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與女》:影視景別藝術,詮釋父女親情,是超越生死的永恆

2021-01-08 大書言

文/大書言

海水乾涸,雜草遍野,星辰日月,歲月變遷,唯一不變是我期盼您回歸的心情。與您重逢,是我一生所求,父親。

於2001年上映的英國、荷蘭、比利時合作的作品《父與女》,講述了就是這樣一個父女之間極致情感的故事。該影片榮獲最佳動畫短片奧斯卡獎,英國電影學院獎和安錫等多項大獎。

《父與女》的導演Michael Dudok de Wit(麥可·度德威特),沿襲了他一貫的創作風格,保留版畫黑白對比的形式感,採用常規的繪製手段來完成這部情感短片,他不但是一名動畫導演,更是一名漫畫家和插畫家。

《父與女》是一部感人溫情類動畫短片,短片講述了父親帶幼小的女兒騎自行車去海邊,父親獨自出海後再也沒有回來,女兒從年幼到老年一直風雨無阻地去海邊等待父親歸來的故事。

畫面唯美,故事溫馨動人,淡彩的畫面色調,構圖講究,融入了插畫風格,動畫片的鏡頭以一名觀望者的角度講述了一個女人濃縮的人生故事,全片沒有一句對白,沒有人物特寫和中近景,而是採用了景物特寫、遠景和全景鏡頭,給觀眾帶來一部溫馨而又哀傷的父女情深的動畫短片。

本篇文章以《父與女》的三個影視景別藝術:1.景物特寫,2.人物遠景,3.融合全景,分析父女親情超越了生和死的界限,是情感世界的永恆。

1.景物特寫,借景喻情,女兒對父親回歸的期盼和堅守

《父與女》短片中,導演對人物面部表情的攝影為零,而是以景物為特寫鏡頭,借景物烘託出女兒對父親的深厚感情。其中景物特寫的場景有:反覆滾動的車輪、波濤洶湧的海面、隨風擺動的樹葉和草叢等。

①滾動的車輪,是情感的輪迴,是女兒對父親回歸的期盼

短片中,導演對自行車的特寫景別有幾個,都是女兒去往海邊的經過。父親帶年幼女兒騎自行車去往海邊;父親離開後,年幼女兒獨自騎自行車艱難上坡;成人後,女兒與同伴一起騎自行車經過海邊;已為人婦的女兒,騎自行車划過小水坑;老年的女兒推著自行車去往海邊。

這些以車輪滾動,鏡頭向上或向左移動的特寫攝法,都是女兒去往海邊盼望父親歸來的場景,表達了女兒對父親深深的思念和期盼。車輪的滾動象徵著周而復始的輪迴,就像女兒騎著自行車去海邊看父親的每一個來回,更意象著女兒對父親深刻依戀的感情,是生生不息,永恆不滅。

②波濤的海水、擺動的樹葉和草叢,是女兒對父親回歸的堅守

導演除了給短片安排自行車特寫外,還巧妙構思了其他景物的特寫情境,波濤的海水、狂風搖擺的樹葉和草叢。這些特寫情境,在短片中很好地說明了,地點和時間的變化。

波濤的海水:短片的故事地點是那一片海,從片頭到片尾,一直都沒有變化,導演也是以那一片海和出海未歸的父親來延續故事的發展。狂風擺動的樹葉和草叢:短片中的景物遠景,比如空中的太陽,與後面擺動的樹葉和草叢,就是隨故事發展,在時間上也發生了春夏秋冬的變化,是歷經時光流逝,女兒對情感的執著。

滾動的車輪、波濤的海水、狂風中搖擺的樹葉和草叢,這些所有的景物特寫,都是導演精心的設計,是表達女兒對父親深厚的感情,亦是對父親回歸的期盼和堅守。

2.人物遠景,刻畫主要人物情感,貫穿其一生的歷程

《父與女》中的女兒,並沒有任何的特寫鏡頭,觀眾可以通過短片看到,導演對片中主要角色女兒的行為表現使用的一直都是遠景鏡頭,給觀眾一種觀望的視角,展現一個女兒的一生。從幼童到老嫗,終其一生她的成長和對父親的等待,是一個女兒對父親深厚情感的極致。

