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聊天就吵架?學會「拉波波特法則」,讓你跟孩子達成共識

2020-11-15 JD媽媽

家裡有孩子的人,應該都被一個問題困擾著,那就是自己沒辦法跟孩子好好說話。平時出現了什麼問題,自己要是跟孩子好好說,孩子聽完就忘,根本就記不住。看到孩子這樣,自己難免會有些火大,不自覺地就要跟孩子吵上一架。

家長的脾氣本來就很差了,孩子們的脾氣也不怎麼好。要是被家長訓了一頓,孩子也會有小脾氣,可能會不吃飯,也可能會把家裡的東西砸壞幾件,用這種行為表示自己的不滿。

生活當中,這樣的情況還是很多的。畢竟溝通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哪怕我們都已經成年,開始工作了,可能也未必知道該怎麼跟別人溝通。

當然了,家長也不必太擔心,這個問題還是有解決方法的,那就是要學會「拉波波特法則」。這個法則能讓家長知道一些溝通技巧,更好地跟孩子進行交流。

「拉波波特法則」的內容

內容一:要學會聆聽。家長們所謂的溝通,基本上就是自己在說,讓孩子單方面地聽著。這樣的溝通其實是不平衡的,孩子會感覺自己被壓制,所以態度自然不會太好。

要是想好好跟孩子溝通,那麼家長就要學會給孩子一個表達自己的機會,聆聽一下孩子的看法,然後再考慮該怎麼繼續說。

內容二:明白對方想表達的意思。有的時候,孩子們因為不知道怎麼表達,很可能說出來的話跟他們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所以說,家長們不要著急跟孩子生氣,先問問孩子到底是不是這麼想的。

內容三:從對方的觀點中找到值得認可的地方。家長在聽完孩子的想法之後,要從中找到一處值得被認可的點,無論這個點是什麼,家長都要表示自己認可,並且表揚孩子。

前三個內容,其實都只有一個效果,那就是為之後的行為做鋪墊。要是家長上來就否定孩子的看法,那孩子自然會炸毛,哪裡還聽得進去家長的話。要是家長先肯定一下孩子,再提出自己的想法,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內容四:將否定的話,改為疑問句。很多家長都會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只要自己不認同孩子的看法,就會直接說:「你這樣不對!」別說孩子了,就算是家長自己聽到這種話,可能也多少有些生氣。

而家長要是將那些否定的話,改成疑問句,效果就會好很多。比如說家長可以這樣跟孩子說:「按照你的看法,要是出現了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呢?」接下來家長就會跟孩子一起討論解決辦法,要是解決不了,孩子就會意識到自己的看法是錯誤的。

家長該如何運用這個法則?

首先,家長要懂得傾聽,允許孩子有小脾氣。當孩子生氣的時候,家長不要制止他,要先讓孩子把心中的不滿發洩出來,然後再傾聽一下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問清楚他生氣的原因。

只有知道了原因,家長才能更快地找到應對的方法。要是家長不知道孩子為什麼生氣,只是一味地不讓孩子發洩,那麼孩子會憋壞的。

其次,嘗試著讓孩子解決問題。當孩子遇到了問題的時候,家長們總是習慣性地給出一個解決方案,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方案來做。可實際上,孩子要是不認同這個方案的話,就會跟家長有了矛盾。

與其這樣,家長不如將權利交給孩子,讓孩子嘗試著去解決問題。要是努力了之後他們還是沒辦法,自然就會來跟家長求助了。

最後,家長要尊重孩子。想必很多家長都會犯一個錯誤,那就是在不恰當的時間跟孩子進行溝通。有的時候孩子放學剛回家,迎接他的不是家長的擁抱,而是一堆嘮叨。

本來就覺得很累的孩子,聽到了這些話之後,怎麼可能會態度良好呢?聰明的家長,應該讓孩子先吃飽飯,好好休息一下,等他的心情比較好了,再跟孩子溝通,這樣就不會有太多矛盾了。

結語:

家長想要跟孩子好好交流,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要是不懂得這些技巧,恐怕再怎麼聽話的孩子,都可能會跟家長吵上一架。家長要注意,當周圍有很多人的時候,不管孩子犯了什麼錯誤,都要足夠尊重孩子。要是一定要立刻批評孩子的話,可以先帶著孩子去一個人比較少的地方,這樣才能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

