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缺陷當心耐寒「狙擊手」:發熱、頭痛伴意識障礙 5 天 1 例

2020-12-20 丁香園

病史簡介

患者,女,29 歲。因「發熱、頭痛伴意識障礙 5 天」於 2012 年 6 月 13 日入院。

2012 年 6 月 9 日患者無明顯誘因下出現頭痛,未予特殊處理。次日頭痛加劇,出現噴射狀嘔吐,伴發熱,Tmax 40.6℃。外院予對症治療,仍持續高熱,且嘔吐加重。

查血常規 (2012.06.12) 白細胞:10.3×109/L,中性細胞:92.6%, 淋巴細胞:4.6%, 血小板:90×109/L;  腦脊液常規:淡黃,渾濁,分類:多核 75%,單核 25%,有凝塊,潘氏試驗 (++),紅細胞 312×106/L, 白細胞 520×106/L;腦脊液生化:氯化物:118.0 mmol/L,乳酸脫氫酶:112U/L,蛋白質:2.8 g/L,糖:0.1 mmol/L,蛋白質定性:+++;腦脊液塗片:革蘭陽性桿菌。

請我科會診,考慮化膿性腦膜炎,建議青黴素聯合美羅培南,同時口服複方新諾明(TMP-SMZ)抗感染治療,患者體溫漸恢復正常,6 月 13 日 轉至我科繼續診治。

入院時,患者神志欠清,精神萎,胃納欠佳、睡眠差,帶入導尿管一根,體重無明顯下降。推入病房,查體不合作,對答不切題。頸部僵硬,腹脹明顯,腸鳴音弱。餘體徵無殊。

患者澳籍華裔,旅居國外多年,飲食習慣西方化,喜食蔬菜沙拉、奶製品等。既往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病史 8 年餘(2004 年起),初期服用潑尼松 2.5 mg/d、羥氯喹、葉酸治療, 後病情多次反覆,潑尼松加量並維持至 15~60 mg/d;2011 年出現偏身麻木,舌頭麻木,意識障礙,查 MRI 及 CT 未見異常,2012 年 3 月外院考慮其為 SLE 癲癇發作,加用左乙拉西坦抗癲癇。

問題 1:如果你是主診醫師,該如何進行診斷及鑑別診斷?

患者為年輕女性,有 SLE 病史多年,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屬於免疫低下人群。在此基礎上急性起病表現為高熱、劇烈頭痛、噴射性嘔吐及意識障礙,腦膜刺激徵陽性,首先應考慮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可能。同時患者外周血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加至 90% 以上;腦脊液結果提示白細胞數增加以多核為主,糖顯著降低,蛋白質增高;抗細菌治療後症狀有明顯好轉,提示細菌性感染的可能性比較大。特別是腦脊液塗片見到革蘭陽性桿菌,更支持這一診斷。

鑑別診斷需排除其他病原體造成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主要是病毒性、結核性和真菌性。患者腦脊液中白細胞數明顯升高,基本可以除外病毒性感染。結核性及真菌性腦膜炎也常見於免疫缺陷人群,需進一步的病原學檢查來排除。

初步病原學結果為革蘭陽性桿菌,需考慮病原體如表 1 所示。

表 1 革蘭陽性桿菌分類及特點

其中只有炭疽芽孢桿菌和李斯特菌會引起腦膜炎。炭疽散發,呈地方性流行,患病的牛、馬、羊、駱駝等食草動物是人類炭疽的主要傳染源,患者多有職業接觸史;而李斯特菌為食源性致病菌中重要的一種,免疫低下人群發生此類感染更為常見。結合患者既往病史,為免疫低下人群,李斯特菌感染可能更大。

進一步診治

入院後輔助檢查 (2012.06.13):

血常規:白細胞:10.78×109/L,血紅蛋白:121 g/L,血小板:89↓×109/L。尿常規: 潛血: +++ ,白細胞: 10~12 /HP。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正常。血乳酸:1.38 mmol/L;血糖:7.3↑mmol/L;血沉:63 mm/h。抗核抗體陽性,滴度: 1:10000 ,核小體定量: >800 RU/ml, dsDNA 陽性,核糖體 P 蛋白陽性。C3:0.51 g/L ↓,C4 :0.10 g/L。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腹部 B 超正常,血 T-SPOT、血及腦脊液隱球菌凝集試驗陰性。

入院當天繼續予青黴素 640 萬 u q8 h、美羅培南 1.0 g q8 h 靜滴,TMP-SMZ 2 片 tid 口服抗感染;甲潑尼龍治療原發病;同時予甘露醇、甘油果糖脫水及營養支持等對症處理。