①稚齡幼童的孤獨等待,是對父親的依戀

《父與女》中,在父親離開後,女兒目送父親駛向大海遠處的船隻消失在盡頭,直到夕陽西下,才騎車離去。次日,幼小的女兒艱難地騎車上坡,往海邊而去,好似父親就在那裡等著她,可現實卻是父親並沒有回來。

這一段女兒騎車去海邊的場景,導演使用了遠景鏡頭,搭配相對濃烈的色彩,使得女兒弱小的背影在天色暗沉的黃昏下顯得更加孤獨無助,展現了一個幼童對父親的無限依戀。

②少年到成年的風雨前行,是女兒的信念和情感依託

在短片中,女兒的少年和成年時期,對於去海邊等待父親回歸的仍未消減。頂著秋天的狂風,艱難的騎車去往海邊;寒冷的冬天冒雨前行,環境的惡劣,也不能阻止她對父親回歸的嚮往。

這些遠景鏡頭,導演對人物、景物和時間的巧妙安排,發揮了其故事主人公的真切情感,充分表達了女兒對父親鍥而不捨的堅定信念,也是女兒的情感依託。

③垂暮老嫗的執著期盼,是對從小缺失父愛的渴望表現

短片描述了女兒從幼童到少年、青年再到垂暮老年,這部僅有八分鐘的動畫短片,濃縮了一個女人的一生。如果說年少時是對父親的依戀,是情感的依託,那麼年老女兒的執著期盼,就是對缺失已久的情感的渴望,是情感的歸屬,畢生所求。

從短片的那些遠景鏡頭中,老年的女兒推著自行車走在那條不知道重複了多少遍的路上,最後停在了海邊,年久的自行車三番倒地,就如年老的她,再也經不起時光的消磨。遠景鏡頭的固定攝法,讓觀眾可以看到其佝僂的身軀、失修的自行車還有逝去的青春。

導演對短片中的主要人物採用了排比式的線性敘事手法,從最初的幼年到最後的老年。這幾個排比敘事的劇情,反映了相同的一件事,就是父親離開後,女兒騎車去海邊,停在樹下眺望父親是否歸來,然後騎車離去。同樣的一件事,在創作者以特寫景物和遠景人物兩種景別攝法的相互作用下,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和情境說明,更能突出主要人物的內心情感。

3.融合全景,客觀展現深刻父女情,烘託影片主題

在短片《父與女》中,導演並沒有給人物設計任何的特寫鏡頭,在表情和情感上的刻畫是缺乏的,他更傾向用景物的特寫、遠景和全景的鏡頭描述故事劇情,以此烘託人物的內心情感。而短片裡的全景鏡頭裡有景物的全景鏡頭,也有人與景的融合大全景鏡頭。

①景物全景鏡頭,女兒對父親的情感超越了時間的界限

從春雨到冬雪,這些景物全景鏡頭,在導演的精心安排下,使故事劇情起到了重要的時間推移和事件發展的作用。除此之外,四季的景物全景鏡頭,描述了女兒在每年的四季輪迴中,重複地做著相同的一件事。為了這一件事,女兒堅持了一生,這是女兒對父親回歸的執著,亦是父女情感深厚的證明,這超越了時間的界限。

②人和景物的大全景鏡頭,融合故事幾要素,是突出短片主題的基石

短片中的人景融合大全景鏡頭有幾個,片頭的父女二人騎著自行車由遠及近。廣闊的天地,一大一小並列而來,畫面溫馨和諧,觀眾仿佛看到了父女倆一生相伴的場景。然而接下來卻是以父女分離展開全局故事,在父親離開後,女兒獨自站在海邊,眺望逐漸遠去的父親。從父女騎車去海邊到父親離開後女兒駐立眺望的大全景鏡頭中,觀眾可以感受到其中溫馨卻又悲涼的意境。

