蓓拉課堂 | 有這樣能力的老師,何愁託育沒生源

2020-09-03 蓓拉課堂

蓓拉課堂——重新定義託育


本文5055字,閱讀需要20分鐘

託育中心不等同於低齡的幼兒園,0-3歲這個階段根據寶寶的行為特點分為:嬰兒、學步兒、幼兒階段。每個階段寶寶的生理及心理特點都不同,因此理解這些特點,幫助他們發展是託育中心老師主要的職責。

在國外0-3歲保育課程的發展是心理動力學和多種教育理論的結合,推動我們去理解嬰幼兒的行為以及內在的情感發展。所以說,優秀的託育老師首先是一個心理學家。比如說,嬰幼兒在沒有認識到「客體」這個概念時,他認為奶瓶的到來是他「想」來的,所有的滿足來自於內在需要的驅動。

當寶寶在6-8個月的時候,認識到「客體」這個概念時,逐漸建立了與照料人的社會性互動。如果嬰幼兒來到託育中心,這是他第一次離開家,好奇和焦慮首先會使他產生以下問題:

  • 這是什麼地方?
  • 媽媽爸爸會和我待在一起嗎?
  • 這些人是誰?
  • 我在這裡做什麼?

當嬰幼兒產生這些問題時,由於語言發展尚未形成,因此主要以哭來表達訴求。所以託育中心的老師具備的第一個技能就是傾聽與理解嬰幼兒的語言,對於「哭」這種常態要有很好的接受能力。如果一個老師右顳葉ATD值(一個人對外界做出的反應程度的快慢)低於40,他可能就會出現情緒上的波動。

早期嬰幼兒對外界的事物是以下腦感受為主,所以老師的表現力很重要。老師的表現力主要體現兩個方面:

  • 語言表現力:會使用嬰幼兒導向性語言與嬰幼兒進行對話。
  • 工作表現力:指同步與嬰幼兒保持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動手能力。

與嬰幼兒保持好奇心,保持好奇心的關鍵是視嬰幼兒為夥伴關係。這種夥伴關係是雙重角色,既是照料人又是共同的學習者。

老師要接受和了解每個孩子,要視每個孩子都是有能力和能勝任的學習者。向他們傳達探索和實驗的信息,而且知道解決問題不止一種方法。有錯誤才會學習,因為這些原因,嬰幼兒會感受到團體的歸屬感,這種感覺會讓他們有信心去處理任務並尋找他們問題的答案。

有些寶寶很容易和成年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有些寶寶則相對困難些,所以會讓老師較難發現寶寶的正面態度和建立起良好關係。要學會了解寶寶的獨特特徵——他們喜歡做什麼?如何學的最好?他們正在發展什麼技能?他們面對的挑戰是什麼?還有他們想成為誰?這些可以幫助你了解每個寶寶,這種了解就是建立與孩子信任度的基礎。以下幾個步驟可以讓你了解寶寶:

  • 觀察,觀察,觀察
  • 會和孩子聊天
  • 對寶寶的反應要敏感
  • 驗證孩子的努力、成就、進步

什麼類型的老師會關注寶寶的行為?

思維左腦高,如果左腦ATD值低於39.8,善於捕捉嬰幼兒行為背後的真相;思維右腦高,如果ATD值低於39.8,就會有豐富的創意給到寶寶。

寶寶在託育中心除了每日與材料、環境、同伴互動,最主要的是與老師互動。老師要具備與嬰幼兒的互動能力。下面這些問題的回答體現老師的互動能力:

  • 如果給兩個玩具,你知道他更喜歡哪一個嗎?
  • 你會尊重他選擇玩具的材料嗎?
  • 你會觀察他們在幹什麼?描繪眼前發生的事嗎?
  • 你會使用結構性的語言與嬰幼兒輪流表達和傾聽?
  • 你會與嬰幼兒不停說話嗎?

