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易陷入吵架僵局?巧用「拉波波特法則」,建立良性溝通

2020-08-21 曉琪育兒知識說

文章/熊二

編輯/曉琪


閨蜜是一個性子比較急的事業女強人,平時在公司裡做事風風火火,小有成績。因為工作上比較忙碌,所以平常一般帶孩子的都是自己的婆婆,但是最近因為婆婆身體不舒服,所以孩子都是閨蜜自己在帶,但是對於閨蜜來說,這幾天簡直是度日如年,每一天都希望婆婆能夠快點好起來,然後幫自己的忙。

有時候,閨蜜見孩子把玩具弄得家裡到處都是,閨蜜在嘗試著叫孩子自己收拾玩具無果後,就只能自己把玩具收拾了一下。但是沒想到過了一會閨蜜竟然發現玩具又被孩子弄了出來。

面對毫無規矩和溝通可言的孩子,閨蜜氣不打一處來,想都沒想就對孩子進行了一番吼叫和責怪,閨蜜的舉動嚇壞了孩子,而她事後既自責又感到很鬱悶,因為她認和孩子溝通為真的太難了。

第一:為什麼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會感到困難。

1、家長過於強勢

像前文中出現的媽媽一樣,許多家長都習慣了在工作和家庭時擁有說一不二的話語權,習慣了通過直接下達指令的方式來傳達自己的觀點和要求。

而這種強勢和直接的做法是很難讓孩子突然之間接受的,孩子也缺少表達自己的機會,面對父母這樣強勢的情況,父母在掌控欲的控制下是很難做到和孩子心平氣和、平等溝通的。

2、家長不重視孩子的感受

許多父母習慣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和進行教育,卻忘記了受教育的主體是孩子,從而並不注意孩子在接受教育時孩子又會怎樣的心理。當父母們不理會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想法和心情也並沒有被父母看見,當在溝通時,有人擁有不愉快的情緒,那這個對話自然也很難進行下去。

3、父母並不認為自己的教育會有不足和錯誤

對於許多父母來說,自己比孩子見過和經歷過的事情多得多,所以自己的想法和思維是絕對比孩子正確的,從而過度信任自己和迷信自己的人生經驗,但是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經歷,不同的人生的經歷會造就不同的問題解決方式,孩子們也能夠看到父母看不到的問題,所以有時候父母和孩子溝通產生了矛盾,但是父母不願意反思自身,也就導致了溝通陷入僵局。

親子間的不當的溝通方式容易使父母和孩子陷入吵架僵局,那麼有效的溝通對親子之間有什麼好處呢?

第二:良性的親子溝通有哪些好處

1、有助於拉近爸媽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有效的親子溝通能夠讓父母和孩子更了解彼此,當你知道孩子在想什麼的時候,當孩子犯錯時,他們的錯誤就能夠被家長用更寬容的態度接納,而當孩子明白家長的想法時,孩子也會更明白家長的苦心,更能接受家長的教育和要求。

2、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安全感

當孩子不理解父母的做法時,可能會產生家長不喜歡自己,或者家長是處於討厭自己才做出這樣的決定的想法,從而內心會失去對家長的信任和安全感。而有效的溝通對於孩子來說能夠減少對家長的誤會,避免這樣誤解的產生,保護孩子內心安全感。

良性的溝通對於親子雙方來說都是一種維護感情的有力工具,但是許多家長很難做到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這時,家長們不妨試試用&34;,來改善你們之間的相處方式。

第三:什麼是&34;

這種法則主要的要求就是,要先表現出自己對事件的認可後再提出相應的疑問,減少了對方的牴觸心理後,就能夠巧妙的避免溝通僵局的出現。

第四:&34;的具體實行步驟

這種法則的具體使用可以分為四步驟:

步驟一:父母可以先將孩子的話複述一遍,這樣能夠讓孩子明白自己有傾聽和理解他的想法。

在採取這一步驟的時候,父母要認真聽取孩子的想法,才能夠在之後的複述過程中能夠做到準確的表達孩子的想法,提高孩子對於在父母身上獲取的認同感,減少雙方的誤解。

步驟二:提出自己認可的部分,這樣提高孩子的接受度。

父母的認可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是有被接受和尊重的,才能夠促進孩子下一次表達自己想法的欲望。以及當孩子明白自己的父母是能夠理解自己的時候,才會願意接受別人對自己想法的評價。

