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養生(2019)

2021-02-12 宣明中醫學社

秋分,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四個節氣之一,這一天晝夜時間均分,又值秋天,因此叫秋分。
今年交秋分的時間是9月23日下午03:50,這一刻太陽直射點在赤道,從今天開始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北半球白晝漸短,黑夜漸長。秋分(9月23日~10月7日)這十五天,氣溫進一步下降,時常有雨,雨量雖不大,卻有纏綿不盡之意,徒惹悲情愁緒。晝夜溫差加大,白天較為溫暖,夜裡卻清涼如水,睡覺需注意增加衣被,以免感冒。

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秋分開始,空中不再打雷了。因為雷是天地陽氣振奮生發而產生,頻見於春夏,秋分時陰氣漸旺,陽氣收斂,雷發聲的條件沒了。接著是蟄蟲坯戶,需要蟄居的蟲子開始用細土封壘洞口,以防寒氣侵襲。最後是水始涸,降雨量降低,氣候乾燥,河流湖泊中的水流日淺日細。秋風勁瑟,山月蕭朗,楓丹草黃,水落石出,正是此時景色。

古代,天子要在秋分這天祭月,祭月的地址位於都城的西郊。一到亥時(21:00~23:00)天子就率領百官拜迎月出,主祭夜明神(月亮之神),同時配祀五星及二十八宿。今天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的月壇,即是明清帝王祭月之所,解放後闢為公園。

按照五運六氣的規律,秋分開始進入五之氣(9月23日~11月21日),主氣陽明燥金,客氣太陰溼土,客氣為土,主氣為金,土生金,相得,氣候相對平和,不會有流行病。今年土運不及,木氣來克,上半年肝膽強勢,脾胃卑弱,一入秋,金氣來復,「復則收政嚴峻,名木蒼凋,胸脅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金克木,反而是肝膽遭殃。以五運來看,處暑後七日,今年8月30日這種情況就開始了,氣溫下降,秋涼早來,肝膽不舒服。一到五之氣,更是如此,不下雨時,皮膚乾燥、咽喉不爽、易乾咳。再與客氣太陰溼土結合,涼風時至,秋雨綿綿,寒溼襲人,冷颼颼,慘悽悽。常出現兩肋悶脹、胸脅疼痛、腰腹疼痛、關節疼痛,需要及時調理治療。

秋分時節,天地清肅,氣溫轉涼,陽氣收斂,養生要注意斂陽育陰。飲食方面,口味要減少辛辣,增加酸味,輔助些甜味。辛辣屬陽,容易發陽耗陰,這個時節吃辣容易引發口渴、咳嗽、痤瘡等等,最好少吃。酸味可以幫助收斂,酸甜可化陰,有助於滋陰。蔬菜當選擇肥嫩莖類以及菌菇類,如芥藍、茭白、秋葵、西芹、香芹、百合、萵筍、蓮藕、香菇、金針菇、雞腿菇等等。容易口乾失眠的朋友,可以多用百合煮粥;容易乾咳或者咳血的朋友,可以用雪梨或者蓮藕榨汁頻飲。

水果建議吃柚子、葡萄、石榴、蘋果、雪梨、山竹、香蕉、柑橘等等,注意適可而止,不能多吃,否則影響脾胃功能。秋天容易便幹便秘的朋友可以多吃些柚子、香蕉;皮膚口唇乾燥的朋友可以多吃些葡萄、雪梨。

秋分早晚溫差加大,夜間需注意保暖,以免感冒。建議早臥早起,早上空氣清新,最適合早些起床鍛鍊身體,舒展筋骨,讓身體微微出汗,可以驅散體內寒氣。晚上要早點睡,十點左右最好,可收斂陽氣,保養陰氣,滋養五臟,潤澤皮膚。秋分時,天地蕭瑟,萬物搖落,人容易有悲秋之情,不可過多,可以選擇寫詩、作畫、唱歌、郊遊等方式紓解情緒。最忌諱整日莫名興奮,夜裡狂躁煩亂,說明體內陽氣浮動,不收斂,不利於養生,這樣容易有失眠、口渴、潰瘍、皮膚乾燥、便秘。要注意收斂神氣,讓情志安寧,遇到興奮事要學會適可而止,平復心氣,緩和情緒。

