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案丨中年女性發熱後腦梗,原因你想到了嗎?

2020-12-11 澎湃新聞

原創 王萌冉、金文婷等 SIFIC感染官微

作者:王萌冉、金文婷、馬玉燕

審閱:胡必傑、潘 珏

一、病史簡介

女性,52歲,浙江人,2020-08-24入中山醫院感染病科

主訴:發熱伴頭痛10餘天,加重伴右上肢麻木5天

現病史:

患者10餘天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發熱,Tmax 39℃,伴頭痛,雙側顳部脹痛;無寒戰,無噁心嘔吐、視物模糊、頭暈等不適,無咳嗽咳痰、胸悶氣促等。2020-08-17當地醫院查血常規:WBC 4.30X109/L,N 67.3%;頭顱CT未見明顯異常;予退熱藥治療後體溫恢復正常。

2020-08-19 再次發熱,T 38.5℃,伴有頭痛及右上肢麻木,持續約5分鐘後自行緩解;至當地醫院就診查血常規:WBC 5.70X109/L,N 69.8%;CRP 3.0mg/L;查頭顱MRI+MRA:左側基底節區小點狀急性梗塞灶,腦內少許斑點缺血灶;腦動脈主幹未見明顯異常。予頭孢曲松抗感染,阿司匹林聯合波立維抗血小板治療,體溫未見好轉。

2020-08-24 為明確診斷和進一步治療收住我科。

既往史:

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認結核病史;

二、入院檢查(2020-08-24)

【體格檢查】

T 37.7℃, P 110bpm, R 24次/分, BP 108/80mmHg。

神清,氣平;對答切題但反應稍慢;頸軟,雙肺呼吸音清,未及明顯乾濕囉音;心尖部未及雜音;腹平軟,無壓痛反跳痛;雙下肢無明顯水腫;雙側病理徵陰性。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Hb 125g/L;WBC 5.41X109/L,N 73.2%,EOS 1.5%;PLT 195X109/L;

炎症標誌物:hs-CRP 0.4mg/L;ESR 6mm/H;PCT 0.04ng/mL;

尿常規:PRO(-),RBC(++),WBC(-);糞常規+OB:陰性;

肝腎功能、出凝血及腫瘤標誌物:均未見明顯異常;

心肌酶譜:未見明顯異常;

自身抗體:ANA (-),ANCA (-),抗GBM抗體陰性;抗CCP抗體陰性;

免疫球蛋白全套、補體:均正常;

細胞免疫檢查:CD4+ 584cells/uL;

痰細菌、真菌培養:陰性;

血培養:陰性;

血隱球菌莢膜抗原:陰性;

真菌1-3-β-D-葡聚糖檢測(G試驗) :陰性;

T-SPOT.TB A/B:18/8(0/83);

【輔助檢查】

2020-08-24 頭顱增強MRI:腦內少許腔隙性梗塞灶,左側外囊點狀強化影;

2020-08-25 心電圖:竇性心律,逆鐘向轉位;

2020-08-26 超聲心動圖:靜息狀態下未見明顯異常;

三、臨床分析

病史特點:患者中年女性,急性病程,發熱伴頭痛,伴右上肢麻木,雖對答切題但反應較前減慢;血常規及炎症標誌物正常,T-SPOT.TB輕度升高;頭顱CT未見明顯異常;頭顱MRI檢查見腦內少許腔隙性梗塞灶,左側外囊點狀強化灶;常規抗感染治療後體溫無明顯下降。考慮定位診斷為中樞神經系統,可能原因如下:

腦血管疾病:患者有頭痛伴右上肢麻木、反應減慢;需首先考慮腦血管疾病所致;但患者發熱先於腦梗死出現,不符合腦梗或腦出血後吸收熱表現;如以二元論考慮,不排除患者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為腦血管疾病所致,發熱為其它原因相關;必要時可進一步完善發熱待查相關各項檢查以進一步明確。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1)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常見病原體包括細菌(如腦膜炎奈瑟菌、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諾卡菌等)、真菌(如隱球菌)、結核分枝桿菌、病毒以及寄生蟲等。該患者亞急性起病伴中樞神經系統症狀,但外周血炎症標誌物正常,T-SPOT輕度升高,常規抗細菌治療效果不佳,需首先考慮結核性腦膜炎或病毒性腦膜炎可能,可進一步完善腰椎穿刺檢查腦脊液檢查以明確診斷。

