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學會這3點,和孩子溝通更順暢

2020-12-14 雲上太陽Amy

作者 | 小來

來源 | 小來成長營

你所遇到的問題,這裡都有答案。歡迎來到小來成長營。

今天分享一個關於父母如何通過日常言語,來幫助孩子塑造學習型大腦的方法。

表姐有兩個兒子,小兒子浚浚今年6歲,大兒子寧寧10歲。浚浚雖然比哥哥小四歲,但明顯早慧,無論是表達能力、學習成績,還是人際關係、情商等方面,都比哥哥表現更好。在同齡人中,浚浚更是遠超一大截。

表姐坦言,浚浚的優秀表現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原來,在浚浚4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給他講繪本故事,一直持續到3歲。

大兒子寧寧沒有這樣的「待遇」,是因為在養育一胎的時候,沒有聽說過「三千萬詞彙鴻溝」的概念,不知道給孩子講故事、和孩子對話能幫助塑造學習型大腦。

「3000萬詞彙鴻溝」(The 30 MillionWord Gap)這一著名概念,來自於美國一項長期追蹤調查研究。

研究發現,孩子之間學業、事業的巨大差異,產生於3歲以前,而不是開始上學之後。這些差異的產生,最主要來自於家長和兒童的日常親子互動中產生的巨大詞彙學習結果。

來自高互動家庭的孩子,至少比低互動家庭的孩子,在四歲之前,多「聽」到了3000萬詞彙,這就是著名的「三千萬詞彙鴻溝」的來源。

因此,想要打破「三千萬詞彙鴻溝」,在孩子3歲以前,就要採取「3T原則」這種優化大腦的親子溝通方式。

第一個「T」原則:共情關注。

第二個「T」原則:充分交流。

第三個「T」原則:輪流談話。

場景1:

共情關注是最細微的一項原則,它要求父母有意識地去觀察孩子在關注什麼,等到時機成熟,再去和孩子談論。換句話說,孩子關注什麼,父母就關注什麼。

即便孩子關注的東西一直在變化,父母也應該遵循這一原則,即時對孩子的行為做出回應。比如,孩子在聽繪本故事時,會隨意翻動繪本,家長可以停下來,回應孩子看到的內容,而不是強迫孩子繼續聽自己講故事。

場景2:

交流是為了讓孩子掌握詞彙,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交流能大量增加孩子詞彙量。當孩子還小的時候,談論的都是當下發生的事情;

年歲稍長後,他們會用語言來描述當下沒看見或未曾體驗的事物,這樣的語言叫作「脫離語境的語言」,是一種非現實的交流。這是孩子智力提升的一個重要標誌,這種高階能力的養成,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場景3:

輪流談話不僅是親子交流的黃金準則,還是3T原則中最重要的一環,對於開發兒童的大腦起著決定性作用。

孩子可能一開始會說一些讓父母不明白的詞語,可能是孩子自創的,也可能是發音不完整。這時候父母一定要抓住語音信息,認真回應,在孩子回答時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讓他們來搜尋回應的詞語。這是「輪流談話」中至關重要的一步。能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結】

父母通過日常言語,來幫助孩子塑造學習型大腦的方法

第一個「T」原則:共情關注。父母用語言開發孩子大腦的第一步,是需要以共情關注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給予孩子回應。

