美容,益氣養血、利水消腫。紅豆可益氣補血,利水消腫;薏仁可健脾利水,清熱排膿。

03

南瓜百合粥

材料:南瓜250克、鮮百合5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南瓜洗淨去皮,切丁,鮮百合摘瓣洗淨。將粳米洗淨煮熟,用文火熬,加入南瓜丁煮爛,再放入冰糖、百合,煮沸即可。

功效:南瓜營養成分豐富,脂肪含量較低,易於消化和吸收,還可通便,配合滋陰潤肺的百合,具有健脾滋陰潤燥的作用。

04

銀耳粥

食材:幹銀耳10g,粳米250g

做法:將銀耳用水浸泡洗淨,然後撕碎與米同煮,最後煮爛成粥即可。

功效:具有潤肺止咳、補氣益腎的作用,適用於中老年人身體虛弱及高血壓、高血脂、慢性支氣管炎患者。

三湯

秋燥耗傷人體津液,易造成陰津虧虛,不少人會感到口鼻乾燥、咽幹口渴、皮膚瘙癢、大便乾結等。「喝湯潤燥」是不錯的選擇。

01

蓮藕排骨湯

材料:蓮藕500克,豬排骨500克,黃酒、生薑、蔥、鹽少許。

做法:豬排骨切段,將藕洗淨切片,與排骨同置1500毫升溫水之中,加黃酒、姜、蔥少許,水沸後文火燉90分鐘左右,加少許鹽,即可食用。

功效:補脾益肺。適合於任何體質服用。

02

沙參玉竹老鴿湯

材料:鹽適量、老鴿1隻(約500克)、沙參20克、玉竹20克、杏仁10克、豬瘦肉200克、姜2片、水8碗。

做法:將老鴿去除內臟、洗淨。老鴿可整隻,也可斬塊,放進開水鍋內焯過,洗去血水,瀝乾待用。洗淨沙參、玉竹。豬瘦肉斬小塊、備用。將以上備料與薑片一同放進砂鍋內,加蓋大火燒沸,改用小火煨,約1到2小時,加適量鹽,調味即成。

功效:鴿子又名白鳳,肉味鮮美,所含蛋白質中有許多人體所必需的胺基酸,適合體虛病弱者、手術病人,有恢復體力、癒合傷口的功效。

沙參味甘潤而偏於苦寒,能補肺陰,兼能清肺熱,適用於陰虛肺燥,常與潤肺利咽的麥冬、杏仁煲老鴿,更能起到生津潤肺的功用。

03

山藥烏雞湯

材料:烏雞半隻約450g,山藥150g,新香菇50g,蔥姜蒜60g,紅棗30g,枸杞1g,鮮湯料包。

做法:枸杞提前泡軟待用,將烏雞過沸水,血水沸盡,撈出衝洗乾淨;鍋中放入2000ml水,將蔥姜、50g黃酒(約三湯匙)、紅棗和烏雞倒入水中,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煮90分鐘;將山藥、香菇、枸杞放入鍋中,煲至烏雞酥爛,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鮮湯料包,煮1分鐘出鍋。

功效:山藥燉烏雞能添精固腎,能增強激素分泌。秋季天氣轉涼,大部分人會出現脾胃虛弱,引發秋季腹瀉,常喝山藥湯,不僅能補脾健胃,還能提高腸道抵抗力,預防秋季腹瀉。

三果

應對秋燥,補充水分很重要,除了平時多喝水,還可以吃這些水果!

01

一直被當作解除"秋燥"的「良藥」,梨味甘微酸,性涼,具有清熱化痰的作用。梨不僅可以生吃,還可去核、加冰糖燉湯食用。脾胃虛寒的人群應建議少食。

02

無花果

無花果中,已知含有18種胺基酸,10種為人體所必需,且富含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A、C的含量尤其豐富。同時,無花果也是富硒水果,其含硒量是食用菌類的100倍,是大蒜的400倍;所含有20%左右的果糖和葡萄糖,極易為人體吸收利用。

無花果不僅營養豐富,還有含有蘋果酸、檸檬酸、脂肪酶、蛋白酶、水解酶等,有助消化、促進食慾,以及潤腸通便的效果。

03

獼猴桃

獼猴桃味酸、甘、性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可預防口腔潰瘍,增強免疫功能,美白抗衰老。秋季易上火,獼猴桃所含的膳食纖維有助於清熱降火,潤燥通便。

