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及港口 - 常州年鑑2008

2020-12-24 常州人民政府網

【概述】 2007年,常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020萬噸、貨櫃2.25萬標箱,比上年增長25.7%和39.7%。全市公路、水路客貨運量佔綜合交通運輸比重達90%以上。在保持公路交通發展優勢的同時,貫徹落實全省加快水運事業發展工作會議精神,加大水運建設投入,全年完成水運建設投資12.38億元,增長31%。京杭大運河常州市區段改線主體工程提前一年完成,水運主通道功能得到提升的同時,進一步拓展了城市發展空間,暢通了城市南北交通,形成了「一河一路三林帶」(大運河、312國道及它們之間的3條綠化帶)的交通景觀,成為常州的又一城市名片。錄安洲港區開發全面啟動,多用途碼頭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港區石化碼頭立項獲交通部批覆。錫溧漕河、蕪太運河、丹金溧漕河和京杭大運河東、西段改擴建以及夾江集疏運碼頭工程前期審批取得實質性進展,部分項目已具備開工條件。建立港口並聯許可制度,交通部門履行港口管理的職能得到加強。運河改線段安全監管系統加快建設,航政管理系統在全省推廣,增強了交通工作的規範性和高效性。(孫建華)

【常州最大的內河港區總體設計方案通過審定】 3月,常州港京杭大運河東、西港區工程使用岸線正式通過交通部和國家發改委審批。批覆認為項目建設基本符合常州港總體規劃,同意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推薦的總平面布置方案(東港區使用1200米、西港區使用780米的港口岸線),明確常州市交通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為項目法人。常州東港、西港工程位於京杭大運河常州改線段航道兩岸,其中東港區將建設1000噸級散貨泊位1個、1000噸級多用途泊位3個、500噸級(水工結構兼顧1000噸級)散貨泊位10個、500噸級(水工結構兼顧1000噸級)件雜貨泊位5個,年設計通過能力620萬噸;西港區建設1000噸級散貨泊位4個、500噸級(水工結構兼顧1000噸級)多用途泊位4個、500噸級(水工結構兼顧1000噸級)件雜貨泊位4個,年設計通過能力450萬噸。(殷筍)

【錄安洲港區多用途碼頭一期工程全面完工】 12月,錄安洲港區多用途碼頭一期工程全面完工。該項目總投資3億元,建有5萬噸級多用途泊位碼頭2個(設計年通過能力272萬噸),佔用岸線454米,配套建成貨櫃堆場4.5萬平方米、多用途堆場5.5萬平方米、倉庫1萬平方米、生產生活輔助設施2萬平方米。工程於2006年底開工建設。(丁婉蓉)

【常州港口總吞吐能力突破千萬噸】 2003~2007年,在常州港實現國家級一類口岸開放的基礎上,按照港口總體規劃,掀起了新一輪港口建設高潮。5年累計完成投資超7億元,新增生產性泊位碼頭11個(萬噸級以上泊位碼頭4個),新增吞吐能力880萬噸(與2002年185萬噸的吞吐能力相比,增幅達475.7%),總吞吐能力達1065萬噸,為常州沿江開發和外向型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助推力。(陳峰)

【推出港口管理「三項制度」】 年內,市交通部門為規範全市的港口規劃、建設、維護、經營和管理,根據行政審批職能,推出三項綜合管理制度。1.實行港口行政審批「一門式」受理制度。對涉及港口及相關業務的11項行政審批統一由常州市行政服務中心交通窗口受理,並由行政服務中心交通窗口進行並聯審批;對建設與通航有關的設施、但不涉及港口建設的申請事項,由市航道管理部門與地方海事管理部門並聯審批,在並聯審批過程中,由航道部門對是否符合通航標準先行審查。2.完善定期信息通報制度。建立港口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完善交通綜合行政執法機構與交通行政主管部門之間、與交通其他具體管理機構之間的溝通反饋機制。3.建立港口管理綜合稽查制度。積極開展水上交通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探索,每年由市交通局港口處牽頭組織開展一次港口管理聯合執法行動,徹底解決港口管理的多頭執法、交叉執法、重複執法等問題,健全交通綜合行政執法機構之間責權明確、配合緊密、反應迅速的聯繫機制,提高交通行政執法效率。(許曉楓)

