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熊二
編輯/曉琪
閨蜜是一個性子比較急的事業女強人,平時在公司裡做事風風火火,小有成績。因為工作上比較忙碌,所以平常一般帶孩子的都是自己的婆婆,但是最近因為婆婆身體不舒服,所以孩子都是閨蜜自己在帶,但是對於閨蜜來說,這幾天簡直是度日如年,每一天都希望婆婆能夠快點好起來,然後幫自己的忙。
有時候,閨蜜見孩子把玩具弄得家裡到處都是,閨蜜在嘗試著叫孩子自己收拾玩具無果後,就只能自己把玩具收拾了一下。但是沒想到過了一會閨蜜竟然發現玩具又被孩子弄了出來。
面對毫無規矩和溝通可言的孩子,閨蜜氣不打一處來,想都沒想就對孩子進行了一番吼叫和責怪,閨蜜的舉動嚇壞了孩子,而她事後既自責又感到很鬱悶,因為她認和孩子溝通為真的太難了。
1、家長過於強勢
像前文中出現的媽媽一樣,許多家長都習慣了在工作和家庭時擁有說一不二的話語權,習慣了通過直接下達指令的方式來傳達自己的觀點和要求。
而這種強勢和直接的做法是很難讓孩子突然之間接受的,孩子也缺少表達自己的機會,面對父母這樣強勢的情況,父母在掌控欲的控制下是很難做到和孩子心平氣和、平等溝通的。
2、家長不重視孩子的感受
許多父母習慣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和進行教育,卻忘記了受教育的主體是孩子,從而並不注意孩子在接受教育時孩子又會怎樣的心理。當父母們不理會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想法和心情也並沒有被父母看見,當在溝通時,有人擁有不愉快的情緒,那這個對話自然也很難進行下去。
3、父母並不認為自己的教育會有不足和錯誤
對於許多父母來說,自己比孩子見過和經歷過的事情多得多,所以自己的想法和思維是絕對比孩子正確的,從而過度信任自己和迷信自己的人生經驗,但是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經歷,不同的人生的經歷會造就不同的問題解決方式,孩子們也能夠看到父母看不到的問題,所以有時候父母和孩子溝通產生了矛盾,但是父母不願意反思自身,也就導致了溝通陷入僵局。
親子間的不當的溝通方式容易使父母和孩子陷入吵架僵局,那麼有效的溝通對親子之間有什麼好處呢?
1、有助於拉近爸媽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有效的親子溝通能夠讓父母和孩子更了解彼此,當你知道孩子在想什麼的時候,當孩子犯錯時,他們的錯誤就能夠被家長用更寬容的態度接納,而當孩子明白家長的想法時,孩子也會更明白家長的苦心,更能接受家長的教育和要求。
2、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安全感
當孩子不理解父母的做法時,可能會產生家長不喜歡自己,或者家長是處於討厭自己才做出這樣的決定的想法,從而內心會失去對家長的信任和安全感。而有效的溝通對於孩子來說能夠減少對家長的誤會,避免這樣誤解的產生,保護孩子內心安全感。
良性的溝通對於親子雙方來說都是一種維護感情的有力工具,但是許多家長很難做到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這時,家長們不妨試試用&34;,來改善你們之間的相處方式。
這種法則主要的要求就是,要先表現出自己對事件的認可後再提出相應的疑問,減少了對方的牴觸心理後,就能夠巧妙的避免溝通僵局的出現。
這種法則的具體使用可以分為四步驟:
步驟一:父母可以先將孩子的話複述一遍,這樣能夠讓孩子明白自己有傾聽和理解他的想法。
在採取這一步驟的時候,父母要認真聽取孩子的想法,才能夠在之後的複述過程中能夠做到準確的表達孩子的想法,提高孩子對於在父母身上獲取的認同感,減少雙方的誤解。
步驟二:提出自己認可的部分,這樣提高孩子的接受度。
父母的認可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是有被接受和尊重的,才能夠促進孩子下一次表達自己想法的欲望。以及當孩子明白自己的父母是能夠理解自己的時候,才會願意接受別人對自己想法的評價。
步驟三:讓孩子明白自己想法中有價值的一部分。
當孩子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值得被肯定和表揚的部分的時候,孩子抗拒外界的情緒會被削弱,是孩子處於一種願意接納外來想法的自信和和平情緒中,為下一步的提出問題做鋪墊。
步驟四:最後父母再提出自己對孩子想法中認為不可的地方,讓孩子配合改進。
有了前面的情緒鋪墊和內心建設,此時孩子內心對於外來信息的牴觸感已經被大幅度的削弱,也增加了對於父母的認同度,當孩子已經認為父母和自己能夠站在一條線上看問題時,此時父母再提出自己對於孩子的建議,孩子就會很容易的接受了。
我們做父母的,應首先以自己的相互關心的行為來教育孩子。--蘇霍姆林斯基
面對難以溝通的孩子,父母不要一味的用命令去強迫孩子,往往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當父母問&34;或者&34;的時候,父母要記得溝通是雙向的,父母對孩子說話的時候,也要記得聽孩子說話。
對簡單的&34;,只需按照這四個步驟就能夠提高孩子和父母的溝通效率,不過在孩子和父母溝通的時候需要有足夠耐心,才能夠在溝通時循序漸進的進入孩子的內心,打開孩子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