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想想,學英語的目的是啥。
如果是想要高考英語不拖後腿,那系統學習語法,刷刷題就好了。一共也就3500個單詞,花兩年學,一天也就5個單詞。
但是想要能跟老外對答自如,或者不求說得流利,但求聽得明白,就是另外一條路子了。在去印度的飛機上,我只能聽懂10%,1個月以後回來,只有10%沒聽懂了,這80%的印度英語是怎麼來的呢?是在飄著浮屍的恆河邊上得了急性腸胃炎以後,到處求醫問藥聽懂的。是在大晚上買不到火車票滯留在一個小破鎮,差點在鋪滿牛屎、擠滿羊和狗的火車站跟印度人躺一起的時候遇到好心人搭救聽懂的。是在旅館門口差點被坑,跟的士司機吵架的時候聽懂的。吉普車在懸崖邊上飛奔,嚇哭了,當地人安慰我的時候聽懂的。在氣氛詭異的高山上聽克什米爾商人說什麼仇什麼怨的時候聽懂的。真·生存英語。
當然,不是說要把小孩丟去絕地求生才能學會,但純英語的環境必不可少。國際學校和外教當然好,但大家都知道我們家是「媽媽行所以媽媽上」的省錢=費媽模式。
這裡有兩個方法。
1. 看英語動畫片,費媽程度3顆星(一共5顆)
首先為了保護視力,3歲以後再看,每天20-30分鐘。
第二,不止閱讀有分級,聽力也有分級,要看合適孩子英文水平的動畫片。如果完全聽不懂,聽一輩子也是聽不懂的。要聽就聽99%能聽懂的,剩下1%就是新學習的內容,從簡單聽到難,緩慢地增加難度,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進步。
第三,說話講究此情此景此時此地。動畫片的優勢就在這裡,小朋友在鮮活生動的場景和情節裡學講話,這是課本裡乾巴巴的對話做不到的。
看動畫片不是費電嗎,為什麼還要費媽,費得還不少?就是因為小朋友在生活中聽不到英語,沒有日常對話做鋪墊,所以英美國家的動畫很少有一上來我們的孩子就能聽懂99%的(天線寶寶不算)。一二年級的學生也許能夠聽懂50%,那剩下的49%就費媽了。
一些詞彙是小翅還沒有學過的,要麼她問我這啥意思,要麼我主動快速地插一嘴。因為主角不斷重複說自己clever,小翅也就記住了這個新的詞。
如果問小翅看懂了嗎,她多半會說她看懂了。但你問她某句話啥意思呀,多半是錯的。這時候對於高頻的句子,就得見縫插針解釋一句。看一集動畫只要準確記住一句話的用法也就沒白看了。
小孩都愛動畫,只要不是過於幼稚(比如小翅就不想陪妹妹看巧虎英語),他們都會興致勃勃地看下去的。首先要選擇優質的動畫,比如Big Muzzy,是BBC製作的,就充滿了幽默感,雖然老版畫質略微感人,但勝在有趣,小翅和小卷都看得津津有味,欲罷不能。
如果很多聽不懂怎麼辦?再正常不過了,美劇我們都聽懂了嗎?多看幾季,在字幕的幫助下是不是也越來越有feel?
所以一開始看動畫,爸爸媽媽一定要陪著看,一方面是起到人肉字幕/彈幕的功能,一方面自己也要把高頻的句子學了,然後在日常生活中用起來才行。
但我們千萬不要動不動就摁暫停,不要拷問他們「這啥意思啊?你聽不聽得懂啊?」 不用我多說大家也懂,小孩會抵抗和反感的。我們只需要時不時翻譯和解釋一兩句。小朋友在聽不懂、無法順利理解動畫情節的時候,會經常求助我們,所以我們也要專心看,及時解答,總之就是費媽。
還要有合理的預期,別指望一下子都聽懂。只要我們提供了幫助和優質的動畫資源,小孩就一定會進步。不管怎樣,要聽懂,除了大量聽原汁原味的英語,也沒有別的辦法了不是嗎?
等動畫看多了,就可以進入聽章節書(有聲書)的階段了,但前提是動畫看得夠多。
2. 另一個方法是學習日常生活中的親子英語。
這就是前面說過的「日常生活中的對話鋪墊」。小朋友學習語言主要是從日常對話中學到的,這也是我們學習語言的終極目標——交流。邊聽邊說,才是練習口語最高效的方法。
這需要媽媽先學習從起床到刷牙,從洗臉到吃早餐的各種英語表達,將日常對話中的漢語替換成英語。比如早晨起床,平時說「快刷牙洗臉」,換成說「Brush your teeth and wash your face.」 吃早餐的時候,平時說「快過來吃早餐」,換成說「Come and eat your breakfast.」 說五次漢語,可以夾帶一句英語。但據我對四歲的妹妹的觀察,在特定情景下,說兩次她就記住啦。
費媽程度5顆星!
媽媽如果對發音不自信,可以先學習國際音標或者自然拼讀來糾音。
然後,將相應情景的英文表達,列印出來,貼在家裡對應的位置。比如將起床的表達貼在小朋友房間裡,把刷牙的表達貼在衛生間,將吃早餐的表達壓在飯桌的鋼化玻璃下面,隨時隨地說一嘴,說多了就記住了。
如果自己一個學習堅持不下去,也可以跟其他媽媽組成學習小組,進行情景演練。
為什麼不是爸爸去學?就……be realistic(面對現實吧)。只要媽媽多說幾句,爸爸也就順帶學到啦,大家教教這個大寶寶唄。
好啦,那怎麼知道要看哪些英語動畫呢?
我會每周列出動畫的清單,請媽媽們陪小朋友們看。同時會列出每一集的高頻句子,方便媽媽們給小朋友們解釋。
那日常的親子表達要說哪些?
我也會定時貼出不同場景的英語表達,還是少量多餐,媽媽們一點點學。
雖然已經寫了很長,但最後還是忍不住想提一句。練好了聽力,閱讀也就不成問題了。因為英語的文字就像我們的拼音,聽懂了以後,用自然拼讀法一轉換,就是閱讀的文字了。
所以聽力得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