【航政管理】 航政部門全年巡航2.53萬公裡,清障掃床1626公裡,改造農危橋16座,清理航道內廢棄物、堆放物2486噸,清除沉石3296噸,清除木樁142根;檢查航標、標誌標牌121次,維護保養航標、標誌標牌28次,大修航標8座,新建(戴溪)航標1座,移建(運河改線段)航標3座;維護蕪太運河標誌標牌6塊,新建運河改線段標誌標牌55塊;全市19座發光航標每天遙測2次,航標正位率、發光率100%。充分利用現有的航標遙控遙測系統、航道數字巡航監視系統、航政管理系統信息平臺對全市航政管理實行動態管理,提高了航政管理的科技含量。《航道數字巡航監視系統推廣應用》科研項目通過省交通廳航道局科技成果鑑定,並開始在全省航道系統推廣應用。繼續推行航政執法量化管理,全年立案查處行政違法行為153起,罰款8.87萬元,拆除老違章10起,收取航道賠(補)償費125萬元。依法辦理行政許可,全市全年受理核查航政審批85起。(陸旻昊)

【優化內河水域通航環境五項措施】 年內,為進一步落實城市長效管理措施,創優常州發展環境,市交通部門積極採取五項措施,努力改善和優化通航水域環境。1.改進工作作風,實行限時報修制度,不斷加大航道破損駁岸和欄杆的維修力度。2.加大通航水域的水上飄浮物清理力度和打撈密度,以主城區通航水域為重點,實行每天定期清理制度。3.加強與運河沿線社區和城管部門的聯動力度,對岸邊垃圾實行布控,共創良好水環境。4.加強船舶防汙染力度,以危險品水上安全運輸、作業為監管重點,要求危險品運輸船舶、企業和作業碼頭的應急防汙染設備全部配置到位。5.加強船舶噪音汙染控制力度,在蘇南運河掛槳機船禁航的基礎上,努力推動轄區航道掛槳機船禁航實施進程,從根本上解決掛槳機船舶噪音汙染問題。(陸旻昊 張敏)

【《航道巡航數字監視系統推廣應用》系統在全省推廣應用】 《航道巡航數字監視系統推廣應用》科研項目是省航道局2006年1月立項,由常州市航道部門負責開發研製的重點科研項目。該項目在完成了全部規定開發內容的同時,還實現了三項創新:1.在航政艇上安裝數字視頻監控設備,以視頻圖像直觀反映巡航記錄。2.將巡航採集的視頻圖像經後臺編輯進入巡航管理系統,有效地提高了查詢效率,實現航政工作動態管理。3.解決了航政快艇高速錄像時圖像不清晰等難題。評審組專家一致同意該課題通過科技成果評審(驗收)並在全省推廣應用。該系統的推廣應用是塑造航道形象的載體,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需要,也是江蘇由航道大省向航道強省跨越的標誌。(陸旻昊)