每天清晨五六點左右,盤腿而坐,雙手遮耳,身體向左側彎,收回,再向右側彎,收回。左右各做三到五次,然後扣齒三十六次,調整呼吸,將口中產生的甜液徐徐咽下。此為陳希夷秋分八月中導引法,行之可以治療風溼留滯經絡,胸脅腰腿膝蓋腫痛,大腿足背疼痛,水腫,遺尿,腹脹,頻頻放屁,髖部不可以扭轉,消谷善飢,口渴多飲,胃冷,氣喘等等。

相關焦點

  • 秋分傳統習俗有哪些?2018秋分傳統食物 秋分吃什麼養生
    秋分傳統習俗有哪些?2018秋分傳統食物 秋分吃什麼養生  2018年秋分是在9月23日,即將到來的秋分節氣是一個有歷史的節氣,秋分節氣的傳統習俗有哪些?秋分吃什麼傳統食物?應該吃什麼養生?
  • 2017年秋分是哪一天?秋分的意思及養生食譜(圖)
    秋分養生食譜(資料圖)秋分時節,天氣乾燥,養生應以食為先,那麼秋分節氣養生吃什麼菜?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幾種養生美容的食譜。
  • 秋分節氣養生及測量
    今天補發一下秋分的文章。希望家長們不要忘記在秋分期間給孩子測量身高、體重和視力。秋分秋雨天漸涼,稻黃果香秋收忙,碾谷脫粒交公糧,山區防霜聽氣象。秋分節氣,請為您家的寶貝測個身高、體重唄。關於秋分,你都知道哪些呢?秋分三候秋分在每年的 9 月 22 日或 23 日或 24 日到來,到這個時候秋季已經過去一半了。和春分一樣,秋分這天也是晝夜平分。
  • 秋分到,蛋兒俏 今日秋分宜養生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今日秋分至,意味著九十天的秋天已過半。秋分之後正式進入秋天,陰風越來越佔上風,夜越來越長,晝夜溫差也會很大。秋分過後天氣多變►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聲: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 秋分養生|益肺潤燥,調和陰陽
    所謂秋分,一分為二,一是日夜時間均等;一是氣候由熱轉涼。涼風習習、碧空澄澈、丹桂飄香、蟹肥菊黃,是秋分的標誌性景色。秋分至,意味著秋天已經過去一半了。秋季是疾病多發的季節。體內陽氣內收,體表的抵抗力急速下降,正是各種病邪入侵的時機,特別是關節病、風溼骨病和體寒等疾病的高發期。
  • 明日秋分|一葉落知天下秋,「秋分」養生正當時
    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是個美好的節氣,天氣微涼舒適,宜活動,民間自然就多了許多秋分習俗。「秋分到,蛋兒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這一天,我國很多地方都會有不少人在做「立蛋」試驗。嶺南地區,昔日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一種野莧菜。採回的秋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在南京,則流行吃「桂花鴨」,用普通的鹽水鴨,以桂花滷入味。
  • 秋分到,女性朋友如何養生又瘦身?戴維詩小魔褲告訴你!
    秋分,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 秋分可以說是氣溫從炎熱轉變成寒冷的分水嶺,一旦經過了秋分後,氣溫便會逐漸的下降。而秋分可以說是一個非常著重養生的季節。
  • 秋分古詩詞句諺語大全:2019秋分古詩詞及描寫秋分節氣優美文章
    描寫秋分節氣優美文章說說句子有哪些?2019年9月23日15:50,迎來秋分節氣,農曆八月二十五,星期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秋分到了,意味著正式進入秋季。
  • 秋分節氣養生——一直在您身邊,與您一起健康管理!
    秋分也是收穫的農忙時節,為貼秋膘提供了豐富的選擇。養生要注意潤秋燥、養脾胃、飽睡眠。人們經過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虛,因此在秋季調養脾胃相當重要。立秋至秋分這段時間,也是中醫說的長夏,長夏與五臟中的脾氣相通,脾「喜燥而惡溼」,故長夏期間,養生要以健脾護脾為主,輔以除溼以養脾。
  • 分享十一道秋分養生食譜大全,秋季養生從飲食開始
    秋分 養生食譜大全秋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
  • 廚品樂集成灶養生有道 秋分養生之調養脾胃
