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無論貧窮還是富貴,總有一些煩心事困擾著我們。而大多數的煩心事都來自於我們的日常溝通與交流。我們時常會遇到一些高難度的談話。這些談話讓我們身心疲憊,焦慮不安。
什麼是高難度的談話?所謂高難度談話就是任何難以繼續的對話。
例如:親人之間的爭吵。
例如:朋友之間的分歧。
例如:同事之間的摩擦。
這種高難度的談話,時常讓我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我很想說服對方同意我的觀點,按照我的想法行事,但是又怕傷害到我們之間的情誼。
每當夜深人靜,腦海中就會一遍一遍浮現白天對話的情景,擔憂自己是否做錯了什麼,有時甚至會自責自己情商怎麼那麼低。於是輾轉反側,徹夜難眠。
也許是老天的垂青,讓我遇到了一本特別好的溝通書籍《高難度談話》。這本書幫了我大忙,讓我能夠安穩地睡個好覺。
起初我差點錯過它,它的書名起得有點不好,我無法理解書名到底想要表達什麼意思。給人一種談話是很困難的感覺。
《高難度談話》一書主要探討了我們的談話為什麼會陷入僵局,為何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以及如何走出困境。
一、是什麼讓我們的談話陷入僵局?
通過作者多年的研究,發現每一段談話都蘊含了三層對話結構:發生了什麼對話,情緒對話和認知對話。
這個觀點顛覆了我的認知,我一直以為,發生了爭議,只要我們能夠心平氣和就事論事就能夠解決問題。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簡單,它比我想像中更複雜。
1.發生了什麼對話
在高難度談話中,我們會花很多時間在「發生了什麼」對話上,我們會因為彼此間的不同經歷或故事,反覆爭辯誰對誰錯、誰的話是什麼意思、誰又是那個做錯事的人。
在高難度談話中,我們會固執的認為自己是對的,錯的是別人。
然而,在高難度談話中,找出正確的事實從來都不是談話的重點。因為每個人對事實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我們出生在不同的家庭,成長在不同的環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接到的信息是不一樣的,然後用來闡釋和理解信息的方法也不一樣。
正如作者所說:「談話雙方爭論的是他們對此在感知、闡釋和價值觀上的不同見解。」並且在談話過程中,我們會固執己見。
心理學上有一個歸因謬論,說的是人們習慣把成功歸咎於自己的努力,把失敗歸咎於外界環境。同樣在談話中,我們會潛意識的認為自己是對的,問題出現在對方身上。可是,事實卻並非如此。
所以在高難度談話中,爭論誰對誰錯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應該懷抱好奇心去聆聽對方的故事,探尋對方是如何解釋和評判問題的。同時反思自己對問題是如何感知、闡釋和評判的。
在高難度談話中,我們還會擅自去揣摩對方的想法,想當然地認為自己很清楚對方的意圖。
最近有一部熱播劇,我想喜歡軍事的朋友應該都看過,那就是《陸戰之王》。主角張能量一心想當坦克營的兵王,然而事情並不是他想像中那樣。在新兵下連分專業的時候,他被分到了維修班。他以為是班長嫉妒他的才華,給他下了絆子。因此怨恨上了班長。後來在靶場哨所和班長受罰的日子,才明白是自己想多了。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很清楚對方的想法,但是事實卻常常並非如此。這只是我們一廂情願而已,對方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糟糕。
所以在談話中,我們不要擅自去揣摩對方的意圖。
在高難度談話中,為了逃避責任,我們時常還會指責對方的過失。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有一個挺討人厭的領導。每當項目進展不順利時,他都會把我們召集起來開批鬥大會。每次開完會,我們的心情就格外沉重。批鬥並沒有幫我們更好地解決問題,反而給我們增加了額外的困擾和壓力。
正如作者所說:「專注談論過失,只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使我們無法專注找出錯誤的真正原因和糾錯的方法。」
