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大人物的談判法則,助力家長在親子教育中和孩子達成共識

2020-09-05 玖讀時光

本文由作者授權頭條號 原創發布,轉載請聯繫告知。

玖讀,讓時光和愛一直陪你在路上。

最近在看由哈佛大學三位教授撰寫的《基辛格談判法則》,書中首次從基辛格參與的歷史談判事件中提煉出基辛格的談判法則。

《基辛格談判法則》:《基辛格談判法則》:詹姆斯·K.塞貝紐斯&R.尼古拉斯·伯恩斯&羅伯特·H.姆努金 著

雖然講的是國家外交談判事件,但是大道至簡,有效的談判法則其實是普遍適用的。

比如家長同孩子發生分歧時。

近期在娘家小住,目睹了姐姐陪外甥上課、寫作業的&34;。

平日裡,從微博和朋友圈展示出來的情況來看,家長輔導孩子作業就挺難的,疫情當下的家長就更難了。

學習習慣好的孩子能讓家長特別省心省力,但是,那樣的孩子畢竟是&34;,回頭看看家裡的崽兒,大部分家長還是要和孩子進行&34;的。

比如,孩子想先看電視再寫作業,但是我們想讓他先完成作業再去盡情玩,這樣一件小事兒就出現了分歧。

如果處理得好,則皆大歡喜;

如果處理得不好,就可能演變成一場聲嘶力竭的對吼之戰,甚至發展成男/女單打或混合雙打。

在爭取和孩子達成共識這件事上,我覺得可以用《基辛格談判法則》中一句話來描述:

作為一名談判者,你試著去影響對方的結論,並試著去尋找雙方都有充分興趣採納的東西,這就是談判的本質。

家長要試著去影響孩子的想法和結論,並試著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進而達成共識。

書中強調,在談判時要&34;看戰略看全局、&34;觀戰術觀細節。

我認為,回歸到孩子身上,就是要&34;關注孩子成長、&34;聚焦親子關係

&34;關注孩子成長

結合《基辛格談判法則》一書中重視戰略的談判法則的五個特徵,可以從以下從五個方面來做。

  • 明確目標。

孩子健康成長是我們每個家長所追求的,我們的初心是以此為目標。

跟孩子發生爭執之時,要判斷與我們既定目標是否有悖?

  • 聯繫多方因素

所有影響到孩子成長的因素都應被家長考慮在內,並且要經常考慮各因素間的聯繫。

比如,與長輩同住,長輩的育兒觀是否和我們一致?

要考慮到我們在跟孩子&34;時,遇到長輩阻攔該如何做?

  • 制定詳細的成長計劃

成長不是希望怎樣就會怎樣成長,沿著我們的大方向進行詳細的計劃。

比如,意見不統一發生爭執時,如何在保證孩子心理和身體都不受傷害?

  • 有適應變化的能力

大方向確定後,並不是不變的。

也許發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會改變我們的計劃,做計劃時也要考慮變化。

要知道,世界上唯一不會變的就是一直在變。

  • 恪守信用

這一點至關重要!!!

信任的建立是長期的,而信任的毀壞是一瞬間的。

要想重塑信任需要付出比之前還要多的努力和時間,所以不要忽視之前的毀諾對現在承諾的影響。

&34;聚焦親子關係

我認為,想讓孩子遇到事情時更樂於跟自己合作,前期發展和培育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必不可少的。

在這個過程中,要重點培養自己對孩子的深刻洞察力,讀懂孩子內心,讀懂孩子行為背後的特點。

因為,懂得比愛更重要。

這也是基辛格採用的人際交往方法之一。

當我把我從書中獲得思考告訴姐姐後,她表示要精心準備和外甥的&34;。

當然,《基辛格談判法則》這本書並不是一本育兒書籍,我只是摘選了一部分對我影響深刻,對我有用的來思考,去實踐。

《基辛格談判法則》這本書,結合了歷史事件分析總結了基辛格的談判法則,包含談判桌外的戰略部署和談判桌前戰術上的精心準備,更適合面臨著複雜的談判挑戰的CEO、外交官和交易撮合者去認真研讀。【END】


