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新一輪排華潮來了?政黨領袖暗指「華人不學英語搞分裂」

2021-03-01 加拿大全攻略

1月底,聯邦議會重開,反對黨保守黨的重頭戲,如眾人所料,就是拿華為事件,深化對抗。前安省華人省議員陳國治表示,保守黨的黨魁如此以最激烈的手法在華為事情做文章,知情人士,不會覺得奇怪,是有根可尋。因為從這個黨魁在黨內當選之後,就露出對華極不友善的表態,言語激烈,以言論出位試圖引人注意。

例如一上任保守黨黨魁,就不假思索地直接表示不與中國商談自由貿易。在華為事件上,這位黨魁多天來的強硬言詞,再加上傳媒的廣泛報導,已開始對全國的華裔加拿大人造成一個極大的壓力,令人十分擔憂,擔憂歷史重演 - 排華。

陳國治解釋說:縱觀過去數十年的歷史,世界各地曾經爆發多次排華的浪潮。比如印尼曾經發生嚴重的排華,導致騷亂事態的也至少有三次。近年來越南當局因為和中國關係欠佳,民間也曾經發起排華浪潮,令當地的華人惶恐不可終日。在上屆菲律賓總統執政期間,菲律賓當局發出諸多帶有反華情緒的言論,民間排華情緒也隨之發生和高漲,並曾經爆發香港人質被殺慘劇……。

當然,說到排華,不得不說美國和加拿大的排華行為,在華工修築了鐵路之後,美加政府分別頒布法律,先是以專門針對華人的人頭稅試圖阻止華人進入北美大陸,隨後實行排華法案。一直到老杜魯多開始推行多元文化政策,不以種族、宗教和來源地區別對待移民,才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和其它地區的移民,敞開了大門。

陳國治表示,在上屆保守黨執政期間,前總理哈珀先生對中國亦非常不友善,當年的新任中國大使上任(盧樹民),哈珀先生一年都拒絕會見,令新大使一年都無法開展工作,相當於加中關係斷了一年。哈珀總理高調宣布不出席北京奧運,保守黨議員將該奧運與納粹相提並論,保守黨政府擱置ADS旅遊協定多年等等

前安省華人省議員陳國治

令到當時的加中關係冷若冰霜,比多倫多的嚴冬更冷。如今,前任總理哈珀最近又在美國媒體上發表言論,鼓吹對華不友善的言詞。

但是哈珀先生不是曾經向人頭稅問題道歉嗎?陳國治表示,人頭稅和排華法的平反,不是一兩天的事情,更不是單一保守黨的功力,而是三十多年的滄桑。人頭稅的平反是華社眾多華人一段長期的努力。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華人社區中的兩個主要社團對此作出了長期的爭取,而最早作出積極平反訴求的,不是保守黨,也不是自由黨,而是新民主黨。

諷剌的是,1980年代,當時保守黨執政的總理梅隆尼直接拒絕了對人頭稅的平反,表示根本不可能接受。直到2005年,時任自由黨政府總理馬田宣布要對人頭稅平反,指出人頭稅和排華法案是加國歷史上灰暗的一頁,並主張對社區賠償而不是對個人賠償。之後哈珀先生表示願意代表政府道歉,並對人頭稅後代象徵性賠償。

幾曾何時,道歉的哈珀先生,重現他的敵對立埸,在華為事件的消息剛剛曝出的第二天,已到美國福克斯新聞去宣揚要如何強硬對付中國。

新的保守黨黨魁,在一出臺之後所作出的各種表現,令人懷疑他比他的前任哈珀先生更為甚。

保守黨的議員,也不甘後人,言論對華極為敵對。例如華人聚居地區的保守黨議員艾雷娜(Leona Alleslev)還再次在國會上發表言論,聲稱中國公司「為中國從事間諜」,保守黨的黨魁也批評自由黨政府對華「軟弱」、不夠強硬,令人覚得他們的意思是要求總理杜魯多以政治介入司法。

保守黨不斷推動反華的情緒,值得華人社區的擔憂。在保守黨以及南邊的美國民粹主義的不斷推動下,排華的思潮有可能回流,華人社區一定要嚴重關注和抗拒。一百年前的侮辱,記憶猶新啊。

去年在加拿大還發生這樣的事:

問大家一個問題,現在在加拿大生活的華人裡,有多少人在努力學習英語?有多少人覺得就算不學英語,也可以生活在加拿大?