步驟三:讓孩子明白自己想法中有價值的一部分。

當孩子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值得被肯定和表揚的部分的時候,孩子抗拒外界的情緒會被削弱,是孩子處於一種願意接納外來想法的自信和和平情緒中,為下一步的提出問題做鋪墊。

步驟四:最後父母再提出自己對孩子想法中認為不可的地方,讓孩子配合改進。

有了前面的情緒鋪墊和內心建設,此時孩子內心對於外來信息的牴觸感已經被大幅度的削弱,也增加了對於父母的認同度,當孩子已經認為父母和自己能夠站在一條線上看問題時,此時父母再提出自己對於孩子的建議,孩子就會很容易的接受了。

我們做父母的,應首先以自己的相互關心的行為來教育孩子。--蘇霍姆林斯基

面對難以溝通的孩子,父母不要一味的用命令去強迫孩子,往往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當父母問&34;或者&34;的時候,父母要記得溝通是雙向的,父母對孩子說話的時候,也要記得聽孩子說話。

對簡單的&34;,只需按照這四個步驟就能夠提高孩子和父母的溝通效率,不過在孩子和父母溝通的時候需要有足夠耐心,才能夠在溝通時循序漸進的進入孩子的內心,打開孩子的心扉。

相關焦點

  • 家長和孩子溝通失敗,巧用「拉波特法則」,和孩子達成有效共識
    但在生活中,我們跟孩子的溝通,很多時候是沒有達成共識的。沒有達成共識的溝通,最後的結果通常就是溝通失敗,進而導致親子間的關係變得緊張。」,用四個步驟告訴我們,如何溝通才能避免爭吵,達成共識。「拉波波特法則」來重新推演一遍父子倆的對話,就可能會是這樣子的:孩子說:「爸爸,你要陪我玩!」
  • 自從用了神奇的「拉波波特法則」,孩子竟然「聽話」了
    其實,這所有的問題都出在「溝通」環節,溝通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前提。如果你和孩子總是出現溝通障礙、無效溝通,或者根本不知道怎麼溝通,那麼,我推薦給你一個超級實用、管用的溝通法則——拉波波特法則。自從用了神奇的「拉波波特法則」,孩子竟然「聽話」了。
  • 和孩子溝通總爭吵?用神奇的「拉波波特法則」,和小孩達成共識
    像這樣的問題,其實很多家庭都會經歷,溝通可以說是每個人都在不斷學習的一門功課,也是建立家庭友好關係的一個重要途徑。意見出現分歧是難免的,但重要的是一個磨合過程,"拉波波特法則"其實就是一種很值得借鑑的溝通技巧。共同了解下"拉波波特法則"的奇妙之處拉波波特法則究竟有什麼神奇之處呢?
  • 拉波波特法則——怎麼才能和孩子達成有效共識
    然後再用一種符合自己的氣質,適合孩子的特質的穩定方式,運用到親子溝通中去,讓我們的所學真正成為對於孩子自身發展和我們自我成長有用的部分。這才是我們學習的終極目的。而不是只從自己的願望出發,發洩情緒、吐槽嘮叨,這只會阻礙溝通,從而使對話變成對抗。在生活中,我們跟孩子的溝通,很多時候是沒有達成共識的,甚至在破壞著親密關係。世界著名博弈論專家阿納託爾.拉波波特曾提出「拉波波特法則」,他用清晰的四個步驟告訴我們,怎樣溝通才能避免爭吵,達成共識。
  • 《放牛班的春天》:學會「拉波波特法則」,拒絕用體罰教育孩子
    所以,本文將著重分析「體罰」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在文章的最後一部分將著重分析如何學會「拉波波特法則」,拒絕用體罰教育孩子。「體罰」是教育路上最大的陷阱「一犯錯,就處罰!」它只會阻礙溝通,使對話變成對抗,甚至破壞良好的親子關係。所以說,父母體罰孩子其實是失去了有效管教方法的情緒失控,不論是對於處理當前問題還是疏導父母自己的情緒,都毫無用處。
  • 溝通不暢是損害親子關係融洽的元兇,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
    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礎是良好的溝通。不論與朋友、同事、上司亦或是客戶相處,都離不開順暢的溝通。一個不會溝通的人,將很難在社會上立足。但這淺顯的道理,卻因角色的改變而變得不再那麼重要。由於溝通的不暢,很多父母與孩子間的關係陷入了僵局。孩子覺得父母無法理解自己,父母感覺孩子不懂良苦用心。雙方都有道理,可又無法真正說服對方。親子關係不斷惡化,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 和孩子一聊天就吵架?學會「拉波波特法則」,讓你跟孩子達成共識