景物的全景鏡頭給觀眾展現了兩方面的時間性,一是故事事件的時間性,二是短片敘述本身的時間性,這是推動劇情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而人與物的大全景鏡頭更注重故事的意境,鏡頭中的無盡大海、海天一線的夕陽、岸邊的高大樹木還有那靠著大樹的自行車,以及大樹映襯下墨點般的小小孩童。全景鏡頭中的地點、時間、人物、事件疊加構述,溫情又哀傷,是故事後續發展的基石,也突出了事件的主題。

後語

《父與女》的創作者以漫畫線性式構圖,客觀的景別描述,規避了主觀的人物情感,讓觀眾更好地掌握了解讀作品的主動權,發揮了其作品的最大演繹空間。短片的展現,是創作者精心謀劃的一場情感真理,傳遞了父與女之間的深刻情感,是超越了時間和生死,是生命輪迴中人物情感的永恆極致。

相關焦點

  • 影視乾貨之淺談影視景別
    淺談影視景別電影那些事兒【第七期】 在日常生活中,由於人們所處的環境不同,與事物的距離遠近不同,加上不同的心理狀態,人的精力會時而集中在這裡,時而集中在那裡,因此觀察事物的注意力和視野常常會發生變化。電影和電視為了客觀地反應這種變化,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也為了讓拍攝出的影視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和最大的藝術感染力,攝影師在攝製時便自然地產生了和人類視覺、心理相適應的影視的景別。那麼,影視作品的景別有哪些?它們又有什麼樣的功能呢?下面我們對各個景別及部分景別的特殊功能做一下具體的介紹。
  • 影視中不同景別的表現力及側重點
    景別——作為影視創作中與表演息息相關的一項最為重要的的視覺造型元素,在還沒有對它全部了解之前,我們好像既熟悉它又有些陌生。熟悉它的是我們的眼睛對來自生活的一切似乎都有景別的判斷,那就是遠、近、大、小。陌生的是我們不知道這種來自視覺判斷中的重要造型元素,對我們的生活及表演藝術創作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那麼景別究竟是什麼呢?它的特殊定位應該在哪裡?景別是一種重要的視覺造型元素,是最為外在的、不可缺少的視覺造型形式。影視創作或製作最終的視覺表現形式應歸於景別的表現形式、鏡頭語言的處理及鏡頭與鏡頭之間的畫面(景別)相互排列、組合。
  • 《父與女》:眷戀與思念背後,蘊含著對成長曆程哲理性的沉思
    很多人都從女兒對父親一生的守望、父女間深厚的情感來解讀這部短片,但這不足以說明短片的魅力所在。因此,本文我將從線性省略的敘事方式出發,結合電影符號的象徵意義來談談這部短片是如何在有限的時空內傳遞情感、呈現主題的。在本文第三部分,我將談談父女親情背後導演對生死及個人成長的哲理性沉思。
  • 女大不避父,長大後會怎樣?心理學家:父女關係變質,婚姻麻煩多
    文|秘籍君不知道何時起,網絡上開始流傳著「男大避母,但女大可不避父」的說法,尤其在著名球星貝克漢姆當眾親吻自己女兒後,大家對於父女關係之間應保持距離的說法就越發不以為然:連國際巨星都認為「女大避父」不可取,我們普通人為何要遵守?
  • 從三個角度解讀親情短片《父與女》的獨特魅力
    對於這部動畫短片,很多人都把它定義為簡單的親情短片,但在我看來,親情的背後,還藏著更深層次的對愛與生命的思考。今天我們不妨換個思路,從多個角度來對這部動畫短片進行挖掘解讀。@一祠短片《父與女》又名《岸邊的兩個人》,是由導演麥可·度德威特執導,Jennifer Bangs參加演出的一部短片動畫,於2001年5月27日在波蘭首映。
