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養娃的鄙視鏈:比星巴克溢價還高,這個攀比的時代怎麼辦?

2021-01-11 LD講故事

中產家庭養娃講究多,一直是社會熱議的話題,很多的教育機構都把目標鎖定中產家庭,為什麼?因為他們肯花錢呀。

前陣子有個新聞,說某幼兒園一名三歲的小女孩被孤立了,原因就在於她的父母。因為她的父母,因為女兒的裙子被扯壞了,就要求小孩同學的家長原價賠償,費用高達3799元。

獲得賠償之後,全班就沒人願意跟她說話,也沒有人願意走進她。網友們把議論的焦點聚焦在:小孩子該不該穿名牌?

鄙視鏈滿天飛

如今,中產養娃的標配就是課外班和穿名牌。

中產養娃的賽道,從幼兒園就已鋪就,鄙視鏈跟「國際」直接掛鈎。站在鄙視鏈頂端的,是知名的國際幼兒園,每年學費20萬左右。其次,是歐美外教常駐的幼兒園,學費一個月1萬元。

之後是擁有非歐美籍外教的幼兒園,每月學費8000元以內。再往下是幼兒園一周兩節外教課,每月5000元左右;端的,學費在1000元以內。

孩子放學後就輪到課外班。課外班鄙視鏈頂端的是馬術、高爾夫、冰球、擊劍等貴族愛好,其次是管風琴、豎琴等西洋樂器,接著是畫畫、舞蹈、圍棋等,排在最底端的是演講和英語。

身著名牌的中產父母,給孩子買衣服沒道理買舊款,所以按季去大牌童裝專櫃購買最新款,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衣服本沒有鄙視鏈,大牌多了才有了鄙視鏈。

站在童裝鄙視鏈頂端的是Bonpoint這種歷史悠久的老牌童裝,其次是Gucci,Dior,Burberry這些國際奢侈品牌開發出的童裝線。一個小配飾動輒上千,一件上裝兩千往上。仿佛預示著購買者的家庭收入非常富有。

中產的無奈

在中國,中產的定義非常模糊。2017年,國家統計局根據統計給中產下過一個定義: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到50萬元,有房有車能旅遊。

然而在一線城市,中產門檻顯然更高。家庭年收入50萬以上,父母是企業管理層或體制內人群,家庭年消費30萬以上,才能稱得上是中產。

在一線城市,新中產家庭淨資產371萬元。資產數平均為625萬元,一套房的房產均價為532萬元。換言之,家庭年收入10萬到100萬,家庭資產50萬到5000萬,都被視為中產。

在《中產教育鄙視鏈》裡提到,有英文名的不和只有中文名的孩子玩,學馬術的不和學跳舞唱歌的孩子玩,看英語動畫片的不和看喜羊羊的孩子玩,出國旅遊的不和本市旅遊的孩子玩。

現在,這條鄙視鏈上又多了穿國際大牌的不和穿國內品牌童裝的孩子玩。

實際上,絕大多數中產小時候都沒穿過牌子,甚至富二代也沒穿過。

90年代以前,大人想買一個正經牌子都難。當時在老百姓眼裡,根本沒有牌子的概念。保暖、透氣、舒適度這類帶有鮮明中產階級色彩的詞彙,尚未出現在大眾視野中。

沒想到20年後,最熱門的親子話題變成了給孩子消費,你的購物觀是什麼?

從消費觀念的迭代中不難看出,童裝品牌是隨著新興中產的崛起而發展壯大。反過來品牌進一步穩固了中產形象,內化成自我認同的一部分。

對於中產階級來說,童裝已經從剛性需求,過渡到品牌價值需求。

日常消費星巴克的中產父母,沒道理對孩子那麼吝嗇。中產養娃是傾盡全力,希望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也能遙遙領先。

