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病逝,讓我們再讀一次《鄉愁》.餘老希望每個孩子都成為這樣的人......

2021-02-16 星教師

才解深情鄉愁裡,卻聞悲音余光中。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多少人會背的第一首現代詩,一首一輩子難忘的詩。從孩提到老年,張口就會背的《鄉愁》……

共同緬懷余光中,所有中國人都不會忘記這位偉大的詩人,和他的情懷。

讓我們再讀一次鄉愁,向餘老致敬。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再讀《鄉愁》,說不出的感傷。

余光中創作《鄉愁》時,才21歲。而實際上,鄉愁貫穿了他整個人生。讓我們再好好讀讀這位偉大詩人的作品。

《當我死時 》

余光中

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

枕我的頭顱,白髮蓋著黑土

在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張大陸

聽兩側,安魂曲起自長江,黃河

兩管永生的音樂,滔滔,朝東

這是最縱容最寬闊的床

讓一顆心滿足地睡去,滿足地想

從前,一個中國的青年曾經

在冰凍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國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饜中國的眼睛

饕餮地圖,從西湖到太湖

到多鷓鴣的重慶,代替回鄉

1966.寒夜

《算命瞎子》

余光中

 悽涼的胡琴拉長了下午,  

偏街小巷不見個主顧;  

他又抱胡琴向黃昏訴苦:  

空走一天只賺到孤獨!  

  

他能把別人的命運說得分明,  

他自己的命運卻讓人牽引:  

一個女孩伴他將殘年度過,  

一根拐杖嘗盡他世路的坎坷!  

1950.11.8  

《靈感 》

余光中

你光彩照人的熱帶小鳥,  

歡喜在我頭頂來回飛繞,  

每次在我的掌中掙脫,  

只落下一片藍色的羽毛。  

  

我把它拾起插在帽邊,  

行人看到都異常驚羨。  

哦,我怎能捉回飛去的小鳥,  

讓他們象我樣看個完全!  

1952.10.10  

《招魂的短笛 》

余光中

魂兮歸來,母親啊,東方不可以久留,  

誕生颱風的熱帶海,  

七月的北太平洋氣壓很低。  

魂兮歸來,母親啊,南方不可以久留,  

太陽火車的單行道,  

七月的赤道炙行人的腳心。  

魂兮歸來,母親啊,北方不可以久留,  

馴鹿的白色王國,  

七月裡沒有安息夜,只有白晝。  

魂兮歸來,母親啊,異國不可以久留。  

  

小小的骨灰匣夢寐地在落地窗畔,  

伴著你手載的小植物們。  

歸來啊,母親,來守你火後的小城。  

春來來時,我將踏溼冷的清明路,  

葬你於故鄉的一個小墳,  

葬你於江南,江南的一個小鎮。  

垂柳的垂髮直垂到你的墳上,  

等春來來時,你要做一個女孩子的夢,  

夢見你的母親。  

  

而清明的路上,母親啊,我的足印將深深,  

柳樹的長髮上滴著雨,母親啊,滴著我的回憶,  

魂兮歸來,母親啊,來守這四方的空城。  

1958.7.14晚

《新大陸之晨  》

余光中

 零度。七點半。古中國之夢死在

新大陸的席夢思上。  

攝氏表的靜脈裡,  

一九五八年的血液將流盡。  

風,起自格陵蘭島上,  

意溜冰者的來勢,滑下了  

五大湖的玻璃平原。  

不久我們將收到,自這些信差的袋裡,  

愛斯基摩人寄來的許多  

聖誕卡片。  

  

早安,憂鬱。早安,寂寞。  

早安,第三期的懷鄉病!  

早安,夫人們,早安!  

