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重病貧血 雲南曲靖扶貧幹部主動獻血

2020-12-22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 通訊員 阮松萍)詹明高一家是雲南省曲靖宣威市楊柳鎮可渡村的建檔立卡戶,最近一年,詹明高的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最近還出現了便血、嘔血的情況被送往醫院。因為患了嚴重的胃潰瘍,急需輸血,在血庫血源緊張的情況下,「掛包幫」他家的南方電網雲南曲靖供電局的張光瑩主動獻血,幫助詹明高渡過難關。

張光瑩為老人獻血。張光瑩供圖

貧困戶病重急需輸血

詹明高家所在的村小組叫巖頭,屬於雲南曲靖宣威市楊柳鎮可渡村。地如其名,從可渡村遠眺,山頂處就是巖頭小組,看著不遠,但從村裡開車,中途需繞到貴州境內,一個半小時左右才能抵達。要是爬臺階上山,也得花上半個多小時。

詹明高家是建檔立卡戶,妻子有些殘疾,從前全靠詹明高耕耘10畝林地過活。44歲時老來得子,家裡陸續添上了他們三姐弟,家裡條件不好,孩子們早早就輟學在外打工。

最近這一年,詹明高不時會感覺身體不舒服。今年孩子們回家過年,感覺詹明高身體越發孱弱了,時常只想躺著。疫情過後,妹妹繼續外出打工,為了照顧父親,兒子詹建平則在家看守。

一周前,詹明高情況愈發不好,開始便血、嘔血,請來親戚開車送醫院。經過3個多小時車程,5日晚,父子倆趕到曲靖宣威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

「胃潰瘍嚴重,血紅蛋白太低,極重度貧血,需輸血穩定病情。」治療的同時,詹建平遵醫囑提交了輸血申請,但血庫血源緊張,建議家屬獻血幫助,詹建平急忙求援於親戚朋友。

次日一早,到了獻血處,大夥才發現走得匆忙,忘帶身份證,無法獻血。回醫院的路上詹建平更恨自己,咋就不多長點肉呢?體重不達標,獻血計劃也泡湯了,無計可施,詹建平一時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結對幫扶的張大哥主動獻血

正在一籌莫展之時,電話響了,屏幕顯示:南方電網雲南曲靖供電局張光瑩大哥。

「建平,上個月我來看望你父親時他身體還不錯,是怎麼了?我能做些什麼嗎?」原來,「掛包幫」他家的張光瑩看到了他朋友圈發出的求救信息。

張光瑩看到詹建平在朋友圈發出的求助信息後,第一時間聯繫他。張光瑩供圖

「掛包幫」是雲南建立健全全省扶貧攻堅「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幹部幫戶」定點掛鈎扶貧工作長效機制的簡稱,張光瑩便是南方電網雲南曲靖供電局確定的結對幫扶詹明高一家的扶貧幹部。

得知急需輸血的信息,張光瑩很著急。血型不一樣,是否可以捐贈?是否可以異地捐贈?曲靖市中心血站就諮詢給出肯定意見後,張光瑩告知了詹建平這一消息:「我一個人獻血怕量不夠,你不要急,等下我再找個朋友一起去,兩個人就可獻800毫升,後面血庫會調配O型血給大爹。」

安排好手頭上的工作,張光瑩就到醫院看望詹明高。阮松萍 攝

5月6日下午,詹明高終於輸上了血。考慮到供血條件和更方便治療,在醫生的建議下,7日下午詹建平將父親轉院至曲靖。「你們姐妹不要著急,檢查完按醫院要求辦理住院,我安排好工作就來。」接近下午6時,一到醫院,張光瑩、詹建平便快步去找醫生詢問治療方案。

先輸血、打針調養身體,再進行切胃手術、化驗。費用國家可以減免百分之七八十,自家承擔部分不算太多。身邊有人陪伴,不善言談的詹建平多了一些安心,跟醫生溝通完,懸著的心才放了大半。隨後,張光瑩又幫一家人辦理陪護手續,帶大家熟悉醫院環境,安排食宿……