【船舶檢驗】 全年共檢驗新建船舶(鋼質)113艘、1.95萬總噸、2.05萬千瓦,檢驗營運船舶2044艘、33.22萬總噸、20.03萬千瓦,檢驗玻璃鋼船717艘,檢驗船用產品666臺,審圖100套。以確保船舶法定檢驗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為主線,進一步強化船檢體系建設,狠抓船檢工作的程序化和規範化,確保船檢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外掛船舶整治工作成果突出,全市外掛船舶回港辦證120艘,其中常州64艘、金壇11艘、溧陽45艘,保質保量提前完成本市「外掛船舶」治理工作任務。積極開展玻璃鋼船廠「質量信得過」競賽活動,為船廠提供技術支持,服務船廠,全面提高轄區內玻璃鋼船廠的競爭力和產品檔次。積極扶持鋼質船廠的生產,幫助尋找國內外市場,公務艇建造已成為常州市造船業的拳頭品牌;對承擔特種海巡艇建造任務的鋼質船廠,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督促建造進度和開展船舶檢驗,保證特種海巡艇按時優質交付。(張敏)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 年內,全市水上交通安全四項指標比上年下降12%,其中水上交通事故5起、沉船艘數0、死亡人數0、經濟損失28.1萬元。加強對主幹線航道的巡航、協調、聯動等措施,轄區內航道暢通率98.5%,全年未發生一起因管理不善而造成航道大面積堵檔的現象,有力地保證了煤炭、石油等能源重點物資的運輸。不斷完善事故應急預案,提升水上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全年水上搜救接警1380起,使用搜救泵17次,挽回經濟損失196萬元。為船民提供優質服務,積極做好船員考試、培訓工作,全年86人參加3期三等以上船員全國統考、341人參加4期四等船員考試、81人參加1期三等非長江航線內河船員考試、124人經培訓取得特培合格證;換發新版適任證書3035本,換發率達100%;船舶所有權登記314艘,抵押權登記65艘,發放船舶IC卡694張,確保了換證、船舶登記工作順利進行。各類專項整治卓有成效。投入10多萬元對全市易碰橋梁和危橋設置了警示標誌;先後出動海巡艇45艘次、人力200餘人次,對殷墅橋、祝莊橋等11座危橋拆除現場進行交通管制;加強危險品船舶專項整治,水上危險貨物運輸監裝監卸977艘次、10.5萬載重噸,有力地確保了危險貨物運輸安全;在渡口專項整治活動中,圩塘汽渡順利通過考核驗收;加強重點部位安全監督和開展節日期間水上安全大檢查,全年汽艇出航5438艘天、上航上線3.1萬人次,檢查船舶38.01萬艘、處理違章船舶7.52萬艘,佔總檢查船舶的19.8%;大力推進船舶標誌標識整治工作,確保轄區船舶標誌標識規範化管理;在船舶汙染防治活動中,積極參與防汙宣傳,進一步加大太湖流域船舶汙染防治力度,為迎接省交通廳組織的對蘇南運河文明樣板航道的第二次複查做好充分準備,結合轄區航道實際情況對掛槳機船橫越蘇南運河實施限航,運河環境汙染得到明顯改善。(張敏)

【長江常州段沿江違章船舶整治活動】 9月,常州地方海事部門在魏村、圩塘、小河3個沿江地區開展船舶外掛、「三無」船舶等違章專項整治活動。共查處各類違章船舶1.2萬艘(無證船舶136艘),實施行政處罰1308起,追繳規費和罰款30.12萬元。至10月底,集中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有59艘無證船舶已辦理或正在辦理證照手續,106艘以往經常違法逃漏規費的船舶業主主動繳納國家規費。(張敏)

【京杭大運河常州段安全監管「545」實施方案】 2007年底,京杭大運河常州段改線工程全面建成通航。為加強該航段水上交通安全監管,確保船舶航行安全,維護航道暢通,12月,常州地方海事部門專門成立安全監管組織機構,並制訂安全監管「545」實施方案。即突出監管「五個重點」:新運河連江橋入口處、新運河與常宜線航道入口處、新運河與採菱港航道入口處、新運河戚墅堰電廠出入口處和新運河水上水下施工作業管理。重點克服「四個難點」:新運河枯水最低通航水位僅2.5米,不利於大型船舶通航;運河沿線應急系纜樁未設置,船舶應急停泊秩序難以維持;海事艇力、人力不足;新運河海事站所、視頻監控未建成,不利於現場管理。堅持「五措並舉」:設置現場臨時監管站點,擬在新閘防洪閘、採菱港入口處設置保證日常巡航及緊急情況的應急搜救;落實值班和巡航制度,加強對危險品運輸船舶的監管;落實應急預案,及時處置水上險情;及時通報信息、與周邊海事及相關部門聯動;根據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通航管制辦法。(張敏)