烤麵包,冰牛奶,咖啡和生菜  

在早餐桌上等我們去爭吵,  

去想念燧人氏,以及豆漿與油條。  

然後去陌生的報上尋吝嗇的消息。  

然後去信箱裡尋希望的屍體。  

然後去林蔭道上招呼小松鼠們。  

然後走進擁擠的課堂,在高鼻子與高鼻子,  

在金髮與金髮,在Hello與Good Morning之間,  

坐下。  

  

坐下,且向冷如密西根湖的碧瞳  

碧瞳  

與碧瞳,照出吳玲少年的影子,  

照出自北回歸線移植來的相思樹的影子。  

  

然後踏著藝術館後猶青的芳草地  

(它不認識牛希濟),  

穿過愛奧河畔的柳蔭  

(它不認識桓溫),  

向另一座摩天樓  

(它不認識王粲)。  

  

當千裡目被困於地平線,我說:  

「雖信美而非吾土兮,  

曾何足以少留!」  

  

火車來自芝加哥,  

馳向太平洋的藍岸。  

汽笛的長嘶,使我的思想出軌——  

我在想,一九五九年的初秋,  

舊金山的海灣裡,  

有一隻鐵錨將為我升起,  

當它再潛水時,它會看見  

基隆港裡的中國魚。  

  

而此刻,七點半,零度。  

攝氏表的靜脈裡,  

一九五八的血液還沒有流盡。  

早安,憂鬱!早安,寂寞!  

早安,第三期的懷鄉病!  

早安,黑眼圈的夫人們,早安,早安!  

1958.11.5

《登圓通寺 》

余光中

 用薄金屬錘成的日子

屬於敲打樂器  

不信,你可以去叩地平線  

  

這是重陽,可以登高,登圓通寺  

漢朝不遠

在這聲鍾與下聲鍾之間  

  

不飲菊花,不佩茱萸,母親  

你不曾給我兄弟

分我的哀慟和記憶,母親  

  

不必登高,中年的我,即使能作  

赤子的第一聲啼

你在更高處可能諦聽?  

  

永不忘記,這是你流血的日子  

你在血管中呼我

你輸血,你給我血型  

  

你置我於此。災厄正開始  

未來的大劫  

非雞犬能代替,我非桓景  

  

是以海拔千尺,雲下是現實  

是你美麗的孫女  

雲上是東漢,是羽化的母親  

  

你登星座,你與費長房同在  

你回對流層之上  

而遺我於原子雨中,呼吸塵埃  

1961年重九,三十四歲生日

《春天,遂想起 》

余光中

春天,遂想起  

江南,唐詩裡的江南,九歲時  

採桑葉於其中,捉蜻蜓於其中  

(可以從基隆港回去的)  

江南  

小杜的江南  

蘇小小的江南  

  

遂想起多蓮的湖,多菱的湖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吳王和越王的小戰場  

(那場戰爭是夠美的)  

逃了西施  

失蹤了範蠡  

失蹤在酒旗招展的  

(從松山飛三小時就到的)  

乾隆皇帝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  

的江南,想起  

太湖濱一漁港,想起  

那麼多的表妹,走過柳堤  

(我只能娶其中的一朵!)  

走過柳堤,那許多表妹  

就那麼任伊老了  

任伊老了,在江南  

(噴射雲三小時的江南)  

  

即使見面,她們也不會陪我  

陪我去採蓮,陪我去採菱  

即使見面,見面在江南  

在杏花春雨的江南  

在江南的杏花村  

(借問酒家何處有)  

何處有我的母親  

  

復活節,不復活的是我的母親  

一個江南小女孩變成我的母親  

清明節,母親在喊我,在圓通寺  

喊我,在海峽這邊  

喊我,在海峽這邊  

喊,在江南,在江南  

多寺的江南,多亭的  

江南,多風箏的  

江南啊,鐘聲裡  

的江南  

(站在基隆港,想——想  

想回也回不去的)  

多燕子的江南  

1962.4.29午夜

《五十歲以後》

余光中

五尺三寸,頂上已伸入了雪線  

黑松林___處儘是皚皚  

觸目驚心這一片早白  

不是降幡,是仙凡的邊界  

黑,是母胎所帶來的,而白  

是嚴峻的後母,造化,所配戴  

古來有太多的壯士對鏡  

畏雪峰太凜冽不敢獨登  

不知一峰暮色裡獨白  

是伸向死滅,或是永生  

  

莫指望我會訴老,我不會  

海拔到此已足夠自豪  

路遙,正是測馬力的時候  

自命老驥就不該伏櫪  

問我的馬力幾何?  

