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跟孩子達成共識:誰對聽誰的

2020-09-23 生命的無限潛能

我們能不能跟孩子達成這樣的共識:誰對聽誰的。這樣,就不會出現孩子的疑問:「為什麼小孩要聽大人的話,而大人卻不聽小孩的話?」

孩子是獨立個體。他有思想,有獨立意識,連我家三歲的寶寶都經常把「為什麼」掛在嘴邊,他要跟家長要一個理由。

所以,雖然家長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有教育孩子,讓他明白生活規矩和做事規則的義務。但是,前提是要讓他心服口服地去遵守。怎麼讓他接受呢?

首先,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這個話題比較大,使人不知道如何入手。其實,我們如果能保證每天能跟孩子良性互動,微調我們的管教方式,「以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他的那些在大人看來必須制止的行為就變得可以放行了。

畫好清晰的界限,在一些原則性比較強的事情上,大人應該「堅決而溫和地制止」,並且一以貫之執行。孩子明白了原則,就不會總是跟大人糾纏了。

其次,不能總是說教。

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多種多樣,道理講清楚了,只是開了個頭。孩子認不認可,會不會欣然接受,還不一定。

所以,疏與導的環節成為至關重要的步驟了。家長先要了解清楚孩子的想法,順著他的思路引導他,讓他看明白自己的局限和偏頗,再給予他你的建議,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思維習慣,做出得當的行為舉止。

最後,允許孩子試錯。

在雙方達不成共識的時候,允許孩子試錯,讓事實說話,再跟他擺事實講道理,孩子才會啞口無言,心服口服。

寫在最後:作為掌握主動權的大人一定要樹立民主意識,聽得進孩子的不同意見,要能夠採納孩子的想法,與孩子達成共識:誰對聽誰的。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不跟你頂牛的孩子。

