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接受孩子是一個平庸的人嗎?網友:只要孩子快樂就好

2020-12-13 福林媽咪

文|福林媽咪

你有沒有發現,你平日裡悉心教導的孩子,一扔在人群中竟是那麼的平庸。給他報的那麼多的興趣班,好像在人群中並沒有讓他發光發熱,這一刻,你有沒有覺得自己的孩子像是一個失敗品?

努力讓孩子在人群中變得優秀,卻發現把孩子扔在人群中,不到三秒就找不到。你能接受孩子變成平庸的人嗎?

@平凡:孩子平庸點沒有什麼,就害怕他不知道上進。沒有誰能隨隨便便就成功,那些在人群中發光的人,肯定在默默承受著別人不能承受的痛苦。所以,看到自己的孩子平庸,我沒有不舒服,因為他付出的多少與他得到的成正比。

@寶兒:讓孩子學習很多東西,剛一開始是想讓她發光發熱。但是後來看到孩子的壓力越來越大,我也沒有那麼緊逼著孩子了。只要她能幸福快樂就行,出名這事沒有她的快樂重要。

@樂寶:平庸什麼的,從沒有想過,只求孩子健康。隔壁的孩子的確很優秀,但關我什麼事。我的孩子在我眼中永遠都是最優秀的,即使他沒有得到過任何獎,沒有得到過老師的誇獎,我也覺得他很優秀。

@陌陌:我原先以為我的孩子很優秀,但是當我看到其他孩子5歲鋼琴達到6級,7歲時能寫一手好的書法。這時候,我才覺得我的孩子太平庸了,以後可怎麼辦?然後我就逼著她學習,後來老公提醒我不能這樣逼孩子,我才幡然醒悟。孩子平庸一點沒有什麼不好,快樂最重要!

上學期間學過一篇文章《傷仲永》,他的天賦是得到大家的認可的。但是,他的父親卻把他的天賦到處炫耀,沒有好好守護他的天賦,這是最可悲的。

現在的小孩子發光發熱有很多,但都是因為家長給孩子一個平臺,讓孩子走上了不尋常的路,比如那些童星。孩子平庸一點真的沒有什麼,不要以為平庸就是一事無成。其實,平庸的人獲得的快樂才是最多的吧!