長時間在外務工,跟幫扶家裡的張光瑩接觸甚少,詹建平只聽父親電話裡提起,兩年多來張大哥不時來家噓寒問暖,送這送那……想跟張光瑩說些感謝的話,張光瑩卻說:「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你們安心照顧大爹,有事給我打電話,我得空就過來幫忙。」 張光瑩表示,「對於扶貧,我的想法是,既然『掛包幫』,那就是親人,人家有困難,我能幫的一定幫!」

此前,張光瑩不時去看望老人。張光瑩供圖

這兩年曲靖供電局駐村扶貧隊幫詹明高家吊了頂、刷了牆,還給他家裡添置了一些家具。詹建平對病床上的父親說,「有這麼多人幫我們,你一定要趕快好起來,後面還有好多福等著你慢慢享呢!」

雲南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公示顯示,5月7日,經州市審核、省級核查和第三方實地評估檢查,包括詹明高家所在的雲南曲靖宣威市等31個貧困縣(市、區)已達到貧困縣退出標準,擬退出貧困縣序列。據了解,類似詹明高一家的貧困戶,目前曲靖供電局已經幫扶2439戶9847人脫貧。

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通訊員 阮松萍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吳興發

相關焦點

  • 曲靖之變——新華社記者專訪雲南省委常委、曲靖市委書記李文榮
    雲南省委常委、曲靖市委書記李文榮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詳細解讀了曲靖之變。  記者:曲靖市脫貧攻堅進展情況如何?主要採取了哪些強有力的措施?  李文榮:我們壓緊壓實政治責任,實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雙組長」負責制,建立「三包一幫」責任制,市領導包縣、縣領導包鄉、鄉幹部包村、黨員幹部幫扶到人,全市組織1178個單位定點承包貧困村,6.79萬名幹部結對幫扶,選派1253支扶貧工作隊、4005名隊員一線抓脫貧,形成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大扶貧工作格局。  聚焦「
  • 「我的扶貧故事」從貧困戶子女到幫扶幹部丨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駐...
    我出生於農村,是貧困農民的兒子,因母親不幸患有重病,家裡所有積蓄都用於四處求醫,加上當時本人亦在上學,這使原本並不富裕的家庭變得窮困潦倒。  但幸運的是,我家被評為貧困戶後得到了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大力幫扶,在幫扶單位、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我順利畢業並進入檢察院工作成為一名檢察幹警。
  • 黃岡56歲扶貧幹部倒在崗位 倒下前還在核對貧困戶人數
    他倒在扶貧工作崗位上。  這些日子,麻城市黃土崗鎮扶貧幹部伍開連的感人故事,在當地交口相傳。  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老伍工作過的扶貧一線,還原他人生的最後時刻。  鏡頭一:倒下前,還在核對貧困戶人數  「沒想到並肩戰鬥的扶貧戰友就這麼走了!」黃土崗鎮四道河社區內,扶貧專幹耿宏兵至今還不願相信這個事實。
  • 雲南巍山:林管員獻血抗擊疫情
    「醫生,我們是來獻血的。」3月6日中午,十多個普通村民走進大理白族自治州中心血站,詢問無償獻血事宜。他們是來自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馬鞍山鄉紅旗村、青雲村林業管護站的林管員,帶領大夥來獻血的,是紅旗村林業管護站站長阿蓋紅。
  • 扶貧產業怎樣實現可持續發展?基層幹部談看法