正確的做法是我們要學會歸責,清晰的界定雙方的責任,並在交流中儘早承擔自己的那部分責任,同時說出自己對對方責任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尋求進一步的溝通交流。
2.情緒對話
高難度談話不單單指發生了什麼談話,它還涉及到我們的情緒。
還記得前段時間的熱播劇《小歡喜》嗎?英子想報考南大,與媽媽宋倩進行了多次高難度談話,期望得到媽媽的支持。但是結果都失敗了。更讓人心酸的是,在談話中,英子為了不傷害媽媽,把自己的情緒都藏了起來,最終憂鬱了。
在談話中,為了避免破壞談話節奏,我們常常會像英子一樣壓抑自己的情緒。可是,嘴上雖然控制情緒,但是身體卻無法控制。我們的口氣,表情,動作會在不經意之中出賣我們的真實想法。而且我們的情緒沒有出口,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會讓我們不由自主的爆發出來。
所以在談話中我們要學會表達情緒。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這裡的表達情緒並是讓你去宣洩情緒。
舉個例子:你的朋友做了一件事讓你很憤怒,你可以這樣表達自己的情緒:「你的做法讓我很生氣,下次不要再這樣做了。」千萬不要怒罵你的朋友宣洩你的情緒。否則出於自我防備,你的朋友很可能會與你大吵一架,讓局面變得更加糟糕。
3.自我認知對話
我們在談話的同時,也會在內心進行自我對話。我們會根據眼前發生的一切,去推測整個事件對自身的影響。我們會懷疑自身是否稱職、是否是個好人、是否值得他人愛等等。
我們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一旦處理不好,就會造成我們內心的失衡,讓我們陷入焦慮不安的狀態。更嚴重的是,如果我們對人性產生了懷疑,我們可能會做出極端的事情來。
小時候曾看過一部動漫《火影忍者》,宇智波帶土正是因為自我認知失衡,對人性產生了懷疑,被斑利用,引發了第四次火影世界大戰。
所以我們要在自我認知對話中找準自己的定位,捍衛自己的認知。避免極端的自我認知,要知道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
二、如何判斷是否有必要進行高難度談話?
在我們人生中,我們會經歷很多的高難度談話。但並不是每一個談話都是需要發起的。就像作者所說:「有時候我們發起談話是明智之舉,但有時候卻恰恰相反。」
是否應該發起談話,可以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1.真正的矛盾是在自己身上嗎?
很多時候,其實問題只是出現在自己身上,與別人沒有關係。自身問題解決了,問題就解決了。這個時候就完全沒必要發起談話了,如果你執意要發起對話,可能會給對方造成更大的困擾。
2.除了談話,還有更好的解決方式嗎?
也許我們可以通過其他行動,就能把事情解決了,化解雙方的隔閡。例如:給對方一個意外驚喜。
3.談話的目的有意義嗎?
有時候,我們發起談話,從一開始就錯了。因為我們的談話目的沒有意義,我們也不可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例如:試圖改變他人發起談話,為了緩解心理壓力不顧後果發起談話,虎頭蛇尾為了發起談話而發起談話。
要記住我們談話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彼此能夠相互理解而談話。
三、如何破除談話僵局?
作者提供了一個主動談話模型,我很喜歡這個模型,只需三步,簡單易學,易懂易操作。
第一步,以旁觀者的視角,以中立的態度敘述整個事件。不論是非對錯,只論雙方故事差異。
第二步,告知對方你的目的,發出對話邀請,但不能強迫他人接受。
第三步,從雙方角度出發,分別探討三層對話。最終解決問題。
在我看來,大部分的高難度談話都是我們的本能在作祟。如果我們能克服一些本能反應,也許事情就不會變得那麼複雜。但是我們想要改變一個惡習,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想要改變高難度談話的方法,除了加以時日的努力,還是要對自己狠一點。因為經歷了痛苦,我們才能更容易感受幸福。
作者簡介:羅東龍,職業讀書人,自由撰稿人,每讀一本就寫一篇走心讀書文章。書還是自己讀比較好,別人的畢竟是二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