作者介紹:KO:體制內文物工作者,家有萌寶兩枚,關注育兒和自我成長。年過三十,但也想乘風破浪,筆耕不輟,請多指教。

相關焦點

  • 孩子唱反調,親子關係衝突,啟動「溫暖法則」,讓兩代人達成共識
    引子人人都知道親子關係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可以說,親子關係如何決定了孩子教育的成敗,因此,親子關係的構建和經營應該是我們家庭教育的重點之一。但我們不能不看到一種現象,那就是親子關係中的衝突似乎在所難免,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衝突,就是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想法經常不一致,或者說是孩子經常不按照我們設計的「劇本」走,於是就引起了雙方在選擇和決定上的衝突。
  • 家長和孩子溝通失敗,巧用「拉波特法則」,和孩子達成有效共識
    「活案例」,如果父母能和孩子達成有效共識的話,將大大減少孩子哭鬧的現象。事實上,爸爸在第二次溝通中就失去了耐心,雙方不僅沒有達成共識,而且爸爸說話的口氣還給孩子帶來一種壓迫和不安全感,導致孩子哭鬧起來。說到底,這還是溝通不暢導致失敗的問題。說到和孩子的溝通,相信會有不少父母覺得這是小菜一碟的事情,能夠輕鬆搞定。但實際上,和孩子溝通並不是一件容易事,特別講究教育技巧。溝通的本質就是雙方達成共識。
  • 拉波波特法則——怎麼才能和孩子達成有效共識
    所有的親子教育中的價值感都是通過溝通來實現的,也就是說,有效溝通不僅呈現親子之間的價值,也通過正向疊加的力量,讓孩子處於被鼓勵的環境之中,而不僅只是接受表面化的誇獎。在親子溝通和教育的過程當中,更為重要的是,如何把我們所學到的所經歷的那些理性的、智慧的、有價值的、系統的知識,真正內化為自己的東西。
  • 《親子談判》——契約精神在親子關係中的延伸
    親子談判是一種解決親子之間難以達成共識的難題的一種溝通方式,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僅僅只是口頭交流或者僅停留在口頭上的一種承諾,而是需要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制定出明確的目標計劃和行為規則,經過一段時間的執行之後,將新的行為習慣替代不良行為習慣,促進孩子更好地成長。
  • 和孩子談正事時,很難達成共識?家長不妨用奧狄思法則來以退為進
    對於這樣的情況,想必很多的家長都是完全不陌生的,也會覺得很苦惱,為什麼每次和孩子談判和商量的時候都是無疾而終,兩個人總是談不到一塊去,在某一個方面也總是會有不同的看法。其實在談判當中有一個著名的法則便是奧狄思法則,許多的談判專家都會在談判桌上採用這個法則,效果也都非常的不錯,其實這樣的一種法則也是可以運用到孩子的教育當中,運用到和孩子的談判當中,會有著不一樣的效果。那麼,到底奧狄思法則是什麼呢?
  • 不再是親子溝通,而是《親子談判》
    李顏濃、胡赤怡和朱小超三位資深家庭心理諮詢師通過十餘年的研究,提出了系統的、有效的解決辦法——親子談判,並在臨床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如今,他們將其匯聚成《親子談判》一書。該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國內資深家庭心理諮詢師團隊扛鼎之作胡赤怡、李顏濃和朱小超都是從業10餘年的心理諮詢師,擁有強大的專業背景和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
  • 如何養育叛逆孩子?「魚缸法則」助力重建親子依戀關係
    作為母親的曾學梅,後來在一次接受外界採訪時聲淚俱下地說,她非常後悔自己在孩子身上的所作所為:「我不怪他,只怪我自己的教育方法」。家長要積極學習正確的育兒觀念,助力孩子健康的成長。孩子在跳舞的時候,會很辛苦,家長要肯定孩子的付出,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關注的,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壓力。在學習上也是如此,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學習目標,跳跳腳能夠給到才是最合適的。《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中說,如果目標越大,達成目標所花費的時間越多。
  • 為什麼親子溝通總是受挫?孩子是天生的談判高手,家長試著這樣做
    親子談判是一種以談判為基礎的親子互動方式。親子談判是一種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討論具體的問題開始,多方通過談判達成一致,最終落實為行動。 《親子談判》這本書中的案例,選取的均是實際生活中典型的問題, 詳細剖析孩子做事拖拉、沉迷遊戲、說謊、逃學等行為問題的原因,親子關係難題,通過還原一個個真實的談判過程,讓家長對談判的原則和步驟的理解更深刻、真實,從而掌握清晰的談判思路和方法,幫助父母更快捷地解決難題。 比如說,孩子想要買玩具,我們因家裡已經有了,或者價格太貴,一般會直接拒絕。
  • 親子談判,一種用理性的方式改變孩子行為、改善親子關係的好方法