2)繼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遠隔部位感染灶的病原體經血行播散至顱內所導致的繼發性感染,常見的原發疾病包括感染性心內膜炎、肝膿腫、肺膿腫及皮膚軟組織感染如癰、癤等。該患者除發熱外無明顯其它臟器膿腫表現,血培養陰性,心臟聽診未及明顯瓣膜雜音,頭顱MRI未見明顯血行播散性腦膿腫依據,故可能性較小,但仍需進一步完善評估全身臟器有無相應疾病可能。

自身免疫性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自身免疫性腦炎女性及兒童常見,是一組與抗神經元細胞表面/突觸蛋白抗體有關的症候群,通常亞急性起病,可具有多種臨床表現(如記憶缺陷、認知障礙、精神症狀、癲癇發作、異常運動或昏迷),通常前驅症狀為頭痛。該患者為女性,無免疫抑制基礎,以發熱伴頭痛起病,外周血炎症標誌物正常,需考慮非感染性自身免疫性腦病可能,可進一步完善腦電圖、腰椎穿刺檢查,腦脊液送檢自身免疫性抗體相關檢查以明確。

四、進一步檢查、診治過程和治療反應

2020-08-24 入院後予以更昔洛韋0.25g q12h ivgtt+美羅培南2g q8h ivgtt經驗性抗感染治療,輔以甘露醇125ml q8h ivgtt降低顱內壓力;

2020-08-25 行腰椎穿刺術,術中測得腦脊液壓力190mmH2O;腦脊液常規:RBC 68/mm3,WBC 402/mm3,多核細胞 6%,單核細胞 94%;腦脊液生化:蛋白:1.42g/L,葡萄糖:2.1mmol/L;ADA:12.0U/L;細胞學塗片見大量淋巴細胞,呈異淋樣改變,少部分單核細胞,少量中性分葉核粒細胞,未見幼稚細胞;

2020-08-27 腦脊液mNGS檢查結果回報:檢出結核分枝桿菌複合群2條;腦脊液Xpert MTB/RIF結果回報:MTB檢出:極低,利福平耐藥未檢出。

2020-08-28 考慮中樞結核感染,局部動脈炎導致繼發性腦梗死不除外;予異煙肼0.3g qd po+利福平0.45g qd po+阿米卡星0.4g qd ivgtt聯合美羅培南2g q8h ivgtt抗結核治療,同時甲強龍40mg qd ivgtt抗炎治療及拜阿斯匹林0.1g qd po抗血小板治療。

2020-08-31 患者服用利福平後胃腸道反應明顯,予停用利福平,改為利福噴丁0.6g biw po,同時加用吡嗪醯胺1g qd po。

2020-09-01 複查腰椎穿刺術,術中測得腦脊液壓力120mmH2O;腦脊液常規:RBC 26/mm3,WBC 285/mm3,多核細胞 2%,單核細胞 98%;腦脊液生化:蛋白:0.78g/L,葡萄糖:2.4mmol/L;ADA:23.0U/L;

2020-09-03 隨訪頭顱增強MRI檢查,見左側外囊點狀強化影較前基本相仿。

2020-09-04 患者服用利福噴丁及吡嗪醯胺後仍覺胃腸道反應明顯,故予以停用。考慮患者常規一線抗結核治療不能耐受,故予以調整抗結核治療方案為:異煙肼0.3g qd po+乙胺丁醇0.75g qd po+阿米卡星0.4g qd ivgtt+美羅培南2g q8h ivgtt+利奈唑胺0.6g q12h ivgtt;甲強龍減量為30mg qd ivgtt。

2020-09-11 體溫較前下降,頭痛及肢體麻木等症狀明顯好轉,出院返回當地繼續異煙肼0.3g qd po+乙胺丁醇0.75g qd po+阿米卡星0.4g qd ivgtt+美羅培南2g q8h ivgtt+利奈唑胺0.6g q12h ivgtt方案抗結核治療;甲強龍改為美卓樂24mg qd po,並囑每周減量1片。