再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你所在的加拿大城市,華人群體龐大麼?你知道北美最大的華人社區,是哪幾個嗎?

第一個問題,大家問問自己就好了,第二個問題,大家可以看看下面這張圖:

圖片來源:National Post

北美華人數量最龐大的城市是萬錦市(安省),

第二大龐大的城市是列治文市(BC省)。

在這兩個華人聚居的城市裡,

大家可以經常看到各種各樣的中文招牌。


圖片來源:National Post

從吃喝玩樂到生活服務,

基本可以覆蓋大家所有的需求。

圖片來源:National Post

在如此「和諧」的環境下,

有些來加拿大旅遊的中國人,

甚至覺得不會英語也可以出國了。

然而,在有些人的眼裡,

這樣的「和諧」,卻是加拿大的失敗。

最近,有一篇National Post的文章引發了不少爭議,其標題為:

探索BC省列治文市的「文化和諧」

——北美最亞洲化的城市

作者:Douglas Quan(疑似華裔)

在文章的引子部分,作者Douglas Quan問了一個問題:

當少數族裔變成大多數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呢?

作者採訪了居住在列治文市的人,得到了下面這些描述:

「我們應該抵制這樣的引誘——把列治文市想成一個唐人街郊區。」

「列治文市議會曾鼓勵商業標識上要有至少50%的英文。」

「列治文市在加拿大,不是在中國。大家為什麼不站出來為白人『少數群體』爭取權利呢?」

「他們不會融合在一起的。多元文化主義的弊端就是,會讓那些不是特別渴望融入新文化的人,有了不這麼做的藉口。」

「他們應該要學會去說英語,不應該令當地人感到沮喪。」

然而,對於新移民來說,融入新的語言和文化,需要時間,甚至對於一些人來說,他們根本不知道如何成為加拿大的一部分...

「我認為政府應該要提供更多的信息,我想要成為加拿大的一部分,但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做。」(一位移民2年的武漢人)

「我覺得對於那些英語不流利的人來說,生活在這裡很方便。我平常也會讀讀書,看看報紙,以此來學英語。但是,也有很多人在學中文呀!」(一位移民10年的北京人。)

「當他們感到熟悉,他們就會走進你的店裡,就是這麼簡單。」(一位在高端商店內提供中文服務的華人經理。)

但是,有一位在列治文市生活的亞美文化研究者試著解釋道:

我有在懷疑,列治文市所經歷的文化危機,

其真正的導火索是不是 飆升的房價 ?

其真正的替罪羊是不是 中國人的錢 ?

以上這些討論,都是站在事實基礎上作出的理性討論。而真正令華人憤怒的是,加拿大人民黨的領袖Maxime Bernier(魁北克人),針對這篇文章,在10月20日發了一條帶有明顯 「歧視華裔」 味道的推特:

這就是那些不學英語,自我隔離,

缺少交流和文化融合,造成社區緊張的移民們。

大量移民,過多的多樣性和極端的多元文化主義,

導致加拿大分裂成了一個個小部落。

政治學術語:Balkanisation 巴爾幹化,

指的是一個國家或政區分裂成多個互相敵對的國家或政區的過程。

看到這樣明顯是在責難華裔的評論,有一位華裔網友@Xiaoming Guo站了出來:

有多少魁北克人想要學英語?

這些人自我抱團,

把加拿大分裂成了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

華人在加拿大組成聯邦之前就住在BC省了,

華人勞工在建最危險的CPR鐵路時,

犧牲了4000人!

(*上加拿大使用的是英國法律於制度,下加拿大使用的是法國民事法與制度)

有網友回懟他說華人和魁北克人不一樣!@Xiaoming Guo進一步解釋道:

加拿大華人不是想要一樣的地位。

你們去多倫多看看吧!