    對有孩子的父母來說,人到中年,讓人焦慮不安並容易導致情緒崩潰的往往不是自己的事業發展或工作問題,而是自家孩子的行為和教育問題。談判的各方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談判各方基於各自的選擇最終做出適當的妥協,達成一致。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包括獎勵和懲罰措施,並且以書面形式記錄下來。 家長和孩子依據談判協議來落實行動。
  • 拉波波特談判法:教你親子交流的正確姿勢
    他說,如果你不能陳述對方的觀點並且令其滿意,就不要妄想說服對方解決問題或者達成共識。也就是說,你要先把對方的觀點陳述一遍,然後請對方反饋一下,你的理解是不是對方的真實想法。具體來說,有四個步驟:第一步,開家庭會議,營造氛圍。先別著急單刀直入討論問題,先找到一個好的談判氛圍。
  • 我們該跟孩子達成共識:誰對聽誰的
    我們能不能跟孩子達成這樣的共識:誰對聽誰的。這樣,就不會出現孩子的疑問:「為什麼小孩要聽大人的話,而大人卻不聽小孩的話?」孩子是獨立個體。他有思想,有獨立意識,連我家三歲的寶寶都經常把「為什麼」掛在嘴邊,他要跟家長要一個理由。所以,雖然家長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有教育孩子,讓他明白生活規矩和做事規則的義務。但是,前提是要讓他心服口服地去遵守。怎麼讓他接受呢?
  • 安倍與普京會談 就加快《和平條約》談判達成共識
    雙方就以1956年《日蘇聯合宣言》為基礎,加快《日俄和平條約》談判達成共識。《日蘇聯合宣言》明確寫明在和平條約籤署後,將南千島群島(日稱:北方四島)中齒舞群島和色丹島歸還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稱,安倍計劃最早在2019年伊始訪問俄羅斯。會談結束後,安倍對記者團表示「決心在此次共識的基礎上,不斷推動和平條約談判」。
  • 親子溝通?不,親子談判更有效
    《親子談判》 李顏濃 朱小超 胡赤怡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孫珺)「孩子什麼都不和我說,一回家就待在房間裡不出來」「孩子整天玩遊戲,我怎麼說他都不聽」「他做事拖拖拉拉的,總是要我催好幾遍才去做」「上網課心不在焉的,老走神,作業也不按時交」「孩子厭學,說什麼都不願意去學校」 「特別固執,我嘗試了各種辦法都無法改變」 「改善了幾天,就又恢復到以前的樣子
  • ...將進入第二階段談判,就旨在達成共識的議會投票程序達成一致...
    2019-05-17 13:48:18來源:FX168財經網 根據BBC報導: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的保守黨與工黨之間的談判準備以沒有達成協議結束
  • 培養孩子健康發展的九大教育法則,家長一定要知道
    如何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是從古至今家長們一直關心的重要問題。那麼究竟怎樣,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呢?性格好,孩子在學習生活中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更能吃苦,不輕易放棄。孩子性格身心的發展,不是無跡可尋,只要用心,家長一定可以讓孩子健康成長。這九條培養孩子健康發展的黃金教育法則,家長們趕緊學起來吧!
  • 和孩子溝通總爭吵?用神奇的「拉波波特法則」,和小孩達成共識
    意見出現分歧是難免的,但重要的是一個磨合過程,"拉波波特法則"其實就是一種很值得借鑑的溝通技巧。共同了解下"拉波波特法則"的奇妙之處拉波波特法則究竟有什麼神奇之處呢?拉波波特法則,是阿納託爾·拉波波特所提出的,阿納託爾·拉波波特既是社會心理學家還是博弈論專家。
  • 朵娜法則(DORA RULE):如何妥善處理孩子任性引發的親子衝突?
    「親子滋養·家庭教育體系」高級講師朵娜老師最近在給家長做諮詢時給出了一套普適化的標準應對流程,為滋養型父母五大角色之一的「衝突陪練」注入了全新的效能,因此將這套標準流程命名為朵娜法則(DORA RULE)。
  • 孩子總頂嘴?想和孩子達成共識,家長要看到孩子的「私人邏輯」
    在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兩母女的思維是不在一個線上的,所以兩人沒有達成一致的共識:離開公園馬上回家。心理學家認為這樣的現象的原因是私人邏輯相互平行。常常很多時候,我們與孩子似乎就像個對敵,他們在抱怨我們不懂他們,有時候我們常常苦惱他們不能理解下我們。其實要想與孩子達成共識,最好的辦法就是看到孩子的"私人邏輯"。
  • 美國家長從小教育孩子的《12個法則》你知道嗎?
    美國教育一向以輕鬆、活潑、互動為主,美國的爸爸媽媽們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有很多種。雖然在生活習慣上以及文化習俗上,每個國家各有不同,但是孩子天性大部分是相同的,子女教育上也有著相通的地方。今天就給各位家長分享下美國家長在教育子女中使用的12法則,借鑑這些法則,或許以後你在親子教育裡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 學會「親子談判」,讓無理取鬧的孩子乖乖聽話
    不知道你有沒有在商場裡看到這樣的場景,就是有些小孩他想要買玩具,但爸媽不讓,所以孩子就賴著不走,苦惱哀求,或滿地打滾的發脾氣,無論好說歹說都沒有用,這就是國外在研究親子談判時最喜歡研究的案例。什麼叫親子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