出院後隨訪

2020-10-08 患者出院後未再出現頭痛,仍有間斷低熱,體溫波動於37-37.5℃;再次入院隨訪腰椎穿刺術,術中測得腦脊液壓力180mmH2O;腦脊液常規:RBC 5/mm3,WBC 42/mm3,多核細胞 5%,單核細胞 95%;腦脊液生化:蛋白:0.53g/L,葡萄糖:2.7mmol/L;ADA:7.0U/L。

2020-10-09 隨訪頭顱增強MRI,見左側外囊強化灶較前吸收。

2019-10-14 隨訪血常規:WBC 3.18X109/L,N 51.4%;予利奈唑胺減量至0.6g ivgtt qd,繼續異煙肼+乙胺丁醇+阿米卡星+美羅培南抗結核治療,美卓樂規律減量至4mg qd po。

2020-11-02 隨訪肝功能:ALT/AST 220/108 U/L;予停用異煙肼。

2020-11-16 再次入院隨訪,查血常規:WBC 1.34X109/L,N 34.5%,停用利奈唑胺;肝功能:ALT/AST 188/84 U/L;複查腰椎穿刺,測得腦脊液壓力170mmH2O;腦脊液常規:RBC 5/mm3,WBC 17/mm3;腦脊液生化:蛋白:0.50g/L,葡萄糖:2.5mmol/L;ADA:2.0U/L。

2020-11-17 頭顱增強MRI見左側外囊強化灶較前相仿。

2020-11-23 繼續乙胺丁醇0.75g qd po+阿米卡星0.4 qd ivgtt+美羅培南2g ivgtt q8h抗結核治療,持續隨訪中。

五、最後診斷與診斷依據

最後診斷:

中樞神經系統結核

腦梗死(結核性腦動脈炎可能)

診斷依據:

患者中年女性,亞急性起病,發熱伴頭痛,有右上肢麻木伴,反應速度較平時稍慢;外周血炎症標誌物不高,T-SPOT.TB輕度升高;頭顱增強MRI檢查見左側外囊點狀強化影;腰椎穿刺檢查見顱內壓力升高;腦脊液常規示WBC升高,以單核細胞為主;腦脊液生化檢查提示蛋白升高,葡萄糖降低;細胞學檢查見大量淋巴細胞;mNGS檢查見結核分枝桿菌複合群序列;腦脊液Xpert MTB/RIF檢測檢出MTB;抗結核治療後腦脊液壓力、白細胞、蛋白下降,頭顱MRI病灶有吸收,故可診斷。

六、經驗與體會

結核性腦膜炎是中樞神經系統結核中最常見的類型,約佔全部結核性疾病的1%,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個體中,結核性腦膜炎佔肺外結核中約5%,多是由於慢性病灶再激活,經血液播散至顱內從而發生。其早期症狀多不典型,前驅期時常常只表現為發熱、頭痛或性格改變等,因此容易漏診。本例患者既往無結核病史,起病初期為發熱伴頭痛,伴有肢體麻木及反應減慢,頭顱MRI檢查結果提示腦梗可能,故而外院未行腰椎穿刺檢查。因此臨床對於此類發熱伴頭痛起病患者,需考慮是否存在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可能,不能僅僅憑藉影像學檢查結果判斷,早期進行腰椎穿刺術檢查可能對於診斷具有重要價值。此外,相比於傳統腦脊液分枝桿菌塗片及培養檢查,mNGS及Xpert MTB/RIF檢查具有更高的診斷效率,本例患者即為通過mNGS及Xpert MTB/RIF結果快速確診。

當結核感染播散至顱內,結核蛋白溢出進入蛛網膜下隙可產生強烈的超敏反應,從而導致以腦底部最為顯著的炎性改變,38%的患者可以出現基底腦膜強化,15%-30%合併存在腦梗死。其中血管炎及其導致的動脈瘤、血栓形成、腦梗死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病理特徵。血管炎會累及穿過基底或脊髓滲出物的血管或者位於腦內的血管,常見多發病灶,且可能合併多種腦卒中症候群,累及基底節、大腦皮層、腦橋和小腦等區域,部分發生血管炎的患者痊癒後可能殘留神經功能障礙。本例中患者起病時有頭痛伴右上肢麻木,頭顱MRI檢查顯示腦內散在腔隙性腦梗死,左側外囊區點狀強化灶,可能正是由於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後所引起局部動脈炎,從而導致相應區域梗死而產生神經系統症狀。對於此類患者,在抗結核治療同時,需要聯合應用抗血小板治療,因此本例患者在開始抗結核治療同時,即給予阿斯匹林抗血小板治療。