大部分華人餐館都有英文。

@nationalpost放出的兩張圖片,

是兩家藥材店,平時很少有非華裔去買東西,

這是市場現象!

兩張藥材店圖片 來源:National Post

他認為這是媒體放出的錯誤圖片,

對讀者造成了錯誤的引導。

接著,又有華人網友@Yiran Chen出來澄清:

許多華人都在努力學習英語,

加拿大有許多各行各業的專業工作,

華人的英語能力已經足夠用來交流了。

網友@James Y也針對華人英語能力問題作出了回應:

也許他們的英語確實不夠好,

但是這不能代表他們一點都不學英語,

至少他們在工作,他們不是麻煩製造者,

他們也從來沒有建立過禁區!

並且,他們的第二代全都會說英語,

有在努力融入西方文化。

然而,就是這樣的有力論點,仍然遭來網友們的無力反駁:

但是,你不認為Bernier說的有點道理麼?

加拿大是不是有會被巴爾幹化的威脅?

華人網友@Xiaoming Guo 立即對這條反問作出了回應:

我承認。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反對,

杜魯多的 極端多元文化主義。

但是,我也不想要變成 種族歧視的受害者!

不得不給這位華人網友點讚,

說話有理有據,切中要害!

這起爭論也算是提醒各位華人,

在努力工作生活的同時,

別忘了文化自信,語言自信,

而最最最不能忘了的是,

加拿大應該是一個,

絕對不容許種族歧視的國家!

本文參考:

https://nationalpost.com/feature/richmond-b-c-in-search-of-cultural-harmony-in-north-americas-most-asian-city

https://twitter.com/MaximeBernier/status/1053703986358902784

 