即便是一個最與世無爭的人,一旦生了孩子,也會不自覺的攀比和焦慮。高溢價養娃的背後,潛藏著中產對於階級跌落的恐懼。

相關焦點

  • 中產養娃,溢價比星巴克還高
    中產養娃,拼的就是高溢價中產養娃四件套:學業、課外班、好Tony、穿名牌。中產養娃的賽道,從幼兒園就已鋪就,鄙視鏈跟「國際」直接掛鈎。站在鄙視鏈頂端的,當然是知名的國際幼兒園,每年學費20萬左右。其次,是歐美外教常駐的幼兒園,學費一個月1萬元。再次,是擁有非歐美籍外教的幼兒園,每月學費8000元以內。
  • 中產孩子幼兒園鄙視鏈出爐
    中產養娃,拼的就是高溢價中產養娃四件套:學業、課外班、好Tony、穿名牌。中產養娃的賽道,從幼兒園就已鋪就,鄙視鏈跟「國際」直接掛鈎。站在鄙視鏈頂端的,當然是知名的國際幼兒園,每年學費20萬左右。其次,是歐美外教常駐的幼兒園,學費一個月1萬元。再次,是擁有非歐美籍外教的幼兒園,每月學費8000元以內。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鋼琴墊底!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了嗎?
    每一個腦中存在著這句話的父母,就像打了雞血一般,每天鼓足勁給孩子安排,臉上永遠寫著:不能輸!哪怕孩子已經邊學邊抹淚,也得狠下心來!瞧瞧,沙溢的兒子安吉也「難逃此劫」!在給孩子報興趣班這件事上,中產家庭的父母究竟有多拼
  • 從社會藝術水平考級開考專業,看魔都中產雞娃興趣班鄙視鏈
    前兩天,校外君看到不少帶娃黨都是討論中產雞娃興趣班鄙視鏈,因為升學擇校競爭的激烈,總有人想著走捷徑,那麼越冷門、越砸錢,肯定越高貴!從社會藝術水平考級開考專業,看魔都中產雞娃興趣班鄙視鏈空口說沒意思從社會藝術水平考級開考專業,看魔都中產雞娃興趣班鄙視鏈因為信息比較多,校外君列了一個表格,方便大家查看。
  • 中產教育鄙視鏈:絕不讓娃和沒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讀沒外教的...
    不久前,成都幾個小區之間,為了誰的孩子更有資格就讀學區內最優質的一所小學而引發了比收入、比職業、比出身的「中產階級內部踩踏事件」,將中產階級子女教育中的鄙視鏈赤裸裸地展現出來。  走進中產階級的家庭,便會發現,從孩子出生開始,家長們就精心挑選更好的房子、更好的玩具、更好的早教班、更好的服飾、甚至更好的動畫片、更好的旅遊地……早在學齡前,因為各種自願或不自願的攀比,中產階級內部就已經形成了一條條育兒鄙視鏈。  悲哀的是,如果將成都中產階級踩踏事件中,被踩和踩人的兩邊家長,放置於一個更大的維度下觀察,他們很可能都處於鄙視鏈的末端。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鋼琴卻排在最後,背後問題引人深思
    文/阿慧媽媽談育兒中產父母的思想不僅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還不能輸,什麼樣的家庭屬於中產呢?據相關數據顯示,一般年收入在50萬上下,有車有房,還能經常旅遊, 當然城市不同,有的會少一些,有的多一些。可是中產家庭的父母,卻覺得這些還是不夠,再仔細看中產家庭孩子上的興趣班類型,更是覺得驚訝,他們學習的幾乎是冷門,而且價格不菲,一般家庭難以承受,中產父母認為孩子學這些才不會輸。中產家庭一般會鄙視哪些興趣班?
  • 興趣班鄙視鏈,凸顯家長的攀比之風
    為了讓孩子更出類拔萃,什麼冷門報什麼,什麼貴報什麼,不管孩子的興趣不說,甚至還存在「興趣班鄙視鏈」,而曾經一度熱門的鋼琴居然成了這條鄙視鏈的最底層。給孩子報鋼琴班卻被「鄙視」?興趣班鄙視鏈,凸顯家長的攀比之風同事劉姐的女兒現在8歲,從4歲開始就在學鋼琴,因為女兒喜歡所以風雨無阻堅持上鋼琴課,8歲就過了鋼琴6級,這讓劉姐感到非常自豪,女兒對學習鋼琴也是信心滿滿,興趣十足。
  • 鋼琴落入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末端?別讓世俗比較丟了學琴初心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的文章引發了熱議。文章列舉了各類課外興趣班中存在的鄙視鏈,其中樂器類為「管風琴>豎琴>大提琴>小提琴>長笛>薩克斯>架子鼓>鋼琴」,鋼琴處於鄙視鏈的末端。
  • 鋼琴落入中產孩子樂器興趣班鄙視鏈末端?別讓世俗比較丟了學琴初心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的文章引發了熱議。文章列舉了各類課外興趣班中存在的鄙視鏈,其中樂器類為「管風琴>豎琴>大提琴>小提琴>長笛>薩克斯>架子鼓>鋼琴」,鋼琴處於鄙視鏈的末端。