相關焦點

  • 江蘇省港口集團單月貨櫃吞吐量創新高
    近階段,江蘇省港口集團完成貨櫃吞吐量61.4萬TEU,同比增長5.3%,在國外疫情依舊持續、國際貿易形勢錯綜複雜的局面下,首次實現年內單月正增長,同時創下自集團成立以來單月貨櫃吞吐量歷史新高。
  • 江蘇省常州市長江經濟帶船舶和港口汙染突出問題整治工作方案
    各地區要重點從船舶汙水收集處置裝置的配備和運行、港口碼頭船舶汙染物的接收能力、船舶汙染物上岸後轉運處置運行銜接、港口碼頭自身環保設施、港口岸電設施使用率等方面,組織港口經營企業、水路運輸經營者、轉運處置單位等對照法規、文件標準和整治任務要求,深入開展全面排查,逐企業、逐船、逐碼頭建立問題清單和任務清單,制定具體整改措施和工作計劃安排上報市交通運輸局,並由市交通運輸局會同市生態環境局匯總。
  • 江蘇省港口貨櫃吞吐量單月歷史新高!
    8月份,江蘇省港口集團完成貨櫃吞吐量61.4萬TEU,同比增長5.3%,在國外疫情依舊持續、國際貿易形勢錯綜複雜的局面下,首次實現年內單月正增長,同時創下自集團成立以來單月貨櫃吞吐量歷史新高。「點上開花」——用耕耘承納收穫自成立以來,集團持續推進「區域一體化+專業化經營」體系改革,成立長江貨櫃事業部,統籌貨櫃板塊業務,辛勤耕耘、銳意進取,不斷優化功能布局和資源配置,著力提升港口生產服務效能
  • 園林綠化 - 常州年鑑2010
    加強企業服務,完善三級企業綠化資質申報評審制度,完成綠化企業資質就位、換證和100多家企業的信用手冊更換;與市建設局聯合評比「金龍」杯暨2007~2008年度「戈裕良」杯優質工程,常州桃源園林綠化有限公司等8個企業獲獎。【公園管理】  全市公園管理機構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增收節支,通過參與綠化工程建設、綠地管養等,拓展創收渠道,增強自身造血功能。
  • 交通水路窗口:首次信用承諾制落地
    交通水路窗口:首次信用承諾制落地為企業當場領取港口經營許可證 來源: 水路運輸窗口 發布時間:2020-12-21 字體:[ 大 中 小 ] 12月9日上午,南通某拖輪公司向市交通局水路窗口遞交了《行政許可事項信用承諾書》,申請辦理港口經營許可延續(普通貨物),窗口依據交通行政許可信用承諾制度規定,經核查確認該企業滿足信用評級要求
  • 常州年鑑2005
    全年引進農業生產新品種30多隻,新增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20個、無公害農產品21隻,年末全區擁有常州市級以上名優農產品42個。生產經營方式進一步向集約化、專業化方向轉變,全區14家重點龍頭農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3.2億元,增10.2%。年末有區級以上農業科技示範園區17個,增1個。
  • 基本情況 - 常州年鑑2011
    【地理位置】  常州地處江蘇省南部、長江三角洲腹地,位於北緯31°9′~32°4′、東經119°8′~120°2′,東瀕太湖,東鄰近上海、蘇州、無錫,西與南京、鎮江接壤,南與無錫、安徽省交界,北襟長江。      常州地貌類型屬高沙平原,山丘、平圩兼有。
  • ·幼兒教育· - 常州年鑑2007
    4月,常州幼兒教育網(http://czyj.czedu.com.cn/)開通,網站設有幼教動態、研究平臺、教師在線、童心天地、家長頻道、健康小站等6個欄目。 【調整幼兒園收費標準】  (參見【《常州市區幼兒園收費管理實施意見】) 【舉行幼兒園「主題性遊戲」評比活動】  11月舉行。經轄市、區選拔,有16所幼兒園參加角逐。
  • 貨櫃水路運輸的分類
    第一節貨櫃水路運輸概述   貨櫃水路運輸的分類   按水路運輸的經營方式分類   1、定期船運輸(Liner shipping)   定期船運輸是指班輪公司將船舶按事先制定的船期表,在特定航線的各掛靠港口之間,為非特定的眾多貨主提供規則的、反覆的貨物運輸服務,並按運價本或協議運價的規定計收運費的一種營運方式
  • 2019年水路運輸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內河航運的作用不斷加強
    2015-2020年7月中國水路客運量情況統計數據來源:交通運輸部,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2、貨運量得益於不斷增長物流運輸需求,以及港口設施的完善,水運的在區域物流中的地位逐漸凸顯,貨運需求增長穩定,貨運量也保持穩定增長態勢,2019年我國水運共完成貨運量
  • 常州年鑑2010
    淹城商業街中醫、文化、餐飲三條特色街開張營業,淹城春秋園主要項目基本建成,淹城在國際花園城市競賽中獲聯合國環境可持續發展項目金獎,常州科教城三期推進順利,夏巖三勤生態園花都水城項目主體完工。江南花都產業園、花木市場、藝林園、紫薇園、紅月亮水莊、玫瑰園6大建設工程以及姬山古鎮1個建設項目全面啟動。各鎮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完善,要素集聚能力穩步提升。