入院第二日患者體溫 37.9℃,意識障礙加重,煩躁、譫妄、胡言亂語,頭痛伴有腰背部疼痛,腹脹;複查白細胞:11.97×109/L,紅細胞:4.29×1012/L,血紅蛋白:121 g/L,中性細胞:81%↑,淋巴細胞:4.1%↓,血小板:115×109/L;肺部 CT:兩下肺紋理增多,兩肺下葉炎症伴雙側胸腔積液伴部分肺膨脹不全,腹腔少量積液。頭顱 MRI:左側基底節區缺血灶,腦膜明顯線樣強化,符合腦膜炎臨床診斷。血培養及腦脊液培養結果回報均提示李斯特菌生長。

問題 2:關於李斯特菌感染,你了解多少?

李斯特菌有 2 個群 7 個種,其中只有單核細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 可感染人類。Get 以下要點,讓你不再疏漏 LM 感染:

1. 病原體特性

革蘭陽性無芽孢桿菌,耐寒,4℃ 生長良好。

2. 感染途徑

食源性為主,亦可胎盤垂直傳播。LM 易汙染食物如圖所示:


圖 李斯特菌易汙染的食物

3. 易感人群 

LM 感染易發生在新生兒、老年人、孕婦及免疫低下人群。

4. 臨床表現 

(1)非妊娠的免疫力低下成人:腦膜炎型、敗血症型為主,佔 94%,其它局灶感染相對少見。

(2)妊娠期感染:流產、死胎、早產。

(3)新生兒感染:腦膜炎、敗血症。

(4)免疫力正常人群:自限性、伴發熱的胃腸炎常見。

5. 實驗室診斷  

仍有賴於病原菌分離培養。血清學抗原檢測如 ELISA、免疫磁珠分離法敏感性不高且抗體較難獲得;DNA 晶片及基於 PCR 技術的分子診斷方法耗時短、敏感性、特異性高,但成本高,目前臨床尚未推廣。

6. 治療 

LM 對多種抗生素敏感,但對頭孢類抗生素天然耐藥。根據桑德福熱病指南,LM 感染首選氨苄西林聯合慶大黴素治療,青黴素過敏者可考慮 TMP-SMZ,其他有效藥物包括青黴素 G、美羅培南、紅黴素、抗假單胞菌氨基糖苷類等。利福平、萬古黴素、第四代喹諾酮類也有報導顯示對 LM 有較強抗菌活性。LM 腦膜炎抗感染治療療程推薦:免疫正常者 21 天,免疫缺陷者所需療程更長。

後續治療及轉歸

患者李斯特菌腦膜炎合併敗血症; SLE 診斷明確。治療如下:

1. 抗感染治療 

繼續青黴素、美羅培南、TMP-SMZ 聯合抗感染, 6.16 患者神志轉清、體溫轉平,後多次複查腰穿,腦脊液常規及生化不斷好轉。6.28 停美羅培南。7.30(療程 6 周)停青黴素。之後 TMP-SMZ 口服。期間腦脊液逐步恢復正常,血及腦脊液培養未再有陽性結果。腦脊液常規、生化變化情況見表 2。

表 2 本例李斯特菌腦膜炎患者腦脊液各指標變化情況

2. 原發病治療 

改甲潑尼龍為地塞米松 3 mg(9:00am) - 2 mg(9:00pm),同時加用奧氮平 1.25 mg qn 控制精神症狀,6.27 起地塞米松逐漸減量,加用羥氯喹 0.1 g bid po。7.18 起因患者出現雙膝關節及踝關節酸痛,夜間加重,故地塞米松改回原劑量(3 mg-2 mg),後症狀消失。因患者腦膜炎病情控制良好,7.30 起僅餘 TMP-SMZ 口服,故 7.30 起轉至風溼科繼續進行 SLE 的治療。

3. 其他治療 

確診後予大劑量丙種球蛋白 20 g×5d 衝擊治療提高免疫力(以後每個月一次,20 克/次),同時予通便利尿、脫水降顱壓等對症支持。

病例點評

該 LM 腦膜炎感染病例診療過程對臨床工作的啟示?

1. 對於高危人群(如該患者為免疫低下人群)出現敗血症及腦膜炎症狀者,需警惕耐寒狙擊手--LM 感染的可能。

特別是在患者有可疑食物食用史時(該患者平素喜食沙拉及奶製品)。

2. LM 感染首選氨苄西林聯合慶大黴素治療。

但在該患者由於病情較重,且 TMP-SMZ 僅有口服製劑,故在青黴素 G 聯合 TMP-SMZ 的基礎上,加用了第三種抗生素美羅培南。患者治療反應較好,故予維持治療 2 周后,逐步降階梯治療。同時患者為免疫低下人群,恢復相對較慢,故抗感染療程遠超過 3 周,在治療 6 周時,腦脊液常規生化方恢復正常。 

參考文獻

1. 楊建偉. 單核細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最新研究進展 [J]. 齊魯醫學雜誌,2013,28(5):465-467.