秋分是冷暖分界的交點

觀賞絢爛的秋景

感受當下的繽紛

願你的付出都有收穫

願生活,恰如其分

(上下滑動查看詳情)

來源:女性之聲、新華網、健康佛山、健康廣東、養生中國、BTV我是大醫生官微

圖片來源:包圖網

編輯:肖銀燕

審校:陳綺婷、蒙劍波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分享

點點讚

原標題:《今日秋分,四粥、三湯、三果...初秋這樣吃更養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秋分到,蛋兒俏 今日秋分宜養生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今日秋分至,意味著九十天的秋天已過半。秋分之後正式進入秋天,陰風越來越佔上風,夜越來越長,晝夜溫差也會很大。秋分過後天氣多變►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聲: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 明日秋分,食秋菜,吃秋果,喝秋湯,飲秋茶,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秋分時節有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過了秋分,冷空氣開始日漸活躍,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需做好準備。秋分習俗,有祭月、吃秋菜、豎蛋、送秋牛圖、粘雀子嘴等。秋分,是秋冬養生的一個重要「節點」,此時,一定要重視身體健康。
  • 秋分傳統習俗有哪些?2018秋分傳統食物 秋分吃什麼養生
    秋分傳統習俗有哪些?2018秋分傳統食物 秋分吃什麼養生  2018年秋分是在9月23日,即將到來的秋分節氣是一個有歷史的節氣,秋分節氣的傳統習俗有哪些?秋分吃什麼傳統食物?應該吃什麼養生?
  • 大雪養生:燉三肉、熬三粥、煲三湯、防三病
    熬三粥  1.紅薯粥  冬季紅薯大量上市,紅薯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與膳食纖維,對於老年人或者便秘患者來說有很好的潤腸通便作用  煲三湯  1.雞湯  雞肉不同於牛羊肉,雖具有溫補功效,但吃多不會上火。
  • 夏季養生:一覺,二瓜,三湯,四穴,五果
    炎夏養生一定要抓住:一覺、二瓜、三湯、四穴、五果! 01 中午要有一個「養心覺」 調查研究表明,每日午睡半小時者比不睡者冠心病死亡率少30%。
  • 廚品樂集成灶養生有道 秋分養生之調養脾胃
    這說明秋分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正如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時間的長短再次相等,從這一天起,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從立秋到秋分的時段在祖國醫學上稱為「長夏」。古代醫學家張景嶽說:「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生,長夏應脾而變化,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長夏應脾而變化」,是說溼為長夏主氣,人體的脾臟與之相應。因脾臟喜燥而惡溼,一旦受損,則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表現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易引發胃腸道疾病,因而中醫傳統理論有有「夏天(清)補心,長夏(淡)補脾」之說。
  • 今日冬至,飲一湯,食二果,揉三處,做四事,寒冬少生病,更健康
    「數九」這這樣的一首順口溜: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在北方,冬至吃餃子。很多地方,有「吃了冬至餃,不凍耳朵」之說。而在南方,冬至節,大多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
  • 秋分節氣養生及測量
    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秋分節氣期間有一個重要的節日,即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親朋好友會在一起賞月,吃月餅,真是好開心!小朋友,你和誰一起過的中秋節?秋分養生秋分是24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而「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
  • 秋分|佐丹力159,「中國粥,家之味」
    秋分有趣的習俗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秋菜一般家裡會製作「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豎秋蛋據史料記載,在4000年前,中國就有了在「秋分」這天「豎蛋」的傳統,當時是為了慶祝春天的來臨。其玩法簡單易行: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輕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
  • 秋分養生(2019)
    秋分,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四個節氣之一,這一天晝夜時間均分,又值秋天,因此叫秋分。
  • 明日秋分,「一瓜二肉三果」記得吃,應季而食,順應時節身體棒