  

且附耳過來,聽我胸中的烈火  

聽雪峰之下內燃著火山  

聽低嘯的內燃機運轉不息  

幾乎煞不住的馬力  

踢踏千裡,還有四百匹  

1980.七七抗戰紀念日

餘老一生投注文學創作,一生掛記海峽兩岸夢,作品始終氣勢波瀾,隨著年紀漸增,身體愈發孱弱,最終還是走向了人生盡頭,等待著鄉愁再次將他載向遠方.

最後,余光中寫給孩子們的一篇文章,

送給你們每個人。

孩子,我希望你這樣去做一個人

孩子,我希望你自始至終都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你可以是農民,可以是工程師,可以是演員,可以是流浪漢,但你必須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童年,我們講英雄故事給你聽,並不是一定要你成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純正的品格。

少年,我們讓你接觸詩歌、繪畫、音樂,是為了讓你的心靈填滿高尚的情趣,這些高尚的情趣會支撐你的一生,使你在最嚴酷的冬天也不會忘記玫瑰的芳香。 理想會使人出眾。

孩子,不要為自己的外形擔憂,理想純潔你的氣質,而最美貌的女人也會因為庸俗而令人生厭,通向理想的途逕往往不盡如人意,而你亦會為此受盡磨難,但是,孩子你儘管去爭取,理想主義者的結局悲壯而絕不可憐。

在貌似坎坷的人生裡,你會結識許多智者和君子,你會見到許多旁人無法遇到的風景和奇蹟,選擇平庸雖然穩妥,但絕無色彩。

不要為蠅頭小利放棄自己的理想,不要為某種潮流而改換自己的信念。物質世界的外表太過複雜,你要懂得如何去拒絕虛榮的誘惑,理想不是實惠的東西,它往往不能帶給你塵世的享受,因此你必須習慣無人欣賞,學會精神享受,學會與他人不同。 

其次,孩子我希望你是個踏實的人。人生太過短促,而虛的東西又太多,你很容易眼花繚亂,最終一事無成。

如果你是個美貌的女孩,年輕的時候會有許多男性寵你,你得到的東西太過容易,這會使你流於淺薄和虛浮;如果你是個極聰明的男孩,又會以為自己能夠成就許多大事而流於輕佻。 

記住,每個人的能力有限,我們活在世上能做好一件事足矣。

寫好一本書,做好一個主婦。不要輕視平凡的人,不要投機取巧,不要攻擊自己做不到的事。你長大後會知道,做好一件事太難,但絕不要放棄。

你要懂得珍惜感情。不管男人女人,不管牆內牆外,相交一場實在不易。

交友的過程會有誤會和摩擦,但想一想,偌大世界,有緣結伴而行的能有幾人?你要明白朋友終會離去,生活中能有人伴在身邊,聽你傾談,傾談給你聽,你應該感激陪伴你的人。

要愛自己和愛他人,要懂自己和懂他人。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軟,你的眼波要像春天般明媚。你要學會流淚,學會孤身一人坐在黑暗中聽傷感的音樂。你要懂得欣賞悲劇,悲劇能豐富你的心靈。 

希望你不要媚俗。你是個獨立的人,無人能抹殺你的獨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協。要學會欣賞真,要在重重面具下看到真。