相關焦點

  • 拉波波特法則——怎麼才能和孩子達成有效共識
    好了,回到今天分享的主題:拉波波特法則——怎麼才能和孩子達成有效共識本篇開頭,依然是一個案例。達成共識,並讓對方接受。而不是只從自己的願望出發,發洩情緒、吐槽嘮叨,這只會阻礙溝通,從而使對話變成對抗。在生活中,我們跟孩子的溝通,很多時候是沒有達成共識的,甚至在破壞著親密關係。
  • 家長和孩子溝通失敗,巧用「拉波特法則」,和孩子達成有效共識
    「活案例」,如果父母能和孩子達成有效共識的話,將大大減少孩子哭鬧的現象。01 「拉波波特法則」的四個步驟我們從各種生活場景中抽絲剝繭,相信可以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共性規律。以前面「爸爸在廚房忙碌,孩子想要爸爸陪他玩一會兒」的場景為例,爸爸一開始想要表達的是:現在正忙著煮飯菜,沒空跟孩子玩,只能讓孩子先一個人玩。可孩子畢竟不像大人,不是一句話就能「隨便打發」走的。
  • 《放牛班的春天》:學會「拉波波特法則」,拒絕用體罰教育孩子
    我們可以看到,在「池塘之底」的學生們,老師對他們的教育方式就只有謾罵、指責和打罵,這不僅沒有達到教育目的,反而讓孩子們在錯誤的成長道路上越走越遠。所以,本文將著重分析「體罰」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在文章的最後一部分將著重分析如何學會「拉波波特法則」,拒絕用體罰教育孩子。
  • 自從用了神奇的「拉波波特法則」,孩子竟然「聽話」了
    跟他講話好像耳旁風?其實,這所有的問題都出在「溝通」環節,溝通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前提。如果你和孩子總是出現溝通障礙、無效溝通,或者根本不知道怎麼溝通,那麼,我推薦給你一個超級實用、管用的溝通法則——拉波波特法則。
  • 和孩子溝通總爭吵?用神奇的「拉波波特法則」,和小孩達成共識
    像這樣的問題,其實很多家庭都會經歷,溝通可以說是每個人都在不斷學習的一門功課,也是建立家庭友好關係的一個重要途徑。意見出現分歧是難免的,但重要的是一個磨合過程,"拉波波特法則"其實就是一種很值得借鑑的溝通技巧。共同了解下"拉波波特法則"的奇妙之處拉波波特法則究竟有什麼神奇之處呢?
  • 借用大人物的談判法則,助力家長在親子教育中和孩子達成共識
    在爭取和孩子達成共識這件事上,我覺得可以用《基辛格談判法則》中一句話來描述:家長要試著去影響孩子的想法和結論,並試著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進而達成共識。書中強調,在談判時要&34;看戰略看全局、&34;觀戰術觀細節。我認為,回歸到孩子身上,就是要&34;關注孩子成長、&34;聚焦親子關係。
  • 巧用神奇的"拉波波特法則",調皮孩子聽話了
    卡卡媽你好: 我感覺孩子經常把我的話當成耳旁風,甚至有的時候我根本都沒法做到跟他好好說話,加上他要是又哭鬧,撒潑,我就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其實,說心裡話,平時我操心家裡和工作的事情都已經非常勞心勞力了,現在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也出現了障礙,嚴重影響了親子關係。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希望卡卡媽能給我點建議。
  • 孩子是一個生命體,屬於複雜體系
    ——怎麼才能和孩子達成有效共識本篇開頭,依然是一個案例。達成共識,並讓對方接受。而不是只從自己的願望出發,發洩情緒、吐槽嘮叨,這只會阻礙溝通,從而使對話變成對抗。在生活中,我們跟孩子的溝通,很多時候是沒有達成共識的,甚至在破壞著親密關係。
  • 拉波波特談判法:教你親子交流的正確姿勢
    他說,如果你不能陳述對方的觀點並且令其滿意,就不要妄想說服對方解決問題或者達成共識。也就是說,你要先把對方的觀點陳述一遍,然後請對方反饋一下,你的理解是不是對方的真實想法。具體來說,有四個步驟:第一步,開家庭會議,營造氛圍。先別著急單刀直入討論問題,先找到一個好的談判氛圍。
  • 我們該跟孩子達成共識:誰對聽誰的
    我們能不能跟孩子達成這樣的共識:誰對聽誰的。這樣,就不會出現孩子的疑問:「為什麼小孩要聽大人的話,而大人卻不聽小孩的話?」孩子是獨立個體。他有思想,有獨立意識,連我家三歲的寶寶都經常把「為什麼」掛在嘴邊,他要跟家長要一個理由。所以,雖然家長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有教育孩子,讓他明白生活規矩和做事規則的義務。但是,前提是要讓他心服口服地去遵守。怎麼讓他接受呢?
  • 跟孩子有溝無通?《媽媽知道怎麼辦》,3個能力,化解溝通危機
    相信這些情況在很多家庭都存在,孩子想說時我們沒有耐心聽;想跟孩子聊天時,孩子卻不願意跟我們溝通;亦或是我們說了很多,孩子一句也聽不進去……很顯然,我們跟孩子之間的溝通存在很多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困擾著我們跟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無論是教育孩子,還是想了解孩子;無論是引導孩子的習慣,還是塑造孩子的性格,這一切,都需要有效的親子溝通來實現。