  • 影視畫面中「景別」與鏡前表演的關係 你必須了解!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就真的是把影視表演的要求吃透了,因為我們在熟悉了影視鏡頭及鏡頭調度後,就能夠在鏡前表演時,在那些不同景別中根據人物的變化及敘事的需求並結合景別獨特的表現特性而得到較熟練的掌控與表現。景別的功能與作用我們將較重點敘述景別與表演的關係,這裡有兩個問題需要認識與了解,一個是景別是什麼?
  • 奧斯卡短片《父與女》《回憶的積木小屋》:時光往復,思念如舊
    最近看了不少奧斯卡動畫短片,其中,對於《父與女》和《回憶的積木小屋》這兩部印象深刻。《父與女》是一部荷蘭動畫導演的作品,於2001年獲得第73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第54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動畫片獎。影片講述了一個溫暖的秋日傍晚,父親帶著女兒騎單車來到湖邊。父親與女兒抱別,登上小船,消失在落日之中。
  • 期待我女兒的生命——八分鐘動畫片《父與女》
    著名的動畫導演麥可,杜德維特的《父與女》僅僅用了8分鐘就展現了一個女兒對父親永恆的感情,這讓人感觸頗深。在動畫片開始的時候,一對父女騎著自行車來到海邊的堤壩,父親向女兒告別了。下堤壩划走的父親,卻又回頭,迅速上了堤壩,撿起小女兒,再放下,迅速下壩,跳上船,劃到無邊無際的大海。
  • 影視傳媒編導藝考教程-影視作品分析-第9課 電影景別的作用
    影視作品分析-- 電影中景別的作用景別的完整序列為:大遠景一遠景一大全景一全景一人物全景一中景一中近景,近景----特寫----大特寫中景以上都是遠景系列景別,以表現景物為畫面主要內容,可以稱為景物景別;中景以下都是近景系列景別,以表現人物為主,或稱人物景別。
  •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沒有界限的親情,終將招致惡果
    可是自古就有「兒大避母,女大避父」,的說法,如果父母不在意,長此以往,定會導致孩子性格形成中出現問題,甚至影響一生。這種對「兒大避母,女大避父」,沒有一點意識的思想,終於有一天孩子在學校闖下了禍事,她兒子居然在遊泳課後跑到女更衣間偷看,嚇得所有女生都在恐懼尖叫。
  • 超越死亡的道家生死哲學觀!
    道家的創始人正是立足於這樣一種社會大背景下,以「萬物皆一」的開闊視野看待生死,超越了一時一事、一得一失,確立了極具特色的超越死亡、生死存亡一體的生死哲學。 生死同質的唯物意識
  • 《當男人戀愛時》:跨越生死的永恆之愛,刺破現實陰霾的溫暖幻象
    男女主人公之間跨越生死的純粹永恆之愛,可謂在愈發物化的世界中,刺破現實陰霾的溫暖幻象。今天我就從美學層次、人物塑造和主題立意三角度,為大家深度解讀電影《當男人戀愛時》。他設計一些關於愛情、親情的故事,就是想把愛情也是永恆不變的主題表現出來,而不是為了迎合觀眾的選擇。對於導演的「永恆愛情」主題,我表示贊同。在電影中男主因絕症離去的設定,也用最悽美的方式展現了這種「永恆」。
  • 認知景別:景別的分類和方法
    今天小編:谷昔(目前主要做網際網路課程資源整合平臺)給大家分享的是:短視頻拍攝中需要懂得的一個知識點-景別,前面小編有跟大家分享「短視頻剪輯的五大結構」,不清楚的可以再回顧一下:小白須知:短視頻剪輯五大架構話不多說,進入今天分享的主題:認知景別在視頻拍攝過程中,不管是前期拍攝還是後期剪輯,我們都會涉及到一個叫「景別」的東西,景別能夠幫我們把故事的信息量表達出來
  • 《讓我怎麼相信你》今上映 問題父女如何修補親情