我們通過心理測試,老師的溝通能力與兒時的經歷相關,如果兒時有不好的經歷,她們的個性、脾氣以及處事方式,在與嬰幼兒溝通的過程中會出現冷漠和漠視的現象。

  • 嬰幼兒需要看護者的擁抱、搖晃和愛;
  • 需要成人溫柔、細心地把嬰幼兒抱在懷中;
  • 需要尊重式餵養;
  • 給予嬰兒地板上探索玩具的機會和自由;
  • 把社會互動的控制權交給小寶貝;

互動的權利交給寶寶,這是託育老師很重要的一個能力,看似簡單,其實蠻考驗老師的態度和心態。在互動中老師要有預測和計劃能力,這樣才能幫助嬰幼兒的學習。


以下有五種方法支持老師對嬰幼兒的發展和學習:

1、認識和描述嬰幼兒的學習

這個策略開始於先觀察孩子做什麼和說什麼。之後老師記錄他觀察的,再證實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和說的話。這個策略可以幫助孩子對他們想法和行為的認識。

「我看到你正在搭高塔,你只用了長方形的積木」

「我留意到你把黃色和藍色的顏料混在了一起,你製作出了一個新的顏色。」

這個策略也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詞彙量。

「我聽你說織物很粗糙,你說出了織物的紋理。」

「當我給出信號時,你們就開始收拾,把所有的畫筆放在籃子裡。」

「你和XXX一起收拾積木,這樣快很多。」


2、指導嬰幼兒的努力結果和給出建議

「這個放大鏡可以把蜘蛛看的很清楚」,這個策略是支持和鼓勵孩子去學習、參與和支持,給到放大鏡是老師的支持策略,而不是孩子自己做的事。

「你已經很努力的搭建消防局,可以做一個標誌,你可以在書裡找找你需要的字」

「蜘蛛很大,我猜你能看到他有幾隻腳。」

有時訓練包括了幫助孩子有意識的使用策略。

「當你把手指放在數字上點讀的時候,再把數過的數字移到旁邊,這樣更容易數數。」訓練也包括了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靈活的思想,同樣對同齡人之間的關係也有幫助。

「你找到了如何剪厚紙的方法,你可以告訴XXX如何使用剪刀嗎?」


3、通過問問題、促進和對話方式增強嬰幼兒的思維

問問題不僅會加強學習,也會洞察孩子的思維。這裡有兩種最基本的問問題的方法:封閉性問題和開放性問題。一個封閉的問題只有一個答案,要麼是要麼不是,或者1到2個其他的詞。老師一般都知道答案,這裡是一些典型的封閉問題:

  • 這個是什麼顏色?
  • 這些有多少個?
  • 這個叫什麼?
  • 這個形狀是什麼?

封閉的問題很容易問答,孩子也容易回答。這些問題也適合那些語言發展不好的孩子。開放的問題,需要更多的想法。這些需要多個字的回答,而且還有很多答案。開放的問題鼓勵多元化的思維,「那個東西怎麼了?你認為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

如果你繼續問,孩子會給你更多的想法。「那個東西難嗎?」以下是不同形式的開放式問題,你可以擴展孩子的思維:

  • 鼓勵孩子描述他的想法「你覺得為什麼小朋友害怕在他朋友家裡睡覺?」
  • 鼓勵觀察「你看到(聽到、感覺到、聞到、嘗到)了什麼?你注意到什麼了?」
  • 鼓勵預測「如果你一直往上加積木,將會發生什麼?」
  • 鼓勵思考相同點和不同點「這兩個積木怎麼不一樣了?你為什麼把這些東西組成到一起?」 鼓勵孩子通過知識去解決問題。「你有什麼辦法不讓顏料滴在地板上?」
  • 鼓勵孩子的抽象思維「如果沒有汽車、卡車、巴士、飛機或者船,將會發生什麼?我們怎麼繞過去?」
  • 鼓勵孩子考慮結果的發生「如果你在黏黏的麵團上再加些麵粉,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你需要多少麵粉?」
  • 鼓勵孩子評價「為什麼你選擇這本書?這本書你最喜歡什麼?」
  • 鼓勵孩子考慮和說出自己的感受「如果發生在你身上,你會怎麼辦?」