第二個「T」原則:充分交流。多跟孩子交流。

第三個「T」原則:輪流談話。輪流談話不僅是親子交流的黃金準則,還是3T原則中最重要的一環,對於開發兒童的大腦起著決定性作用。

END

相關焦點

  • 「NLP育兒系列」父母必學的溝通小技巧
    很多時候,我們與孩子說著說著,就會莫名其妙起火了。這是因為,在大多數我們認為的「溝通」裡,其實有一個很明確的目的:說服孩子按我們說的做。在我經歷的這次溝通事件中,孩她媽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希望消除女兒的不愉快,且接受事實。
  • 工作中,想讓溝通更順暢,該怎麼辦?做到這4點,學會非暴力溝通
    一、用心學會觀察要想學會溝通,我們必須靜得下心來學會觀察,用動態的語言來描述自己所觀察到的事物。在觀察時很多人常常犯一個錯誤,那就是他們把觀察與評論混為一談。在工作中,遲到是很多人都沒遇到的事情,如果經理對你說:「小王,你怎麼總遲到呀!要注意影響!」這就不是觀察,而是評論。
  • 每個父母都該學的事.直播公益:『讀懂孩子,讓溝通更順暢』就在今晚20:00
    今晚20:00 線上直播課程:讀懂孩子,讓溝通更順暢《直播課程:讀懂孩子,讓溝通更順暢》費用: (分享兩人免費收看)時間:4/29 (三) 20:00開始先懂孩子 在懂教為人父母的我們,會為了孩子改變我們的行為模式,但是改變的方式是對是錯要怎麼判斷?為什麼有些孩子可以這要教導,有些不行?這些都是因為:「你不懂孩子!」同一個行為模式套在不同的孩子想表達的都不同,而我們要知道孩子想說什麼,就要先懂他!懂孩子,自然就能塑造出教育他的環境,那我們如何懂孩子?
  • 孩子不想溝通怎麼辦?學會這三招,讓孩子和家長更親密
    文/赫媽育兒任何一段情感關係中,溝通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如果沒有良好順暢的溝通,雙方很難建立穩固親密的關係。親子之間也同樣如此,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自我意識覺醒,將會變得不喜歡和父母溝通。學會以下三招,幫你和孩子建立親密無間的親子關係。
  • 父母會說孩子才會聽,學會這2點讓你和孩子溝通順暢
    溝通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話題,它不是簡單意義上的聊天,因為聊天是漫無目的的,想說什麼或者高興說什麼就說什麼;而溝通是有目的的進行,是父母和孩子思想上的交流。可以說,溝通也是家庭教育的根基。&34;就是讓孩子的想法具體化,細化到一個點上,主要是找到問題的焦點或者關鍵的點。
  • 棉花糖「親子溝通」主題講座:如何共度美好親子時光?
    1高效的傾聽讓親子溝通順暢而有愛2如果父母對於孩子過於嚴厲,孩子很容易對父母產生怨恨、對抗等負面情緒,甚至會學會撒謊,不利於責任感、自律意識的形成。開開老師指出,尊重才是良好親子溝通的核心。」溝通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顧慮,不知如何與孩子溝通,不是指責,就是妥協。
  • 親子溝通存在衝突?與孩子溝通要注意這3點
    母子的溝通情況優於父子的溝通情況,子女與母親溝通的動機和能力都強於父親。隨著子女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的發展,會把自己的想法放在心裡或與同伴傾訴。  很多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教養方式對親子溝通具有重要影響。民主型的教養方式更有利於親子溝通,因為民主的教養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適應能力更強,與其周圍的環境更佳的和諧,因此與父母的衝突更少,更有利於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 孩子「叛逆」不服管?一招進階「高段位」父母
    叛逆的孩子像只行走的「火藥桶」「現在的孩子管不得,一管就跟我反!」這股「起床氣」一併延續到了早餐桌上——小雷一會摔筷子,一會使勁放碗,早飯也沒扒拉幾口。見自己一早辛苦忙活的成果被兒子各種嫌棄、糟蹋,加之小雷時不時做出各種破壞「舉動」,早已令張舒怒火中燒。
  • 如何和青春期孩子溝通有效?家長學會這3招,溝通更順利
    青春期的孩子,思維比較敏感。在這個時期,許多家長都在反映不知該和孩子如何建立良好的溝通。孩子們情緒波動大,家長有時候也稍顯偏激,有時候甚至採用暴力的方式對待孩子,這樣下去溝通越發不暢,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可能造成極大的不利影響。
  • 學會和孩子溝通,讓孩子不要抗拒家長,要注意這3點