    《讓我怎麼相信你》今上映 問題父女如何修補親情 1905電影網訊 9月14日,由著名作家梁左之女梁青兒、著名演員梁天之女梁小涼首次聯合編劇、執導,梁天、安乙蕎、文松主演
  • 《藍色生死戀》即將上映,許凱虐戀趙露思,孟美岐成惡毒女配?
    在電視劇播完18年後,中國版《藍色生死戀》電影,也要在情人節即將上映播出了,該片是由趙露思、許凱、孟美岐等主演,故事的主線與劇版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從定檔開始就遭到網友的質疑,畢竟經典是很難超越的,片中的女主角恩熙是由新人演員趙露思飾演,作為悲情女主角,趙露思清純的長相無疑與宋慧喬的形象有很大的出入,但是其清新的氣質同樣受到很多觀眾的喜愛,出演過不少影視作品的趙露思
  • 三分鐘學會不同景別的知識
    如何區別影視鏡頭中的景別大小,這對於我們從事視頻拍攝和後期剪輯的朋友來講十分重要。很多朋友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我們拍攝的視頻看起來畫面單一,內容不豐富。大部分原因在於我們的拍攝構思有關,扛著器材就拍,沒有個明確的主體。
  • 火車上一對父女行為「越線」,引發眾人討論,網友:女大需避父
    眾人紛紛議論,有的羨慕這樣親密的父女關係,有的覺得這樣是過度親密不可取,眾說紛紜,還有的說父親應該保持距離,網友表示:父女關係親密是好事,但是還是要注意女大避父。,這可以增進父女的親密度,呢兒的性格也會更加落落大方,但是,也有反面例子,同樣是發生在列車上,父親行為不軌,對女兒產生齷齪的思想,在列車上熱吻十二歲的女兒,還不斷撫摸女兒的敏感部位,全然不顧女兒的感受,而女兒也不怎麼反抗,這就是反例,女孩和父親感情好值得讚揚,但是一定要重視女大避父,不要因為疏忽大意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
  • 《愛的永恆諾言》——觀影后分享
    《愛的永恆諾言》《愛的永恆諾言》看後覺得上帝有滿滿的愛和最好的預備!正如影片的名字,天父對信他的人也許下了永不改變的諾言――永恆的愛!有時孩子可能會忘記天父對他們的承諾!但上帝卻一直不忘,且不斷地告訴他們,上帝愛他們!並願意為信他的人將自己的獨生子釘死在十架上且復活!詮釋了這份完全的愛!那豈不是祂自己願為這愛而死!若信他的人願意愛祂,專心尋求祂,祂又怎不會將最好的給他們!因為這世間萬物都是祂的創造!祂定會告訴你什麼才是祂為你預備的!
  • 不同景別是如何區分的?各自有什麼樣的特點與功能
    景別是影視教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我們所看到的任何現代影視作品,都是由不同景別的畫面按照影視敘事規律組合而成。景別是影視敘事造型的重要手段。景別是指由於拍攝機器(攝像機、攝影機、照相機等)與被攝物的距離而造成被攝對象物在畫面中所呈現出的範圍大小的區別。景別的形成取決於以下兩者中的任一因素:一是攝影機或攝像機的機位與被攝對象物的距離,即視距。
  • 《尋夢環遊記》:基於獨特的墨西哥文化,在生死之間感受愛和親情
    剪紙 很多人看到剪紙的時候以為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致敬,其實不然,影片開頭出現的剪紙元素其實是墨西哥剪紙藝術。 tamal 萬壽菊 在作品中,那座由橘黃色的萬壽菊組成的橋梁一定讓不少人印象深刻,同樣是連接生死之間的界限,萬壽菊在墨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