通過問題讓他們去想結果、做預測和去解決,加強孩子的理解。鼓勵他們挑戰幼兒的思維,鼓勵孩子做出推論和概括,幫助孩子區分重要的與不相關的信息,從而使學習更有意義。


4、示範有效的學習行為

當老師使用這個策略,他們會討論他們在做什麼和為什麼他們在做,他們就是在給孩子的技能和行為方面做示範。

(1)老師示範記憶方法

為了記住,我需要寫一個我們需要買的材料清單,然後去超市購買。

(2)學習和使用技能的示範

  • 這個單詞的首字母是S,那是XXX名字的首字母,發S音。
  • 我要用我的雙手去接住這個球,否則球就會掉下來。

(3)安排和組織活動的示範

在我們開始廚藝課之前的第一件事是擦桌子。第二件事是洗手。

做示範是讓為了讓孩子學習社會技能的好辦法。比如,當你尊重班上的孩子,其他老師和所有人,你就給孩子展示了什麼叫「尊重」。

「XXX你可以等我一下嗎?我先回答老師的問題,我一會就回來和你一起工作。」

給擴展孩子的知識基礎提供信息,讓他們知道他們的期望。雖然老師總是想幫助孩子自己發現,但有時最有效的方法是提供答案或者信息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然後讓他們轉移到下個學習進展。

(4)興趣愛好幫助學習

老師每天通過班級的區域活動和戶外活動幫助孩子發展。每天給孩子選擇玩什麼,用什麼教材,如何使用,單獨玩還是和別人一起玩,這些都是和學習掛鈎的。在這些情況下,他們自己做主,他們自己想用什麼材料就用什麼材料,他們自己創作自己的劇本。

通過他們自己的思維擴展和實驗他們會有大發現,他們會開動自己的腦筋,去觀察結果。下面兩個例子:

XXX正在桌子上玩沙子,從一個盒子倒到另一個盒子,裝兩次沙子,盒子就滿了,之後再把它放到大盒子裡,隨後他又往沙子裡面加了水,然後他說:「我做了麵包,誰要?」

A在表演區假裝給B打電話,然後說:「B,我的孩子生病了」,B說:「快帶過來,我給他檢查下。」

之後A把娃娃抱過來,B用聽診器給娃娃聽了聽心跳,說:「他需要吃點藥」,之後他就拿起紙筆寫,隨後遞給A,讓他趕緊去抓藥。

兩個例子都說明孩子通過自創,發展對概念的理解。例子1的孩子學到了測量(數學)和沙子加了水之後會發生什麼(科學)。例子2的孩子運用的是工作範圍(社會學),使用不同工具(科技),和身體(自然)。他們使用的是過去的經歷,孩子B還運用了讀寫技能。老師通過細心的觀察,在決定是立即還是稍後再探索。比如,老師想通過對話使用比較詞來讓XXX學習(例如多、少、相同)。老師會在沙水區加些測量工具。對於孩子A和B,老師也會增添一些醫生使用的工具。老師起初會根據孩子的正在做的東西進行描述,之後再加些合適的道具並教孩子如何使用。

(5)可以讓嬰幼兒在不同區域扮演不同角色

不斷跟進你的參與對他們的幫助,他們需要多少支持以及給予什麼樣的指導。比如,你可以在表演區增添記錄本和書寫工具,當孩子假設在餐廳裡點菜或者看菜單的時候可以用到。另外,你可以根據孩子正在做的事情給予他一個挑戰:「我看到你在沙水區在玩水管,你可以使用水管把水從一個容器引到另一個容器裡嗎?」在另外一個場合,你可以給在技能和行為上做個示範,比如,教孩子使用平衡秤測量石頭和其他相比較的東西。當老師和孩子一起討論他們正在做什麼並提問,其實老師是在促進孩子學習。

孩子在區域裡學習並不是偶然的問題。老師是根據孩子的發展和獲取知識創建了豐富的環境。關於環境的設置,孩子如何發展和實踐在第二章有講明。孩子自發性的學習是根據家具的擺設,材料的選擇和有計劃的日常安排和活動相關的。好的老師會讓孩子在探索發現和自發學習上提供很多機會。


5、通過大組、小組幫助學習

在區域裡,孩子可以通過玩或者互動學到很多東西,一些技能和概念也更要學會。比如課程要求思考如何教概念或者技能,材料的使用,是否對個別的孩子、小組還是這個集體是最好的。比如,假設你希望孩子開始使用木質材料和工具。這裡涉及了安全問題,你不能在沒有指示說明的情況下讓孩子隨便發揮。這時你需要分組教會孩子如何安全的使用工具,以及說明相關規則。一旦規則清晰,孩子就學會了如何安全的使用錘子等工具。