    要是被家長訓了一頓,孩子也會有小脾氣,可能會不吃飯,也可能會把家裡的東西砸壞幾件,用這種行為表示自己的不滿。畢竟溝通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哪怕我們都已經成年,開始工作了,可能也未必知道該怎麼跟別人溝通。當然了,家長也不必太擔心,這個問題還是有解決方法的,那就是要學會「拉波波特法則」。這個法則能讓家長知道一些溝通技巧,更好地跟孩子進行交流。「拉波波特法則」的內容內容一:要學會聆聽。
  • 拉波波特談判法:教你親子交流的正確姿勢
    這種交流不暢是阻礙我們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一大障礙。那該怎麼辦呢?我們不妨利用博弈論專家阿納託爾。拉波波特的理論,以一套超級實用的程序來掃除這個障礙。在這最後一步,你和孩子要用協商的方法,看看怎樣才能做得更好。無論和誰進行溝通,情緒的控制都是首先考慮的。只有用穩定的情緒和平和的語氣,才有可能把溝通順利進行下去,所以,拉波波特談判法的第一步驟就是營造氛圍,醞釀談判雙方的情緒。這是談判得以進行的首要步驟。
  • 珍愛網會員教你如何進行良性溝通,建立親密關係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擁有一段融洽的親密關係,在這段親密關係當中,雙方可以無障礙溝通,心與心可以貼得很近很近,不過很多時候我們在愛情當中卻不得其法,往往用暴力溝通來解決問題,這樣就會導致相愛相殺的局面。兩人相互愛著對方,卻不知道怎麼促進彼此之間的關係,下面珍愛網會員就針對這一問題根據實際經驗,教年輕人如何進行良性溝通,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唯有良性溝通,才能讓一段感情得到可持續發展。
  • 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掌握這3條溝通原則,促進親子關係
    所以今天,忒咪媽媽就帶領大家,掌握一些親子溝通的法則,讓作為家長的我們,和孩子之間建立有效溝通,從而促進親子關係。 通過這個公式,我們能看出來,除了語言的7%之外,溝通的效果主要是由非語言的方式來實現的,所以說,對於那些還沒有掌握語言來表達自己想法的孩子來說,家長通過肢體語言或者面部表情的變化,來和孩子溝通,通常會對親子關係的建立以及促進,有著很重要的效果。
  • 巧用神奇的"拉波波特法則",調皮孩子聽話了
    其實,說心裡話,平時我操心家裡和工作的事情都已經非常勞心勞力了,現在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也出現了障礙,嚴重影響了親子關係。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希望卡卡媽能給我點建議。曾經,卡卡媽也遇到過和孩子溝通不暢的情況,導致親子關係一度惡化。但是,通過慢慢梳理自己的心態,我也逐漸讓自己的心態回歸平和,於是認真分析了跟孩子溝通出現矛盾的原因。 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我們自己控制不住脾氣,對孩子發火,進而導致爭吵。爭吵之後,又會因為心中的不快,通過不停地嘮叨發洩出來。最後,強迫孩子去接受和聽取我們的意見,結果就會讓我們和孩子之間鬧得很不愉快。
  • 親子溝通的關鍵是什麼?
    早課堂961 || 親子溝通的關鍵是什麼?博瑞智家長微課堂 昨天-01-處理親子關係,和處理夫妻關係,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處理朋友關係,同事關係,實際上要難很多。以夫妻關係為例,一旦到了左手摸右手的階段,那麼,會出現一種情況。你說上句的時候,我就知道你下句話會說什麼,連吵架都是程式化的。親子關係也是如此。
