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底,聯邦議會重開,反對黨保守黨的重頭戲,如眾人所料,就是拿華為事件,深化對抗。前安省華人省議員陳國治表示,保守黨的黨魁如此以最激烈的手法在華為事情做文章,知情人士,不會覺得奇怪,是有根可尋。因為從這個黨魁在黨內當選之後,就露出對華極不友善的表態,言語激烈,以言論出位試圖引人注意。
例如一上任保守黨黨魁,就不假思索地直接表示不與中國商談自由貿易。在華為事件上,這位黨魁多天來的強硬言詞,再加上傳媒的廣泛報導,已開始對全國的華裔加拿大人造成一個極大的壓力,令人十分擔憂,擔憂歷史重演 - 排華。
陳國治解釋說:縱觀過去數十年的歷史,世界各地曾經爆發多次排華的浪潮。比如印尼曾經發生嚴重的排華,導致騷亂事態的也至少有三次。近年來越南當局因為和中國關係欠佳,民間也曾經發起排華浪潮,令當地的華人惶恐不可終日。在上屆菲律賓總統執政期間,菲律賓當局發出諸多帶有反華情緒的言論,民間排華情緒也隨之發生和高漲,並曾經爆發香港人質被殺慘劇……。
當然,說到排華,不得不說美國和加拿大的排華行為,在華工修築了鐵路之後,美加政府分別頒布法律,先是以專門針對華人的人頭稅試圖阻止華人進入北美大陸,隨後實行排華法案。一直到老杜魯多開始推行多元文化政策,不以種族、宗教和來源地區別對待移民,才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和其它地區的移民,敞開了大門。
陳國治表示,在上屆保守黨執政期間,前總理哈珀先生對中國亦非常不友善,當年的新任中國大使上任(盧樹民),哈珀先生一年都拒絕會見,令新大使一年都無法開展工作,相當於加中關係斷了一年。哈珀總理高調宣布不出席北京奧運,保守黨議員將該奧運與納粹相提並論,保守黨政府擱置ADS旅遊協定多年等等
前安省華人省議員陳國治
令到當時的加中關係冷若冰霜,比多倫多的嚴冬更冷。如今,前任總理哈珀最近又在美國媒體上發表言論,鼓吹對華不友善的言詞。
但是哈珀先生不是曾經向人頭稅問題道歉嗎?陳國治表示,人頭稅和排華法的平反,不是一兩天的事情,更不是單一保守黨的功力,而是三十多年的滄桑。人頭稅的平反是華社眾多華人一段長期的努力。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華人社區中的兩個主要社團對此作出了長期的爭取,而最早作出積極平反訴求的,不是保守黨,也不是自由黨,而是新民主黨。
諷剌的是,1980年代,當時保守黨執政的總理梅隆尼直接拒絕了對人頭稅的平反,表示根本不可能接受。直到2005年,時任自由黨政府總理馬田宣布要對人頭稅平反,指出人頭稅和排華法案是加國歷史上灰暗的一頁,並主張對社區賠償而不是對個人賠償。之後哈珀先生表示願意代表政府道歉,並對人頭稅後代象徵性賠償。
幾曾何時,道歉的哈珀先生,重現他的敵對立埸,在華為事件的消息剛剛曝出的第二天,已到美國福克斯新聞去宣揚要如何強硬對付中國。
新的保守黨黨魁,在一出臺之後所作出的各種表現,令人懷疑他比他的前任哈珀先生更為甚。
保守黨的議員,也不甘後人,言論對華極為敵對。例如華人聚居地區的保守黨議員艾雷娜(Leona Alleslev)還再次在國會上發表言論,聲稱中國公司「為中國從事間諜」,保守黨的黨魁也批評自由黨政府對華「軟弱」、不夠強硬,令人覚得他們的意思是要求總理杜魯多以政治介入司法。
保守黨不斷推動反華的情緒,值得華人社區的擔憂。在保守黨以及南邊的美國民粹主義的不斷推動下,排華的思潮有可能回流,華人社區一定要嚴重關注和抗拒。一百年前的侮辱,記憶猶新啊。
去年在加拿大還發生這樣的事:
問大家一個問題,現在在加拿大生活的華人裡,有多少人在努力學習英語?有多少人覺得就算不學英語,也可以生活在加拿大?
再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你所在的加拿大城市,華人群體龐大麼?你知道北美最大的華人社區,是哪幾個嗎?
