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其會 孫峰 來源:華山感染
2018 年 7 月 27 日,中華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感染病學學術會議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本次年會是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第十五次全國年會,也是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和美國感染病學協會的首次聯合會議。同時,本次會議還是中華醫學感染病學分會和中華醫學會熱帶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的首次聯合會議。
終身成就,眾望所歸
在開幕式上,大會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以表彰在我國感染病學科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們。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翁心華教授榮獲本次大會委員會首次設立的「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終身成就獎」,以表彰翁心華教授為我國感染病學科做出的巨大貢獻。
圖 李蘭娟院士為翁心華教授頒發終身成就獎
更名不易,建設道遠
在開幕式隨後進行的「大感染病學科建設和發展論壇」上,翁心華教授與參會學者分享了當年將「傳染病學會」改成「感染病學會「的艱難改革歷史,指出感染病學科目前取得的成績是多年來眾多感染病學教授、專家們做了大量的工作共同奮鬥而來的。同時,翁教授對感染病學科的發展寄予厚望,做臨床很複雜,鼓勵在座每一位感染病科醫生不要拘泥於懂得一點病原學,懂得一點抗生素的應用或者某個單病種的診治,而是擴大知識面,注重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感染病學科與風溼科、呼吸科、血液科等諸多科室存在交叉,臨床學問很深,努力建設新模式的感染病大平臺。
發熱待查講求「唯實」
7 月 27 日晚舉行了《發熱待查診治專家共識》的發布會,翁心華教授在發布會中寄語感染科醫生在臨床中要講求「唯實」,不盲從專家或教授的指示或分析,不局限於書本、共識指南,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研究處理臨床問題。他鼓勵從事發熱待查診治的同道們在疾病診治過程中要貼近病人,基於自己親自看到或查到的客觀可靠的事實,比如患者的症狀、體徵、治療反應等形成自己的綜合判斷,不可盲目相信書本,亦不可盲從權威。
終身成就獎:翁心華
翁心華,1962 年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醫學系,現為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2013 年白求恩獎章獲得者。曾擔任第七屆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第九屆中華醫學會內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曾任《中華傳染病雜誌》主編、《中華內科學雜誌》副主編、以及《中國新藥與臨床雜誌》、《實用內科雜誌》、《國際流行病與傳染病雜誌》、《微生物與感染》副主編、《實用內科學》(10-14 版)副主編、「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傳染病學》主編、《現代感染病學》主編。2012 年起主編《翁心華疑難感染病和發熱病例精選與臨床思維》系列叢書,已出版 6 冊。
翁心華教授長期從事傳染病的臨床、教學與科研工作,對各種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對長期不明原因發熱的病因診斷、細菌感染性疾病以及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感染等方面有著深入的臨床實踐與研究。曾完成多項國家級的重大研究課題,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十五攻關課題以及「973」等國家重點課題。曾以第一作者或與他人合作發表論文 200 餘篇。
本文轉載自華山感染微信公眾號。
更多會議資訊請關注中華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感染病學學術會議會議精彩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