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和孩子溝通,讓孩子不要抗拒家長,要注意這3點

2020-10-18 66的浩媽

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溝通,大多數時候他們喜歡用吼叫的方式或是指責,來達到目的。但是其結果往往次數多了之後效果甚微。

孩子知道了父母的脾氣和管理孩子的套路,他們也會以各種方式來應對父母的反映,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是如此。

其實無論是和孩子或是人際關係中,溝通本就是一門學問,並不是人人都能掌握。但是對於孩子,自己親生的脾氣秉性多多少少都是很了解的。


所以比起外人,只要稍加學習還是可以好好溝通。隨著孩子的成長,會越來越叛逆,越來越讓父母開始頭疼,不知道該如何跟他們溝通。

說重了怕傷了他們的自尊心,導致親子關係惡化,說輕了或是不說不疼不癢看著鬧心。

做父母的就是這麼矛盾,用自己的方式對待孩子,卻又害怕對他們的人生產生什麼心理壓力和心理陰影。

那麼作為家長,該如何和孩子溝通呢,要少說多問,用這幾種問話式的對話。

1:你有什麼困惑,感覺怎麼樣



詢問他在學校或是和朋友間發生了什麼不愉快的,不要等著孩子來告訴你,有許多孩子排斥和父母溝通,覺得家長不理解自己。

寧願找朋友聊天也不願意找家長,害怕家長指責嘲笑自己,不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只會打壓孩子的自信還說孩子大驚小怪的經不起磨難。

有的家長還嫌棄孩子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為什麼沒有欺負別人,總是教育孩子隱忍少惹事。這是國人的中庸和明哲自保的慣性思維作祟。

但是很多時候並不是你不惹事別人就會善待你,當發生霸凌或是老師的誤解,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為他們出頭,教育孩子保護好自己,沒有什麼比安全和自尊更重要的了。



2:你自己有什麼想法,想過後果嗎

挖掘孩子心裡的想法,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解決,你只提供些許意見,至於後果如何,讓他自己學會承擔。

孩子會有自己的一套判斷,不會做出格的事的,太早的承擔責任會讓孩子不那麼輕易的認輸,知道做事的分寸,不會逃避責任,更不會因為生活的不如意誤入歧途。

有些父母就是覺得孩子還小沒法自己判斷,什麼都替孩子想好了,以自己的思維方式來左右孩子,讓他們躲在父母的庇護下很難自我成長,長大後遭遇挫折就容易放棄,或是自暴自棄。



3:你希望爸媽怎麼做,結果是你想要的嗎

孩子在思想上肯定還是需要得到父母的支持,作為家長要把關愛孩子放在第一位,打個比方,孩子摔了,很多家長第一反應是,怎麼這麼不小心,走路不能看著點嗎?

卻不是第一時間關心孩子摔疼了嗎?有沒有那裡不舒服。沒有人故意摔跤,很多父母以為自己的立場是愛孩子,卻不知道用什麼方法。

在孩子眼裡父母永遠都是以斥責的口吻在說孩子如何如何,卻很少反思自己的行為在孩子眼裡是怎樣的。

如果經常對孩子說,你希望父母怎麼做,你會開心一點,如果是你真正想要的,不妨父母配合一下孩子,看看效果如何。



其實大多數孩子如果因為父母平時過於暴躁,他們是不敢提出自己的真實想法的。

因為說了也是白說,而那些被老人或是父母過於溺愛的孩子,提出的要求會更過分,這樣當然也是父母不願意看到的。

總結

所以說,把握好一個度是非常重要的,自己生的自己最了解,但是孩子也很了解父母的脾氣,想要和孩子好好溝通,不要一味指責孩子不聽話,不理解父母的辛苦和難處。



如果換位思考,你不見得比孩子做得更好。基因是你的,血緣也是你的延續,怎麼良好的相處溝通,並不是吃好、穿暖、花大價錢上好補習班這麼簡單的。

所以,和孩子共同成長、進步,多審視自己的行為,把孩子當朋友,比居高臨下的對待他們,要求他們必須服從,必須優秀,這樣就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開端了。