相關焦點

  • 你能接受孩子平庸嗎?家長學會接受,就是孩子不平凡的開始
    可能很多人身上都有些「討好型人格」的影子,你的身邊一定有一個便利貼女孩,像《命中注定我愛你》裡的陳欣怡,《三十而已》裡的鐘曉芹……不敢拒絕別人的請求,被佔了便宜也不敢說;也從來不會向他人提要求,怕成為別人的負擔。沒有家長希望孩子成為這種人。
  • 請接受你的孩子平庸,就像接受自己平庸一樣!
    這又使我想起一個朋友跟我說的,她說我們懷孕的時候心裡總祈禱,不要求寶寶多聰明,生出來健康就好。到上學以後我們變了,要求就多了。小學他們每門功課都考一百,我們感覺孩子很優秀,希望他能考清華北大,給他們報各種輔導班,當他到初中時,成績好像也就那樣,於是心裡標準降低到985,211,到高中了,每次考個五六十分,再次降標準,有個大專上就行!
  • 每一個孩子,在家長的心裡都不平凡,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嗎?
    家長是不是很難接受自己的小孩很平庸?當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們就成為了家長。家長們用心呵護,幾乎儘量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為孩子用上最好的東西——最好奶粉、最好尿不溼、最好嬰兒車……筆者相信,每一個剛出生的孩子,在家長的心裡都是不平凡的孩子。然而,「天賦」真的是每一個人都會具有麼?
  • 搶救34天後,河南初三女生不幸辭世:孩子的平庸,你願意接受嗎
    知乎上有一對老人似乎很「樂意」接受孫子的平庸: 從小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兩個老人家樂天安命什麼都看得開,經常和我說: 大孫子,我們不指望你出人頭地,就希望你一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好。
  • 要父母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有多難?
    大多數父母在一開始都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孩子,未來一定會比自己優秀,他們會獲得更好的生存,取得更高成就,得到自己奮鬥終生也得不到的東西。假如,父母們付出了所有,孩子自己也盡了最大努力,可還是平庸,他們能接受嗎?
  • 上了高中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優秀嗎?
    01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優秀嗎?很多父母嘴上說能接受,行動上卻很誠實。:我只是以一個孩子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你們,本身優秀的父母是很難接受你的平庸和差勁的。無論他們怎麼告訴自己,孩子開心就好,平安健康就好,只要一把孩子放到人堆裡,放到他們同事、朋友、鄰居的孩子圈裡一比較,或者跟他們自己當年那個時候橫向比較,他們給自己做的各種心理建設就會崩潰。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有多少父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
    04作為父母,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嗎?相信很多父母衝口而出的答案是「不能」。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子女將來可以出類拔萃,我們都希望子女能超越自己的成就,我們都希望子女能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理想……。怎樣的父母會不容易接受孩子的平庸?成就越高的父母,越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
  • 作為家長,你會討厭自己的孩子嗎?能否接受自己孩子很平庸?
    作為家長,你會討厭自己的孩子嗎?仔細想一下,當你產生討厭孩子念頭的時候,是因為什麼?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的到來,讓新手爸媽的生活軌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再長大,或許他特別淘氣,不好管教,總有一些讓人惱火的「惡作劇」。後來的後來,他長大了,問題也越來越多。或許我們應該想想以下兩個問題?
  • 為什麼有些家長難以接受孩子的「平庸」
    從牙牙學語開始,家長就報各種親子班,力求開發孩子的智力;孩子上幼兒園了,家長又開始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希望孩子琴棋書畫以及舞蹈遊泳等樣樣全能;從上學開始,家長又給孩子報各種課外班,希望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將來能上頂尖的大學。家長的這些行為,從表面上看是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在這些行為的背後,隱藏著家長的一種心理,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有出息,最好能「成龍成鳳」。
  • 父母不能接受孩子"平庸"?最成功的人生,莫過於用自己的方式過
    人最大的成功莫過於用自己的方式,按自己的理想過完一生。很多人的一生並不是為自己而活,他們的人生追求說到底,不過是他們父母的願望。這麼一個例子,孩子的理想是當個廚師,父母聽後反問道,"廚師?"孩子沉默了,父母告訴孩子,你應該做一個科學家,那是更偉大的夢想,自此孩子的夢想變成了科學家。
  • 教育最大的騙局,叫「孩子,你只要快樂就好」
    孩子不好好學習,成天調皮搗蛋,父母卻說:「沒事,孩子只要快樂就好,不要讓學習磨滅了孩子的天性。」孩子學鋼琴學到一半不想學了,父母卻說:「沒事,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喜好,興趣才是孩子最大的動力。孩子不喜歡,再怎麼逼也沒用。」
  • 紀錄片《零零後》:想要教育好孩子,先從接受他們是平庸的人開始
    南方都市報記者為此專門採訪過張同道老師,其中提了一個問題讓我印象十分的深刻,記者問道,「你願意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平庸的嗎?」張同道回答說,「為什麼不可以接受呢,我自己就是一個平凡的人。」為了這份不平庸,孩子的天性就會在很早的時候被埋沒掉,於是每一個孩子從小就要上各種輔導班、要學習各種各樣的興趣愛好、甚至在學校裡唯學習成績而馬首是瞻。可是平庸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難道不是常態嗎?在大浪淘沙般的人生百態中,大多數人還是活在一種平庸的生活裡,你如果能夠接受自己是平庸的,那麼為什麼就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孩子也是平庸的呢?從某一方面來說,這也太過於不負責任了。
  • 養廢一個孩子?只推崇「快樂教育」就好
    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經常能在各個地方看到鼓吹「快樂教育」的文章,家長們讀過之後認為教育孩子只要「快樂就好」,「快樂教育」不知不覺就變成了「放任教育」。家長們為了讓孩子喜歡自己,就不去做讓孩子不高興的事。一5歲男孩,玩遊戲3個小時後,媽媽問他還要玩多久,男孩回答:「玩到你死。」還撕咬、捶打媽媽,大吼:「你是王八蛋!」
  • 媽媽們,「上帝為每個笨鳥都準備了一個矮樹枝」,接受孩子的平庸
    導讀:媽媽們,「上帝為每個笨鳥都準備了一個矮樹枝」,接受孩子的平庸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們,「上帝為每個笨鳥都準備了一個矮樹枝」,接受孩子的平庸!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如果孩子將來是一個很平庸的人,你會不會對他很失望?
    有沒有在某個瞬間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平庸的人,愧對於自己的父母,同理,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個很平庸的人,你會不會失望呢?我可以現在告訴你,如果你「平庸」,我是否「失望」。 對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而在現代的生活架構裡,什麼樣的工作比較可能給你快樂?第一,它給你意義;第二,它給你時間。
  • 允許孩子的平凡,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孩子最終平庸,學會接受平凡
    但是,當自己成為母親之後,本來只是想做一個普通和藹的媽媽,只想讓孩子快樂的成長,但是逐漸的在教育的過程中變成了自己的父母,在用自己最討厭的做法教育著自己的孩子,反而是最不能平和的接受孩子的平庸的人。整日面對的是成績不拔尖、表現不突出、能力也是一般般的孩子,家長對孩子的愛和盼望難免在這個時候,就會顯得有些失望了。沒有辦法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更沒有辦法接受孩子的平庸,是很多的家長焦慮的最大方面。
  • 真正優秀的父母,是敢於接受孩子的平庸
    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人是社會中的人,你身處環境中的一切都會影響你。當初電視劇《小歡喜》大火時,有不少人表態,優秀的父母,就是要敢於接受孩子的平庸。與其說平庸,不如說是「普通」。平庸帶著貶義,而普通是中性的。
  • 你所謂的孩子快樂就好,難道不是因為又懶又窮
    秉持這種觀念的父母,很容易從一開始就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沒有儘量給予他豐富的資源和多元的選擇,從而主動滅掉孩子多姿多彩的可能性。今天我想談的和這個很類似,也是很多家長喜歡說的一句話:「孩子嘛,只要快樂就好」。
  • 接受孩子的平庸
    中考分數已經出爐,女兒考了830分,不高不低的分數,與她的預估竟是一分不差,省重點一中不知道能不能上,知道分數後,全家很坦然,因為小妮子平常就是這個成績,屬於正常發揮,應該是付出和得到對等了。陪孩子上街買了幾套衣服,初中三年基本上都是校服,買得少,現在也長大了,愛美了,滿足她的小心願。
  • 傅首爾:你能接受孩子將來成為一個普通人嗎
    一是我們堅信付出總會有回報,所以每個人只要付出就眼巴巴等待回報;二是我們認為只有結果才能證明一切,所以哪怕中間過程分外精彩,只要最終沒有得獎或者拿到好成績就等同於零。可是教育孩子,適度很重要。有時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比單純聽話更加難得。獨立思考能力不是天生就有,它需要鍛鍊才能具備,習慣事事按父母的意思來,沒有自己想法的孩子,長大後也容易人云亦云,一個沒有自己獨特見解的人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所以給孩子和自己一些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更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