世上圓滑標準的人很多,但出類拔萃的人極少。而往往出類拔萃又隱藏在卑瑣狂蕩之下。在形式上我們無法與既定的世俗爭鬥,而在內心我們都是自己的國王。

如果你的臉上出現諂媚的笑容,我將會羞愧地掩面而去。世俗的許多東西雖耀眼卻無價值,不要把自己置於大眾的天平上,不然你會因此無所適從,人云亦云。

在具體的做人上,我希望你不要打斷別人的談話,不要嬌氣十足。你每天至少要拿出兩小時來讀書,要回信寫信給你的朋友。

不要老是想著別人應該為你做些什麼,而要想著怎麼去幫助他人。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的恩惠,要記住,別人的東西,再好也是別人的;自己的東西,再差也是自己的。

孩子,還有一件事,雖然做起來很難,但相當重要,這就是要有勇氣正視自己的缺點。

你會一年年地長大,會漸漸遇到比你強、比你優秀的人,會發現自己身上有許多你所厭惡的缺點,這會使你沮喪和自卑,但你一定要正視它,不要躲避,要一點點地加以改正,戰勝自己比徵服他人還要艱巨和有意義。 

不管世界潮流如何變化,但人的優秀品質卻是永恆的:正直、勇敢、獨立。我希望你是一個優秀的人!

文章來源丨教育圓桌

(內容綜自「中國教育報」「江蘇文藝出版社」等)

