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元帥這個地位顯赫的頭銜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兩種含義一是官職名稱二是軍銜稱號。法文元帥一詞源自古上德意文「馬」和「僕人」。在中世紀的法國和其他一些歐洲國家元帥是軍隊中的一般官職他負責軍隊的行軍隊形和作戰隊形監督警衛勤務的執行管理軍隊庶務以及指揮前衛選擇營地等工作。
在中國漢語元帥一詞最早出現在公元前633年的春秋時期其名源於《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前633年所載晉文公的「謀元帥」即考慮中軍主帥人選晉國名將先軫在城濮之戰與崤之戰中屢立戰功成為了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元帥頭銜並有著元帥戰績的軍事統帥。當時只是表示對「將帥之長」的稱呼還不是官職名稱。從南北朝起元帥逐漸成為戰時統軍徵戰的官職名稱如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宣帝宇文邕任命其叔父宇文盛和宇文招為「行軍元帥」率軍作戰。唐李淵入關後設有左右元帥。唐代有元帥、副元帥等戰時統帥。元帥常以皇子或親王擔任副元帥常以有威望的大臣擔任。唐太宗李世民在繼承皇位以前曾擔任過「西討元帥」。宋靖康時以康王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以拒金兵金侵宋時亦設都元帥、左右副元帥多由親王任職權位極重非定職。元代外省和邊疆常設有都元帥、元帥府或分元帥府及置達魯花赤、元帥等為地區軍事長官。元末地主武裝首領多稱元帥。明代在樞密院之下設諸翼元帥府任命元帥、同知元帥等官職統軍徵戰。元、明兩朝的元帥職權較前減輕僅為二、三品官職。
如果覺得不錯,就點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