相關焦點

  • 如何和青春期孩子溝通有效?家長學會這3招,溝通更順利
    青春期的孩子,思維比較敏感。在這個時期,許多家長都在反映不知該和孩子如何建立良好的溝通。孩子們情緒波動大,家長有時候也稍顯偏激,有時候甚至採用暴力的方式對待孩子,這樣下去溝通越發不暢,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可能造成極大的不利影響。
  • 家長學會多和孩子溝通,不要責罵孩子,教育的孩子體貼家長
    美名其曰是為了孩子好,孩子不聽話要用棍棒給孩子找記性。現在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孩子傷害很大,網絡文化發達嗎,孩子接觸網絡,再加上家長暴虐孩子。孩子很容易起到逆反心理,反抗父母,孩子心理也不會健康,變得自卑,孤僻,不喜歡和人交流。
  • 孩子不想溝通怎麼辦?學會這三招,讓孩子和家長更親密
    文/赫媽育兒任何一段情感關係中,溝通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如果沒有良好順暢的溝通,雙方很難建立穩固親密的關係。親子之間也同樣如此,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自我意識覺醒,將會變得不喜歡和父母溝通。學會以下三招,幫你和孩子建立親密無間的親子關係。
  • 是什麼阻礙了你跟孩子的溝通?家長們要注意警惕
    然而,這個階段對家長們來說,卻似乎並不那麼友好,青春期的孩子總會做出很多令人無法理解的行為,脾氣越來越暴躁,越來越抗拒跟父母溝通,並且排斥父母的各種行為可是,當孩子邁入青春期的門檻,自己的想法越來越多,父母們如果仍然堅持自己的原則,孩子就會因為得不到父母的理解而緊閉心門,這也就導致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代溝越來越大。所以,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們要學會傾聽,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聽聽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這樣才能更好的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 家長跟老師溝通有技巧,這3點要注意了~
    在和老師的溝通中,家長脫口而出的一句話,也許會造成溝通不暢~ 這6句話,一定不要說!1、孩子就交給您了,該說說、該罵罵,實在不聽話打兩下也沒關係!老師的是負責教學、教育,不能替代家長的職責,更不能打罵學生。家長這樣說無異於把教育孩子的責任「甩鍋」給老師。
  • 親子溝通存在衝突?與孩子溝通要注意這3點
    對於這個事件,我們深感惋惜,談及這個話題並不是想爭論對錯,而是想讓身為父母的我們警醒,認識到與孩子溝通的重要性。讓我們來談一談親子溝通的一些內容,學會與孩子的內心世界搭建一座橋梁!  親子溝通是家長與子女之間交換信息、觀點、情感的過程,既是父母了解子女行為與心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影響子女認知和情感發展的重要因素。
  • 家長頭條: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和別人分享?爸媽要知道這3點
    畫荻教子,幫助家長學會教育孩子。大家好,歡迎來到《家長頭條》。今天,想跟你探討的話題是:孩子不願意和別人分享。其次,這取決於孩子的心理發展水平,孩子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和熟悉的人面前,會更願意分享。而平時,我們想讓孩子分享的時候,大多是在外面或者是不熟悉的人,這樣,孩子自然會很抗拒和他們分享。
  • 不被欺凌從學會社交開始,家長注意這3點,讓娃學會交朋友
    不被欺凌從學會社交開始,家長注意這3點,讓娃學會交朋友馬思純大家並不陌生,笑起來像海綿寶寶,給人一種治癒感。可誰能想到這麼治癒的女孩在上學時期竟然遭受校園霸凌呢?往她飲料裡灌抹布水、粉筆水、拖把水,這駭人聽聞的往事成為馬思純至今的噩夢。
  • 批評孩子要注意挑時間,家長注意規避這3個點,再生氣也要忍耐
    批評孩子要注意挑時間,家長注意規避這3個點,再生氣也要忍耐許多熊孩子就是不會讓爸媽省心,一次次挑戰家長的耐心,讓家長脾氣日漸增長。有時候批評孩子確實是必要的,因為小時候自己不批評,孩子大了,社會就會替你好好教育。有些氣早生不是壞事,就看家長怎麼引導了。
  • 家長應如何愛孩子?注意這3點,不要讓愛變成一種負擔
    家長應如何愛孩子?注意這3點,不要讓愛變成一種負擔前段時間看到一個駭人聽聞的新聞:青島女孩佯裝給媽媽按摩,親手用繩子勒死了媽媽,然後冷靜的用行李箱處理了母親的屍體並且關上媽媽的手機,反鎖家門和冰冷的母親相處了兩天一夜。這個女孩僅有15歲。
  • 孩子在幼兒園過的好不好,不要著急問老師,看這3點就知道