相關焦點

  • 溫哥華將就排華歷史道歉 華人聽句「道歉」不容易
    中國僑網4月9日電 據加拿大《環球華報》報導,4月22日,加拿大溫哥華市府、市議會將在華埠就歷史上排華政策公開道歉,溫哥華將揭開新的一頁。  然而卑詩省和溫哥華市卻在歷史上扮演了「排華急先鋒」的不光彩角色:1871年卑詩省政府通過立法,剝奪華裔投票權,並且禁止華裔成為法律學、藥學、牙科學的專業人士,比聯邦層面臭名昭著的「人頭稅」還早14年推出;經過長達1/4個世紀的鬥爭,加拿大聯邦在1947年廢除了排華法令,而溫哥華市直到1949年才廢除市級排華法令,是加拿大城市中的最後一批。
  • 印尼為什麼會排華 印尼屠殺華人原因分析
    為何華人成為了屠殺中的首要目標?在印尼獨立以來,持續到1998年的排華歷史中,1965年是否只是一個偶然?  當我們細細探究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藏匿在歷史最隱晦角落的東西,才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大的隱痛。  對於排華的歷史,印尼政府一直諱莫如深。座談會後,印尼官方表示將會給出一份聲明,但是具體的措辭還在研究之中。
  • 問政智庫|馮源:魁北克集團與加拿大政黨的地區化
    四、魁北克集團的興起及其背景上述各種歷史、文化、語言與價值觀上的差異,使得魁北克成為加拿大聯邦中非常獨特的一個組成部分。從1820年開始,說法語的加拿大人要求用「法語加拿大人」(Les canadiens francais)來稱呼自己,以期與其他的說英語的加拿大人區別開來 。
  • 加拿大一小區郵箱現排華字句:不要再有中國人(圖)
    加拿大一小區郵箱現排華字句:不要再有中國人(圖)     萬錦市東面一個加拿大郵務公司的郵箱出現反華字句
  • 《排華法案》下美國華人悲情史—2020美國黑人被殺案引發的思考
    事實上,不只是黑人,眾多有色人種在號稱包容的美國從來就沒有得到過真正的尊重,包括華人在內,其中最悲情的要數《排華法案》,這一法律直接導致無數華人生離死別,譜寫了一首首家破人亡的人生悲歌。年的加利福尼亞淘金潮,接著又以大型勞工項目帶來大批華人,包括建設第一條橫貫大陸的鐵路。
  • 李鴻章訪美:大談市場和勞動力,抨擊《排華法案》
    李鴻章表示對於美方的接待非常滿意,但認為美國有太多政黨,這些政黨自說自話,搞亂了民意,「你們報紙應該站出來,統一民眾的認識」。《紐約時報》的記者在採訪手記裡評價道:「總督大人對我們國家政黨政治的認識顯得天真而幼稚」。記者隨後問道,此次來訪的見聞中,最令李鴻章感興趣的是什麼。
  • 百年《排華法案》始末與曾經華人境遇
    馬歇爾的老闆竭力想隱瞞這個消息,他想,肯定會有很多夢想不勞而獲的人來這兒淘金,這不得影響自己在這裡種莊稼的宏偉計劃嗎。結果到了3月份,加利福尼亞發現金子的消息還是登上了報紙的頭條,也傳到了墨西哥。一聽到這個消息,墨西哥都快哭出來了,早知道咬著牙,也要多拖一個月。
  • 從加拿大溫哥華看出華人現狀
    如果沒有記錯,新冠疫情後,澳大利亞的媒體是第一批用「中國病毒」來定義新冠的西方媒體,隨之而來的是對華裔孩子上學的歧視。接著,這股攻擊華人的潮流便波及各個層面。好在澳大利亞華人中有硬骨頭,袁祖文就是一例。作為澳中企業家俱樂部主席,袁祖文先後組織了大量物資支援中澳兩國抗疫,但他的善舉被當地主流媒體刻意抹黑。
  • 華人,你為什麼不對歧視說不?
    根據視頻和目擊證人的描述,這名男子毆打亞裔的理由包括:1、華人傳播了新冠病毒;2、紐約地鐵太擁擠,流浪漢太多;3,看到車上這麼多人,讓剛下班的他心情不好。這個例子的結局也非常典型,就是當媒體發表了相關文章和視頻之後,紐約警方的回覆是:「無人報案。」
  • 溫哥華要用中英文就排華歷史道歉
    當地時間28日,加拿大溫哥華市政府、市議會發布一份由市長格雷戈爾·羅伯遜(中文名羅品信)署名的聲明,宣布將於下個月正式就該市歷史上所採取的排華政策和歧視政策道歉。 《溫哥華太陽報》稱,4月22日是溫哥華唐人街文化節,慶祝活動將於中國文化中心舉行。
  • 華僑憶98年印尼排華噩夢:華人地位今非昔比
    華僑回憶10年前噩夢  家在雅加達的印尼華人彭豔玲當年只有15歲,正在上初中。她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說,1998年5月13日那天,她正在學校參加考試,突然看見窗外馬路邊停放的很多汽車和摩託車都著起火來,街上喧鬧聲一片。「我當時很害怕,也不敢回家。我一個華人同學的家人花錢請了警察,保護她回家。
  • 加拿大《明報》:溫哥華市政府將就排華歷史道歉
    加拿大《明報》10月22日刊文稱,溫哥華市政府從2014年起組織顧問委員會,對歷史上市政府對華裔居民的歧視政策進行研究,並多次召開社區研討會,與華人社團一起,對研究的成果與道歉的內容及形式進行探討。近日,第四次社區研討會在溫哥華華埠舉行。
