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書」8個問題幫你打破談話僵局,內心真實溝通更順暢

2020-12-13 站長運營記

在聊天過程中你是不是聊天終結者?你是不是說話沒聽眾?你是不是說出口的話總讓人誤會?這就是你的溝通能力存在問題,溝通是解決矛盾的最高效的方法,溝通能力是我們需要具備的能力。

《高難度溝通》這本書,是一本溝通技巧提高的實操手冊。作者賈森·傑伊和加布裡埃爾·格蘭專注溝通領域研究,這本書也被稱為「麻省理工高人氣溝通課」。《高難度溝通》這本書從了解和發現談話的潛在障礙、打破溝通僵局的核心問題、打破溝通僵局的四個方法來讓大家了解和解決溝通問題。

了解和發現溝通潛在障礙

我們在和所有人溝通的時候,常常溝通失敗,其實是我們忽略了自己都不知道的4個原因,你在聊天時沒有關注對方真正想要的意圖,你和對方談話時總是把話說給自己聽,你沒有及時說出真實所想,你總是自以為感覺自己說話是正確的。

另外我們在和他人溝通時喜歡用「背景狀態」,什麼是背景狀態呢?就是我們和他人溝通之前,之中,之後的內心中的聲音。也是我們的內心獨白。自我談話狀態會讓任何的溝通卡殼,無法開啟和他人談話的行動,得不到一致的結果。

溝通的核心是自己的內心

其實溝通的時候,我們「口是心非」,明明答案不是想要說出口的那樣,也會因為想要迎合別人改變自己內心的答案。讓我們的溝通動態失真,我們需要真實動態,才能和對方達到目標一致。

打破僵局的關鍵就是真實!動態真實,是指得體,有意義的人,有使命感的,負責任的生活方式。那我們要怎麼做呢?

1、分享親身體驗以及從中獲得啟示

2、與你想要的未來相一致

3、與學習發現成長過程相一致

4、承認矛盾和創造性衝突,探索不確定性

5、可變,對學習持開放態度

6、承認我們在哪些方面沒有與我們想要成為的樣子相一致

談話陷入僵局的狀態都是負面的。我們應該在溝通過程中保持真實想法。所以回歸內心,是我們打破僵局的唯一辦法。下面介紹8個問自己的問題:

1、你最重視什麼?

2、為什麼這件事對你重要?

3、發掘你內心動機與外在動機

4、說出你真正想要的東西

5、想像你真正想要的東西

6、創造新的狀態

7、藉助冥想的力量

8、和自己對話更新正面狀態

這樣問自己,就能保持自己的真實狀態,和他人溝通時不會有太多的差異。

差異即為動力

如果有差異,就是存在溝通障礙,那麼去除障礙的方法,就是接受衝突。而接受衝突的核心關鍵,是了解對方的關注點。把不同的觀點分歧看做潛藏能量,和大家分享接受差異的4個方法:

1讀懂別人的潛臺詞,對方關心的是什麼?