    每天幼兒園放學接孩子的時候都會聽到家長問自己的孩子:「今天吃的什麼?」「今天學的什麼?」「今天在幼兒園過的開不開心?」孩子入園以後,家長最關心的莫過於孩子在幼兒過的好不好,能不能吃飽,能不能睡好,能不能和小朋友很好的相處,老師會不會喜歡。其實很多時候想知道孩子過的好不好,觀察孩子以下3點就可以進行判斷。
  • 高三家長怎麼和孩子溝通:學會察言觀色
    高三家長怎麼和孩子溝通:學會察言觀色 2011-09-14 16:32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湖北頻道 作者:
  • 有些孩子不理解家長的話,這是家長溝通不到位,家長就要學會溝通
    現代生活中,很多家長都要忙於工作,還要照顧孩子,往往是照顧不過來,疏忽孩子的感受。這樣長期如此家長和孩子之間變得生疏,有些時候家長告訴孩子,什麼樣危險,孩子也不會聽。雖然對孩子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就是溝通不來。
  • "還在吼孩子麼?"學會和孩子有效溝通真的很重要。
    我希望等孩子個子比我還高時,我們還可以如此興奮的擁抱彼此。良好的親子關係從有效溝通開始。「不要把手放嘴裡!!」「不要踩到泥坑了!!」「不要在沙發上蹦!!」「不要在亂跑了!!」「不要....!!!」這也就是孩子經常說「我不要」「我不幹」的原因。方法:把指令明確話,說應該怎麼做,而不是不應該怎麼做。3.沒有指名道姓,他認為不是在跟他說話。當孩子認知不成熟的的時候,他不覺得你在跟他說話或下指令。所以自然不理家長了。方法:讓他明確知道家長在跟你溝通。
  • 和孩子沒話說,家長試著利用「海沃塔聊天法」,容易建立有效溝通
    這其實是因為孩子覺得和父母聊天是一件令他尷尬的事情,所以會通過玩手機的方式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孩子之所以會這麼抗拒,就是因為孩子認為並沒有什麼話可以和父母說。這其實也是因為家長和孩子之間沒有建立有效的溝通,這個時候倒不如採用海沃塔聊天法。04那麼什麼叫做海沃塔聊天法呢?​所謂的海沃塔聊天法,掌握其中的關鍵便是識時務者為俊傑。家長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一定要觀察孩子的情緒,如果孩子的情緒和心理發生變化的話,那麼就不要去挑戰孩子的底線。同時要學會傾聽,不要總是去說教。
  • 家長接送孩子去幼兒園,需要注意這4點,孩子更安全
    通過各種渠道,獲得孩子和家人的信息來取得孩子的信任。所以父母能來接最好,如果不能來接,也要與老師聯繫好,由誰來接,來保證孩子的安全。這說明在幼兒園放學的時候,孩子內心是多麼渴望著父母來接自己。每一個被接走的孩子都是那麼開心。所以如果真的有急事,最好平時與孩子玩時,教孩子一個聯絡暗號。並囑咐孩子說對才可以和對方走。讓孩子學會認路你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在我們出門帶孩子到戶外玩時,她就會按自己想法向左或向右走,如果不是她想去的方向就會表現得很抗拒。
  • 這3大幼兒園「潛規則」,家長必須要知道,否則孩子會被勸退
    家長要知道的3大「潛規則」其實幼兒園有一些沒有放在明面上的潛規則,需要家長知道。這就需要孩子能學會主動的提出自己的需求,而這種提問勇氣和如何表達,都需要家長在孩子入園前就教給孩子。平時多鼓勵孩子表達想法,不要替孩子說出來,多和孩子聊天,他會模仿你的語序、語氣,更好的學會該如何表達自己。
  • 當孩子鬧情緒時,家長不要劈頭蓋臉吼孩子,要注意方法
    當孩子鬧情緒時,家長不要劈頭蓋臉吼孩子,要注意方法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生了各種情緒問題。比如說,得不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心情不好就扔砸東西,心情不好就哭,或者只在公共場所大哭。所有人都是第一次成為父母,所以不對孩子發脾氣是很困難的。如果孩子發脾氣該怎麼辦?
  • 孩子的「自律性」如何培養?做到這3點很重要,聰明家長要學會
    聰明家長要學會做到這3點。首先,家長以身作則俗話說孩子是家長的鏡子,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會教出什麼樣的孩子,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自律的家長能教出自律的孩子,而懶散的家長的孩子也必然懶散。家長可以先反思自己,自己是否是一個自律的人。在要求孩子準時睡覺的時候,家長是否也是早早地上床休息?在教育孩子不要浪費糧食的時候,家長是否也做到了光碟行動?在教育孩子不能賴床的時候,家長是否每天也是準時起床?
  • 孩子總是「唱反調」,家長做到這3點,陪孩子度過「叛逆期」
    這句話足以說明,小朋友到了叛逆期,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這時候的"幼兒叛逆期"是最讓父母頭疼的,孩子動不動就大哭大鬧,哄都哄不好。家長做到這3點,輕鬆度過孩子的"幼兒叛逆期"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如果太「作」了,就得「鎮壓」他們,用大人的威嚴去鎮住孩子。