    這是雲南曲靖市麒麟區瀟湘街道石灰窯村的扶貧車間——羊肚菌種植基地。這個流轉土地47畝,吸納52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務工的扶貧車間,投產後的第一次豐收,就遇上大考。「誰會想到遇到疫情呢?」看著喜獲豐收的羊肚菌賣不出去,石灰窯村駐村第一書記陳珉笑不起來。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本來就有許多硬骨頭要啃,疫情又帶來了新的挑戰。
  • 雲南羅平知味園廚師張國榮無償獻血14年
    無償獻血14年張國榮1981年7月19日生於師宗縣五龍鄉,1999年初中畢業就到廣東一家玩具廠打工。2001年4月到曲靖、馬龍多家餐館打工,他勤勞善學,跟廚師當助手配菜。第一次獻血是在曲靖打工時,看到獻血宣傳展板圖片中患者渴望的眼神,心裡很不是滋味,就加入了無償獻血的隊伍,對無償獻血有了初步了解;後來就一直無償獻血堅持下來到現在。」張國榮14年堅持定期無償獻血,並獲得無償獻血的最高榮譽——全國無償獻血金杯獎。張國榮捐獻造血幹細胞是看了電視劇《重症病房》所感動。
  • 扶貧幹部巧賣「扶貧瓜」
    新湖南客戶端7月23日訊(新零陵記者 楊坤)這幾天,零陵區扶貧幹部陳宇順幫貧困戶推銷西瓜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走紅。記者在陳宇順的朋友圈看到:「各位兄弟姐妹:明天10點,就可以吃到正宗的大慶坪大甜西瓜了!」一條條賣瓜的消息得到朋友圈大量的點讚,許多人還在朋友圈留言預定西瓜。
  • 扶貧幹部巧幫扶 貧困戶蘋果不愁賣
    本報訊(記者董倫峰通訊員邵海華孫俊旗張豔武娜)「各位朋友,這是貧困戶家的蘋果,因貧困戶家中有殘疾人,不便外出銷售,現在還有許多沒有賣出去,麻煩大家幫幫他,有需要的請跟我聯繫。」7月22日,尉氏縣大橋鄉財政所扶貧幹部張豔通過朋友圈發送了一條推銷蘋果的信息,引起眾多網友點讚轉發。
  • 扶貧幹部郭自斌:心繫貧困戶 最親幫扶人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崔學風)6月18日,扶貧幹部郭自斌吃過早飯,來到開封市祥符區杜良鄉小門寨村貧困戶門好連家,看望臥病在床的門好連妻子門小祁。門好連家屬於未脫貧的重度殘疾貧困戶。門小祁先天性小腦萎縮,因併發症導致癱瘓在床。
  • 煙臺扶貧幹部節後第一天:心裡裝的都是貧困戶
    5戶貧困戶兩家因交通事故致貧22日早上6:30,在牟平區觀水鎮掛職任黨委副書記的袁聖凱早已從煙臺市區一路驅車,趕往觀水鎮政府,車上,還放著提前從超市買來的10袋湯圓。春節過後第一天,袁聖凱要繼續走訪貧困戶,看看他們的真實生活,了解危房改造情況以及扶貧項目收益,爭取早點摸完底,做到底數清。
  • 宣城文昌:扶貧幹部「朋友圈」幫貧困戶賣竹籃
    宣州區文昌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陳沁告訴記者,馬松柏一家三口人,由於兒子馬茂旺有精神殘疾,2014年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脫貧。「今年該戶享受了低保、殘補、重殘補助、產業扶貧等政策。家中收入來源主要依靠低保,養老金,編竹籃。」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變扶貧幹部 我理解了扶貧的責任與意義|...
    從脫貧到扶貧,自身的經歷讓我更加理解了扶貧的責任與意義。我出生在毛尖鎮富溪村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家裡6口人,父母都是背朝黃土面朝天的農民,雖然日子過得辛苦,但一家人在一起,多苦多累都覺得是甜的日子都還有盼頭。可2016年父親意外離世,那時我還在省外就讀大三,3個弟弟妹妹都還在讀初、高中,生活的重擔一下都壓在了我母親身上。