下面的例子可以在小組活動設立的過程中給你指引:

小組活動:

在區域時間,老師邀請了5個小朋友在地毯上和他一起小組活動。老師拿了一些瓶蓋,並讓每個孩子從中拿一些去探索,老師也有一些。當他使用蓋子時,他觀察孩子如何使用他們的,並聽孩子說自己意見。他說:「XXX,你把所有的紅色、藍色、黃色和橙色放在一起,我也一起做。」

XXX指出:「你的藍色比橙色多。」

老師回答,「是的,我的藍色多些。」

孩子A讓老師注意她:「老師,我做了一個排列,紅、白、紅、白…」

老師說:「下個是什麼顏色,藍色還是黃色?」

孩子A:「不是,下一個是紅色。」

老師注意到孩子A非常熟練的使用技能去排列。老師說,「我現在弄一個新的排列,我打賭會超過你的」,之後老師排列黃紅藍,黃紅藍,黃紅藍。

孩子A指著每個蓋子都說出了顏色,之後他說,「下個顏色是黃色。」

當孩子根據他的蓋子排列顏色時,另一個孩子B看到並說,「老師,我也會做排列。」

孩子C把蓋子擺成了一條長線,準備開始數數,他準確的數到了10個,但是他弄不清哪些是已經數過的了,老師說,「我可以和你一起數嗎?」孩子D也過來一起參與數數。

老師把數過的蓋子放在了另一邊。

老師告訴大家小組時間幾分鐘後結束,他設置了一個收拾遊戲。「找到所有你們寫過的蓋子,把他們放到桶裡。」

孩子說:「我也要試試,把黑色的蓋子放入桶裡。」

另一個孩子說:「把一面不平整的放入桶裡。」

孩子繼續輪流將全部蓋子放入桶裡。當收拾完後,老師會花幾分鐘時間把所觀察到的東西記錄下來。


大組活動

你需要把所有嬰幼兒聚集在一起,每天早晚兩次。全班可以一起聽聽故事,或者參與音樂和律動活動,或者可以一起討論學到的東西。這種集體時間是讓嬰幼兒學會自己是班級的一部分,學會規則和社會性交往。