2承認矛盾

3雙向思考,而非單向思考

4關注未來可能一致的目標

這4個方法,可以看得出每個人關注的層次有哪些不同,讓我們反思自己脆弱的一面。

希望這本書能給你帶來幫助。好的溝通可以表達價值觀,展現領導力,我們加強溝通駕馭談話能力,才能創造更美好的人際關係。

相關焦點

  • 如何卓有成效地破除談話僵局?
    也許是老天的垂青,讓我遇到了一本特別好的溝通書籍《高難度談話》。這本書幫了我大忙,讓我能夠安穩地睡個好覺。起初我差點錯過它,它的書名起得有點不好,我無法理解書名到底想要表達什麼意思。給人一種談話是很困難的感覺。
  •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邀請伴侶溝通,也要提供對方「溝通的安全感」
    鄧醫師執業看診超過二十三年,不論在著作或節目中,總能用你我熟悉的故事,加上她充滿同理的口吻與精闢的解析,讓受眾獲得改變人生的啟發。親子天下專欄作家,著有《有你,更能做自己》等書。另有在線課程《鄧惠文的關係心理學:夫妻篇》、《鄧惠文的關係心理學:親子篇》。
  • 和孩子溝通總是困難重重?這時就需要「第三者效應」來打破僵局
    作者/青青編輯/青青相信現在不少中國家庭都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孩子長大了,漸漸地聽不進父母的話,有時候還會嫌父母囉嗦,對父母的話大部分都是左耳進右耳出。孩子嫌父母絮絮叨叨,父母覺得和孩子溝通總是困難重重,兩者陷入了一個溝通困難的局面。
  • 溝通是一種習慣,送你10份溝通小技巧
    無論你是在領導者的工作中,還是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溝通都是一種有效的催化劑,可以讓生活轉向更積極,讓人充滿愛的力量。溝通的方式不僅對我們自己的生活產生影響,還會對周圍人的生活產生影響。我們可以修復或損害一段關係,也可以開始或終結一次合作,這些都取決於我們如何交流。談話即行動,談話就能夠發揮作用,而我們不應該忽視它。
  • 無法跟兒子溝通「媽媽以為他有問題」,看醫生後發現「原來是天才」!
    單親家庭出身的13歲「神童」江璟亮,直到4歲也只能以翻譯機跟母親江稜裕溝通,她曾懷疑兒子有問題,沒想到去醫院檢查後,發現他事實上是個天才! 江璟亮在小學二年級時,就獲Mensa高智商協會頒發天才兒童證書,證實他的智商超過160。
  • 「NLP育兒系列」父母必學的溝通小技巧
    最後女兒明顯是怒了,發來「你不在這裡,刀子扎在誰身上誰疼!!!」,連用了三個感嘆號表達情緒。我對孩她媽說,我來回吧。後來,我一共只回了三句話,整個事情就結束了。這是因為,在大多數我們認為的「溝通」裡,其實有一個很明確的目的:說服孩子按我們說的做。在我經歷的這次溝通事件中,孩她媽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希望消除女兒的不愉快,且接受事實。
  • 初次見面也不會慌的8個基礎交談小技巧,讓溝通順暢且有效
    不管是工作關係,還是朋友關係,我們總是希望每次溝通、交談都能愉快地收場。只要是與人打交道,溝通的開場就很重要。這個開場並不是兩個人坐到了指定的位置才開始的,而是從見面的那一刻起,或是曾經見面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了。如果交談可以順利地開始,那麼順暢的溝通才可以實現。
  • 打破僵局&製作協議,專家帶你玩轉調解!
    調解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調解技巧,它是涉及心理、法理、語言、邏輯、教育等多學科領域的一門綜合藝術面對百態的人生境遇、繁雜的糾紛情況、錯綜的關係糾葛作為調解員我們如何打破僵局幫助當事人實現有效溝通,促進糾紛圓滿解決?
  • 長江商學院EMBA薦書- MBA中國網
    【MBA中國網訊】2016年1月-6月,長江商學院EMBA攜手中信書店,將位於北京、杭州、深圳、瀋陽、廈門、西安、合肥、濟南8個重要城市的機場精選中信書店中,設立「長江EMBA」書架每月推薦精選書單。
  • 如何打破沉默?說一說夫妻之間溝通的重要性!
    溝通,在夫妻之間,是包治感情百病的良藥。不管婚姻出現了什麼問題,你只需要好好的溝通,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充分了解和理解對方的心,你也要充分讓對方了解和理解你的內心,或許這樣深入溝通之後,你們在做一些選擇的時候,才能更順暢。
  • 《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幫你建立良好的溝通通道
    也許是時候換一種溝通方式了!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一書中,介紹了一種溝通方式,即如何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來減少人與人之間因為語言帶來的痛苦。盧森堡博士早年師從心理學大師卡爾·羅傑斯,後來他發展出極具啟發性和影響力的非暴力溝通的原則和方法,不僅教會了人們如何使個人生活更加和諧美好,同時解決了眾多世界範圍內的衝突和爭端。由於在促進人類和諧共處方面的突破成就,2006年他獲得了地球村基金會頒發的和平之橋獎。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