責任編輯丨張丹丹

/ 蒲公英大學 /

點擊下圖,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閩籍詩人余光中病逝 一首「鄉愁」成絕響
    永春有不少有成就的名家,比如我的叔叔餘承堯,希望他們也能更多為家鄉人認識。」  近年來,永春縣充分挖掘余光中的名人文化。2012年,為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永春縣編排了以其《鄉愁》為背景的大型交響詩劇《鄉愁》。  「《鄉愁》不僅是對家鄉的思念,它也是對中國文化歷史傳承的期盼。裡面蘊涵的既有儒家的擔當又有道家的豁達。」看完詩劇,余光中表達了肯定。
  • 忘不了鄉愁,忘不了你,再見了,余光中……
    據臺灣媒體報導,余光中於昨天在高雄醫院病逝,享年89歲。12月14號,很多人聽到此消息時,都有那麼一瞬間的愣神。這種愣神,來自我們知曉他飄零半世最終仍是落葉不歸根後的心酸,來自自小讀著他的《鄉愁》長大的文化親切感;來自對於一位文學巨匠逝世的哀嘆惋惜……但無論是哪一種,我們都為餘老先生的逝世感傷。
  • 余光中去世,曾寫詩「天津雖大,我也有一份」,再見先生,再見《鄉愁...
    昨天中午在每個人心中種下「鄉愁」的臺灣文學家、著名詩人余光中在高雄醫院病逝,享年90歲△余光中▲餘先生的作品《當我死時》余光中,男,1928 年出生於南京。余光中從事文學創作超過半個世紀,馳譽海內外,一曲《鄉愁》在全球華人世界引發強烈共鳴。據臺媒東森新聞報導,余光中此次入院,原先只以為是天氣多變、氣溫偏低,到醫院檢查後決定住院靜養,沒想到疑似有些小中風,肺部感染、轉進加護病房;旅居在外的女兒們也從四處趕回,結果1天之隔,這位作品多選入課本、文壇的「璀璨五彩筆」就過世,親人與文壇好友都十分傷痛。
  • 鄉愁的余光中,回到母親的裡頭,而人間的這頭,鄉愁卻更為濃烈
    一首《鄉愁》,把遊弋在外、漂泊異鄉的遊子情,寫的淋漓盡致;再讀《鄉愁》,而鄉愁的您,余光中老先生,己遠行,回到天堂母親的裡頭;可您的詩歌又在耳畔響起……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 余光中,遠不只《鄉愁》
    餘老先生因那首廣為流傳的經典詩作《鄉愁》而被稱為「鄉愁詩人」,但他的成就絕不止於此。
  • 詩人余光中病逝!母親妻子都是常州人,看到常州祖宅的老井,他曾童心大發對著井口呼喊
    12月14日,著名詩人余光中病逝,享年90歲,代表作《鄉愁》、《白玉苦瓜》等。
  • 「我的詩歌,不只是《鄉愁》」——憶詩人余光中
    提起余光中,幾乎每個人都會想到這幾句:「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余光中和我說,他喜歡詩歌裡的典故。」福建永春余光中文學館館長周梁泉說,由於《鄉愁》光芒太過耀眼,很容易遮蓋余光中的其他創作。「如果一見面只和余光中先生聊《鄉愁》,他會急。」余光中1928年出生於江蘇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隨父母遷居香港,次年赴臺。
  • 余光中:孩子,我希望你這樣去做一個人 | 頭條
    讓我們再讀一遍他寫給孩子的話前塵隔海,古屋不再,聽聽那冷雨。魂歸母親,一解鄉愁,老先生,回家了……14日,詩人余光中因病去逝,享年九十歲。多年來,余光中筆耕不輟,創作了許多經典的詩歌和散文。1971年,思鄉情切的他在臺北寫下《鄉愁》。40多年來,這首詩在海內外華人間廣為傳誦。直到今天,還有無數兩岸兒女為那句「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而動容。
  • 詩人余光中昨日病逝 他從廈門踏上詩路又為廈門留下詩作
    多年前,余光中來廈門時,曾與友人一起登上鼓浪嶼到舒婷家做客。多年以後,余光中還把此次旅程和感受寫進了詩歌裡:「圓面的石桌忽然/布滿了閩南口味/熱騰騰的地瓜粥/是我鄉愁的安慰。」  余光中經常說,自己是「廣義的廈門人」,與廈門情緣頗深———他在廈門的報紙上發表了第一首詩。他去臺灣後,住在廈門街。廈門和廈門街,也成為他詩歌和散文中的常見題材。
  • 余光中的詩歌代表作《鄉愁》全文 余光中最著名的八首詩歌
    余光中的詩歌代表作《鄉愁》全文 余光中最著名的八首詩歌  據臺媒報導,著名詩人、臺灣文學家余光中病逝,享年89歲,代表作《鄉愁》、《白玉苦瓜》等。 餘老已逝,留給我們無限的鄉愁……  余光中,1928 年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親原籍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1952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
  • 余光中: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一生寫不盡的鄉愁
    多年來,余光中筆耕不輟,創作了許多經典的詩歌和散文。梁實秋曾稱讚他「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1971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情切,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裡寫下《鄉愁》。一首《鄉愁》,傳誦至今,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40多年來,這首詩在海內外華人間被廣為傳誦。余光中近年出現在公眾視野裡時,屢屢被問及他的鄉愁。