    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溝通,大多數時候他們喜歡用吼叫的方式或是指責,來達到目的。但是其結果往往次數多了之後效果甚微。孩子知道了父母的脾氣和管理孩子的套路,他們也會以各種方式來應對父母的反映,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是如此。其實無論是和孩子或是人際關係中,溝通本就是一門學問,並不是人人都能掌握。但是對於孩子,自己親生的脾氣秉性多多少少都是很了解的。
  • 讓孩子學會「捍衛」,學會愛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小女孩的奶奶很不滿地嘀咕:「真是個霸道又自私的孩子……」婆婆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也氣鼓鼓地上樓了。我知道,在老一輩人眼裡,孩子不會「分享」就是「自私」,孩子不會「禮讓」,就是沒教養。但我不這麼想!我小時候,就被「分享」和「懂事」害得很苦。
  • 孩子跟新老師八字不合?5個「不」和老師溝通不踩雷
    遇到類似「八字不合」的老師時,更容易聽到漫天八卦,引發自己跟孩子的擔心焦慮。怎麼判斷孩子是否遇到了合適的老師?覺得老師「怪怪」的時候,該怎麼處理?新的學年開始快一個月了。在發現自己或孩子跟老師看似「八字不合」時,家長更是戰戰兢兢,或不知怎麼處理。
  • 「親子溝通」主題講座:棉花糖走進EF英孚春申路校區
    「親子溝通」主題講座如何說,孩子才會聽?」主題講座:「如何說,孩子才會聽?」針對這一矛盾點,周常輝老師指出,一味地給孩子提要求,用命令的口吻和孩子說話,孩子感受到的只有控制和壓迫。至於如何讓孩子擁有好的感受,那就要從尊重、理解孩子的感受開始,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 「at the end of the day...」其實並不是「最後一天」的意思
    以前在外企工作時,經常聽到老外說「at the end of the day ....」。
  • 到底該給孩子「補」點啥?
    是不是套路咱不去掰扯了,可媽媽們想把天底下一切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的這份心讓人感動,不過感動歸感動,咱孩子真的需要「補」點啥嗎? 有一次,娃帶老二去注射疫苗,親眼看見一位媽媽用勺子給寶寶硬灌進去一整支葡萄糖酸鋅口服液,她家寶寶才3個大月,而且很健康——當時娃就震驚了!我對她說:「對於6個月以下的寶寶來說,母乳可以滿足孩子的全部營養需求,不需要額外的營養補充。」那位媽媽半信半疑地看著我,我又補充道:「連水都不需要額外餵呢,而且這個口服液裡面糖分含量比較高,對孩子沒什麼好處。」
  • 「親子溝通」主題講座:棉花糖走進EF英孚大華校區
    「親子溝通」主題講座如何說,孩子才會聽?」主題講座:「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至於怎樣讓孩子擁有好的感受,那就要從看到、理解孩子的感受開始,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孩子考慮。為了幫助家長更好地和孩子溝通,蘭豔老師創新性地提出了「兩步傾聽法」
  • 如何讓溝通協調順暢?
    現代的管理和過去軍隊所說的「統御術」不同;現代管理的觀念,是以服務代替管理,以教育達成管理的目的,以關懷來完成管理的任務,並且是講組織、講效率、講整體化的。如果一個團體失去整體性、失去整體運作的觀念,每一個人都是各自為政的獨行俠,那就不能發揮團體的功能,也就不能成就大事業。既然是整體的,不管你的職位是大是小,每一個人都代表了整體。
  • 千萬別輕易和孩子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大人要適時給予恰當的幫助,比如「需要媽媽幫忙嗎?」或者自然而然加入遊戲,一邊拼一邊說「看,像媽媽這樣把樂高對齊了才行。」讓孩子感受到,做不來、做不好的事情,大人幫忙之後可以很快學會並完成。這裡的關鍵是,我在幫助孩子之前都會問「需要幫忙嗎?」
  • 為什麼我們「不」處罰孩子?
    部落格【Mella的幸福蒲公英】,著有《蒙特梭利教養進行式》,並有在線課程《何翩翩:用「蒙特梭利」教養法,培養出獨立自主的孩子》。這篇文章整理了前一陣子我去參加一場國際性的蒙特梭利研習的筆記,會中請到遠從美國前來的大腦神經學專家Dr.
  • 你和孩子溝通順暢嗎?專家教你如何應對家庭中的溝通障礙
    「我們說出心裡話,努力與人溝通,並不總會帶來積極的結果。我們常常認識不到,在那些聽我們嘮叨的人的心裡產生了人際隔閡,這會導致他們的誤解和困惑。」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兒童青少年病區副主任醫師楊楹說。家庭教育是每位家長都非常關注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