    明日秋分,「一瓜二肉三果」記得吃,應季而食,順應時節身體棒。哈嘍,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明天就是傳統節日的一個重要時節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日曆表。明天就是秋分了,通過最近的天氣,我們能夠明顯地感覺到。天氣已經逐漸走向涼爽了。就在前兩天中午還穿短袖的時候,今天中午就必須披上厚衣服了。秋分這兩天代表著,晝夜等長。在古代秋分具有傳統的「祭月節」。這個時候,人們通常會吃一些傳統的食物,來順應時節的變化那到底吃哪些傳統食物呢?好了,話不多說,接下來就和大廚一起來看看吧。
  • 秋分來了 | 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
    貪涼——腸胃疾病民諺「秋瓜壞肚」是指立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寒涼食物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在夏季,人們為了防暑降溫,往往生食大量瓜果、寒涼食物,導致損傷脾陽、脾陽不振,則腹瀉、下痢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4. 溫差——心血管病秋季早晚溫差大。
  • 分享十一道秋分養生食譜大全,秋季養生從飲食開始
    秋分 養生食譜大全秋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
  • 九月養生,喝「三碗湯」,飲「三杯茶」,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九月,是秋季氣候,最為明顯的時候,包含「白露」和「秋分」,兩個節氣。此時,也是養生的一個關鍵時期。九月養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首先,精神調養,十分重要,要注意防「悲秋」,天氣好的時候,多外出走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排解一下秋愁。
  • 秋分養生|益肺潤燥,調和陰陽
    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秋季天氣乾燥,主要外邪為燥邪。秋分以後,氣候漸涼,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要注意忌口,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黏的食物,戒菸戒酒,忌暴飲暴食。秋分的「燥」是涼燥,「燥令傷肺」,可適當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白蘿蔔、胡蘿蔔等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
  • 明日秋分|一葉落知天下秋,「秋分」養生正當時
    嶺南地區,昔日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一種野莧菜。採回的秋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在南京,則流行吃「桂花鴨」,用普通的鹽水鴨,以桂花滷入味。因此,在入秋之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別注意。秋季風大,花粉、塵埃都彌散在空氣中,溫度溼度也更適宜蟎蟲的繁殖,易引起過敏。秋天開始陽光照射少,人體的生物鐘不適應日照時間短的變化,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因而很容易出現情緒與精神狀態的不穩定。「傷春悲秋」也就是這個道理。寒氣一般都是從腳底侵入。熱水泡腳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緩解疲勞的作用。
  • 平補潤肺,溫護脾胃——秋分節氣養生提要
    23日10時29分將迎來「秋分」節氣,這一天,太陽達到黃經180°,晝夜平分,之後北半球晝短夜長。為什麼前幾個節氣中,我們都沒有強調這件事情,主要是現代人飲食習慣和前人大不相同。夏天脾胃飽受寒溼之苦,況且整個夏天都在養長,陽氣耗散在外,立秋時節,脾陽未復,中焦虛弱,消化功能差,根本經不起滋補的考驗,所以之前的節氣養生中,我們只是建議清補,喝點粥,吃些五穀、青菜就是最好的。
  • 秋季養生食譜 三款美味食譜讓您更健康
    秋季養生食譜在我們國家,食療的文化是非常久遠的,那麼,從古至今,我們在飲食上都在注意,並且提倡食補,因此到了秋天這個萬物枯萎的時候,您更應該食補,這樣一來您才能夠更加健康,那麼,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秋天養生食譜。
  • 如何喝粥更養生? 春季推薦四款養生粥
    原標題:如何喝粥更養生? 春季推薦四款養生粥 喝粥四季皆宜,且適合男女老少各類群體。春天到了,不妨在家多煮煮粥喝。粥具有溫、軟、淡、香、黏等特點,利於消化吸收,又增添津液。如何喝粥更養生呢?一起來看看。 這樣喝粥更養生 1、早晨喝粥 早晨喝粥易消化吸收,有益腸胃健康。
  • 初秋時節,多做這粥吃,天天喝一碗,滋補效果好,煮一鍋全家喜歡
    現在正值初秋時節,一早一晚會有些涼意,中午還有些炎熱,所以我們還是得穿著短袖短褲,像是在過夏天,雖然從穿著上我們仍在過夏天,但是季節已經過了處暑了,我們要順應季節,這個時候要多多進補一些食物,不過很多人認為,進補就是要多吃肉類,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食材都是很滋補的,若只是一味地吃大魚大肉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