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起源對我們來講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各國的神話傳說中都會對人類和世界的起源作出交代或給出線索。專家曾炒熱了一股「中國無神論」,說中國上古時期相比其他民族少了創世學說的記錄。
但事實真的這樣嗎?
人類雖經歷過無數的進步,卻仍舊無法擺脫一些基本的問題和挑戰。有關世界起源和人類誕生的「謎題」,至今還困擾著所有人。
比如:我是誰?
從世界各地的神話故事中,我們都能看到祖先們關於「創造說」的記錄。這些創世學說為我們的哲學、宗教甚至於科學發現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如基督教經典《聖經》,就記錄了目前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創世說」。《創世紀》中十分確鑿地告訴眾人:「起初,神創造天地。」地一開始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的,「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埃及的創世神話則有三種不同的版本,分別盛行於三個重要的城市:赫利奧波利斯、赫爾莫波利斯和孟菲斯,都以太陽神為崇拜的對象。
原始日本人、古伊朗人、南美印加人也都將創造世界的神視為太陽。可以見得,在原始世界中,雖然人類之間的聯繫仍很微弱,但卻萌生出如此趨同的「創世論調」,這不得不說是一件怪事!
我們中國上古時代有沒有「創世學說」呢?一部分專家認為,中國未能誕生現代科技革命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太不注重靈魂世界」。有趣的是,這和黑格爾對印度的批評正好相反,黑格爾說印度人太拘泥於「空虛的靈魂和來世」,反而不重視現世。
「中國沒有創世神話」,還常常被當作中國同西方最根本的差別之一。但是,在中國的古代典籍中,其實是大量存在著對世界起源的討論的。
中國傳統中很少有對「超然之神」的刻畫,哪怕是在最著名的「盤古開天闢地」中,也只是說「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大意是說,盤古同天地本就是一體的,並沒有先於天地而生。
既然沒有先天地出生,也就談不上「神創」了。盤古同天地為一體,像是雞子中的「卵核」一般。盤古,就是自然;天地,合同盤古。天地、自然與「超然力量」就這麼渾然天成地綁定在了一起。盤古的神話傳說雖然不能支持「創世論」,但起碼證明了我們古人確信世界上是有「自然神」的。
《道德經》中有這麼一段話:「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為天下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明顯表明古人承認有先於天地而存在的「道」和「自然」。這兩個詞是什麼意思呢?老子只是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可見,「道」是老子心中導致「萬物」出現的母體。「道」既然「先天地生」,且可「為天下母」,這似乎表明了天下萬物都是「道」孕育的。
太極圖象徵著「陰陽化成」,正是「道」在世間運行的規律
但老子的說法仍舊在發展,他又說「道法自然」。老子認為世界並非是某個創始者有意識地令宇宙萬物如此呈現,而是萬事萬物根據這個自然恆常的機制自由生成。這似乎仍是將「超然」與「自然」歸結在一起看待,同盤古一說有異曲同工的道理。
下面再看《淮南子》中的一段話:「古未有天地之時,唯象無形……有二神混生,驚天營地,孔乎莫知其所終極,滔乎莫知其所止息……剛柔相成,萬物乃形,煩氣為蟲,精氣為人。」
這裡是說,我們的祖先開始認識到「超然」的力量,並且認為「超然之力」是順應著「自然」,或是在跟自然有某種程度的結合的基礎上生成了「萬物」和「人」。至此可證,古人雖然發展了創造論的學說,但超然的力量仍舊要「剛柔相成」才可以創造萬物和人。
我們再來看一則記載。「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絙於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也;貧賤者,絙人也。」這則神話是「女媧造人」,這就是說古人曾經有過對「造人」的思索。
在女媧誕生以前,天地似乎已經存在。並且,在其他古典神話中,伏羲氏或成了女媧的丈夫,或成了女媧的兄長。造人者女媧怎麼看也不像是擁有神聖性的超自然力量,而更像是一個擁有人性的眾生之母。
在西漢人陸賈的著作裡,有一篇是對前人記載的複述。「傳曰:『天生萬物,以地養之,聖人成之。』功德參合,而道術生焉。故曰:張日月列星辰,序四時,調陰陽,布氣置性,次置五行……養育群生。」
在他的文章中同樣出現了「天地」生養萬物、孕育聖人的故事。令人稱奇的是,布置陰陽五行的「道術」好像是後於「聖人」出現的。也就是說,古人對於天地是如何來的,好像不是很感興趣。但對於人類社會的秩序和自然界的各種規律,倒是相當有見解。
道教經典《三天內解經》中講:「道原本起出於無先。溟涬鴻蒙,無有所因,虛生自然,變化生成。」自然的生成靠的是「道」,而「道」是源於「無」。其實,這裡的「無」,被賦予了人類所「不可知」的本質。如果從西方的神創論講,那麼這個時期中國人的思想已經產生了「虛無中創萬有」的神創論理念。
中國古人的思想似乎更專注於「宇宙誕生後的世界」,而不是「世界出現前的宇宙」。西方人則更嚮往世間以外的「永生」,追求理解超越人本身理解能力的「本源」。我們的祖先雖認識到「道」是一種宇宙規則,但卻並沒有給出「道」的來源的解釋。只是在順應它的基礎上,指導人們的生產生活。可能正是這種對世俗生活的重視,才造就了中華民族勤勞儉樸、注重實幹的創業精神吧。
向柏松:《中國創世神話發展歷史論析》,《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7年第6期。
金鵬程:《中國沒有創世神話本就是一種神話》,《復旦大學學報》2018年第5期。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為方便讀者粉絲們交流,我們建立了【微信粉絲群】,大家可以添加【sdsdfzh】為微信好友,申請加群。這裡有更多的青年學者和歷史愛好者,大家可以暢聊感興趣的歷史話題。
同時,我們也有qq資料群,群號:856649920,群內有大量文史類電子資源分享。
本號作者以文史類博士和青年學者為主。我們的宗旨是: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有深度。歡迎長按二維碼關注。
同時我們也略備薄酬,歡迎廣大文史愛好者惠賜稿件,具體投稿要求可在公號首頁點擊「聯繫我們」查看。
投稿郵箱:haoranwenshi@163.com。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
點一下閱讀原文了解更多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