臨床上強烈懷疑中樞神經系統結核感染時應立即開始抗結核治療,而不應推遲到獲得微生物學證據後再進行,臨床結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啟動治療時所處的疾病分期。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等均可口服給藥,穿透發炎的腦膜,並且在腦脊液中達到高於抑制敏感菌株所需的濃度。然而目前研究表明,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所分離得到的結核分枝桿菌株,約40%對至少一種抗結核藥物耐藥,約5%同時對異煙肼和利福平耐藥。對於耐藥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建議適當延長治療周期至18-24個月。本例患者Xpert MTB/RIF未檢測到利福平耐藥,但初始方案使用利福平、異煙肼、吡嗪醯胺等一線藥物,患者胃腸道反應劇烈,也曾改為利福噴丁,但仍無法耐受。後期又出現肝功能不全、骨髓抑制,而停用異煙肼、利奈唑胺。抗結核治療因療程長且聯合用藥,發生各種不良反應並不少見,臨床上存在選擇藥物困難的情況,另外是否此類患者延長治療時間值得探討。

對部分進展迅速伴急性腦膜炎表現的患者來說,需要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可將結核性腦膜炎所致死亡率和殘疾率減少約25%。應用糖皮質激素的指徵包括:患者在開始化療時或之前從一個階段進展到下一個階段;患者出現急性腦炎表現,尤其是當腦脊液壓力大於等於400mmH2O或存在腦水腫的臨床或CT證據時;類赫氏反應可能,即開始抗結核治療後臨床表現(如發熱、精神狀態改變)加重;腦脊液阻塞或初期阻塞(腦脊液蛋白>500mg/dL且持續上升);頭部CT顯示基底顯著強化(預示基底節梗死的風險增加)或者中度或進展性腦積水等。對於本例患者來說,在結核性腦膜炎基礎上,同時合併結核性腦動脈炎所致繼發性腦梗死,故予以聯合甲強龍抗炎治療,後期隨著患者神經系統體徵消失,顱內病灶吸收,故逐步減量。

感謝中山醫院神經內科馮國棟教授的專業指導!

參考文獻:

[1] Lewinsohn DM, Leonard MK, LoBue PA, et al. Offici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in Adults and Children. Clin Infect Dis 2017; 64:e1.

[2] Wasay M, Farooq S, Khowaja ZA, et al.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uberculoma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uberculosis: frequency and prognostic implications.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14; 85:1260.