2. 張巍. 妊娠及新生兒期李斯特菌病 [J]. 中華臨床醫師雜誌,2013,7(13):5738-5740.

3. Benshushan A, Tsafrir A, Arbel R, et al.Listeriainfection during pregnancy: a 10 year experience[J]. IsrMed Assoc J, 2002,4(10):776-780.

4.  尹有寬. 李斯特菌感染. 見:翁心華,潘孝彰,王岱明主編. 現代感染病學 [M]. 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 1998:325-329

5. Siegman-Igra Y, Levin R, Weinberger M,et al.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fection in Israel and review of cases worldwide[J]. Emerg Infect Dis,2002,8(3):305-310.

6. BenShimol S, Einhorn M, Greenberg D.  Listeria meningitis and ventriculitis in animmunocompetent child: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 Infection,2012,40(2):207-211.

7. Jadhav S, Bhave M, Palombo EA. Methods used for the detection and subtyping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J Microbiol Methods. 2012;88(3):327-41.

編輯: vivid_vitakid,Pupu,SusieWang

審閱:虞勝鐳

專家審核:金嘉琳

編選自《翁心華-疑難感染病和發熱病例精選與臨床思維 2014》

本文經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官方微信「華山感染」授權轉載,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點擊查看華山感染更多精彩學術內容