  • 走水路也能「網際網路+」 北江水路運輸信息應用系統上線
    近日,清遠北江水路運輸信息應用系統上線,市交通局組織全市各縣(市、區)交通主管部門、船閘管理調度單位、船東協會等相關單位110餘人參加了培訓。為我市水路運輸市場實現網上辦事,加強企業宣傳發展,提高辦事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
  • 中國內地最早英文年鑑將翻譯出版
    這一年,出口的茶葉是2.5兩銀子/百斤,毛扇是1兩銀子/百斤,這些信息來源於目前所知中國內地的第一本城市年鑑《上海年鑑(1852)》(英文版)。《上海年鑑(1852)》  昨天,由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上海市文史資料研究會、上海市年鑑學會共同主辦的《上海年鑑(1852)》專家研討會在上海市政協召開。
  • 2020年中國水路運輸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環保性、經濟性較為突出
    水路運輸是從古至今許多國家較為重要的運輸方式選擇之一,它主要以港口為運輸基地、以水域為運輸活動範圍,比如海洋、河流和湖泊等,其主要運輸工具為船舶。水路運輸的發展源遠流長,是各主要運輸方式中到目前為止興起最早的運輸方式。水路運輸與其他運輸方式相比較,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及優勢。
  • 關於進一步加強公路水路公共基礎設施政府會計核算的通知
    二、關於公路水路公共基礎設施的確認 (一)公路水路公共基礎設施的界定。 本通知所稱的公路水路公共基礎設施,是指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為滿足社會公共運輸運輸需求所控制的公路、運輸站場、航道、港口、輪渡及其配套設施等有形資產。
  • 常州年鑑2009
    ¡¾¸ÅÊö¡¿ 2008Äê£¬Ãæ¶Ô¹ú¼Ê½ðÈÚΣ»úÂûÑӺ͹úÄÚ¾­¼ÃÏÂÐеÄË«ÖØÑ¹Á¦£¬³£ÖÝÊй¤Òµ¾­¼Ã·¢Õ¹ÔâÓö¶àÄêÀ´ÉÙÓеÄÀ§ÄѺÍÌôÕ½£¬·¢Õ¹ËٶȳÊÏÖÖðÔ»ØÂäÌ¬ÊÆ¡£Ãæ¶ÔÑϾþµÄ¾­¼ÃÐÎÊÆ£¬³£ÖÝÊвÉÈ
  • 略論地方綜合年鑑框架設計創新
    這和我們地方綜合年鑑框架設計創新的原則一樣,地域性和時代性,是其主要原則。另外因為年鑑是一年之鑑,年度性是其重要特徵,因此年度性也是年鑑框架設計創新的原則。從已有的關於地方綜合年鑑框架設計的理論研究看,主要認為年鑑框架特色在於年度性和地域性。如陸瑞萍在《精品年鑑框架的構建》一文中指出,「年鑑的框架是年鑑基本內容和編排形式的總體設計。
  • 交通運輸部解讀公路水路交通實施節約能源法辦法
    為了更好地貫徹《節能法》,交通運輸部組織對《交通行業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細則》(以下簡稱《細則》)進行了修訂,並於近日頒布了《公路水路交通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辦法》(交通運輸部令2008年第5號,以下簡稱《辦法》)。    交通運輸部在行業節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辦法》與原《細則》有哪些具體變化?對交通運輸行業的節能減排工作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 中國內地最早的年鑑將全文翻譯出版 兼具史料及文獻學價值
    上海年鑑(1852)》專家研討會舉行。 陳靜 攝中新網上海3月19日電 (記者 陳靜)《上海年鑑(1852)》(英文版)是中國內地最早的年鑑。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19日透露,《上海年鑑(1852)》(英文版)計劃於今年6月影印並全文翻譯出版。
  • 西安鐵道職業學校水路運輸管理專業從事哪些工作?
    西安鐵道職業學校水路運輸管理專業從事哪些工作? 水路運輸管理專業 畢業生主要面向水路運輸管理專業學生主要面向珠三角各類港口企業、航運企業、港航物流企業、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國際物流企業等單位從事港口經營管理、港航物流服務、港口理貨、保稅區倉儲管理、貨櫃運輸組織、報關等工作。也可報考公務員,從事各級交通主管機關、港航行政管理等部門從事交通綜合執法、水路運輸行業管理等方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