[3] Singh AK, Malhotra HS, Garg RK, et al. Paradoxical reaction in tuberculous meningitis: presentation, predictors and impact on prognosis. BMC Infect Dis 2016; 16:306.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探案丨反覆發熱談瘤色變,一波三折又撥雲見日
    原創 姚雨濛 金文婷等 SIFIC感染官微前言:中山感染探案系列至今共137期,還是首次對同一病例進行第2次探案,是上一次的診斷有誤嗎?若有興趣,請您參見中山感染探案第100期(),回顧這位患者一年多前的診治過程。
  • 探案丨發熱久治不愈,肺炎飄忽不定
    原創 李冰、金文婷等 SIFIC感染官微 收錄於話題#中山探案(97-200期)54個-主訴:發熱伴盜汗、消瘦4月,加重伴咳嗽咳痰1月。現病史患者4月前開始自覺間歇性午後發熱,伴盜汗、消瘦及納差,未測體溫,無寒戰、咳嗽咳痰、腹痛腹瀉、尿急尿痛等症狀,未予重視。
  • 探案丨老年人:頸淋巴腫大3周伴發熱,抗感染治療無效讓人憂!
    分枝桿菌感染:結核/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為常見的引起頸部淋巴結腫大的原因,該患者T-SPOT 1/0,結核所致可能性小,但需要明確是否存在非結核分支桿菌感染,需進一步完善病原學檢測。壞死性淋巴結炎:各種原因的病毒感染可引起壞死性淋巴結炎。患者單個核EBV-DNA陽性,尚不能除外是否為EBV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所致發熱伴淋巴結腫大。
  • 中年女性脫髮一般是什麼原因?事實如此
    現在脫髮已經沒有局限性了,不僅有趨於年輕化的趨勢,而且脫髮現象也越來越普遍,中年女性也出現了脫髮的情況,那麼中年女性脫髮原因是什麼呢?下面來了解一下中年女性脫髮一般是什麼原因?事實如此中年女性為什麼脫髮進入更年期,情緒通常會變得非常緊張,對很多事情都變得十分敏感,精神總是處於緊張的狀態,得不到放鬆。另外,處於更年期的人脾氣比較火爆,容易發脾氣,這些對頭髮的生長百害而無一利。
  • 心理幹預丨五十歲左右的女性如何度過更年期帶來的中年危機
    心理幹預丨五十歲左右的女性如何度過更年期帶來的中年危機當周圍的人忍受不了某個人(無論男性、女性)情緒狀態不好、亂發脾氣時,就會指責的說,你更年期啊,或者問一句,你更年期提前了嗎?女性的更年期,一般在五十歲左右停經的時候。
  • 8條中年女性的生活「怪癖」——你中了幾條?
    中年女性們有些特殊的習慣我們都認為很尷尬,但實際上,它們其實很普遍。這些事情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家裡、汽車裡、辦公室裡隨處會發生。但我們都是人,很多事情雖然很少討論,但是確實會真真實實地發生。所以,在這裡我要一一列舉人到中年後女性的一些「怪癖」。也許你還沒到中年,卻也有了下面的一些「症狀」,那只能說我們都在不知不覺地老去。
  • 兒童發熱常見的原因,你知道嗎?
    但是,梁醫生仍然在線上接診了一些發熱的孩子,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他們的發燒呢?今天,梁醫生就跟大家分享幾個近期引起兒童發熱的比較典型的案例。 案例一 4月齡女性嬰兒,腋溫 38℃
  • 探案丨老年女性反覆尿中「白念」,原因竟然是它
    原創 蘇逸 金文婷等 SIFIC感染官微作者:蘇逸 金文婷 馬玉燕審閱:胡必傑 潘珏一、病史簡介女性,65歲,江蘇人,2020-09-18入中山醫院感染病科。現病史:2020-08-10 出現發熱,Tmax 38.9℃,伴畏寒,有上腹痛,劍突下明顯,伴噁心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伴有血壓降低(具體不詳),就診於當地醫院急診,血常規:WBC 13.7*10^9/L,N 95.65%,h-CRP 196.13mg/L,PCT 40.22ng/ml,肝、腎功能及血電解質未見明顯異常。
  • 誤殺和唐人街探案,陳思誠為什麼喜歡在泰國拍電影?原因令人沉思
    很多人都以為二人算是「露水情緣」,沒想到他們卻能長時間的合作下去,比如說《唐人街探案》以及《誤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不管是《唐人街探案》還是《誤殺》,只要是陳思誠製作的電影,都喜歡在泰國,而且題材還都是有關警察破案的。 當年《唐人街探案》大火之後,王寶強和陳思誠來到了《魯豫有約》,主持人魯豫曾經問過他們這個問題。
  • 關愛女性健康丨妊娠期宮頸癌的危害你知道嗎?
    關愛女性健康丨妊娠期宮頸癌的危害你知道嗎?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乳腺癌和宮頸癌是女性惡性腫瘤高發病症
  • 中年男性也有「更年期」?出現4種變化,說明你邁進了更年期門檻