  • 因為孩子吃早餐和婆婆吵架,減少家庭矛盾,這方面需要達成共識
    文章類型|育兒心經文章字數|961字,閱讀時間約2分鐘早上看到閨蜜發來一條信息:每次因為孩子吃飯跟婆婆吵架,周末本來計劃一家人開車出去玩,早餐的時候孩子明明說吃飽了,婆婆還是不斷的說"再吃一個在子女教育方面,年輕人和老一輩很難達成一致,老人習慣用經驗說話,而年輕人更願意相信科學。不管是哪種情況,兩代人之間的溝通是最重要的,不僅是面對孩子的食品問題,還有幾種情況需要儘快達成一致,才能減少家庭矛盾的發生,具體有哪些呢?
  • 家長吵架孩子誤傷,一個優秀的成年人,應該學會「建設性吵架」
    前幾天公司聚會的時候大家一起來聊天,聽到很多同事朋友在說自己和丈夫婚後的生活,結婚以前感情好的跟什麼一樣,結婚之後卻總是吵架,尤其是在孩子出生之後。說到這家裡有孩子的同事就開始紛紛吐槽,關於孩子上學接送問題、陪孩子、做家務做飯、誰來管錢等等很多事情,到底由誰來做,總是產生很多分歧,兩個人甚至都覺得對方為自己做的太少,孩子一出什麼問題就把責任歸結到對方身上。
  • 以家人之名:跟高情商李爸學會3個溝通法則,孩子更喜歡找你聊天
    他應該說是一個理想中的父親形象,顛覆了我們認知中單身父親的刻板印象,將一個有愛心、耐心、細心,又有智慧,情商又高的父親演繹的恰到好處,讓人淚點和笑點滿滿。其中,李爸和三個孩子的互動,可以說是教科書級別的高情商親子溝通範本。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下,高情商父母都是如何與孩子聊天的。
  • 孩子總頂嘴?想和孩子達成共識,家長要看到孩子的「私人邏輯」
    一開始媽媽說走的時候慧慧說"等一會",但後來慧慧玩得開心已經忘了媽媽等了很久了。而媽媽急著處理事情對慧慧"充耳不聞"的表現感覺煩躁、焦慮,因此硬拉了慧慧離開公園。在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兩母女的思維是不在一個線上的,所以兩人沒有達成一致的共識:離開公園馬上回家。心理學家認為這樣的現象的原因是私人邏輯相互平行。
  • 避免逆反,父母要學會這樣跟孩子聊天
    同事家的孩子一直屬於別人家的小孩。學習優秀,又乖巧聽話。每次說起來,同事都是一臉驕傲。可是自從上了初三,孩子突然性情大變。天天守著電腦玩遊戲,作業不做。而且無法交流,脾氣暴躁。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假期剛剛開始,同事想跟孩子好好談談,想讓孩子利用假期,好好補補課。媽媽「假期開始了,你學習上有什麼計劃?」孩子「什麼計劃也 沒有,不想打算。」
  • 「媽媽,你跟爸爸吵架了嗎」,父母吵架,是孩子經歷的恐怖片
    一生的日子很長,再相愛的兩個人也有看厭的時候,婚姻生活充斥著柴米油鹽醬醋茶,很是乏味枯燥,再脾氣好的人也會被一日復一日的繁雜和掙錢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所以家庭的爭吵不可避免。這樣做的後果只會把孩子推到更加無助的境地,影響孩子的心理髮育,甚至影響孩子今後的婚戀觀,導致孩子的婚姻出現一模一樣的境地。那既然吵架不可避免,父母該怎麼跟孩子解釋父母之間的吵架呢?快來看看聰明的父母怎麼做吧。
  • 和孩子談正事時,很難達成共識?家長不妨用奧狄思法則來以退為進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和孩子進行溝通和談判也是一門學問,很多時候因為父母和孩子所站的角度不同,所以很多的看法都達不到統一,這個時候父母和孩子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隔閡,甚至出現爭吵和冷戰。
  • 孩子爸不肯看書學習?學會夫妻共讀育兒家教書,好處不止在帶娃
    此「共讀」非彼「共讀」也,既不是要讓一個人讀書給另一個人聽,也不是要兩個人抱著一本書,頭挨著頭地一起看,我們要做的是三件事:第一分享,第二討論,第三形成共識。你和同事討論工作,和朋友討論生活,會一言不合就爭論、吵架嗎?當然不可能。把同樣的方法自覺地用到夫妻之間,你可以說「我認為……」,他可以說「我覺得……」,但兩個人誰都不說「你說的不對」「你錯了」,誰都不堅持自己一定對,誰都不致力於說服對方,夫妻之間做不爭論、不吵架的討論,其實非常容易。
  • 「你跟爸爸吵架了嗎」,如何跟孩子解釋父母吵架,聰明父母這樣做
    鄰居安爸和安媽因為誰給孩子洗澡的事情也大吵起來,最終安爸生氣的摔門而出,當聽到「哐」的關門聲,安安號啕大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爸爸不要我們了」。一生的日子很長,再相愛的兩個人也有看厭的時候,婚姻生活充斥著柴米油鹽醬醋茶,很是乏味枯燥,再脾氣好的人也會被一日復一日的繁雜和掙錢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