相關焦點

  • 孩子上課沒動力是誰的錯?懂得找到孩子背後的「秘密」,達成共識
    好一陣沒有遇見我的朋友了,這次他見到我開始發槍式的聊天,他最近心情不好到極致了,他說:"現在的孩子真是難管。"他講述了自己的兒子在換了新幼兒園後,開始不停的發出抗議信號。自己也是沒辦法,原來的幼兒園裝修他只好選擇了離家遠的這家幼兒園。開始去的時候,孩子有些不情願,誰知道到了幼兒園又是一番"動作戲"。
  • 孩子爸跟我在教育孩子方面意見總不一致,到底誰該聽誰的?
    我們看到很多媽媽不讓孩子在吃飯之前吃零食,可是很多老人會給孩子塞零食。塞的時候多半還講一句話:不要給你媽知道。這就很容易出問題。誰的爸媽誰攻克夫妻之間教育理念出現歧義,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隔代參與。
  • 孩子總頂嘴?想和孩子達成共識,家長要看到孩子的「私人邏輯」
    在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兩母女的思維是不在一個線上的,所以兩人沒有達成一致的共識:離開公園馬上回家。心理學家認為這樣的現象的原因是私人邏輯相互平行。常常很多時候,我們與孩子似乎就像個對敵,他們在抱怨我們不懂他們,有時候我們常常苦惱他們不能理解下我們。其實要想與孩子達成共識,最好的辦法就是看到孩子的"私人邏輯"。
  • 孩子跟誰姓?浙江小兩口結婚後孩子還沒滿月 就因為這事兒鬧上法庭...
    都市快報訊 台州三門一對剛結婚三個月的年輕夫婦因在孩子姓氏上達不成共識,起訴到了法院,最終婚離掉了,孩子的姓氏問題仍然沒有達成共識。在兒子出生當天,小林父母就提出了孩子要跟女方姓的要求。沉浸在抱頭孫喜悅中的小陳父母聽後,臉色突變,認為小陳並非「上門女婿」,第一胎就跟女方姓豈不成了笑話,但礙於親家情面當時只是含糊回應。可回家後,小陳父母不斷地給小陳施壓。
  • 結婚僅3個月,孩子還未滿月,年輕夫妻因兒子跟誰姓鬧上法庭!
    台州三門一對剛結婚三個月的年輕夫婦因在孩子姓氏上達不成共識,起訴到了法院,最終婚離掉了,孩子的姓氏問題仍然沒有達成共識。面對公婆的強勢及丈夫小陳漸漸遠離了自己的立場,小林一氣之下,拋下襁褓中僅出生3天的孩子,獨自回了娘家。「小孩跟誰姓有這麼重要嗎?我父母這邊很堅持要跟男方姓,能不能去跟你父母通融下?」
  • 結婚僅仨月孩子還未滿月,年輕夫妻因兒子跟誰姓鬧上法庭!離婚後仍...
    台州三門一對剛結婚三個月的年輕夫婦因在孩子姓氏上達不成共識起訴到了法院最終婚離掉了孩子的姓氏問題仍然沒有達成共識在兒子出生當天,小林父母就提出了孩子要跟女方姓的要求。沉浸在抱頭孫喜悅中的小陳父母聽後,臉色突變,認為小陳並非「上門女婿」,第一胎就跟女方姓豈不成了笑話,但礙於親家情面當時只是含糊回應。可回家後,小陳父母不斷地給小陳施壓。
  • 孩子跟誰睡,竟決定了他一生的性格
    所以為了讓她能好好休息,整個產假,她媽主動接過了孩子的一切照料事宜,晚上孩子也是由外婆帶。產假結束後,想著要早起上班,孩子跟外婆睡能多睡會,自己也能休息好,也就沒把孩子抱回來自己睡。誰陪孩子睡,孩子就和誰親
  • 【娛樂】什麼樣的情況會導致你和敵人達成共識?
    最容易達成共識的情況,都是雙方沒有什麼有效衝突手段時,首先肯定是雙方都沒有槍,也沒有刀,也沒有雷,誰都沒有優勢的情況,然後就這樣與對方遭遇了,這時,當然要互懟拳頭以示友好了,但是如果這時衝出來一個有槍的敵人,會發生什麼?那肯定一起挽起袖子,一起衝向敵人,一起玩二人轉,一起幹敵人啊!
  • 夫妻如何在家務事中達成共識?
    但願在上帝恩典的幫助下,我們能在家庭中達成「我該做什麼」的共識,避免未來可能的諸多矛盾。文 | 小斌我們現在租的房子快到期了,最近和妻子四處尋找合適的。我們想租一個客廳大一點的,這樣方便聚會。但這樣的房子很難找,因為太大了租金也是我們不能承擔的。
  • 娃兒班主任電話家訪,我們達成了兩個共識,幫助孩子提升成績
    文|花姐姐上周末,女兒班主任跟我們做了一次大概50分鐘的電話家訪,本來是想聊聊女兒的跳繩的問題的,希望我們能夠多帶她練跳繩,結果,我們不僅達成了練習跳繩的共識,還對女兒的學習做了更深入的交流,讓老師和我對女兒的學習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也找到了幫助女兒更好學習的方法,相信在我的引導和老師的鼓勵下,娃兒一定能發揮她的真實水平的
  • 為了孩子跟誰姓鬧矛盾 小兩口最終選擇了離婚
    近日,有關「兩頭婚」的消息頻上網絡熱搜,所謂「兩頭婚」就是沒有了嫁娶的說法,夫妻生育兩個孩子,分別跟男女雙方的姓。孩子跟誰姓真的那麼要重要嗎?生活中還真有人特別在乎這個事。近日,三門一位23歲的媽媽就因和丈夫在孩子姓氏上達不成共識,選擇了離婚。
