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直播電商行業發展現狀
在剛過去的今年「雙十一」期間,僅當天,直播帶貨在全平臺貢獻了63.12億交易額,觀看量達7.91億人次;整個活動期間,直播帶貨累計創造了107.56億交易額,累計銷售超過12.09億件商品,觀看量累計達141.34億人次。
1、直播電商發展歷程
中國電商直播最早發展於2016年,從最初以內容建設與流量變現為目的起步嘗試,產業鏈至今逐步完善、多元化,目前行業處於爆發式增長期,交易量快速增加,頭部流量平臺和交易平臺持續向直播傾斜資源。
2016年淘寶、京東正式上線直播功能,電商直播開始逐步發展,2017年快手、抖音相繼上線直播功能,淘寶直播內容、流量、玩法不斷升級,2018年快手、抖音推出了一系列商業變現模式,包括熱搜榜、MCN 合作等,並上線了購物車項目。
通過直播營銷帶貨變現,2019年淘寶等平臺電商直播全面爆發,拼多多、騰訊加入直播大軍,電商直播朝向更大的規模、更專業的分工以及與傳統電商進一步融合的方向發展。
2、直播電商曆經幾年發展,已進入爆發期
2018年直播電商快速發展,增速超600%,2019年,正式進入爆發期,直播電商整體成交額達4512.9億元,同比增長200%,且直播電商已逐步從粗放式的自由發展,轉變為穩定而系統化的發展模式。
但同時,直播電商在2019年,僅佔國內網購整體成交額的4.5%,相對於國內目前直播電商的火爆程度,還有不小的成長空間,短期內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直播電商發展已歷4年,最初只有淘寶和蘑菇街兩個平臺,隨後多個電商及直播平臺跟進,到現在直播電商已成為標配,帶貨主播也從網紅髮展為明星、企業家等多元化發展。
二、直播電商行業產業鏈現狀
直播電商經過幾年的發展,逐步發展到目前完善而系統化的產業生態。
1、傳統電商流量紅利即將結束,需要新的媒介形式獲取新增流量
由於人口紅利見頂與競爭環境惡化等因素影響,電商平臺獲客承壓,獲客成本逐年升高,行業處於爭奪存量,製造增量以尋求增長的時期,其中包括提高購買轉化率以及市場下沉。 直播起初是淘系提高品牌商在平臺轉化率嘗試的手段之一,類似團購與短視頻,此後隨著直播帶來了良好的轉化效果,其入口的優先級逐步提高。
此外,內容平臺的入局給直播電商帶來新增流量,抖音快手的用戶畫像與電商平臺的消費主力高度吻合,而電商平臺亦能彌補內容平臺變現時在供應鏈資源的欠缺,兩者的合作更加深入,為直播電商蓬勃發展帶來契機。
2、短視頻平臺用戶增長放緩,直播成為新流量變現新形式
經歷了2018年的高速增長後,短視頻產品月總獨立設備數在2019年增長放緩,增長率穩定在1%左右。
用戶增長乏力促進抖音和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加速商業化變現進程,其中,電商帶貨幫助短視頻平臺進一步刺激了用戶消費,提升了用戶價值,直播帶貨業務在短視頻平臺的比例和重要性逐步上升。
3、消費品牌廠商受業績增長壓力,開始追蹤投入回報性價比
受經濟增速放緩影響,品牌主業績增長承壓。2019年,中國消費類品牌商的廣告宣傳推廣費增長明顯趨緩,同比增長僅7.2%。在品牌主廣告投入力度有所減弱的情況下,品牌主對品效合一的營銷效果更為看重,對廣告的預算結構也產生了相應變化,整體從對傳統媒體廣告的投入轉向對短視頻/直播等新興營銷形式的資源傾斜。
4、C端用戶對直播電商接受度較高,對此模式有明顯需求
截至2020年3月電商直播用戶規模為2.65億,佔網民整體的29.3%。電商直播能擁有如此廣泛受眾群體的原因,一方面是平臺加以引導,增加用戶被動消費向主動消費的轉化;另一方面,信息爆炸、用戶時間碎片化,粉絲效應與從眾心理等因素導致其傾向作出快準穩的消費決策。
對於短視頻平臺用戶,用戶對內容趣味性的追求越來越高,以唱歌、聊天+打賞為主要模式的娛樂直播行業已進入疲軟期,購物已經變成直播用戶主要的消費方式,點擊第三方電商平臺購物的用戶高達51.6%,在平臺內置電商中購買商品的用戶達48.0%,產品內嵌的直播功能使得用戶「打賞主播」的消費習慣發生轉移。
5、政府機關鼓勵新業態發展,引導整體市場規範化發展
行業規範化政策不斷頒布和實施,使直播電商行業生態將更加規範化運行,一定程度上去除行業內惡性競爭導致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保護行業內優質企業或機構,推進整體行業生態向更加成熟和健康方向發展。
三、傳統電商與視頻平臺各有長短
從最初的淘寶、蘑菇街,到現在的抖音、快手、拼多多、京東等等平臺,聚合成了目前直播電商領域的頭部平臺參與者。
目前頭部的平臺參與者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傳統電商為主的電商平臺拓展新增流量,二是短視頻平臺探索流量變現。
平臺間取長補短,合作博弈成為常態
電商平臺內容化與內容平臺電商化成為平臺的模式擴展方向,但搭建新模式需較多的時間、資金與技術,且培養自身平臺用戶的消費或內容新習慣也還需時日,電商與內容媒體的合作成為相互賦能、為進一步培養自身平臺用戶內容或消費習慣的突破口。
在合作中,兩者相互補足,電商平臺獲得了更多外部流量與更多渠道給消費者種草,而內容平臺資源位的使用效率、收入均得到了提升。
但是,二者的關係比合作更微妙複雜。因為內容平臺擁有龐大的用戶體量和流暢的用戶運營體系,如果自成生態閉環對電商平臺造成極大的威脅,而電商平臺對內容平臺現有的流量和資源威脅(如主播)也是存在的。
雙方都想自成生態,目前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端倪。但短期內,雙方主要是各取所需的關係,這種互相成就又互相博弈的關係將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