  • 鋼琴落入中產孩子樂器興趣班鄙視鏈末端?別讓世俗比較丟了學琴初心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的文章引發了熱議。文章列舉了各類課外興趣班中存在的鄙視鏈,其中樂器類為「管風琴>豎琴>大提琴>小提琴>長笛>薩克斯>架子鼓>鋼琴」,鋼琴處於鄙視鏈的末端。在這屆中產家庭父母的小時候,學鋼琴還很奢侈,而如今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已比比皆是,甚至有家長調侃「孩子班上40人,學鋼琴的佔一半,登臺表演要搖號」。
  • 別掉進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的坑兒
    有人的地方就有鄙視鏈,有排名就可能有頂級流量。不知道哪個營銷大師炮製了一個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這個排名厲害之處在於,同時抓住了孩子、財富兩個敏感點,戳中了中產在孩子教育上輸不起的痛點。看到別家孩子學學這個,學學那個,媽媽們就慌了神兒。這時,興趣班不僅關乎孩子的起跑線,還關乎媽媽們的面子。至少也要能在朋友圈,時不時發幾個高大上的九宮格,氣勢上絕對不能輸。
  • 中產雞娃「潛規則」:學遊泳、鋼琴會被鄙視?
    那就是「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在這個熱搜裡,精準地把各類運動,按照鄙視鏈分好了階級。有趣的是,大部分家長都會選擇的遊泳和鋼琴,在興趣班鄙視鏈裡都只是墊底的選擇。我也注意到,中產家庭似乎是最容易感到教育焦慮的階級。當看到別人家的小孩騎馬,射箭登上國際舞臺。自己的小孩只能坐在臺下鼓掌。中產媽媽們雖然會跟著誇讚說:「你們家孩子真優秀!」但緊接著只會陷入深深的焦慮當中。「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中國家長的名言,或許也正是中產媽媽們焦慮的源頭。
  • 中產娃興趣班3類鄙視鏈,鋼琴墊底,網友:「王詩齡們」才上得起
    人們慢慢有錢了,於是多了一個詞"中產",中產們有了孩子——所以焦慮。"不能輸在起跑線",是所有中產家庭的心結,無一例外。無論它是不是毒雞湯,但先幹為敬,有個萬一,孩子落後了,誰擔得起?沒有短板,長板還長的情況下,自家娃的木桶,自然就比別人高,這才是適應未來的全能型人才。於是,五花八門的興趣班雨後春筍般冒出,鋼琴這種曾經的"貴族"興趣,都只能墊底。
  • 關於中產家庭孩子的興趣鄙視鏈,這個觀點值得推薦
    最近在網上炒的很火的一個話題就是國內中產給孩子報興趣班的鄙視鏈,具體來說就是運動類:馬術>高爾夫>冰球>擊劍>棒球/美式橄欖球>花滑>網球>足球>跆拳道>羽毛球桌球>遊泳>跑步;樂器類:管風琴>豎琴>大提琴>小提琴>長笛>薩克斯>架子鼓>
  • 從出生到18歲的養娃成本,算哭了無數媽媽!
    因為養一個娃到上大學,實在是太、貴、了!零零散散算起來,還真的有100多萬了!難怪有人調侃:養一個孩子,就少了一個百萬富翁!生娃難,養娃更難!我兒子同學的媽媽是企業高管,老公也事業有成,典型的中產家庭。
  • 中產娃興趣班3類鄙視鏈,鋼琴墊底,網友:「王詩齡們」才上得起
    人們慢慢有錢了,於是多了一個詞&34;,中產們有了孩子——所以焦慮。&34;,是所有中產家庭的心結,無一例外。無論它是不是毒雞湯,但先幹為敬,有個萬一,孩子落後了,誰擔得起?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補習班都過時了,興趣班才是孩子們要努力的方向。
  • 中產家庭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鋼琴排倒數第一?別讓教育「變了味」
    中產家庭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悄然興起:鋼琴只能排倒數第一,年收入要達到在20-50萬元,而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這個標準要提到50萬以上,還得車房齊備。一般家長都會覺得,這也太累了吧,殊不知,在中產爸媽的眼裡:這還差得遠呢!
  • 養娃鄙視鏈,你中招了嗎?
    這個原價竟然高達3799元。 中產養娃四件套:學業、課外班、好Tony、穿名牌。 中產養娃的賽道,從幼兒園就已鋪就,鄙視鏈跟「國際」直接掛鈎。站在鄙視鏈頂端的,當然是知名的國際幼兒園,每年學費20萬左右。其次,是歐美外教常駐的幼兒園,學費一個月1萬元。
  • 孩子愛攀比怎麼辦
    左手奶瓶右手碗懷裡抱個小奶蛋,會帶娃的男人巴適的板。大家好我是月亮粑粑!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孩子愛攀比怎麼辦。淘淘今年5歲,淘淘的父母忙於工作經常出差很少有時間去幼兒園接淘淘,有一天淘淘爸爸去接淘淘,孩子見到爸爸接他很高興還要求必須每天去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