  • 「day1」學會這3點,和孩子溝通更順暢
    作者 | 小來來源 | 小來成長營你所遇到的問題,這裡都有答案。歡迎來到小來成長營。今天分享一個關於父母如何通過日常言語,來幫助孩子塑造學習型大腦的方法。原來,在浚浚4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給他講繪本故事,一直持續到3歲。大兒子寧寧沒有這樣的「待遇」,是因為在養育一胎的時候,沒有聽說過「三千萬詞彙鴻溝」的概念,不知道給孩子講故事、和孩子對話能幫助塑造學習型大腦。
  • 3個方面入手,幫你打破溝通瓶頸
    「轉正提離職,比試用期提更麻煩。她要是能在當時跟主管說清楚,沒準現在都已經在新公司坐著了。」明明心裡想的是A,說出口,卻變成了B。詞不達意,不僅會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受到阻礙,更有甚者,還會引起許多不必要的爭端。
  • 生活處處「疊加態」,戴爾Latitude帶你乘風破浪
    工作與生活的「疊加」讓我們分身乏術工作需求的不斷「疊加」讓我們練就了一身「武藝」又逢2020年的「hard」模式讓遠程辦公模糊了生活和工作的邊界處處被「疊加」我們該如何打破這僵局?來「疊加態有魔咒一起吐槽上牆」活動帶你一招化解「疊加態」
  • 除了「舒適圈」,這三個圈也正在偷偷毀掉你……
    類似的話,看起來像段子,卻是在新冠肺炎嚴峻疫情下真實發生的事情。之前我寫過一篇關於HR舒適圈的文章,今天我們來聊聊除了「舒適圈」,還有哪些圈圈會限制HR的發展,阻礙我們向更好的自己邁進呢~缺少跳出當下「社交圈」的勇氣每一個HR都生活在一和圈子裡,我們所處的社交圈,日常交往的人,在很一定程度上都會影響到我們的行為、思想與認知。
  • 非暴力溝通:一條說話公式,解決90%溝通問題
    美國著名臨床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認為:說話也有一條萬能公式,當你這樣說話時,別人真的會聽,這就是「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倡導,在交流過程中,通過專注於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及需要,可以減少爭辯和對抗,培養彼此的尊重與愛;這樣,通過建立雙方的感情聯繫並促進理解,矛盾就能以「非暴力」的方式解決。
  • 每個父母都該學的事.直播公益:『讀懂孩子,讓溝通更順暢』就在今晚20:00
    今晚20:00 線上直播課程:讀懂孩子,讓溝通更順暢《直播課程:讀懂孩子,讓溝通更順暢》費用: (分享兩人免費收看)時間:4/29 (三) 20:00開始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模式,正是我們可以跟孩子溝通橋梁的機會,若是成功,可讓家庭環境的產生良性循環,問題是:「怎麼做?」先懂孩子 在懂教為人父母的我們,會為了孩子改變我們的行為模式,但是改變的方式是對是錯要怎麼判斷?為什麼有些孩子可以這要教導,有些不行?這些都是因為:「你不懂孩子!」
  • 我見過的最聰明的溝通方式:共情溝通丨21讀書
    有效溝通,已經成為職場中的重要能力。為了讓工作更順暢,為了部門之間協作無間,為了上下級關係。大家都在努力的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但是,很多時候又會陷入溝通的僵局為什麼對方總是誤會我的意思呢?我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啊。為什麼我看到對方,就遏制了自己想要表達的欲望呢?為什麼對方一開口說話,我都希望他快點結束這個話題呢?
  • 親子溝通易陷入吵架僵局?巧用「拉波波特法則」,建立良性溝通
    ,孩子們也能夠看到父母看不到的問題,所以有時候父母和孩子溝通產生了矛盾,但是父母不願意反思自身,也就導致了溝通陷入僵局。親子間的不當的溝通方式容易使父母和孩子陷入吵架僵局,那麼有效的溝通對親子之間有什麼好處呢?
  • 人際交往中,如何打破人際關係的僵局,請掌握圓場計這個重要策略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經常可能會遇到人際關係尷尬的場面,那麼我們該如何打破人際關係的僵局那麼我們該如何打破圓場計,你或許要記住這些要點:第一:學會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人的感情其實是偏軟性的。這種軟性的力量往往能輕易打動人心。我們如果遇到人際關係的矛盾,可以首先就是先學會用內心真摯的情感喚醒對方的情感,往往兩個人的衝突就會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