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姐姐
上周末,女兒班主任跟我們做了一次大概50分鐘的電話家訪,本來是想聊聊女兒的跳繩的問題的,希望我們能夠多帶她練跳繩,結果,我們不僅達成了練習跳繩的共識,還對女兒的學習做了更深入的交流,讓老師和我對女兒的學習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也找到了幫助女兒更好學習的方法,相信在我的引導和老師的鼓勵下,娃兒一定能發揮她的真實水平的。
最近,經常有家長和老師發生衝突的新聞登上熱搜,其實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和家長共同的努力,家校共育才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所以,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學習一些溝通的方法,才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接下來聊聊我和女兒班主任是如何溝通的?
周五晚上,班主任老師給我發了一個微信,想找我聊聊,我一看就知道一定是女兒哪裡存在著問題,果不其然,電話接通後,老師說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女兒跳繩的問題,女兒跳繩成績幾乎是班裡倒數第幾名,要我們再督促她再練習一下。
我當然是同意老師,其實我們每天都在陪女兒跳繩,只是她進步有些慢,雖然是班裡倒數幾名,但是比起剛上學那會不能連跳,現在已經好多了。
但是,僅僅討論原因還是結論是不夠的,還需要討論一下原因,所以,在同意老師督促女兒跳繩的之後,我就運用專業的性格分析理論跟老師分析了女兒進步不快的原因。
我說,謝謝老師的鼓勵,因為我對孩子的學習風格比較有研究,孩子學習進步不快的原因是因為她是P型的孩子,P型孩子特點是靈活性好,創意特別多,所以,雖然是在跳,但是,她總喜歡變化著花樣練習,剛開始跳繩的時候,她一會在滑滑梯上跳,一會在地板上跳,現在會跳了,他會按正常速度跳幾個,然後又會以超過她現在能力的速度快跳幾個,每次這樣就會斷,以至於練習的效率不高,進步不快。
現在我就每次在她跳繩的時候,給她數節奏,讓她按照節奏跳,慢慢練習,否則,就是欲速不達。
她不僅在跳繩的時候是這樣,在學習其它內容的時候也是,想法特別多,創意特別多,以至於看起來有些不專注,比如,最近美術課,老師總說她想法太多,不按老師教的去做,而對她發了脾氣。
當然,我這樣說不是為了給妹妹找理由,而是希望老師能理多了解女兒,在女兒變得花樣跳的時候,不至於批評她不認真,而是因為她是這樣的學習風格。
老師聽我這樣一說,還說,真是的,就跟我講,女兒在學校也是這樣,剛開始上學的時候,她總能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比如,我給孩子們布置了一道數學題,5個2相加,其它小朋友都是2+2+2+2+2等於10這樣計算出來的,只有她,是先把前面兩個2相加,再把後面兩個2相加,變成4+4+2等於10,當然我還表揚他了。
語文課也是,老師讓小朋友們用家組詞,其它小朋友都說家庭,只有她說諸子百家等等,她總能給出跟其它小朋友不一樣的點。
我說,嗯,但是他也有一個問題,就是遇到需要重複練習,刻意練習的事情的時候,會覺得枯燥無味,像跳繩,寫字這樣的重複事情,對她來說有些困難。
老師說,嗯,是有些困難,但是,學習這件事,很多都需要重複練習的。
我說,是的,我們也在想辦法讓她能夠把這些事情做好,但是,可能需要一些時間。
老師問我,妹妹是不是特別喜歡表楊,又給我分享了她在學校裡的一些事情,她說,妹妹在學校收拾書包有些慢,因為放學要一起出來,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全班同學等她,為了不影響班上同學的進度,我就跟她說,如果你能夠和大家一起收拾完書包出來,我就給你一個小貼貼,結果一個星期後,她的速度就提升很多,我以後要多給他一些表楊。
我說,太感謝您的良苦用心了。
老師又說,妹妹現在識字也是有些困難,剛開學的時候,她每次都能創造性的解決問題,我們老師都以為她非常聰明,考試也會不錯的,結果現在考試每次都不是特別的好,大部分都是因為不識字。
我說,嗯,我們在家也在陪著她讀,陪她讀的時間不比哥哥少,哥哥4歲的時候就能認識很多字,到一年級的時候,我給他看完《明朝那些事兒》之後,他就能自主閱讀了,但是,妹妹現在識字的確是有些問題。
老師說,這樣吧,妹妹喜歡表揚,周一來學校的時候,我再找她聊聊,跟她商量一下,要求她每天寫五個字,每個寫五遍,也不用多,堅持一周,我再給她貼貼,然後您在家也多督促一下,怎麼樣?
我說,好的,太感謝您了,我們一定要在家多陪他。
(這裡想說的是,有的研究理論會認為物質獎勵不好,這樣會讓孩子形成物質依賴,其實這個觀點不一定,一般來說,對於像我家女兒這種類型的孩子,適當的物質獎勵是有利於促進他的學習進步的。)
老師說,好,那行,我對她也更多的了解,平時會注意她的特點的,您在家也得多多督促她,該練還是得練。
我說好的。
最後,我們達成了如何幫助孩子練習跳繩以及如何幫助孩子識字兩項共識。
溝通完後,女兒問我,跟老師聊的啥,我肯定不能直接說她的問題啊,我把老師的問題轉化了一下,說,老師說你的創造性思維特別好,別的小朋友用五個2相加,都是一個一個的加,只有你是先加兩個2,再和最後一個2相加,還有經常能注意到一些別人看不到的細節,老師說,如果你能夠把字再認多一點,那就更完美了。
女兒聽後,也得意的笑了,並堅定的說,我一定會好好練字的,然後把語文書拿出來開始讀。
這裡想說的另外一個點是,跟老師交流之後,家長不要做老師的複讀機,而是要做老師的翻譯官,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跟孩子聊孩子存在的問題。
最後,總結一下,跟老師交流的一些注意事項:
聊問題,找解決方案;客觀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不要做老師的複讀機,而是要做老師的翻譯官。這樣,才能讓家長和老師達成合作,一起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你說對嗎?
龍芳:家庭教育指導師,自媒體【花姐姐家庭教育】創始人,兩孩媽,從中國到美國,從美國到中國,親歷中西教育的不同,從全職媽媽到職場媽媽,分享家庭教育以及女性成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