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秋分|一葉落知天下秋,「秋分」養生正當時

2021-02-22 中鹽尚品

初候,雷始收聲;雷於二月陽中發生,八月陰中收聲。

二候,蟄蟲坯戶;坯,昔培。坯戶,培益其穴中之戶竅而將蟄也。

三候,水始涸;國語曰:辰角見而雨畢,天根見而水涸,雨畢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辰角者,角宿也。天根者,氐房之間也。見者,旦見於東方也。辰角見九月本,天根見九月末,本末相去二十一餘。

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是個美好的節氣,天氣微涼舒適,宜活動,民間自然就多了許多秋分習俗。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由於月宮中的嫦娥是位女子,因此有了「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諺所說「男不拜月」的傳統。


「秋分到,蛋兒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這一天,我國很多地方都會有不少人在做「立蛋」試驗。

嶺南地區,昔日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一種野莧菜。採回的秋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在南京,則流行吃「桂花鴨」,用普通的鹽水鴨,以桂花滷入味。

秋分時節,蟹肉肥美。螃蟹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但螃蟹性寒,切勿大量食用。

所謂秋牛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秋季天氣轉涼,若下雨,則氣溫下降更為明顯。冷空氣會刺激皮膚,人體因著涼而免疫力下降,無力抵禦寒邪,容易出現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發燒、咳嗽、支氣管炎等。

秋風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乾了,中醫把這種氣候特點稱為「秋燥」,此時容易出現口乾、唇乾、鼻幹、咽幹及皮膚瘙癢、乾裂、流鼻血等症狀。

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入秋後,天氣變冷,如果防護不當,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狀,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

早晚溫差越來越大,容易引發不穩定型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在入秋之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別注意。

秋季風大,花粉、塵埃都彌散在空氣中,溫度溼度也更適宜蟎蟲的繁殖,易引起過敏。

秋天開始陽光照射少,人體的生物鐘不適應日照時間短的變化,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因而很容易出現情緒與精神狀態的不穩定。「傷春悲秋」也就是這個道理。

寒氣一般都是從腳底侵入。熱水泡腳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緩解疲勞的作用。一般40攝氏度左右的水溫即可。

也可加入一些中草藥,具有溫經作用的有:透骨草、川椒、乾薑、桂枝;有活血通脈功效的有:紅花、當歸、雞血藤、艾葉。不同功效的中草藥可搭配使用,一般來說,每種選用10克即可。

對於老人和孩子,或者有胃病、宮寒的女性來說,秋季不妨貼身穿一件背心,出門的時候可以穿一件坎肩或者馬甲,護住腰腹部。

每晚睡前可以將雙手搓熱,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36次,揉臟腑則氣血經絡皆動,髒調腑通諸病消。

入秋空氣乾燥,秋風更涼,易出現咳嗽,嗓子幹癢等症狀。若皮膚乾燥、陰虛燥咳,可以榨點「六汁飲」喝。

取雪梨1個(去核),鮮藕、荸薺、白蘿蔔、甘蔗、鮮百合各30克,榨汁後混勻食用,每次喝30毫升,每天2~3次。但是如果是受涼咳嗽,應多吃山藥、冬棗、蓮子等食物。

隨著秋燥愈加明顯,加上萬物的蕭肅凋零,人就容易出現失眠或睡眠質量下降的情況,所以秋分時節最重要的養生功課就是調整睡眠,推薦一個好睡安眠方。

用搗碎的酸棗仁和小米一起熬成粥,或者直接把酸棗仁用攪拌機打成粉,睡前用開水衝服。喜歡吃甜食的話,還可以加入少量的蜂蜜。

酸棗仁性平、味甘酸,有寧心安神、養肝的作用,專治心脾兩虛、肝火旺盛、陰血不足導致的虛煩不眠、驚悸怔忡等症,被稱為「安神助眠果」。睡前喝上一碗,連著喝上一段時間,就能幫您提高睡眠質量。