第一個問題,大家問問自己就好了,第二個問題,大家可以看看下面這張圖:
圖片來源:National Post
北美華人數量最龐大的城市是萬錦市(安省),
第二大龐大的城市是列治文市(BC省)。
在這兩個華人聚居的城市裡,
大家可以經常看到各種各樣的中文招牌。
圖片來源:National Post
從吃喝玩樂到生活服務,
基本可以覆蓋大家所有的需求。
圖片來源:National Post
在如此「和諧」的環境下,
有些來加拿大旅遊的中國人,
甚至覺得不會英語也可以出國了。
然而,在有些人的眼裡,
這樣的「和諧」,卻是加拿大的失敗。
最近,有一篇National Post的文章引發了不少爭議,其標題為:
探索BC省列治文市的「文化和諧」
——北美最亞洲化的城市
作者:Douglas Quan(疑似華裔)
在文章的引子部分,作者Douglas Quan問了一個問題:
當少數族裔變成大多數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呢?
作者採訪了居住在列治文市的人,得到了下面這些描述:
「我們應該抵制這樣的引誘——把列治文市想成一個唐人街郊區。」
「列治文市議會曾鼓勵商業標識上要有至少50%的英文。」
「列治文市在加拿大,不是在中國。大家為什麼不站出來為白人『少數群體』爭取權利呢?」
「他們不會融合在一起的。多元文化主義的弊端就是,會讓那些不是特別渴望融入新文化的人,有了不這麼做的藉口。」
「他們應該要學會去說英語,不應該令當地人感到沮喪。」
然而,對於新移民來說,融入新的語言和文化,需要時間,甚至對於一些人來說,他們根本不知道如何成為加拿大的一部分...
「我認為政府應該要提供更多的信息,我想要成為加拿大的一部分,但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做。」(一位移民2年的武漢人)
「我覺得對於那些英語不流利的人來說,生活在這裡很方便。我平常也會讀讀書,看看報紙,以此來學英語。但是,也有很多人在學中文呀!」(一位移民10年的北京人。)
「當他們感到熟悉,他們就會走進你的店裡,就是這麼簡單。」(一位在高端商店內提供中文服務的華人經理。)
但是,有一位在列治文市生活的亞美文化研究者試著解釋道:
我有在懷疑,列治文市所經歷的文化危機,
其真正的導火索是不是 飆升的房價 ?
其真正的替罪羊是不是 中國人的錢 ?
以上這些討論,都是站在事實基礎上作出的理性討論。而真正令華人憤怒的是,加拿大人民黨的領袖Maxime Bernier(魁北克人),針對這篇文章,在10月20日發了一條帶有明顯 「歧視華裔」 味道的推特:
這就是那些不學英語,自我隔離,
缺少交流和文化融合,造成社區緊張的移民們。
大量移民,過多的多樣性和極端的多元文化主義,
導致加拿大分裂成了一個個小部落。
政治學術語:Balkanisation 巴爾幹化,
指的是一個國家或政區分裂成多個互相敵對的國家或政區的過程。
看到這樣明顯是在責難華裔的評論,有一位華裔網友@Xiaoming Guo站了出來:
有多少魁北克人想要學英語?
這些人自我抱團,
把加拿大分裂成了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
華人在加拿大組成聯邦之前就住在BC省了,
華人勞工在建最危險的CPR鐵路時,
犧牲了4000人!
(*上加拿大使用的是英國法律於制度,下加拿大使用的是法國民事法與制度)
有網友回懟他說華人和魁北克人不一樣!@Xiaoming Guo進一步解釋道:
加拿大華人不是想要一樣的地位。
你們去多倫多看看吧!
大部分華人餐館都有英文。
@nationalpost放出的兩張圖片,
是兩家藥材店,平時很少有非華裔去買東西,
這是市場現象!
兩張藥材店圖片 來源:National Post
他認為這是媒體放出的錯誤圖片,
對讀者造成了錯誤的引導。
接著,又有華人網友@Yiran Chen出來澄清:
許多華人都在努力學習英語,
加拿大有許多各行各業的專業工作,
華人的英語能力已經足夠用來交流了。
網友@James Y也針對華人英語能力問題作出了回應:
也許他們的英語確實不夠好,
但是這不能代表他們一點都不學英語,
至少他們在工作,他們不是麻煩製造者,
他們也從來沒有建立過禁區!
並且,他們的第二代全都會說英語,
有在努力融入西方文化。
然而,就是這樣的有力論點,仍然遭來網友們的無力反駁:
但是,你不認為Bernier說的有點道理麼?
加拿大是不是有會被巴爾幹化的威脅?
華人網友@Xiaoming Guo 立即對這條反問作出了回應:
我承認。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反對,
杜魯多的 極端多元文化主義。
但是,我也不想要變成 種族歧視的受害者!
不得不給這位華人網友點讚,
說話有理有據,切中要害!
這起爭論也算是提醒各位華人,
在努力工作生活的同時,
別忘了文化自信,語言自信,
而最最最不能忘了的是,
加拿大應該是一個,
絕對不容許種族歧視的國家!
本文參考:
https://nationalpost.com/feature/richmond-b-c-in-search-of-cultural-harmony-in-north-americas-most-asian-city
https://twitter.com/MaximeBernier/status/1053703986358902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