  • 拉波波特法則——怎麼才能和孩子達成有效共識
    好了,回到今天分享的主題:拉波波特法則——怎麼才能和孩子達成有效共識本篇開頭,依然是一個案例。其實,媽媽當時想表達的是,拎著東西很累,沒辦法抱孩子,所以想讓孩子自己走。但不加處理的龐雜信息被媽媽說出來之後,孩子非但沒有自己走,反而是大哭起來。溝通的本質是什麼呢?達成共識,並讓對方接受。
  • 結婚僅3個月孩子還未滿月,台州23歲媽媽和丈夫因兒子跟誰姓鬧上...
    因小林家中沒有兄弟,戀愛期間小林就向小陳透露自己父母有意將自己生的一個孩子跟女方姓的想法。小陳想著「二胎政策」開放,一個跟媽姓一個跟爸姓也是常事,當時就答應了。丈夫的理解與疼愛也讓小林安心待產。可這段感情卻在兒子出生後發生了變化。在孩子出生當天,小林父母就提出了孩子要跟女方姓的要求。
  • 戀與製作人 : 悠然和周棋洛異口同聲的說,達成共識?
    哈嘍,親愛的朋友們,戀與製作人漫畫陪伴著我們走過那麼多歡樂的歲月了,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喜歡戀與製作人。希望小編更新的作品能在您的茶餘飯後的時間裡給您帶來開心與歡樂 ! 戀與製作人 : 悠然和周棋洛異口同聲的說,達成共識?
  • 結婚僅3個月孩子還未滿月,台州一對年輕夫妻因兒子跟誰姓鬧上法庭...
    台州三門一對剛結婚三個月的年輕夫婦因在孩子姓氏上達不成共識,起訴到了法院,最終婚離掉了,孩子的姓氏問題仍然沒有達成共識。在兒子出生當天,小林父母就提出了孩子要跟女方姓的要求。沉浸在抱頭孫喜悅中的小陳父母聽後,臉色突變,認為小陳並非「上門女婿」,第一胎就跟女方姓豈不成了笑話,但礙於親家情面當時只是含糊回應。可回家後,小陳父母不斷地給小陳施壓。
  • 孩子的教育問題歸誰管?該聽誰的?有獲得支持嗎?
    倆人很難就孩子的教育問題達成共識,怎麼辦?我們經常面對這樣的問題,隔上幾天,就會有媽媽來我辦公室哭一鼻子,她要面對丈夫,還要面對丈夫的爸爸、媽媽,同時還要面對自己的爸爸、媽媽,感到壓力很大。但我想先轉化一下這個問題的能量。我們來仔細地剝離關係。首先,最重要的關係始終是夫妻關係。
  • 外媒:中美雙方尋求達成貿易共識 中美兩國誰都不願投降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參考消息網2月16日報導 外媒稱,隨著中美雙方尋求達成貿易共識,兩國貿易爭端呈現出和解跡象。德國《商報》網站2月14日發表題為《美中貿易爭端展現和解跡象》的文章稱,美國似乎考慮同中國進行建設性對話。文章援引彭博新聞社的報導稱,美國正考慮把同北京談判的時間延長60天。
  • 中國式「網絡女權」的瘋狂:孩子到底該跟誰姓?
    1孩子該跟誰姓?女性爭奪冠名權有錯嗎?當然沒有。中國法律早有規定,孩子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因此夫妻雙方冠姓權是平等的,只要商量好了達成一致即可。網絡女權們更是擺出一副「我懷胎十月生的孩子必須隨我姓」的姿態,將先人的習俗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冠姓權成為女性生育的「補償」解決冠姓權問題其實並不難,倘若夫婦雙方暫時無法達成冠姓權共識,大可嘗試其它的方法,來讓彼此都滿意。
  • 結婚僅3個月孩子還未滿月,台州95後夫妻因孩子跟誰姓鬧上法庭
    浙江台州,一對夫妻因為「孩子跟誰姓」的問題,協商未妥,上法院協議離婚了,這時候,孩子還未滿月,就面臨著父母的分離。這對夫妻戀愛三年,今年6月領證、9月生下兒子、10月起訴離婚、11月協議離婚,三年的感情一朝破裂,原因只是雙方在孩子跟誰姓的問題上,因為還沒有關于姓氏這方面的法律,跟男方姓女方不服氣,跟女方姓男方不服氣,雙方因為孩子的姓氏,都堅持自己的立場,絲毫不妥協。
  • 家長和孩子溝通失敗,巧用「拉波特法則」,和孩子達成有效共識
    「活案例」,如果父母能和孩子達成有效共識的話,將大大減少孩子哭鬧的現象。事實上,爸爸在第二次溝通中就失去了耐心,雙方不僅沒有達成共識,而且爸爸說話的口氣還給孩子帶來一種壓迫和不安全感,導致孩子哭鬧起來。說到底,這還是溝通不暢導致失敗的問題。說到和孩子的溝通,相信會有不少父母覺得這是小菜一碟的事情,能夠輕鬆搞定。但實際上,和孩子溝通並不是一件容易事,特別講究教育技巧。溝通的本質就是雙方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