當歸生薑羊肉湯,當歸有活血養血的功效,是中醫常用的補血藥,生薑能把身體裡多餘的溼寒除掉。羊肉性質溼熱,可溫中補虛。

取當歸20克,生薑30克,羊肉500克,把羊肉熬爛,放紅糖,再稍燉下即成。

相關焦點

  • 秋分 | 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
    秋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秋分到,蛋兒俏」的說法。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送秋牛秋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
  • 今日秋分!給孩子講一講「秋分」知識吧
    秋在四時中對應五行中的金,故人們也將秋天稱為金秋,清代紫靜儀《秋分日憶用濟》寫"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便是"金氣秋分"之象。習俗秋收「白露早,寒露遲, 秋分種麥正當時」 這一時節, 棉絮、稻穀等都要抓緊收穫。
  • 明日秋分,食秋菜,吃秋果,喝秋湯,飲秋茶,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秋分,至此而陰陽適中,當秋之半也。」明日,2020年9月22日,將迎來「秋分」節氣。秋分一半,陰陽平衡,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秋分時節有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過了秋分,冷空氣開始日漸活躍,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需做好準備。秋分習俗,有祭月、吃秋菜、豎蛋、送秋牛圖、粘雀子嘴等。秋分,是秋冬養生的一個重要「節點」,此時,一定要重視身體健康。
  • 秋分節氣養生及測量
    秋分三候有: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秋分習俗秋分送秋牛秋牛指的是「秋牛圖」,是在二開紅紙或黃紙上印上全年農曆節氣,再印上農夫耕田的圖案。在過去,農民主要靠牛耕田,所以對牛非常愛惜,每到秋分時節,會有人上門送秋牛圖,每到一家還會脫口而出一些應景的吉利話,說得主人家高興就會接受秋牛圖,並賞給一些錢。
  • 今日秋分!給孩子講講「秋分」的知識
    秋在四時中對應五行中的金,故人們也將秋天稱為金秋,清代紫靜儀《秋分日憶用濟》寫"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便是"金氣秋分"之象。習俗秋收「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這一時節,棉絮、稻穀等都要抓緊收穫。
  • 秋分到,蛋兒俏 今日秋分宜養生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今日秋分至,意味著九十天的秋天已過半。秋分之後正式進入秋天,陰風越來越佔上風,夜越來越長,晝夜溫差也會很大。秋分過後天氣多變►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聲: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 秋分傳統習俗有哪些?2018秋分傳統食物 秋分吃什麼養生
    秋分傳統習俗有哪些?2018秋分傳統食物 秋分吃什麼養生  2018年秋分是在9月23日,即將到來的秋分節氣是一個有歷史的節氣,秋分節氣的傳統習俗有哪些?秋分吃什麼傳統食物?應該吃什麼養生?
  • 半夏唐風·秋分 | 寒暑相半,陰陽並調正當時
    秋分正是農忙的季節,收穫、播種都要趕在秋分這個關鍵的時間點。華北地區的農諺「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道出秋分是北方種冬小麥的佳期,此時,玉米、紅薯、大豆、水稻等農作物,也進入豐收的節奏,而南方地區則是翻土地、收割晚稻、播種水稻和油菜的時節。
  • 13首美膩的秋分詩詞: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
    秋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見春分」、「分者平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分就是半,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
  • 【今日秋分】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
    「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日居於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此時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一候雷始收聲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 今日秋分
    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  你那裡現在幾度?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過了秋分,記得一定要添加衣物!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  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 秋分創意文案丨涼風有信,往年品牌秋分借勢文案合集
    天涼好個秋, 往年秋分,這些品牌都是節氣借勢的一把好手~ 01 秋分? 秋天為什麼要分? 百雀羚 10 秋分 XX正當時
  • 秋分節氣描寫秋分古詩句大全 2019年描寫秋分節氣古詩詞詩句21首
    秋分到了,意味著正式進入秋季。自古以來人們都有悲秋傷春的情懷,正因此古人留下了很多關於秋分關於秋天的詩句,這些關於秋分的經典詩句,對秋分或豪邁或悲憐的情懷表達的淋漓盡致。古人都留下了哪些關於秋分的詩句?
  • 秋分
    至於中秋之月,陽在正西,陰在正東,謂之秋分。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陽日損而隨陰,陰日益而鴻,故至於季秋而始霜。——《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 《周禮》曰:凡四時成歲,歲者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月中氣以著時應 . 秋三中氣,處暑,秋分,霜降 . 閏無中氣,鬥指兩辰之間。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時之極,不易之道。
  • 今日秋分:迎來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菊黃蟹肥秋正濃
    「秋分」時節,雖然天氣轉涼,但涼風習習,碧空萬裡,秋高氣爽,稻穀飄香,蟹肥菊黃,正值美好宜人的時節,同時,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正當時,
  • 小兒推拿李波:秋分節氣到,小兒推拿正當時,滋陰潤燥,健脾養肺
    小兒推拿李波:秋分節氣到,小兒推拿正當時,滋陰潤燥,健脾養肺一、秋分節氣秋分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6個節氣,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
  • 一夜之秋--秋分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秋分之「分」為「半」之意。每年的9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進入「秋分」節氣。
  • 明日秋分,柿子漸紅芋頭正糯
    圖片來自百度圖片
  • 今日秋分,金老師的問題,答案在這裡,快告訴孩子?
    昨晚,班級群裡,地理科金老師給同學們布置了這樣的問題:地理知識知多少?請同學們參與互動交流。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秋分。一,秋分太陽直射點。二,晝夜長短情況。三,還有春分,夏至,冬至呢?
  • 秋分養生(2019)
    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秋分開始,空中不再打雷了。因為雷是天地陽氣振奮生發而產生,頻見於春夏,秋分時陰氣漸旺,陽氣收斂,雷發聲的條件沒了。古代,天子要在秋分這天祭月,祭月的地址位於都城的西郊。一到亥時(21:00~23:00)天子就率領百官拜迎月出,主祭夜明神(月亮之神),同時配祀五星及二十八宿。今天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的月壇,即是明清帝王祭月之所,解放後闢為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