  • 從貧困戶到扶貧專幹的角色逆轉
    2014年,我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教育扶貧、雨露計劃等扶貧政策,我上學有了保障,不再為學費發愁了。通過危房改造項目,一家人有了安全的住房。通過產業扶貧政策,我家從原先的5頭牛發展到了10頭牛,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也讓整個家庭慢慢走出了困境。2017年,我家成功脫了貧。為了鞏固脫貧成果,我父親又被聘為嘎查的生態護林員,每年能增加1萬元的收入。
  • ...電有了 上學了——雲南中煙紅雲紅河集團曲靖捲菸廠幫扶會澤縣...
    扶貧道路上,雲南中煙紅雲紅河集團曲靖捲菸廠如何履行擔當、踐行誓言,助力脫貧攻堅?  負責圖書室管理的老師金甫寬介紹,曲靖捲菸廠幫扶之前,這裡只有幾千冊圖書,現在有18000多冊藏書,教室流動書櫃也有1萬多冊。金甫寬教著六年級的語文,他說,隨著孩子們閱讀量增大,閱讀理解的分數也得到了提高。  魚洞社區監督委員會主任謝金順說,紅雲紅河集團真金白銀真情實意投入,彰顯著企業的擔當,同時,駐村扶貧幹部紮實的工作作風,也深深感動著他。
  • 自貢富順援涼幹部:與彝族阿媽建起母子情 為貧困戶爭取愛心扶貧基金
    洪家超 劉勇軍 曾凡川 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3月28日,被自貢市富順縣獅市鎮人民政府派駐昭覺縣尼地鄉宜坡署覺村的援涼幹部鄒乙修,來到烏甲阿媽家看望,幫她打理家務。2019年年初,富順縣派出40位綜合幫扶幹部,奔赴涼山彝族自治州開展工作。
  • 三水幹部黃建偉:扶貧路上的追夢者 兩年助41戶貧困戶脫貧
    翻閱他的微信朋友圈,在三水區對口幫扶遂溪縣出發的前一晚,這位來自白坭的扶貧幹部在朋友圈寫道:「做一個快樂的追夢者,我們一起來圓夢。」幫助貧困戶脫貧是黃建偉的夢想,2016年5月9日至今,黃建偉紮根遂溪河頭鎮山域村已有兩年,兩年來,當初的46戶貧困戶已有41戶順利脫貧。如今,他正與山域村的村民們一起,繼續行走在脫貧這條逐夢大道上。
  • 雲南永勝縣發文要求幹部職工捐扶貧款,最低一千最高五千
    10月28日,雲南本地資訊微博 @直播雲南 發帖稱,雲南麗江市永勝縣政府發文件「強制」全縣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捐款扶貧,最低不低於1000元。
  • 在京曲靖籍醫療專家到富源智力扶鄉暨健康扶貧活動紀實
    通過積極爭取、及時溝通對接,5月12日,富源縣邀請5名在京曲靖籍醫療專家回鄉,舉行了在京曲靖籍醫療專家「情歸珠源」智力扶鄉暨健康扶貧活動,並為5名醫療專家頒發了「特聘專家」證書。期間,富源縣為本次家門前的專家義診活動強保障、做服務、抓落實,主動與5名在京曲靖籍醫療專家聯繫、溝通、對接,與在京曲靖籍醫療專家在富源縣中醫院舉行了人才交流及學科共建座談會。
  • 駐村扶貧幹部變身蜂農,替42戶貧困戶代養蜜蜂,收入歸貧困戶
    安康石泉縣曾溪鎮油坊灣村,45歲的駐村扶貧幹部塗應輝成了蜂農。春天,休眠一冬的蜂王開始產卵繁殖,塗應輝要在兩個來月的時間裡,分出200多箱蜂。 200多箱蜂已有人訂購,賣出去後村裡42戶貧困戶,每戶一年1500元的分成就有著落了。
  • 雲南富寧縣:食用菌成為扶貧大產業
    如何讓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實現持續增收?這是富寧縣委、縣政府以及參與精準扶貧工作的幹部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探索的問題。2016年4月12日,由雲南省委從福建省引進的幹部人才——富寧新任縣委書記陳家興,來到富寧縣經過調研後表示,富寧要改變落後面貌,還得要發展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