  • 雙向溝通,在親子溝通中和孩子建立內在聯結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春銘)「孩子乖起來的時候子慈母笑,但是一旦我們覺得他不聽話,或者他沒有按我們的想法來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用情緒控制孩子,我們就開始呵斥哄騙、利誘、威逼,但是我們完全不知道這是怎麼發生的,然後媽媽來說孩子出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我該如何解決。」
  • 《媽媽知道怎麼辦》,3個能力,化解溝通危機
    我們都知道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對家庭教育和親子關係都有很好的幫助,那究竟該怎樣建立有效的溝通模式,化解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危機呢?所以,用好「55387定律」,可以幫助我們管理好前面的93%,從而讓孩子接受到那7%的內容,接受我們的關心。3、學會溝通——拉波波特法則,建立親子有效溝通。溝通的本質是雙方達成共識,並讓對方接受我們的觀點。
  • 熊孩子屢教不改,家長巧用「費斯汀格法則」,不做無效溝通和打罵
    對於熊孩子的管教,相信每個父母都是用了各種辦法,有的已經上了棍子,想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是最後取得的結果都不怎麼好。那麼怎麼來管教熊孩子呢?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費斯汀格法則」。而把這個法則用在管理熊孩子身上也是一樣的。
  • 戀人之間吵架該怎麼辦?鄧倫:溝通很重要
    兩個人相處,不僅是和對方的優點相處,而且還和對方的缺點相處,因此戀人之間的吵架是在所難免的。我們能做得就是不要讓小吵變大吵,然後讓雙方傷了心。那戀人吵架後該怎麼辦呢?請點擊輸入圖片圖片截自網絡,侵刪描述不溝通是很多戀人分手的原因。不溝通哪來的彼此了解,不了解又怎麼能形成默契,又怎麼能讓兩人吵架的僵局緩和下來。
  • 孩子進入青春期叛逆期,親子溝通成難題,父母要巧用「刺蝟定律」
    每次我們在社區見面,周女士總是向我抱怨她家的困境:在過去的兩年裡,與孩子溝通變得越來越困難。不管她談什麼話題,哪怕是真心實意的和孩子說話,女兒也經常回敬不耐煩,頂嘴。周女士脾氣不太好。母女之間的矛盾不時變得越來越激烈,導致很多糾紛和苦惱。這種現象幾乎發生在每個青春期孩子的家庭。父母要用刺蝟定律和孩子有效溝通,真正成為朋友。
  • 孩子沉迷遊戲小說,不願與父母溝通咋辦?改善溝通的3條兵法建議
    如何與青春期手機遊戲成癮孩子建立有效溝通,著實是一件讓很多父母感到頭疼、心累的事,為什麼?因為青春期孩子往往不按照父母的套路出牌,正如某位全職媽媽所講:「我也想和孩子溝通,關鍵是他不願意和我溝通呀,話還沒來得及從嘴裡蹦出來,孩子就罵罵咧咧地叫我滾,連見縫插針的機會都沒有!」
  • 親子溝通存在衝突?與孩子溝通要注意這3點
    良好的親子溝通有利於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程度,對家庭的每個成員的身心健康起到積極的作用。不良的親子溝通關係會阻塞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帶來親子衝突,並且會造成子女的一些行為問題。  親子溝通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調查研究表明,親子溝通的影響因素主要與性別、父母的教養方式、家庭環境系統有關。女生與父母的溝通優於男生,女孩通常是用更積極和放鬆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
  • 和寶寶建立良好的溝通,家長應該這樣做,你做對了嗎?
    而想要和寶寶有親密的親子關係,就需要建立與他之間的良性溝通。 良性的親子溝通,不但在矛盾尖銳的青春期期間至關重要,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也是一樣,因為這可以讓你減少在日常生活中與寶寶的衝突。那麼該如何和寶寶建立良性的溝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