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的全民健保
據2004年的一項調查,臺灣省的居民對健保的滿意度為77.6%。2.目的臺灣省的全民健保向全體居民提供適時、適度的包括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健康教育等廣泛性的醫療服務。支付臺灣省的全民健保採取了「合理利用醫療資源、分步實施總額支付制度」的辦法。2002年,健保的特約醫療院所達16958家,約佔臺灣全省醫療院所總數的93.33%。另外特約社區的零售藥店有3348家,醫事檢驗機構226家,助產所22家,精神病社區康復機構53家,社區居家照護機構390家。
-
全民健保——最實惠的臺灣奇蹟
健保對一般臺灣市井小民而言,稱得上是相當實惠的健康保障機制,這項制度使得過去貧病無依、沒錢看病、坐以待斃的情況,不復發生,堪稱窮人生病時的救星。所以,全民健保堪稱是臺灣民眾最受用的福音。又一項「臺灣奇蹟」?1986年2月,「行政院長」俞國華在「立法院」接受「立委」質詢時,公開宣布將以公元兩千年作為實施全民健保的目標年。
-
臺灣全民健保:海內外稱羨的醫療保險
臺灣的社會保險制度,是從勞工保險、漁民保險、軍人保險、公務人員保險、農民保險……逐步積累、推廣到島內整個社會的全民健保。所以,全民健保絕非一步到位,而是伴隨社會財富之增長、政治民主化、中央權力下放的進程,逐步推廣。臺灣過去半世紀來陸續施行的勞工保險、漁民保險、軍人保險、公務人員保險、農民保險……等項保險,實際上均可視為現今臺灣全民健保的基礎。
-
臺灣的全民健保營運有問題
臺灣實施全民健保有年,常聽到健保破產的話題。然而臺灣的「健保制度」經常為人稱羨,有美國的經濟諾貝爾得主誇讚臺灣全民健保可能是最好的現行醫療保險。與歐美等國家的醫療保險相比較,臺灣的醫療保險費用不到他們的十分之一。臺灣民眾看病掛號很方便,有重大疾病可以自由選擇醫院、醫生,不必先由家庭醫師診斷,再安排專科大夫治療。
-
臺灣全民健保20年 馬英九:打破貧窮等於疾病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今天表示,全民健保不但解決醫療問題,也促進民眾健康,並建構完整社會安全網,讓許多人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打破貧窮等於疾病的情況。 馬英九致詞時說,全民健保到這個月剛好20年,這20年的運作顯示出確實發揮當初設計的功能,不但讓全民有一個最經濟、最有效,而且最可及的一個安全網,同時也讓民眾健康德到確保。他指出,臺灣人平均餘命,從20年前的74歲,增加到去年的80歲,可見健保制度不但能夠解決醫療的問題,也促進了民眾的健康。
-
臺灣健保制度下的醫護人員悲歌
臺灣地區的健康保險制度,涵蓋了全體民眾,雖然不斷傳出它在經費上有困難,二代健保也出了些問題,但是總的來說它的聲譽不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針對島內的全民健保醫療制度做專題報導,並與其他健保制度做比較,希望能從臺灣經驗深入探討學習, 以收他山之石的功效。
-
健保只是臺灣人的健保,別人不能享有
民進黨主席卓榮泰4日說,任何制度不要針對某一個人或某一些人,臺灣健保已被世界公認是相當好的制度,如何讓它更完善,可以從公平與安全來考量。而且,新納入的人只有一千人,繳納的費用比支出費用還多,健保是穩賺不賠(這個情報,後文會打臉)。綠媒也來了:危機!「中」配用健保生孩子實際上不僅政治人物加入這場戰鬥,不少媒體也積極扮演角色。小眾綠媒美麗島就批判了一大堆民進黨支持者的特權心態。
-
臺灣全民健保河北特約定點醫院揭牌
臺灣全民健保河北特約定點醫院揭牌 2017年11月01日 16:3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1月1日石家莊訊 10月26日,在石家莊以嶺藥業舉辦的「國際高端健康管理研討會」上,臺灣絡病學會理事長黃淑珍博士與河北醫科大學附屬以嶺醫院東院區負責人籤訂合作協議,臺灣全民健保河北特約定點醫院正式揭牌。
-
臺灣健保:醫療制度烏託邦?