    可作為他的妻子,你知道在某個階段他們也會面臨生理轉折期嗎? 沒錯,根據國內調查發現,女性平均更年期(絕經)年齡是在49.5歲。大家不要以為更年期只有女性才有,其實對於男性朋友們來說也面臨這個轉折期,以及相關的臨床表現。比如你突然發現男性身體出現這幾種變化,說明他已經進入到了更年期的門檻。
  • 更年期女性總是發熱怎麼辦?
    更年期女性發熱是怎麼回事,應該怎樣加以緩解呢?更年期女性發熱是令不少更年期女人最頭疼的症狀,白晝在人多的場合發熱經常令人難堪,而晚上發熱則嚴重影響睡眠。  專家指出,更年期女性發熱是更年期最常見的症狀表現之一,也是更年期標誌性症狀。不少女性由於受到更年期發熱出汗症狀的困擾,加重情緒焦慮,焦躁易怒,對身心健康極為不利。
  • 中年女性要如何穿搭呢?知性優雅,你穿對了嗎?
    中年女性要如何穿搭呢?穿搭服裝應該講究揚長避短,講究PTO原則,要有個性,而不是以年齡為標準。我找了一些我與朋友的照片,大都六七十歲,甚至八十多歲,無論旗袍還是休閒裝都很時尚不是嗎!回到具體的穿搭技巧,1揚長避短,結合自己的臉型、身型,膚色選擇服裝,不要大紅大綠,清新淡雅更耐看!中老年女裝穿搭技巧?
  • 腳心發熱是身體哪裡出問題,3個原因認真對待,尤其是女性
    很多人在平時生活中都會遇到腳心發熱的問題,但是不知道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的腳心發熱,也不知道腳心發熱是不是一種疾病,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比較疑惑。尤其是腳心發熱多出現於女性群體中,並且在腳心發熱的時候,還會導致心情煩躁,那麼腳心發熱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通過醫生的指導,我們可以從中醫的角度來分析一下腳心發熱的原因,中醫指出出現腳心發熱大多數是因為人體血虛陰虧,或者是飲食不當而出現了一種現象,多出現在女性中。
  • 我為什麼要寫22個中年女性的故事?
    其實這些,都是中年女性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或正在經歷的事情。即便如此,你也可以有姿態、更體面地活。」「我覺得這本書,是在藉助這些女性的故事,告訴更多的人,即便生活一地雞毛,你也可以成為一個體面的中年人。」以下為秋色連波自述:我寫的這22個中年女性,她們各自面臨著不同的生活難題。
  • 膝蓋疼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更容易發生在女性身上?醫生告訴你原因
    為什么女性經常出現膝蓋疼的問題?是傳說中的「老寒腿」嗎?其實,導致女性容易出現膝蓋疼的症狀,影響因素眾多,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主要都有哪些。女性經常發生膝蓋疼?醫生告訴你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第二種,類風溼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尤其是40歲以後的女性,卵巢功能逐漸衰退,身體的激素分泌水平明顯降低,各種衰老的跡象紛紛湧現出來,自身抵抗力也呈現直線下降的趨勢。類風溼發病的概率也隨之升高,患上類風溼的女性,變得容易發熱低燒,時間能長達數周。
  • 你聽過「心因性發熱」嗎,持續低燒的原因,或不止是體溫升高
    但是如今許多人出現了原因不明的持續性低燒,為此很多人都覺得害怕,其實這種持續性低燒稱為「心因性發熱」。心因性發熱主要是由植物神經紊亂所致,通常表現為心口發熱、心煩意亂、失眠等症狀,通過檢查,並沒有顯著病灶存在,多是一種主觀感受。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心因性發熱」呢?首先來看人體為什麼會出現發熱情況。
  • 中年女性去油膩指南|女性觀
    面對這樣的人,恐怕你是很難把她們說成是油膩的中年大媽吧!2/4其實,部分中年女性的油膩,主要體現在她們開始了無休止的嘮叨抱怨。這種嘮叨抱怨,說明她們處於成年巨嬰的狀態。兩人共同經營的家庭,讓你很不滿意,丈夫當然是有責任的。但一味怪罪丈夫,則並不能解決問題。嫌丈夫窮、沒本事、沒出息嗎?人是你自己挑的。關鍵是,你也可以自己變得富有、變得有本事、變得有出息啊,怎麼能指望別人呢?
  • 神性,人性,獸性,你的性取向是什麼?《唐人街探案2》你看懂嗎
    當然了,你可以說Q除了有高超的探案智商,還能反黑掉藍發女孩,躲過她的ip追蹤。但大聰覺得影片沒必要反轉得這麼深。此外,如果Q是宋義,假設秦風推理正確,宋義想殺陸國富為妹妹報仇,那麼憑藉宋義是Q的智商,根本不會在案發現場被監控拍到,也不會在圖書館留下在場證據,所有的線索都在表明,宋義應該只是Q很重要的棋子。
  • 為什么女性到中年後經常會膝蓋疼,和這幾個原因有關
    膝蓋痛幾乎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問題,走遠路、搬重物、蹲太久亦或是不小心受寒受涼,都有可能會引起膝蓋疼的問題,但是很多的女性朋友,到了中年後,經常會無緣無故的出現膝蓋疼,這些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