總之,託育中心的老師絕不是保姆的角色,老師要具備心理學家、觀察者、教育實踐者以及服務執行者的綜合角色。


相關焦點

  • 蓓拉課堂 | 備受關注的英國EYFS在託育如何實現?
    同時邀約蓓拉課堂創始人趙老師和小夏老師一起就此問題展開交流。如果小夏老師像風,趙老師更像「雨點」,他的獨特見解和落地的風格會撩開你的視野,穿過風,而快速植入土壤生根發芽。在和兩位老師解惑答疑的交流過程中,仿佛看到了一直困惑的現狀:在深圳、廣州、佛山、上海、北京、重慶.....看到很多的託育中心主打英氏託育、日式託育、美式託育......
  • 蓓拉課堂 | 託育課程定位
    蓓拉課堂課程方案通過國內外大量嬰幼兒—學步兒早期課程的實踐,嬰幼兒的學習特點體現在內在需求與外在環境的相互促進中。我們將嬰幼兒的動態發展,不僅僅需要安全、溫暖的環境和具有自我探索學習精神作為我們課程的教育哲學觀。託育中心的看護服務,即為父母提供服務,同時為嬰幼兒—學步兒的成長提供溫暖和舒適的環境,嬰幼兒需要我們與他們玩耍並享受照料的過程。
  • 蓓拉課堂 | 培訓之後的思考
    蓓拉課堂——重新定義託育多數人參加了很多論壇,看了很多的理念,但是對於如何經營一家託育機構還是毫無頭緒。比如,班級如何設置?應該收託多大月齡的寶寶?從數據來看,大家都傾向於收託18個月齡以上的寶寶,因為18個月以上的寶寶具有一定的表達和行動自主能力,認為收託的風險較小。
  • 蓓拉課堂 | 託育中心的老師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培訓?
    對於「全日制早教」託育師資的培訓,以培養發展引導員(這可能是未來託育中心老師需要的上崗證之一)崗位能力為主。這個崗位要求老師具備根據每位嬰幼兒的月齡特點和現階段的關鍵性經驗會規劃區域小組活動、開展集體主題大組活動。在國外,託育中心(DAY CARE)的老師具備保教一體的能力,在園人數相對較少,實施尊重式回應照料理念相對容易。
  • 蓓拉課堂 | 疫情後託育機構會受到影響嗎?
    蓓拉課堂——重新定義託育很多託育機構擔心疫情後收託寶寶會受到影響,這種擔心會變成現實還是只是一種猜測今天分析某中心開園一個月的收託情況,來分析疫情後對託育中心的影響。該項目託育部分面積800平方,設置0-8個月(一個班)、8-18個月(兩個班)、18-36個月
  • 蓓拉課堂 | 託育課程方案的獨特性
    拉課堂——重新定義託育當託育行業獲得國家政策支持時,市場掀起了尋找託育課程的熱潮2018年託育進入爆發年,隨之而來的「託育產品」的繁衍期進入呈現階段。課程方案參差不齊,其中一種「託育課程」是將早期教育理念、早教遊戲、幼兒園一日流程……融和而變身為「託育課程」,從而植入託育機構,對孩子進行「冷板凳」的教育。之所以稱之為「冷板凳」教育,就是變相的分科教育模式--「老師自嗨、寶寶茫然,家長只能被動認同」。
  • 蓓拉課堂 | 託育中心課程基礎
    蓓拉課堂——重新定義託育託育中心的課程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很多人會說:課程即生活身體的發展有時會在早期幼兒課堂上出現,因為他是自動發生的,教師們需要記住,身體發育和學習的其他領域一樣重要。孩子需要在粗大運動(拉,爬、跑、踢、扔、跳)和精細運動(剪、畫畫、寫)方面多加鍛鍊。隨著孩子身體發育,他們懂得了更多複雜的工作,也擁有了自己的需要,比如他們穿衣打扮。另外,身體物理發展促進了情緒發展,當孩子知道自己身體是可以做到的,他們就有了自信。
  • 蓓拉課堂 | 託育——媽媽心中的一道光
    因此,很多機構在宣傳點上強調照料的重要性,結果就是大多數家庭因為選擇祖輩照料,因而忽視了託育中心在家庭育養方面重要的補充作用。,就找客觀原因:因為家庭有人帶孩子,所以不選擇託育中心。看你的老師長的如何?她走進來一定是帶著問題而來,如果你能發現她的需求,並且能幫助到她,你就會成為她的育兒閨蜜。
  • 蓓拉課堂 | 託育行業需要的是方案專家不是專業測評師
    可以引導激勵託育教師制定方案4.熟知嬰幼兒五大能力發展規律和進程2. 有不低於1000個的智能發展測評案例經驗3. 能針對於嬰幼兒缺失的能力給予遊戲活動方案4.2020金融大會上,馬雲作為一個非官方的非專業人士,曾比喻過這樣的一個例子:「孩子和老人都得了病,症狀看起來一樣,但完全不一樣,老人吃孩子該吃的藥,沒效果,因為身體有了抵抗,沒有副作用
  • 蓓拉課堂 | 早教轉型託育是必然趨勢嗎?
    拉課堂——重新定義託育早教「妙不可言」的階段大部分的早教老師開始奮戰在一線「打電話」、「地推」、「邀約」、「成交」、「維繫家長」、「讓家長做轉介紹」……。寫到這裡,我不知道同行業老師是否會怪罪於我這樣的措詞和感受),問問自己,我們為了維持每年所謂的「百萬營收」錯過了多少優秀的早教老師……,當然,不能怪投資人,不能怪從業者,那能否請源頭的「輸出方」不要割韭菜一般的對待「早教市場」。
  • 蓓拉課堂|政策解讀:全國婦聯推出「家庭式託育服務指導意見」