  • 余光中走了 鄉愁永遠都在
    對於這首詩,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余光中因此被稱為「鄉愁詩人」,也因此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一首現象級作品的出現,往往是因其以藝術性的手法巧妙地觸及到了人們的心靈,或者打開了一段記憶,或者開啟了一段敘事。《鄉愁》的流行,也有著這樣的邏輯。
  • 【長城時評】余光中為什麼因《鄉愁》而愁
    ●汪金友很多人都羨慕余光中,羨慕他寫出了膾炙人口的《鄉愁》。但卻沒有想到,生前的余光中,一直在為這首《鄉愁》而愁。他說:「我寫過1000多首詩,散文至少也有一兩百篇。《鄉愁》是一張名片,但這張名片大得把我的臉也遮住,讓別人看不到我的真面目。」「有很多人對我說,我是讀你的詩長大的。結果他除了《鄉愁》之外,都沒有讀過我第二首詩。」我是從12月15日《北京青年報》的一篇報導中,看到這條消息的。可能是我耳目閉塞,以前根本就不知道,這個寫《鄉愁》的余光中,竟然還寫過其它1000多首詩。
  • 余光中病逝 | 前塵隔海,詩人不再,聽聽那鄉愁
    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這一首《鄉愁》嗎?這是著名詩人余光中漂泊異鄉,遊弋於海外回歸中國後所作的一首現代詩。詩歌表達對故鄉,對祖國戀戀不捨的一份情懷。詩歌中更體現了詩人余光中期待中華民族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   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背這首詩,比起那些氣勢磅礴、意氣風發的慷慨陳詞,小時候的我,蜜汁喜歡這首詩。清清淡淡的詞,萬般柔情卻湧上心頭。
  • 揭秘余光中與他的鄉愁
    這首詩的作者,著名臺灣詩人余光中,於2017年12月14日病逝,享年90歲。生於1928年重陽節這樣一個有詩有酒的日子,余光中詩意地稱自己是「茱萸的孩子」。鄉音未改兩鬢斑白的他,一路走來,確實也是與詩文相伴。年少氣盛時,余光中曾自詡「右手寫詩左手為文」。而今,他不僅早已讓年少輕狂之語成為現實,更讓自己的寫作進入「四度空間」:詩、散文、評論和翻譯。
  • 《鄉愁》「把藝術當作詩來做,把詩當作藝術來做」的余光中
    老者見我帶著老母親散步,羨慕地眼神看著,然後和我交流起朗誦的感受,說每次朗誦這首"鄉愁"就會想起他已經去世的母親,說完,眼眶裡有淚在打轉。說起余光中先生的這首「鄉愁",那可謂是太經典了,他以物寄情,藉助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寄託了自己對祖國的思念,詩中有著濃烈的思鄉之情,給人感同身受的感覺。
  • 鄉愁余光中原文鄉愁全文完整版 閩籍詩人余光中生平簡介
    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至今馳騁文壇已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鄉愁詩人」的愁在哪?  我和很多人一樣,對余光中的印象源於上世紀後期的《鄉愁》。一枚小小的郵票,一張小小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墳墓,一灣淺淺的海峽。創作《鄉愁》時,余光中不過二十餘歲。
  • 著名詩人余光中病逝!寫《鄉愁》只花了20分鐘,醞釀了20多年(附朗誦...
    今天,讓我們跟著這位可敬的老人再讀一遍《鄉愁》: 鄉愁 作者:余光中 余光中簡介資料圖余光中,男,1928年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親原籍為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大陸是母親,臺灣是妻子」 記者:在祖國大陸,提到您的名字就會想起《鄉愁》。聽說您寫出《鄉愁》只花了20分鐘,很多人想知道,您當時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 賞析杜甫和余光中詩歌裡的鄉愁
    今天我們就來讀兩首關於鄉愁的詩。一首是余光中先生的《鄉愁》,一首是杜工部的《月夜憶舍弟》。我們先欣賞一下杜工部的《月夜憶舍弟》。二《月夜憶舍弟》杜甫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人心煩惱時大多是主觀情緒蓋過客觀事實,心情舒暢時也會這樣。我們現代人也會說「水是故鄉甜,月是故鄉圓」,原話顯然來自對老杜這兩句的引用,加上自身的感受。當聽不慣別人說某國怎樣好怎樣好時我們會懟那人說「外國的月亮圓」,藉以反諷。「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兩句歷來為人稱誦,感覺上卻無絲毫的誇張,因為我們一般都比較依戀家鄉,這是我們中國人的普遍情緒。
  • 再也聽不見的鄉愁 | 紀念余光中
    余光中的家藏了100多張古典音樂唱片,成了聚會之所,周夢蝶、洛夫、鐘鼎文、羅門等都是座上客。那時臺灣處於戒嚴期,可以料想,文學要如何興興發展起來。在文學閱讀幾乎變成了一切閱讀的時代,這群年輕人器宇軒昂,對未來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