  • 1965年,印尼發生了「排華」事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人民的生活依然很艱辛,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國內的基礎設施不足,而在國際上的地位也不高,甚至被很多西方國家孤立,因此在新中國初期的發展很艱難,甚至身在海外生活的僑民們也遭受了極大的危險。在歷史上,有一件觸目驚心的事情就是印尼排華事件。
  • 溫哥華唐人街:每5個人中就有1個是華人,加拿大最大的華人聚集地
    我們要介紹的是加拿大最大的華人聚集地,溫哥華唐人街。自打1979年加拿大政府開放了移民政策以來,溫哥華就吸引了大批喜歡溫暖氣候的中國移民來此居住。曾經有人統計過,在溫哥華每5個人當中就有1個是華人,然而最早來到溫哥華的華人,其實並不是為了這裡溫暖的氣候,優美的景致,在這片以楓葉為標誌的和平土地上,中國人的故事竟是從地獄開始的。1859年美國建成了橫貫東西的太平洋鐵路之後,溫哥華所在的bc省政府和加拿大政府進行了一次談判,如果政府不修建一條同樣的大鐵路,這bc省就要投奔美國政府的懷抱去了。
  • 溫哥華要用中英文就排華歷史道歉
    【環球時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 陶短房】當地時間28日,加拿大溫哥華市政府、市議會發布一份由市長格雷戈爾·羅伯遜(中文名羅品信)署名的聲明,宣布將於下個月正式就該市歷史上所採取的排華政策和歧視政策道歉。《溫哥華太陽報》說,儘管華裔對卑詩省早期的發展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但1871年該省政府通過立法剝奪華裔投票權,並禁止華裔成為法律學、藥學、牙科學專業人士。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加拿大建國歷史不過150多年,但加華人遭受包括剝奪公民權在內,三級加拿大政府以法令和政府命令等形式的歧視、排斥的歷史竟長達75年以上。
  • 移民融入:新移民在加拿大學英語的8種方法
    這些地區的各種設施、機 構對華人的服務越來越完善,這就使得很多華人不需要會很多英語,甚至不會英語都可以生存。但是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英語對於日常生活非常重要,也便於新移民了解加拿大這個國家。學英語也許是很多華人新移民心中永遠的痛,可是你知道嗎?這個「永遠」也是可以改變的。學英語是你融入加拿大社會需要做的基本功課。信心+堅持+正確的方法和竅門,你一定能學好英語!
  • 華人痛苦回憶1998印尼排華:1200名華人被屠殺
    10年前,針對華人的暴行令印尼蒙羞  1998年5月13日至15日,一場原本是為推翻蘇哈託政權而起的政治運動,在印尼首都雅加達等地卻演變為嚴重的「排華騷亂」。當時,僅雅加達就有5000多家華人工廠、店鋪、房屋、住宅被燒毀,約150名華人婦女被強暴,近1200 名華人被屠殺。
  • 【走進加拿大】華人在加百年風雨路之五:二戰結束後加拿大華人的...
    在加拿大成長起來的華裔子弟,從小接受本地教育,壓力相對小一些,出人頭地的機會也相對多一些。事實上,首位出生在加拿大的華人溫金有,表現確實優於父輩。他精通英語,熟悉法律,先後擔任過中華會館英文秘書和溫哥華法院傳譯員。在當時,對於在加華人來說,這已經是非常體面的工作了。
  • 加拿大溫哥華市府將就歧視華人的歷史作正式道歉
    據《多倫多星報》28日消息,加拿大溫哥華市議會宣布,溫哥華市長格雷戈爾·羅伯遜(Gregor Robertson)將於今年4月22日在溫哥華唐人街舉行議會特別會議,就歧視華人的歷史向華人社區正式道歉。溫哥華市府在2016年至2017設立了一個由華人和非華人專家、社區代表組成的諮詢小組,對過往涉嫌歧視華人的政策進行研究。2017年11月初,歷時一年完成的一份題為《從排華到平等公民權利:檢視早期華裔居民所受溫哥華市歧視政策》的報告在市議會獲全票通過。
  • 印尼排華系列——紅溪慘案,數萬華人遇害,溪水被染成血色
    印尼排華傳統歷來已久,大規模的排華騷亂間歇性的就發作一次,而且愈演愈烈。以1740年荷蘭殖民當局製造的「紅溪慘案」為開端,印尼曾爆發過多起大規模的排斥、屠殺、華僑華人的暴行。他們不敢欺負手中握有武器的荷蘭殖民者,卻常常把矛頭對向富裕但是實力一般的華人。但是在荷蘭強盛的時期,以商業立國的荷蘭,需要華人的工作以推動印尼商業的發展。進入十八世紀,荷蘭「海上馬車夫」地位嚴重下降,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失去印尼殖民地,他們當前想法是盡一切可能剝削印尼的的一切,於是華人的存在無疑是「多餘」且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