"全民健保制度,其基本目標就是全覆蓋,"健保局副總經理李丞華說,"不光指全臺灣的居民,也包括在臺灣居留的外籍人士甚至旅遊者。"從統計數據來看,臺灣地區2005年投保人數達99%,李丞華分析,剩餘的1%"漏網人士",主要是經濟欠佳、無投保意願、居留國外等情況,他們往往在需要就醫時才冒出來。
-
聯合報:臺灣全民健保不能靠血汗醫院支撐
聯合報:臺灣全民健保不能靠血汗醫院支撐 > 中新網4月20日電 臺灣《聯合報》20日發表社論說,正當臺灣監察機構為了各級醫院醫護人力負荷過重,對行政機構、衛生部門及勞動部門提出糾正之際,一位現職護理人員林美琪投書CNN,控訴臺灣醫療環境已如「血汗醫院」,強調健保制度雖然照顧了全民,卻忽視醫事人員面臨的困境。
-
臺灣專家談健保40年煉獄 給大陸總額預付哪些啟示
1995年,臺灣全民健保制度實施後,上述各類保險中的健保部分被合併在全民健保體系下。臺灣勞保、農保和低收入戶保險的實施時間分別是1950年、1985年和1990年。在政策範圍內,這些保險實施綜合保險、醫療全額支付,被保險人不需要自負或部分負擔,保險支付範圍包括門診、住院、中醫、牙醫、居家照護等,承辦單位為臺閩地區勞工保險局。
-
臺媒:臺灣二代健保如何解?
年初島內多項新制度上路,其中最為引起爭議的仍是所謂的「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問題。「補充保費」的用意旨在擴大收費的面向,舉凡租金、股票等資本利得都納入了保費計算的項目。很明顯的,通過這項修正案,正是要挽救財務狀況屢屢出現危機的全民健保。 臺灣地區的全民健保,不時被拿來作國際比較,常常有不錯的成績。
-
「健保」,風雨飄搖的「臺灣奇蹟」
人民網記者 孫立極攝 這幾天,臺灣正在討論一部與民眾息息相關的法案「二代健保」——1995年3月,臺灣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制度,自此,「看不起病」在臺灣成為歷史。當然,這個被譽為惠及民眾最廣泛的「臺灣奇蹟」,至今仍存在不少隱患…… 有了「健保」 看病便宜方便 這幾天,在臺灣「立法院」,開放大陸學生赴臺讀書成為關注焦點。與之一起討論的,還有「二代健保」——第二代全民健康保險制度。
-
臺灣擬將大陸醫院納入全民健保體制
東南網5月14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衛生署長」楊志良13日在參加WHA前夕透露,開放健保在大陸籤訂境外特約醫院的議題,來不及在第5次「陳江會」中討論,有可能列入第6次「陳江會」討論範圍。楊志良13日晚間說,他先前與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見面,所討論的兩岸衛生議題,除了H1N1新型流感防疫,還包括健保進一步合作,開放大陸醫院納入臺灣健保特約的可行性。
-
臺灣健保從根爛起?
臺灣健保實施超過17年,問題不少,但是指摘健保讓醫學教育從根爛起恐怕是偏見,也是未經深思的局部指控,而從指標醫學中心院長的口中道出或許可以瞥見仇視,或者譏諷健保的現象在醫界十分普遍。健保問題不少是事實,但是醫院和健保經營者的責任一樣大,醫學教授如果傳遞給學生的訊息只是對健保的偏見,那明顯是見樹不見林,也是推卸教育者的責任!
-
臺灣「健保」 開源有方(看臺絮語)
這方面,臺灣的前車之鑑值得參考。 臺灣的醫藥衛生體制又名健保,即「全民健康保險」,覆蓋率超過99%,健保醫院也超過90%。臺灣健保總體保費低廉,公務人員、私企員工、農漁民更只須交正常保費的三成,低收入戶的保費全由「健保局」支付。「健保法」還規定了完備的管理、救助條款,實施全過程基本能做到有章可查,有法可依。 然而,臺灣健保的發展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
臺灣健保調整方案確定 少數人健保費上調
新華網臺北3月17日電(記者李寒芳 向建國)臺灣當局17日確定「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簡稱「健保」)調整方案,曾因調漲健保費與行政當局意見相左而請辭的「衛生署長」楊志良獲留任。此間人士認為,健保財務困窘雖暫緩解,但僅靠調高保費無法治本,臺灣各界應認識到開源更要節流,健保才能獲得長遠發展。
-
臺灣全民健保體系完善 醫療服務滿意度卻走低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消息,《新英格蘭醫學期刊》近日公布全球29個國家和地區民眾對「醫師信任度」及「最近一次就醫醫療服務滿意度」排名。結果發現,雖然臺灣規定全民加入健保,體系完善,卻在醫療服務滿意度中排名倒數第3。
-
全民健保實施20年 馬英九:未來消除醫界"五大皆空"
華夏經緯網3月1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全民健保實施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16日向島內外學者介紹臺灣健保為搭起社會安全防護網 據報導,馬英九在健保20周年研討會開幕致詞指出,每新臺幣100元的健保費用,就有28元花在重大傷病,讓窮人看得起病,民眾免於因病而窮。
-
老齡化加劇、醫療浪費…… 臺灣健保20年未老先衰
老齡化加劇、醫療浪費、財務吃緊…… 臺灣健保20年 未老先衰 臺灣「健保署長」黃三桂的這句話,足見健保在臺灣的重要性。被稱為「臺灣之光」的全民健保,始於1995年3月1日,到今年3月1日,實施恰滿20周年。 從2月底開始,臺媒普遍關注全民健保風光走過的這20年。盤點成績時,是民眾對健保高達85%的滿意度;展望未來時,則是一片唱衰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