相關焦點

  • 一例發熱、頭痛和進行性腦病的70歲女性
    Hogan 博士(醫學):一位有偏頭痛病史的70歲女性在秋季因發熱、頭痛和進行性腦病入院。   患者既往體健,本次入院前12天出現發熱,體溫高達39.7℃,同時伴有畏寒、疲乏無力、頭痛。還出現噁心和間歇性嘔吐。患者服用對乙醯氨基酚和舒馬普坦,但症狀持續。
  • 「眩暈伴噁心嘔吐」不能輕視
    眩暈伴噁心嘔吐是神經科常見症狀,但萬萬不能輕易忽視!近日就碰到一例,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難受的「日常」72 歲的退休女教師,日常生活很是規律,早睡早起。
  • 頭痛就吃止痛藥? 過度用藥當心越吃越痛
    頭痛就吃止痛藥? 過度用藥當心越吃越痛 原標題:   頭痛是幾乎人人都會有的常見病,類型多樣,如偏頭痛、神經性頭痛、血管性頭痛等。
  • 40歲男子發熱、頭痛20餘天,以為是呼吸道病毒感染,其實是大病前兆...
    40歲的張先生(化名)因連續20餘天發熱、頭痛並伴癲癇發作,最終被查出是膽脂瘤。乍聽到「瘤」這個字讓他受了不少驚嚇,以為自己得了絕症,幸運的是在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經過李士其教授手術後最終化險為夷。
  • 廣泛性硬腦膜增厚伴MPO-ANCA陽性1例報告及文獻複習
    主因右眼疼痛4 m,頭痛伴右眼視力下降2 m入院。患者4 m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眼疼痛,呈持續性脹痛,伴右眼結膜發紅,無明顯頭痛,就診於當地眼科醫院,考慮'鞏膜炎」,給予地塞米松球後注射3次,後眼痛症狀緩解。
  • 經典病例:這樣的不明原因發熱你一定沒見過
    就診前 2 周,患者出現發熱伴嗜睡、定向障礙和盜汗。無咳嗽、咯血,無尿頻、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症狀,無大便形狀或習慣改變,無胃腸道出血症狀。自患病以來,患者食慾差,體重減輕 10 Kg。既往史:平素身體健康,既往從未住院。個人史:既往在核醫學科擔任醫院物理師,已退休。熱衷於運動,現為瑜伽教練。吸菸多年,平均 2-3 支/天,已戒菸。近期曾前往法國。
  • 10 種兒童發熱伴皮疹疾病鑑別要點
    (2) 鑑別要點 前驅期為發熱至出疹(3~4 天),起病急,以發熱、卡他症狀、咳嗽、聲音嘶啞等為主要症狀,起病後 2~3 約 90% 患者口腔出現麻疹黏膜斑(Koplik spots); 患兒出疹時多於發熱 3~4 天開始,
  • 從一例 CLIPPERS 症候群談臨床思維與影像思維的培養
    因「面部發作性麻木 1 年,視物成雙、行走不穩半年,加重 2 月」而入院。1 年前,患者注意到面部出現發作性麻刺感,但餘無異常。半年前,患者出現了無痛性雙眼水平性復視,隨後出現了步態共濟失調,並於 2 個月內進行性惡化加重。此外,1 月前還出現了構音障礙、吞咽困難、聽覺過敏。整個病程中,始終無意識水平降低。入院時內科查體未見異常。
  • 探案丨中年女性發熱後腦梗,原因你想到了嗎?
    10餘天,加重伴右上肢麻木5天現病史:患者10餘天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發熱,Tmax 39℃,伴頭痛,雙側顳部脹痛;無寒戰,無噁心嘔吐、視物模糊、頭暈等不適,無咳嗽咳痰、胸悶氣促等。2020-08-19 再次發熱,T 38.5℃,伴有頭痛及右上肢麻木,持續約5分鐘後自行緩解;至當地醫院就診查血常規:WBC 5.70X109/L,N 69.8%;CRP 3.0mg/L;查頭顱MRI+MRA:左側基底節區小點狀急性梗塞灶,腦內少許斑點缺血灶;腦動脈主幹未見明顯異常。予頭孢曲松抗感染,阿司匹林聯合波立維抗血小板治療,體溫未見好轉。
  • 「日本東北自由行」10天、7天、5天總攻略
    這篇就要為大家整理「日本東北輕旅行」10天、7天、5天行程,懂玩的人都來看!來仙臺第一站就是去仙臺車站報到!車站附近超多百貨和藥妝,逛一整天也不夠!▋「東北」怎麼去?怎麼玩?這次就特別規劃10天、7天、5天三種「東北輕旅行」行程,為大家示範怎麼玩東北最好玩!繼續往下看吧▋日本東北輕旅行超簡單!10天、7天、5天示範行程總覽!
  • 產後頭痛,未必是小事
    原創 白衣鹹飯在過去的365天裡,不知道是遇到了什麼鬼,一下子遇到過兩例產後發生的致死性頭痛:第一位是位剖宮產術後第7天的產婦,在家裡出現頭痛,到醫院裡去問醫生,醫生也沒有說出個所以然。
  • 孩子發熱伴有頭痛、嘔吐,可能是患上了腦炎
    記者從南京市兒童醫院獲悉,夏季以來該院精神內科先後接診多例病毒性腦炎患兒。專家提醒,夏季天熱,病毒活躍,若發現孩子發熱並伴有頭痛、嘔吐等症狀,需及時就醫。夏季天熱潮溼,蚊蟲增多,正是病毒活躍的季節,致使各種腦炎患兒增多。「病毒性腦炎起病急、進展快,大部分愈後良好。但若治療不及時,病情會加重,引起繼發抽搐、癱瘓、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南京市兒童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梁超說,早發現早治療是治療病毒性腦炎的關鍵,家長一旦發現孩子高燒、頭痛,並伴有嘔吐、抽搐,或嗜睡、昏迷等意識改變,一定要及時送醫。
  • 【科普】不要小看小兒頭痛,還可能是這種病......
    今年5月份因一次普通感冒後出現反覆頭痛,頭暈,當時也沒有發熱,沒有嘔吐。頭痛反覆發作,學習成績也出現了下降。家長多處求醫,頭痛一直不見好轉,反而逐漸加重了,心急如焚的家長找到了有著豐富的小兒神經方面的治療經驗的浙二兒科專家。在做了相關影像學以及其他神經相關的檢查,很快明確了診斷: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
  • 發熱半月餘的骨髓肉芽腫,病原會是什麼呢 ?
    病情介紹患者,女,68 歲,江西省上饒市人,因「反覆發熱半月餘」於 2015-11-16 入院。
  • 頭痛的原因有哪些 長期頭痛或是這些疾病所致
    頭痛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情況,很多朋友對於頭痛的原因並不是十分了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一看頭痛的原因有哪些,頭痛的危害有哪些,頭痛怎麼辦,頭痛如何預防,希望能夠幫助大家遠離頭痛這一疾病哦。頭痛的原因有哪些如果你有長期頭痛的情況,那很有可能是下面這些事情導致的,請一定要當心。
  • 寶寶發熱伴嘔吐可能是什麼病?
    發熱伴嘔吐是小兒時期比較常見的臨床症狀,多見於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也常見於消化系統疾病和一些急腹症。  小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腦炎,在發病時都以發熱為早期症狀,多表現為持續性高熱,體溫常在39℃~40℃之間。在高熱的同時,患兒會出現頻繁嘔吐,多為噴射狀嘔吐,並且很快出現抽搐、昏迷、意識障礙。
  • 脂膜炎典型病例一例
    患者,女,67 歲,既往體健,因「發熱 6 天,腹瀉 4 天,皮疹 1 天」於 2016-05-02 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