    【中華集成灶網】(一)氣候特徵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是秋分節氣,《春秋繁錄》中記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說明秋分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正如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時間的長短再次相等,從這一天起,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
  • 秋分養生,你不知道的那些小知識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為什麼要推拿?秋分,意味著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溼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就像我們平日裡常說的那樣,已經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雖然實際上秋分之後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但氣溫會逐漸降低,天氣越發寒冷。
  • 秋分!品一口鹿千禧蛹蟲草茶 為秋季養生「打氣」
    秋分,「燥氣當令」,此時室內外乾燥的空氣最易傷肺,因此歷代醫學家都認為,秋分養生,重在養肺,此時人們的日常飲食應以清潤為主。而在眾多預防秋燥的食品之中,蟲草,富含有能夠滋肺補腎、提高身體免疫力的蟲草素,成為了人們在秋季「補肺腎、愈勞損」的佳材,就連新晉「蟲草頂流」蛹蟲草也逐漸走進尋常百姓家,成為了秋分時節煮茶煲湯的一味原料。
  • 秋分時節當進補
    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正如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時間的長短再次相等,可以說秋分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日子。因為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秋分剛好是秋季的一半。按照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的說法,秋分意味著正式進入秋季。在這一時節,晝夜溫差會很大。所以,如何養生保健也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 2019【秋分限定】秋分季節魔法油〈禱告的祭酒〉
    因此秋分魔法油有帶來財運、強化幸運能量的效果,讓人更快享受成功。對於秋天生的朋友(8/7 立秋後~11/7 立冬前)來說,秋分魔法油對他們帶來的幫助最強大,因為其能量型態與他們出生時的能量相同,因此特別能夠強化他們的身心能量。
  • 平補潤肺,溫護脾胃——秋分節氣養生提要
  • 提防溼邪過重,秋分養生調理要注意這2點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為什麼要推拿?從「長夏」到「秋收」,人體代謝由快速轉變為緩慢,秋燥也從白露的「溫燥」轉變為秋分的「涼燥」。在加上秋分的空氣溼度較大,以及一整個苦夏的煎熬,厚味油膩的飲食,很多人的脾胃功能往往都會比較虛弱。
  • 2019年秋分:秋分是怎麼來的,英語裡怎麼說?(中英文小知識)
    Autumn equinox 2019: When is the first day of autumn and what does it mean?2019年秋分:秋天的第一天是什麼時候?它意味著什麼?
  • 今日秋分
    秋分見麥苗,寒露麥針倒。勿過急,勿過遲,秋分種麥正適宜。秋分麥粒圓溜溜,寒露麥粒一道溝。白露秋分菜,秋分寒露麥。秋分稻見黃,大風要提防。過了秋分,記得一定要添加衣物!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  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 「陰平陽秘」度秋分
    另外,秋分的「燥」不同於白露的「燥」,以涼燥為主,應注意區別。二、養生措施祖國醫學認為,人在天地間,感天地之氣而生,天人相應,故人時刻都會受到天地之氣的影響。秋分時節自然陰陽之氣平和,此時養生注重「平」字,平補平調,以協調身體陰陽平衡,保持機體「陰平陽秘」狀態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