    全國婦聯推進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是不是意味著「家庭式託育關鍵詞:拓展服務載體常態化開展家庭育兒指導目前早幼教服務載體相對單一,主要有幼兒園、早教中心、託育中心、兒童之家等以兒童為主體的早教模式。今後「布氏教學」(布朗芬布倫納)以幫助家長的早教模式會成為科學育兒的主流模式。
  • 3歲以下託育市場需求旺盛 沒資質的託兒所也不愁生源
    「學位緊張」 不能簡單自理的孩子不收   記者注意到,因為沒有資質,這些託管中心幾乎都沒有對外宣傳,甚至在網上也都查找不到招生信息,生源都來自託管中心所在的小區或者附近小區的居民。   但即便是這樣,很多託管中心也不愁生源。
  • 專業靠譜的託育中心來了!早教託育一體,再也不愁沒人帶娃了
    我們的探店之路也一直未停歇,經過前期對地理位置、性價比、整體環境、課程活動等多方面的考察,發現了這家蛋殼兒寶寶早教託育中心。蛋殼兒對於老師的選拔與培訓有一套嚴格的流程。託育中心有1-2歲的小班和2-3歲的大班,每個班都有高達1:3的師生配比,能讓老師關注到每個孩子的表現和反饋。
  • 加盟蒙特梭利託育園是怎麼樣運營?
    自黨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幼有所育」後,各地有關託育的規範政策陸續出臺。2019年10月16日,國家衛健委印發了《託育機構設置標準(試行)》和《託育機構管理規範(試行)》(國衛人口發【2019】58號)文,進一步從國家層面對託育行業進行了規範。
  • 思迪姆:0-6歲託育指南,家長這樣做育兒事半功倍
    據了解,0-6歲是專家們一致認為的決定孩子未來的成長關鍵時期,有能力的家長一定要在這個階段,儘可能的多陪伴孩子的成長。同時,家長也需要多學習育兒方法,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特點進行高效引導,從知識的掌握,到肢體的精細化控制,都是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
  • 金豆豆託育照護服務中心開班了!
    金豆豆託育照護服務中心是集0–6歲兒童早教、1歲–3歲早教託育為一體的綜合性早期託育服務機構、保育員、感統訓練師及早教老師6人,引進香港金智教育集團「早教+託育」教育理念:「愛幼成長 滋養未來」。開設課程:美式感統訓練、全腦開發、語言活動、藝術創想、寶貝工作坊、音樂派對、綜合認知、運動健將、美食美味、繪本閱讀等早教課程,開發培養嬰幼兒語言表達、生活自理、人際交往、理解、邏輯思維、大運動、精細動作等能力全面發展。中心定期舉辦家長課堂等公益活動,幫助家長普及嬰幼兒養育和家庭教育知識。
  • 盤點:託育早教的優勢有哪些?
    來源:消費日報網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女性職業發展意願強烈,許多家庭面臨著這樣的困惑,寶媽們休完產假就要上班,不放心保姆,又擔心老人過度溺愛只帶不育,而託育機構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家庭困擾。下面我們一起具體了解下,託育機構都有哪些優勢呢?
  • 盤點:託育早教的優勢有哪些?
    本文轉自【消費日報網】;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女性職業發展意願強烈,許多家庭面臨著這樣的困惑,寶媽們休完產假就要上班,不放心保姆,又擔心老人過度溺愛只帶不育,而託育機構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家庭困擾。下面我們一起具體了解下,託育機構都有哪些優勢呢?
  • 沒人管的寶寶才送託?你對託育的誤解有多深?
    相信現在說,「把寶寶送去託育園/日託園吧」,肯定不少人內心覺得,「沒人管的寶寶才會送託」。哪怕是到今天,這個觀念在很多家長心裡還是根深蒂固的。事實上,託育在國外早已是非常普遍、成熟的一個行業了,好的託育機構拿號、排隊都要等上一年,可見大家對託育的依賴之深。據說疫情期間,日本政府想方設法引導家長不要把寶寶送託,可是,早已感受到送託的好處,嘗盡入託甜頭的家長們卻迫不及待把寶寶送入園。
  • 2020年託育品牌推薦,最值得關注的託育品牌
    託育行業也逐漸進入了大眾的視野,於是,託育便有了用武之地。家長們的焦慮也從以前的「要不要上託育」,變成現在的「上什麼樣的託育」。無論是從教育方面的角度還是從教養方面的角度,有了託育所,家長可以更好的平衡工作與家庭之間的關係,並且託育機構提供的早期教育服務,也更有利於孩子科學成長。在父母雙方都在工作的條件下,將孩子送去託育不免來說是一個較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