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0《陀螺》是兒童文學家高洪波老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回憶了童年時「我」用小陀螺戰勝大陀螺的經歷,從而分享了自己從中獲得的啟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課文以「陀螺」為線索,思路清晰,先寫說陀螺、做陀螺,再寫得陀螺、鬥陀螺,最後寫從中悟到的道理。
本文除了以「陀螺」為線索來行文外,還安排了一條暗線,即「我」的心情變化:想削制高質量的陀螺(鬱悶、難過)-----得知有人送陀螺(開心)----得到陀螺(極其高興)----遭受嘲笑(尷尬)----鬥陀螺獲得成功(歡樂、自豪)。作者用這一連串的感情變化來貫穿全文,讓文章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通過學習本課,繼續鞏固「用批註閱讀」的方法,課文同樣配有批註欄,充分給予孩子們批註的空間,從而進一步幫助孩子們「批中得法」。
生字識寫
1、出示詞語:
a、冰尜兒、角錐、醜鴨蛋
b、嵌上滾珠、釘上鐵釘
c、旋轉、奮勇拼搏、傲慢地挑釁、一扭身、徹底潰敗
d、輝煌的時刻、勝利的滋味、獲得榮譽、由衷的自豪
(1)字音:「釁」是前鼻音。「帥」「徹」「醜」是翹舌音。「潰」讀四聲kui,不讀gui。強調多音字「旋轉」中的「旋」讀四聲xuan,多音字「釘」,「釘上」的「釘」讀四聲ding,「鐵釘」的「釘」讀一聲ding。
(2)書寫:「旋」左窄右寬,注意不要漏寫右邊的上半部分;注意「醜」的筆順,第一筆橫折,接著寫裡面的長豎,再寫中間的短橫,最後寫長橫。
(3)說說這四組詞分別寫的是什麼。
第一組詞都是陀螺的別稱。第二組詞寫的是怎樣做陀螺。第三組詞寫的是陀螺大戰的場景。第四組詞是寫小陀螺勝利後的喜悅之情。
進一步概括提煉:(說)陀螺、(做)陀螺、(得)陀螺、(鬥)陀螺、(悟)道理
批註閱讀,認識陀螺
孩子們默讀課文1~3自然段,繼續使用批註這一學習方法,在你有疑問、受啟發或體會深刻的地方,畫一畫句子,寫一寫批註。
1、說陀螺
邊讀邊想,作者童年玩的陀螺和我們現在的陀螺有什麼不一樣?
(1)了解陀螺名稱
別名:冰尜兒。
理解「顧名思義」:指當人們看到一個事物的名稱就能想到它所包含的意義。
(2)做冰尜兒的材料
做冰尜兒用的是木頭,柳木、榆木、松木、棗木、梨木都可以
(3)玩冰尜兒的場所
抽打冰尜兒,當然是在冬季的冰天雪地裡,最好的場所是冰面。
(4)做冰尜兒的特殊方法
好的冰尜兒尖部嵌一顆滾珠,轉起來能增加許多嫵媚。頂不濟的,也要釘上一枚鐵釘,否則轉不了多少圈,尖部就會開裂。
小結:作者故鄉的陀螺不但有特殊的名字,而且連做陀螺的材料和方法也都很特別呢!
2、玩陀螺
小夥伴們是怎樣玩陀螺的?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用橫線畫出賽陀螺的場景。
無論嵌上滾珠,還是釘上鐵釘,冰尜兒都不會裂開,能毫無怨言地讓你抽打,在冰面上旋轉、舞蹈。
自由朗讀句子,說說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擬人的修辭手法)
品讀課文,感受心情
1、課後練習中出示了五句話,這五句話裡藏著「我」的心情變化。讀一讀這五句話,讀完後快速地在文中找到它們,並用橫線畫下來。
(1)這些句子分別在課文的哪些自然段?(第4~11自然段)
(2)把句子放到段落裡,想一想其中藏著「我」怎樣的心情變化。
作者心情變化的過程:懊惱——期盼——興奮——沮喪——自豪
聚焦「懊惱」
1、你怎樣理解「懊惱」?(煩惱)文中的「我」因什麼而懊惱?(削不出高質量的陀螺)
2、然而一個孩子無論如何是削不出高質量的陀螺的,因此——
因此,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世界堆滿烏雲,快樂像過冬的燕子一般,飛到一個誰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3、終於,「我」的懊惱被很有童心的叔叔發現了。他答應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直這樣了陀螺。
恍惚的「我」
理解「恍惚」:指精神不能集中,思考能力下降。
想像「恍惚」:有可能吃飯時想像著陀螺的樣子,白天想像著,晚上想像著,甚至連做夢也許都在想像著!因為「我」老想像著,所以整天處於「恍惚」的狀態。
興奮的「我」
1、讀第7自然段,從哪句話可以看出「我」很興奮?(這一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可以看出)
尤其當我看到這枚「鴨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滾珠時,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馬上在馬路上一顯身手!
2、從這句話裡面的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我」非常興奮?「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現?(從「手舞足蹈」「馬上」「一顯身手」可以看出「我」非常興奮。因為這隻陀螺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滾珠。)
沮喪的「我」
1、想像是美好的,但現實卻多麼殘酷,「我」的陀螺並沒有贏得別人的誇獎,反而換來了一頓嘲笑,這時「我」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失落、沮喪)
2、「我」的陀螺遭到同伴們嘲笑的原因是什麼?(因為「它長得不倫不類,該平的地方不平,該尖的地方不尖,看不出一絲一毫與同伴相鬥的能力」。)
激動的「我」
「我」的陀螺剛一露面就召開一頓嘲笑,這使「我」很鬱悶。然而世間許多事都是不可預料,讀第9~11自然段。
同學們齊讀句子「這真是個輝煌的時刻!我嘗到了勝利的滋味,品到了幸運的甜頭。」
這個時候「我」的心情如何?(得意、激動、自豪……)直到現在,作者是什麼心情?(激動、陶醉)
從中你讀出了什麼?(陀螺給作者的童年帶來了無盡的樂趣,直到今天依舊陶醉其中。)
小結:其貌不揚的小陀螺打敗了打陀螺,這是一件多麼令人驚奇的事啊!所以作者在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說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品讀古話,領悟內涵
1、讀一讀課文中這句話「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這句話出自《西遊記》第六十二回。「鬥」的讀音是三聲dou,容量單位,10升等於1鬥,10鬥等於1石。
2、你知道這句古話是什麼意思?(比喻不能只根據相貌、外表判斷一個人,低估其未來,如同海水是不可以用鬥去度量一樣)
3、回到課文,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小結:「我」的小陀螺外表看起來毫不起眼,但是戰勝了比自己大的陀螺。這件事使我們知道了評價人或事物,不能只看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